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國防立法解釋

國防立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2-12 07:22:30

㈠ 事實上有多部法律是關於國防立法的內容,其中最大的法律就是憲法是對的么!!!急

憲法是根本大法,如果說憲法是母法,那麼其他法律就是子法。一切法律都是以憲法制定的。

㈡ 國防法規的含義

國防法規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用於調整國版防體制、武權裝力量建設、國防科技建設、戰爭動員體制、國防生產、全民防禦和國防教育等方面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國家國防政策的法律體現,是指導國防活動的行為准則,又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㈢ 國防立法大致分為幾級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法律。
2、國務院、內中央軍委制定頒布容的行政法規。
3、國務院各部委和中央軍委各總部制定頒布的法規。
4、各軍種和大軍區制定的法規細則。
5、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和政府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法律規章

㈣ 國防立法對國防建設的積極作用是什麼

1、解決了國防動員有法可依的問題。

過去國防動員沒有立法,地方政府全靠行政命令,從軍隊來講,全靠感情。有了這部法律就能夠依法辦事,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都可以依法辦事,我們行動起來有理、有力、有法了。

2、充分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思想和方針。

我們現在是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以這部國防動員法要與國家的中心任務相協調。實現軍民結合,寓軍於民,需要黨和國家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通盤考慮,完善有利於軍民統籌協調體制機制,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和軍民通用技術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的修訂

共修改54條、增加6條、刪除3條,調整了第四章、第五章的章名,修訂後的國防法共12章、73條。

其中第一章總則第二條指出,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和分裂,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適用本法。

㈤ 國防法規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一、國防法規的基本含義:

1、有利於把黨和國家在國防建設、軍隊建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及方針、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上升為國家的意志,可以長期穩定地付諸實施;

2、有利於確立和強化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以及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在國防方面的權利與義務,使國防建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保證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3、有利於向國際社會表明我國國防的基本原則和防務政策,樹立和維護我國愛好和平的國際形象,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國防法規的性質:

國防法規是一個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在國防建設領域中的法律體現。國防法規與國家憲法和其他法律一樣,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我國的國防法規,除了具有無產階級的根本性質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1、國防法規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權威性本是所有法律的共性。

2、國防法規具有較強的從屬性。

3、國防法規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

三、國防法規的作用:

1、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2、保障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和建設的順利進行。

3、保證國防現代化順利實現。、

4、國防法規是加強國防實力建設的重要保障。

5、國防法規是指導國防潛力發展和積蓄的重要手段。

四、國防法規的基本特徵:

1、調整對象的軍事性;

2、內容公開的相對性;

3、司法適用的優先性;

4、處罰措施的嚴厲性。

五、地位作用:

各國根據本國的實際,對各部門法的劃分也有所不同,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對各部門法大體上可以做以下劃分:

1、憲法;

2、行政法;

3、民法

4、經濟法

5、勞動法

6、環境法;

7、刑法

8、訴訟程序法;

9、軍事法(國防法律法規)。

在這里,軍事法的外延要大一點,其主要內容或者講根本內容是國防法規。通過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國防法規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制建設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門類。健全的國防法規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重要保證,是依法治軍、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強大法制武器,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防建設的是否制度化的的重要標志。

㈥ 國防法規又稱國防法律國防法律規范和什麼

國防法規又稱國防法律、國防法律規范和【國防法律制度】

㈦ 國防立法名詞解釋

國防立法,是指擁有國防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軍事機關以及被授權的其他機關,為規范軍事活動,調整軍事領域的各種社會關系,在其職權范圍內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國防法律規范的活動。

㈧ 國防基本法律制度

你所指的應該是國防法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 發文單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四號

  • 頒布日期:1997-03-14

  • 執行日期:1997-03-14

  • 發布時效:有效

  • 效力級別: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1997年3月14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四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1997年3月14日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國家機構的國防職權

第三章武裝力量

第四章邊防、海防和空防

第五章國防科研生產和軍事訂貨

第六章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第七章國防教育

第八章國防動員和戰爭狀態

第九章公民、組織的國防義務和權利

第十章軍人的義務和權益

第十一章對外軍事關系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建設和鞏固國防,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

第四條國家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實行積極防禦戰略,堅持全民自衛原則。

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第五條國家對國防活動實行統一的領導。

第六條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當依法履行國防義務。

第七條國家和社會尊重、優待軍人,保護軍人的合法權益,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加強軍政、軍民團結。

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軍事關系中,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行為。

第九條國家和社會對在國防活動中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採取各種形式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國家機構的國防職權

第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憲法規定,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憲法規定,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第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第十二條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行使下列職權:

(一)編制國防建設發展規劃和計劃;

(二)制定國防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和行政法規;

(三)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四)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五)領導和管理國民經濟動員工作和人民武裝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有關工作;

(六)領導和管理擁軍優屬工作和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安置工作;

(七)領導國防教育工作;

(八)與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的建設和徵兵、預備役工作以及邊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

(九)法律規定的與國防建設事業有關的其他職權。

第十三條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行使下列職權:

(一)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

(二)決定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的作戰方針;

(三)領導和管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制定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

(四)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五)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六)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體制和編制,規定總部以及軍區、軍兵種和其他軍區級單位的任務和職責;

(七)依照法律、軍事法規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武裝力量成員;

(八)批准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體制和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計劃,協同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九)會同國務院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十)法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十四條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根據情況召開協調會議,解決國防事務的有關問題。會議議定的事項,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有關國防事務的法律、法規的遵守和執行。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徵兵、民兵、預備役、國防教育、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國防設施保護、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安置和擁軍優屬等工作。

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駐地軍事機關根據需要召開軍地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內有關國防事務的問題。

軍地聯席會議由地方人民政府的負責人和駐地軍事機關的負責人共同召集。軍地聯席會議的參加人員由會議召集人確定。

第三章武裝力量

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依法治軍。

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力量中的中國共產黨組織依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活動。

第二十條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增強國防力量。

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應當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加強軍事訓練,開展政治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戰鬥力。

第二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是國家的常備軍,主要擔負防衛作戰任務,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預備役部隊平時按照規定進行訓練,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戰時根據國家發布的動員令轉為現役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指揮下,擔負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維護社會秩序。

民兵在軍事機關的指揮下,擔負戰備勤務、防衛作戰任務,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第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規模應當與保衛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適應。

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兵役分為現役和預備役。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的服役制度由法律規定。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對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實行銜級制度。

第四章邊防、海防和空防

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陸、內水、領海、領空神聖不可侵犯。國家加強邊防、海防和空防建設,採取有效的防衛和管理措施,保衛領陸、內水、領海、領空的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第二十七條中央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邊防、海防和空防的防衛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權范圍,分工負責邊防、海防和空防的管理和防衛工作,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

第五章國防科研生產和軍事訂貨

第二十九條國家建立和完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發展國防科研生產,為武裝力量提供性能先進、質量可靠、配套完善、便於操作和維修的武器裝備以及其他適用的軍用物資,滿足國防需要。

第三十條國防科技工業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方針。

國家統籌規劃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保持規模適度、專業配套、布局合理的國防科研生產能力。

第三十一條國家促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加強高新技術研究,發揮高新技術在武器裝備發展中的先導作用,增加技術儲備,研製新型武器裝備。

第三十二條國家對國防科研生產實行統一領導和計劃調控。

國家為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和優惠政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給予協助和支持。

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完成國防科研生產任務,保證武器裝備的質量。

第三十三條國家採取必要措施,培養和造就國防科學技術人才,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國防科學技術工作者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國家逐步提高國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待遇,保護其合法權益。

第六章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第三十五條國家保障國防事業的必要經費。國防經費的增長應當與國防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三十六條國家對國防經費實行財政撥款制度。

第三十七條國家為武裝力量建設、國防科研生產和其他國防建設直接投入的資金、劃撥使用的土地等資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用於國防目的的武器裝備和設備設施、物資器材、技術成果等屬於國防資產。

國防資產歸國家所有。

第三十八條國家根據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需要,確定國防資產的規模、結構和布局,調整和處分國防資產。

國防資產的管理機構和佔有、使用單位,應當依法管理國防資產,充分發揮國防資產的效能。

第三十九條國家保護國防資產不受侵害,保障國防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第七章國防教育

第四十條國家通過開展國防教育,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國防知識、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履行國防義務。

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四十一條國防教育貫徹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的方針,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十二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有關軍事機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國防教育工作。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都應當組織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

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各級各類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或者在有關課程中增加國防教育的內容。軍事機關應當協助學校開展國防教育。

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和單位應當密切配合,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國防教育。

第八章國防動員和戰爭狀態

第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脅時,國家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進行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第四十五條國家在和平時期進行動員准備,將人民武裝動員、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動員准備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和計劃,完善動員體制,增強動員潛力,提高動員能力。

第四十六條國家建立戰略物資儲備制度。戰略物資儲備應當規模適度、儲存安全、調用方便、定期更換,保障戰時的需要。

第四十七條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動員准備和動員實施工作。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在和平時期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完成動員准備工作;在國家發布動員令後,必須完成規定的動員任務。

第四十八條國家根據動員需要,可以依法徵用組織和個人的設備設施、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被徵用者因徵用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

第九章公民、組織的國防義務和權利

第五十條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各級兵役機關和基層人民武裝機構應當依法辦理兵役工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完成徵兵任務,保證兵員質量。其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法完成民兵和預備役工作,協助兵役機關完成徵兵任務。

第五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的要求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接受國家軍事訂貨,提供符合質量標準的武器裝備或者軍用物資。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在交通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車站、港口、機場、道路等交通設施的管理單位應當為現役軍人和軍用車輛、船舶的通行提供優先服務,按照規定給予優待。

第五十二條公民應當接受國防教育。

公民和組織應當保護國防設施,不得破壞、危害國防設施。

公民和組織應當遵守保密規定,不得泄露國防方面的國家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國防方面的秘密文件、資料和其他秘密物品。

第五十三條公民和組織應當支持國防建設,為武裝力量的軍事訓練、戰備勤務、防衛作戰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第五十四條公民和組織有對國防建設提出建議的權利,有對危害國防的行為進行制止或者檢舉的權利。

第十章軍人的義務和權益

第五十六條現役軍人必須忠於祖國,履行職責,英勇戰斗,不怕犧牲,捍衛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第五十七條現役軍人必須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軍事法規,執行命令,嚴守紀律。

第五十八條現役軍人應當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熱愛人民,保護人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完成搶險救災等任務。

第五十九條軍人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

國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現役軍人的榮譽、人格尊嚴,對現役軍人的婚姻實行特別保護。

現役軍人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第六十條國家和社會優待現役軍人。

國家保障現役軍人享有與其履行職責相適應的生活福利待遇,對在條件艱苦的邊防、海防等地區或者崗位工作的現役軍人在生活福利等方面給予優待。

國家實行軍人保險制度。

第六十一條國家妥善安置退出現役的軍人,為轉業軍人提供必要的職業培訓,保障離休退休軍人的生活福利待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安置轉業軍人,根據其在軍隊的職務等級、貢獻和專長安排工作。

接收轉業軍人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生活福利待遇、教育、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待。

第六十二條國家和社會撫恤優待殘疾軍人,對殘疾軍人的生活和醫療依法給予特別保障。

因戰、因公致殘或者致病的殘疾軍人退出現役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接收安置,並保障其生活不低於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六十三條國家和社會優待現役軍人家屬,撫恤優待烈士家屬和因公犧牲、病故軍人的家屬,在就業、住房、義務教育等方面給予照顧。

第十一章對外軍事關系

第六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外軍事關系,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

第六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國際社會採取的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穩定的與軍事有關的活動,支持國際社會為公正合理地解決國際爭端、軍備控制和裁軍所做的努力。

第十二章附則

第六十八條本法關於軍人的規定,適用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第六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防務,由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有關法律規定。

第七十條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㈨ 簡述軍事立法程序

軍事立法是國家立法機關及其授權的國家機關通過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廢止軍事法律規范的活動。國家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軍事立法是國家立法機關及其授權的國家機關通過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廢止軍事法律規范的活動。國家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古代,國家最早的立法活動多以軍事為目的,沒有專門的軍事立法機構,軍事立法融於一般立法之中。近代以來,隨著國防建設和軍事斗爭的需要,軍事立法作為加強國防建設、提高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手段,被世界各國廣泛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軍事立法日益加強,許多國家相繼建立軍事立法工作機構,制定了立法程序,軍事立法技術不斷提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立法,根據憲法及其有關規定,主要包括: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軍事法律。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軍事法律一般是軍事方面的基本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軍事法律一般是軍事方面的單行法。其制定程序同國家刑法、民法通則等法律的制定程序一樣,一般經過軍事法律草案的提出、審議、通過和公布四個階段。2.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單獨或聯合制定軍事(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是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享有憲法賦予的領導和管理國防事業的職能,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軍事行政法規。按照國務院1987年4月21日批准、1987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其制定軍事行政法規程序,與制定其他行政法規的程序基本相同。軍事行政法規草案由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草擬,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法制局負責審查報送國務院的軍事行政法規草案,並提出審查報告,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或者由國務院總理審定後,由國務院總理以國務院令的形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是國家的最高軍事機關,享有憲法賦予的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的職能。制定和發布軍事法規是實現其職能的重要手段。1990年4月15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簽署命令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程序暫行條例》。2003年4月3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簽署命令發布施行了《軍事法規軍事規章條例》。這是中央軍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制定的一部重要軍事法規,是加強軍事立法、推進依法治軍的重大舉措。新的《條例》共11章,69條,明確了軍事法規、軍事規章在軍隊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確立了制定、修改和廢止軍事法規、軍事規章的原則,劃分了中央軍委制定軍事法規和總部、軍兵種、軍區制定軍事規章的許可權,並遵循軍事立法科學性、民主性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軍事法規、軍事規章的制定程序,對起草、審查、決定與發布等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條例》還對軍事法規、軍事規章的修改、廢止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軍事法規、軍事規章適用與解釋的內容,統一了軍事法規、軍事規章的體例規范和發布命令的格式。
世界各國的軍事立法體制因社會制度和軍法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美國是國會行使立法權,通過和頒布軍事法律;總統頒布軍事行政命令;國防部長頒布國防部指令;各軍種部長頒布條例、條令。其中,後三者是作為國會軍事立法的補充。英國的軍事立法可分為由議會通過的法律和由國防部制定、經法定程序頒布和實施的軍事行政規則。法國的軍事立法分為由司法部、國防部、內政部和外交部部長簽署法律草案,呈總理審批後提交國會討論、通過,再由總統頒布;或由司法部長和國防部長審定頒布軍事法律的執行細則

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規立法原則哪些

我國國防復法規的立法原則有以下五點制:

1、以憲法為依據。

2、維護國防利益。

3、國防法律從嚴。

4、堅持民主原則。

5、協調統一原則。

國家立法的一般主體,在國防立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國防立法所產生的國防法律規范,許多是調整軍隊內部關系的特殊規范,所以,軍事機關自然成為國防立法中的重要主體。

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程序暫行條例)已對國防立法中的特殊主體,即享有國防立法權的軍事機關,做出了明確規定。它們是;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各軍兵種,各軍區。

(10)國防立法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國防教育法》,國防教育應堅持"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這既是開展國防教育的准則,也蘊涵了國防教育的基本方法。《國防法》和《國防教育法》都明確規定,我國國防教育的方針是:"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這是開展國防教育的總的指針。正確把握國防教育方針的精神實質,是開展國防教育的思想基礎。

熱點內容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