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9歲是道德

9歲是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2-12 11:39:01

⑴ 九歲屬於什麼年齡階段

9歲是兒童發展的具體運算階段。以智慧和認知結構的變化為依據進行的劃分,首推皮亞傑的兒童智慧發展階段論。

⑵ 怎樣教育八九歲的孩子

試著陪他聊天,陪他念書

⑶ 8到10歲的孩子的心裡特徵

額......怎麼說呢(本人現在11歲) 8到10歲的孩子,尤其到了10歲後,狠容易就會被人帶壞,而那是,就會有一種逆反的心理。 而按正常(屬於沒有帶壞的)就是一種還懷有童心、善良的特徵。 而爸爸媽媽不能對孩子管得太嚴,那樣就會讓孩子從小時候就開始恨你這個當家長的,但也不能管的太松,那樣孩子就會有一種心理:反正爸爸媽媽管我管得松,我干什麼爸爸媽媽也會原諒我的,我只要再一求情就好了,我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哈哈! 我同學和我都有這一種心理特徵,不知道對您有幫助嗎?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⑷ 永遠的9歲 內容屬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嗎

首先,要對優秀傳統文化仔細甄別。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以血緣宗法關系為紐帶發展起來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殘余的內容。如權力崇拜、個人崇拜、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級觀念、任人唯親、唯書唯上不唯實、男尊女卑、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又如宋明以後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女子無才便是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這些封建糟粕,對我們當今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甄別、篩選和批判。在普及和推廣傳統文化時,要有所取捨和選擇,取精華,去糟粕,選擇那些既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又要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思想精華。要堅決避免和抵制傳統文化在傳播、普及過程中已經出現的低俗、庸俗、媚俗現象及迷信化、功利化、排外化傾向。同時,對待傳統文化,也要避免自大和自卑的心態,而應該持有自尊、自信的心態。
其次,要堅持專門研究與普及推廣相結合。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既要通過專門研究對古代思想做出解釋和選擇又要做好普及推廣工作。普及推廣主要面對以下幾個層面的群體:少年兒童、領導幹部、企業管理者和社區街道鄉村中的廣大群眾。其中每一個群體都有大量的傳播者和普及者,譬如國際儒學聯合會就專門設立了一個普及工作委員會,這個普及工作委員會在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推廣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許許多多的人從中受到了益處。通過普及推廣,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可以使優秀傳統文化為普通大眾所了解和接受,使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對民族復興和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最後,要注意普及推廣的內容與形式相結合。在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時,是原原本本不加變通還是加以現代改進?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前些年,有的地方在中小學普及和推廣《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童蒙典籍時,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刪改,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保留原典為好,今人在學習和閱讀過程中,自有取捨分辨的能力,這一點,我們根本不用替今人擔心,我們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⑸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年齡劃分應該是怎樣的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的三水平年齡層次劃分為:前習俗階段(4~9歲),習俗階段(10~13歲);後習俗階段(13歲以後)

⑹ 現在9歲的孩子就到叛逆期了嗎,咋說啥都跟你

怎麼教育孩子?
1. 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是巨大的。
2. 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盡量理解他們。
3. 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4. 後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5. 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⑺ 九歲孩子的性格特徵

9歲兒童的性格特徵如下:

1、對書本有學習興趣,應多用活動方式互動學習。

2、對安排不喜歡的東西會產生逆反心理,會選擇自己認為感光趣的東西去學習,吸收能力在60%左右。

3、親子互動的學習,家長應多多參與。

4、模式學習期,有自己的愛好。

5、對安排不喜歡的東西逆反心理增強。

九歲兒童做事的堅持性發展,是初期發展的末端,如果家長此時仍然不重視培養孩子做事的堅持性,再往後就不容易著手了。所以,你需要危機感,必須始終要清楚,培養孩子的好品質,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有時可能要堅持幾年或者十幾年,才能讓孩子真正成為做什麼事都愛較真,不達目的不罷休。

做父母的盡量不要拿孩子做對比,每一個孩子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都會有獨特的地方,多鼓勵,多激發,你會發現他的優點越來越多,越來越值得你驕傲。

⑻ 4.兒童道德意識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學校教育中影響個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在孩子們的潛意識里身邊的人和事對他們的影響
都很大特別是沒有分辨意識的年齡段。對他們的企望和扶持在今後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⑼ 9歲是兒童發展的什麼時期

9歲是兒童發展的具體運算階段。

以智慧和認知結構的變化為依據進行的劃分,首推皮亞傑的兒童智慧發展階段論。即感知運動階段(0~1歲、2歲);前運算階段(1、2~6、7歲);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

兒童發展是指從不成熟到成熟這一階段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它是人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改善、日趨完善和復雜化的過程。

(9)9歲是道德擴展閱讀:

兒童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每一個階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階段的特徵,又含有下一階段的新質,但每個階段里總是具有佔主導地位的本質特徵。

「發展」一詞有時與「發育」、「成長」交替使用,但含義並不完全等同,後者更多的是指身體、生理方面的生長成熟,而且主要意味著量的增長;而發展的含義指個體身心整體的連續變化過程,不僅是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質的變化。

個體的心理發展就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兒童心理發展是指從不成熟到成熟這一階段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它是人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改善、日趨完善和復雜化的過程。

⑽ 科爾伯格認為兒童道德發展的時期包括

科爾伯格用「道德兩難故事法」(即讓兒童對道德價值上相互沖突的兩難情境故事作出判斷),並解釋作出這種判斷的理由,然後確定被試道德認識發展的水平。根據被試的回答,柯爾伯格把道德認識劃分為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三個不同的發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兩個不同的階段,共有六個階段。
前習俗水平(9歲以下) 【無道德】 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 行為標准:避罰
1.服從權威或規則——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2.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例:兒童認為不應該做某事的原因是會被老師批評/被警察抓起來/被狼吃
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 行為標准:利己 1.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 2.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例:「你幫我,我也幫你」
習俗水平(9—16歲) 【基本道德】 尋求認可定向階段 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 行為標准:謀認可——塑造好形象
1.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旨在謀求贊賞和認可。 2.盡量按照「好孩子」的標准思考 3.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
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遵守老師/家長的要求行事
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行為標准:知法懂法守法——重法律權威,法不容情
1.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
2.准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范去行動。 例:兒童認為應遵守班規班紀/交通法規
後習俗水平(16歲以後) 【超越道德】 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行為標准:法律可改——重法律效力,法外開恩
1.法律和規范是一種社會契約,更看重法律效力(是否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 2.契約和法律的規定可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
3.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強調盡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例:生命高於法律,法律可更改
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 行為標准:公正、平等、尊嚴——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 1.只要動機是好的,行為就是正確的。
2.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 例:沒有什麼比生命更有價值;動機好就可行。

熱點內容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