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制建設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法制建設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2-12 15:22:01

1.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我們青少年之間有怎樣的聯系

社風不正,對青少年惡劣化影響巨大。法律有能力起到輔助社風好轉的作用。

2. 大學生法制教育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依法治國是指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精神。在依法治國為基本方略的國版情下,權為了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大學生應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自由平等觀念、公平正義觀念、權利義務觀念等基本觀念,養成自覺遵紀守法,嚴格依法辦事的習慣。同樣,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認真學習法律。模範尊重法律。習慣養成用法。義務宣講法律。自覺遵守法律。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

3.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你好,三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離開其中任何一環,也無法真正實現依法治國。

4. 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與聯系

一、依法治國與法治的聯系

法制又稱為以法而治,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法制和法治不是同一個概念。它們的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

二、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律制度是相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制度來說的,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

而法治從來都是相對於人治來說的,沒有人治就無所謂法治,相反亦然。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

2、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一套法律規則以及這些規則怎麼指定、怎樣執行和遵守等制度;法治與人治則是兩種對立的治國理念和原則,即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應寄希望於一兩個聖主賢君,而關鍵在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法律和制度,這些良好的法律還應得到切實的遵守。

3、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是法律工具主義。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實行法治。

(4)法制建設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擴展閱讀:

法制是指當權者按照法律治理國家,但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組成的立法部門制訂的。法治下,行政部門的職責只是執行該等法律,並且受該等法律拘束。

因此法治和法制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於行政、立法、司法這些政府權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樣,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

法治的內涵,與其說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寧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權的控制和拘束,否則法治即與法制難以區分。

對於社會上常見的違法或脫序現象,尤其是以激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利的行為,某些政府官員常常會呼籲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這其實是將法治的意義誤解和窄化為法制。

5. 依法治國十六字方針與法治中國建設的關系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我國新時期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衡量標准。

6. 法治政府、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之間的關系

現在我國就是承德市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法治社會了,不管你是什麼方面?如果你犯法的只要你充分的理由和條件,那那證明那個事實根據經過法律呢城處理。不會。有半點包容私下或者是不清不楚,不明白那種來一做事。

7. 如何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認識不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關系,把二者機械的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要麼是思想上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要麼就是別有用心的挑撥。至於一些人宣揚「黨、法不能兩立」,詰問「黨大還是法大」?其目的更是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蠱惑群眾、搞亂人心,進而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把中國引向邪路。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離開了這一基石和連接點,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也就不能實現辯證統一。如果我們的立法、司法和執法不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意願,不能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保障廣大人民的各項權利,就必然不能符合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這時,黨作為執政黨必然要對法治進行修正;如果我們黨的領導違背了自己的宗旨,黨的執政必然也和社會主義法制產生矛盾。始終堅持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辯證統一,是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鍵所在。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把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有機統一起來,探索出符合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需求、能夠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研究和學習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關系的實踐意義之所在。

8. 如何准確認識依法治國的三大關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切實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部署落到實處,就必須在認識和行動上釐清和處理好三個關系。
第一,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問題。當前,存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現象,是因為部分地方和部門把權力凌駕於法治之上,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領導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問題。首先,黨對依法治國負有領導責任。執政黨與法治關系的調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核心問題。我黨對法治負有領導責任,這是依法治國應有之義。必須正確認識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的關系,將黨對法治的領導應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其次,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是一致的。黨與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黨要領導法治不是說黨可以超越凌駕於法治之上。再次,黨的領導幹部依法執政,要帶頭遵守法律。《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員領導幹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接受管理,更應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要求和黨內法規去治國理政。黨員領導幹部不能混同於普通黨員和群眾,應在依法執政中走在老百姓前面,帶頭遵守國家法律。
第二,正確處理治國理政與法治的關系。依法治國強調的就是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主體的政府應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依法確立政府的權力清單和法定責任清單,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加快改革政府的執法體制,把自己建設成為法治政府。首先,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法治政府與人治政府本質的區別是,人治政府往往權大於法、情大於法、人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制約,政府部門以權壓法,政府領導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現象普遍存在。法治政府的顯著標志是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決策程序、責任法定化,政府應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以政務公開為常態,以不公開為例外。其次,政府要依法執政,接受法律監督。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政府部門野蠻執法現象,表明政府在執法方面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也反映了執法部門超脫於法律之外,存在著以權代法的行為,當執法過程中出現了不符合依法執政要求的現象時,就要求依法對政府執法機構和人員進行制約和監督,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堅持文明、公正執法。最後,要建設法治政府。治國理政是黨和政府的基本職責,治國理政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這就要求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政府。

第三,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與法治的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法治國需要繼續全面深化,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又離不開法治這個根本保障。因此,必須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改革要於法有據。首先,要改變過去一些地區和部門的「改革要上路,法律先讓路」的錯誤理念,堅持改革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其次,改革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法治思維是相對於人治思維的。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去推動改革,必須摒棄黨員領導幹部人治思維和方式;改變領導幹部以改革名義想怎麼樣干就怎麼樣乾的錯誤做法;改革中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在改革中堅持法治意識、法治精神、法治思維和法治的方式,確保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決策實施的合法性;最後,要實行改革法律責任倒查。要確保改革決策公開公正,為改革決策失誤倒查責任的落實創造條件,對重大決策要實行領導終身負責制,使改革決策於法有據,改革決策實施程序於法有據,改革失誤追查於法有據。

9. 「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是什麼關系

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重要制度的基礎和法治保障。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奮斗目標和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路徑、關鍵一招、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奮斗目標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依賴。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證。只有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領導核心和根本保證作用。
李林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然包括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國的「法治小康」戰略目標。法治小康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順利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法治保障。法治小康,在價值層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幸福博愛、和諧有序,充分實現人權與人的尊嚴;在制度層面追求的是人民主權、憲法法律至上、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權,努力建成法治中國;在實踐層面追求的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辦事,努力實現良法善治。與此同時,法治小康又通過依法治國特有的制度安排、規范手段、教育強制功能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李林說,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和路徑依賴,要正確處理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充分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應當先修改法律,先立後改;可以通過解釋法律來解決問題的應當及時解釋法律,先釋後改;需要廢止法律的要堅決廢止法律,先廢後改,以保證各項改革依法有序進行。堅持在現行憲法和法律框架內進行改革,充分利用憲法和法律預留的改革空間和制度條件,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對確實需要突破現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改革試點,如果通過解釋憲法,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等措施不能解決問題,也可以採取立法授權試點改革的方式,經有關機關依法授權批准,為改革試點工作提供合法依據。
李林介紹,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基本方略和法治這個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守法、帶頭守法。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過程,落實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以及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各方面,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高度統一,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堅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熱點內容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