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市經驗材料

依法治市經驗材料

發布時間: 2022-02-12 10:09:38

㈠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怎樣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推動依法治

①全國人大要行使立法權和監督權,堅持科學立法,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並監督法律的實施。
②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③公民要自覺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並行使監督權,監督法律的實施。

④中共要堅持依法執政,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加強對依法治國的領導。
司法機關要加強司法監督,堅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㈡ 綜合材料,運用物質和意識關系原理,談談怎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2)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觀能動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認真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同時要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㈢ 綜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分析j市某區的經驗對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1.堅持中共領導,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治理新格局。(3分)
2.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發展基層民主,促進社會和諧。
3.堅持依法治國,堅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統一,形成治理合力。

㈣ 結合材料,運用物質和意識關系原理,談談怎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回國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答,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2)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觀能動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認真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同時要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㈤ 請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說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政府應該怎麼做

第一,政府應該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堅持合理、合法行政、權責統一。
第二、政府應該加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第三、政府應該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執法隊伍
第四、政府應該搞好作風建設,反對腐敗,清正廉潔。

㈥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意見和建議(500字左右)

明天就考試了 還沒人回答

㈦ 法制材料

法制:
1、指法律和制度,也有指法律制度的。
2、是指動態意義上的法制,即指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
3、是指「依法辦事」的原則,即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法制釋義
「法制」一詞,我國古已有之。然而,直到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還是各有不同。
其一,廣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狹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其主要特點是強調法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要求公民普遍守法,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限制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的專橫,確保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和過程,是立法、執法、守法、司法和法律監督等內容的有機統一。
法制泛指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嚴格依法辦事的一種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義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法制。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法治與法制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區別在於: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方法。
法律正義論
(一)正義的內涵與分類
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以正義為基礎,由這種正義衍生出法律,以判斷人間的是非曲直。正義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所產生的一種美德。正義和不正義含有兩種意思:一是指能否服從紀律;二是指一個人所取得的東西是否他應當得到的。正義又可分為「普遍的正義」和「個別的正義」兩種。其中「個別的正義」又分為「分配的正義」和「平均的正義」兩種。「分配的正義」就是求得比例的平等,這種正義是從人的不平等性出發的,而這種不平等性是自然造成的,是固定不變的。至於「平均的正義」就是指人們之間的平等關系。這種正義是以人的等價性為依據,使相互利益等同。
(二)法律正義論的延伸:平等與中庸
1.平等。一是數量平等,即各人所得到的事物在數量和容量上與他人所得的相等;二是比值平等,即根據各人的實際價值按比例分配與之相衡稱的事物。政治權利的分配必須以人們對於構成城邦各要素的貢獻的大小為依據,誰具有比他人較為優越的政治品德,誰在城邦實現良善生活的過程中善德行為最多,誰就應該在這個城邦中享受更多的利益。
2.中庸。所謂中庸是指不偏不頗,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亞氏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有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性。對於社會而言也是如此,社會分為極富者(常逞強放肆以致犯罪)、極貧者(往往懶散無賴易犯小罪)和中產階級。唯有中產階級是貧富兩階級矛盾的「最好的中性的仲裁者」。因此,中產階級最適宜擔任統治者和立法者。
(三)正義與法律的關系
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由正義延伸出法律。正義的原則寓於實體法之中。自由正義導致了自然法的形成,而這成為國家制定實在法的依據。
三、法律的定義、作用、分類
(一)關於法律的定義
法律是政治上的正義,是世所公認的公正不偏的權衡標准,是理性的體現,又是一個合同式的契約。法律的特性包括:(1)公正性:法律是正義的體現,它對一切人,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是平等的;(2)可變性,法律應該允許變革,當然這咱變革須要慎重;(3)必須遵守性。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們的行為准則,人人都必須遵守它。
(二)關於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和目的全在於為了城邦的「善業」,為了「善德」,為了追求「公共福利」,增進人類的道德
(三)關於法律的分類
1.自然法與制定法。自然法是人類理性的體現,是以正義為基礎的,是存在於社會的普遍原則,是反映「自然存在秩序」的法律;制定法即實在法,是由人制定的。自然法高於制定法;
2.基本法和非基本法。基本法實際上也就是憲法,它規定國家的治理形式,規定統治者的人數及產生的辦法,規定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3.良法與惡法。凡是正宗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良法;凡是在變態政體下制定的法律為惡法;
4.成文法和習慣法。習慣法即希臘城邦中長期存在的習俗或稱禮儀。
四、法治主義理論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就是說,所謂法治,即良法與守法的結合。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四)法治缺陷的彌補
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採取三種補救措施:以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作為補助」;對某些不完善的法律進行適當的變更;加強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來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和裁決。
五、亞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點
第一,與柏拉圖一樣,均從倫理學入手來探討理想的政治生活方式,由此開創了西方法哲學的理論傳統,並在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實現;
第二,將法與政治合而為一進行研究,使法律社會學或者政治法律學的學科構造奠定了基本的原型;
第三,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點,分析問題的立足點是考察現實,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歸納法,即通過分析、比較,然後得出結論。所以有人稱,柏拉圖給予後人以更多的激情與理想,而亞氏則留下較成熟的體系與邏輯;[1]
第四,推崇法治的精神,對於西方成熟的法治理論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葯學術語。即如法炮製。指按中葯傳統炮製法(相沿成習,為葯業共同遵守的方法)加工中葯材。一般加有其他輔料。如法半夏、法制豆豉等。
綜上所述,某些人過分強調「人」在其中的作用,純粹是在混淆概念。我們探討人治與法制的區別,是說二者最根本區別在於實際運作的客觀載體依據不同。而不是在探討事件的運作主體是什麼。法制之所以強於人治,正是因為法制的內涵是,以容易驗證的客觀事實為基礎。以透明的程序為載體。以利益相關者的監督為制約。
還有人說,如果「領導」不允許---即不是人治的話,法制何來?這就是更深一層的問題了,是專制體制與民主體制的不同「行為結果」。
專制體制下,「領導」是「主人」。
民主體制下,「領導」是「僕人」。
也就是說,要探討這個問題,就要先劃定一個論域:專制體制還是民主體制。但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民主體制」,而別有用心者或邏輯混亂者,卻是在有意無意的混淆這兩個論域。

㈧ 結合材料和實際,談談如何進行法治建設(800字)

最好自己寫。

㈨ 結合材料 說明依法治國為什麼既要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

你好,

祝學習進步!!

熱點內容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
民法課推薦 發布:2025-02-05 15:33:50 瀏覽:4
昌平法院法官遭槍殺 發布:2025-02-05 15:33:45 瀏覽:56
單位規章制在哪公示 發布:2025-02-05 15:30:02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