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道德
『壹』 蘇格拉底的哲理故事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
要不回頭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圖覺得很容易
充滿信心地出去
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
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
"
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
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
那就是愛情
"
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
蘇格拉底叫他到彬樹林走一次
要不回頭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
充滿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
蘇格拉底問他:
"
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
"
柏拉圖回答老師:
"
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
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
那就是婚姻
"
柏拉圖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外遇
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
可以來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艷麗但稍稍焉掉的花,
蘇格拉底問他:
"
這就是最好的花嗎?
"
柏拉圖回答老師:
"
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
它就逐漸枯萎下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
那就是外遇
"
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生活
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
可以來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
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
蘇格拉底只好走進樹林里去找他,最後發現柏拉圖已在樹林里安營紮寨。
蘇格拉底問他:
"
你找著最好看的花么?
"
柏拉圖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
"
這就是最好看的花。
"
蘇格拉底問:
"
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
"
柏拉圖回答老師:
"
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
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
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
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
"
『貳』 1.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康德、馬克思如何定義道德
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所以說不同的人對道德有著不同的定義,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康德馬克思,有不同的認識。
『叄』 蘇格拉底的辯論追求的是什麼
有一次,蘇格拉底與一位青年學生討論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問這位青年:「人人都說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訴我什麼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說:「做人要忠誠老實,不能欺騙人,這是大家都公認的道德行為。」蘇格拉底接著問道:「你說道德就是不能欺騙人,那麼在和敵人交戰的時候,我方的將領為了戰勝敵人,取得勝利,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欺騙和迷惑敵人,這種欺騙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對敵人進行欺騙當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蘇格拉底接著問道:「在我軍和敵人作戰時,我軍被包圍了,處境困難,士氣低落。我軍將領為了鼓舞士氣,組織突圍,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圍出去。結果士氣大振,突圍成功。你能說將軍欺騙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嗎?」那位青年回答說:「那是在戰爭的情況下,戰爭情況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騙。」蘇格拉底接著問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兒子生病了,父親拿來葯兒子又不願意吃。於是,父親就欺騙兒子說,這不是葯,是一種好吃的東西,兒子吃了葯病就好了。你說這種欺騙是不道德的嗎?」那位青年只好說:「這種欺騙是符合道德的。」蘇格拉底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是道德的,那麼什麼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說:「你把我弄糊塗了,以前我還知道什麼是道德,我現在不知道什麼是道德了。那麼您能不能告訴我什麼才是道德呢?」蘇格拉底笑著回答道:「其實,道德就是道德本身。」
這是其中一個例子
『肆』 蘇格拉底的思想精神是什麼
蘇格拉底一直努力想讓人認識到人是不完美的,人必須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和實踐才能接近完美,而這樣做就必須用理性指導,執著的追求真理,並用自己的行為去實踐真理。所以他以「從容赴死」的形式,證明自己的無辜和理性精神必勝,也向世人和歷史宣布了走向極端的「雅典民主」不可磨滅的罪行。在法庭上,蘇格拉底以預言家的口氣對陪審團說:「現在我該走了,我去赴死;你們去繼續生活;誰也不知道我們之中誰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蘇格拉底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留下的寶貴的精神遺產。首先,他認為人是無知的,人只有知道自己無知才能獲得知識;其二,他認為美德就是知識,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以理性作為判斷道德行為的標准。所以他呼籲人們關注自己的靈魂,人必須從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職、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終目的、真理、自在自為的東西,必須通過他自己而達到真理。這樣的人就會在這個世界面前感到謙卑,感到人的不完美,就會有所敬畏,就知道人是勝不了天的,就會更自覺地用理性來指導自己思想和行為。 兩千四百多年以來,文明的不斷進步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同時也「破壞了帶給人類生活意義的精神價值」。 如果一個群體的傳統里缺失理性,就缺失自省精神基礎,又會怎樣呢?這個群體的文化和傳統會有缺失——正如在蘇格拉底時代的那種民主最後成為實際上的反民主一樣,這樣一個將人凌駕於一切之上的群體也一定會在其文化中因缺失理性而缺失人性,因為這樣的群體只能相信人治,而人治的結果必然是否定理性、遏制思想自由。在這樣的文化傳統里,民主的意義和價值往往被扭曲,成為野心家用來愚民的空頭支票。另一方面,民眾往往也會自覺地把一個處於最高位置的人神化,創造一個適應人治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始終如一的價值和道德觀,只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民的投機鄉願心理溫床。在這樣的文化傳統里,忠臣的就義也就只是一種變相的殉葬,悲壯慘烈,然只是為一昏君或暴君盡忠而已,就如當年日本戰敗時,那些剖腹自殺的日本文武官員一樣。 蘇格拉底的哲人生涯可以概括為對理性的信念和追求,而蘇格拉底正是通過從容赴死體現了他的學說:追求理性,追求真理,哪怕面對著大多數也決不盲從苟且。也通過他的死,他喚醒人們:人是多麼狂妄虛驕,缺乏理性,如果不能自覺用理性來指導自己,人就會誤用自己的熱情,濫用自己的權力,把美好的理念變成鬧劇甚至悲劇,公平正義資源也就得不到合理分配和利用。他身後兩千多年裡,人們為建立合理民主制度不斷努力,付出了巨大代價。雅典民主通過蘇格拉底的死而成為後世的教訓,喚起人們對非理性的警惕,民主制度才能不斷的完善和改進,雖然迄今為止,我們還不能說哪一種民主制度是最完善合理的,但至少人們已意識到:民主不是簡單的多數主宰一切,不是粗暴的鏟除異己;對民主的熱情不能取代對民主的理性執行,理想的民主應建立在理性基礎上,以包容多元為其內涵。 今天,民主意識深入人心,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也成為知識精英和草根民眾的共同呼聲,國際社會對一些極端行動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民主又往往是相對立的各派所用的盾牌和武器。因此,重溫蘇格拉底的死也仍然有現實意義。
『伍』 蘇格拉底德育的啟示
一、蘇格拉底德育範式的解讀
關於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國內外的教育研究多有闡述,但基本上被簡單地視作一種技術性的道德教育的方法,即等同於他的「對話——問答」教學法。這顯然是一種孤立的、膚淺的認識,至多隻是從外顯的形式或實際的操作上所作的局部性和階段性的理解,沒有將活動的整體和運行的全程納入視野,遮蔽了其承載的內隱性的精神內涵。蘇格拉底本人是「把自己的教育活動看作是幫助學生產生思想的助產術(maietica)的」。誠然,教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方法的保證,但教育活動的本身不可能與活動開展的方法等同。如果從蘇格拉底「精神助產術」的整體建構與實踐全程來看,筆者認為,「精神助產術」是蘇格拉底獨創的,集其哲學思想、教育理念、德育目標和實現手段於一體的德育活動範式。他通過創建自己的唯心主義哲學,來確立啟發教育的理念;通過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實現其追求「善」的德育目標。各個要素相對獨立又彼此關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教育活動體系。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對話辯證法已不是一種達到某種目標的工具性手段和方法,而是人的最為基本最為原始的存在方式。」[1]成為真理及人本身生存和顯現的境域。
1.唯心主義的哲學基礎
在西方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奠基者。他的唯心主義哲學觀是創立「精神助產術」的思想源泉,也是構建整個「精神助產術」範式的根基。在蘇格拉底以前,古希臘哲學是從探究客觀世界的本質開始的,主張世界萬物都產生於一種特殊的物質,從而形成了古希臘所謂的自然哲學傳統。哲學家從理性的思考出發,注意探索自然界,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還原為原始的物質,而這些物質是世界萬事萬物和人類的本原,求索的中心問題是「什麼是自然,因而什麼是人類?」。這種自然哲學傳統的本質是在自然界中尋找世界的終極原因。但從智者學派開始,希臘哲學的研究興趣從自然轉向了人和社會,關注的中心問題是「什麼是人類,因而什麼是自然?」。研究人類思想和人類行為,研究邏輯學、倫理學、心理學和政治學,表現出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在這個重大的哲學轉折中,蘇格拉底不僅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完成了對希臘自然哲學傳統的徹底顛覆。他第一個將精神與物質明確對立起來,不僅明確地將靈魂看成是與物質有不同本質的精神實體,而且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神,神是世上萬物的最終主宰。神不僅根據自己的目的安排了客觀世界的一切,也「在人的身體里安排了能思考的靈魂」。於是,希臘哲學發生了從探討自然界向探討人的倫理與道德問題的轉向,「注意力更特別集中於倫理問題:什麼是至善?什麼是人生的目的和目標?倫理學成了主要課題,研究邏輯和形而上學是為了解決道德問題」。
『陸』 如何理解蘇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識
首先,美德即知識,就是說美德是一種知識,一種認識.這與古希臘的社會意識有關.他們認為,只要認識到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對人有利的,就不會有人不去做.植根於這種信念,蘇格拉底認為,缺乏德性的人完全是因為認知的原因,他們沒有認識到什麼是美德,或者沒有認識到美德的重要性.
反過來,就有了「知識即美德」.就是說,只要一個人掌握了關於美德的知識,他就能自覺地實踐美德,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這里的知識,如樓上所說,是指對於「德」的知識.
在這里,後來說的知識和意志還沒有被區分出來.亞里士多德清楚的認識到了,懂得道德知識的人不一定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提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區別,才明確把二者分開來.
趙敦華那本書比較適合初學者,不過在講康德時有個小硬傷.康德用「理性存在物」一詞,是包括人類和可能存在的外星人的,康德認為,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他們的認識也不能逃脫理性的規定.趙敦華卻說「理性存在物」單指人類,說康德認為可能存在非理性的外星人
『柒』 蘇格拉底關於道德的觀點(要專業些哦~)
蘇格拉底確實主張了一個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這個宇宙理性神是蘇格拉底的哲學追求—-真正的善—-的終極根據,人能有知識,是因為人得到了神的特別關愛,被賦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靈魂,有了愛智的心靈和理智。但是人應當明白,你所具有的那點靈魂同神的智慧是無法比擬的。所以這個新的理性神的觀念和關於人當「自知無知」的教導,就成了激發和推動人追求真知與批判不真不善、偽真偽善的強大力量。
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但他們只停留在感性的階段,只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論。到蘇格拉底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認為對於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感覺世界常變,因而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從蘇格拉底開始 ,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
蘇格拉底建立了一種知識即道德的倫理思想體系,其中心是探討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強調人們應該認識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和「認識自己」,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規范都是相對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絕對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識,才是人們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人們只有擺脫物慾的誘惑和後天經驗的局限,獲得概念的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等美德。他認為道德只能憑心靈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認識心靈和神,聽從神靈的訓示。這種禁慾主義和神秘主義倫理思想,後來被安提斯泰尼繼承和發展,形成以強調禁慾為特徵的犬儒學派;而蘇格拉底倫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樂論思想 ,則被亞里斯提卜繼承和發展,形成主張享樂的居勒尼學派 。柏拉圖全面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體系,並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倫理道德要由理智來決定,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在以後西方哲學思想的發展中,起了積極作用。
『捌』 蘇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一樓說到了一些,但還沒有說到根本上。蘇格拉底與其他西方哲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試圖勸導西方人不要向心外求索(這是西方的文化傳統),而是反觀、反省自心,使自心合於人先天的道德理性。這與中國孔子的主張是非常相似的!但最終蘇格拉底還是無法扭轉西方人向人心之外求索的發展方向。
蘇格拉底提出的「哲學王統治」,其實就是中國儒家「聖王之治、內聖外王」的西方翻版!蘇格拉底是反對民住政治的!
這其中的道理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所以,蘇格拉底死在了民意手裡!
=======================================================
「齊戰疾
」網友認為蘇格拉底沒有提出「哲學王統治」,我認為並非如此。看事情不要這么簡單!
通常認為柏拉圖與蘇格拉底在思想上有極深的淵源,從蘇格拉底的有關言論而推導出「哲學王統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蘇格拉底不僅是強調治國的技藝,從他對道德的推崇,也可以想見「哲學王」本身就應該是道德的楷模!
========================================================
一次,蘇格拉底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負的青年尤蘇戴莫斯,同他進行了一次機智,生動的談話。當蘇格拉底知道尤蘇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將來競選城邦的領袖時,就對他說:「一個希望當領袖的人必須有治國的本領,但是,一個非正義的人能掌握這種才能嗎?」
顯然,蘇格拉底在這里並不是把治國的本領和技藝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正義放在第一位,並且強調治國的本領正是來源於人的正義。
在蘇格拉底看來,一個正義的人必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懂得反觀、反省自心,使自心合於人之先天的道德理性的人。
======================================================
其實,蘇格拉底一直在試圖糾正西方人傳統的外在思辨理性,而欲導之於注重內心的道德理性,這是蘇格拉底一生所為之努力的事業!當然,最後的結果以失敗告終,民意殺死了他!
其實,無論是中國、印度還是西方的聖人,他們的事業都是相似的!
『玖』 蘇格拉底道德的評價
對人尊敬而又禮貌 可親 可敬 可人的一個好人
『拾』 蘇格拉底有什麼倫理學說
蘇格拉底建立復了一種知識即道制德的倫理思想體系,它的中心是探討人生的目的與善德。他主張人們要認識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與「認識自己」,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有益的和有害的目的與道德規范都是相對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絕對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識,才是人們最高的生活目的與至善的美德。在蘇格拉底看來,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人們只有擺脫物慾的誘惑與後天經驗的局限,獲得概念的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制以及正義等美德。他認為道德只能憑心靈與神的安排,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認識心靈和神,聽從神靈的訓示。這就是禁慾主義和神秘主義的倫理思想。
後來,這種倫理思想,被安提斯泰尼繼承並發展,形成以強調禁慾為特徵的犬儒學派;而蘇格拉底倫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樂論思想,就被亞里斯提上繼承並發展,形成主張享樂的居勒尼學派。柏拉圖全面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體系,並進一步系統化和理論化。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倫理道德是由理智來決定,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在以後西方哲學思想的發展中,起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