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葯助劑立法
⑴ 如何加強農葯助劑管理
答:科學使用農葯是提高農葯防治病蟲效果的關鍵。農葯品種很多,劑型、功能、用途不同,有的農葯只具備一種功能,如殺蟲劑,只能用來防治蟲害而不能防治病害。近年來為方便使用和提高防治效果,復配農葯品種增多,如有機磷與菊酯類農葯復配,擴大了殺蟲范圍,提高了防治效果,延遲了害蟲抗葯性的產生。只有了解農葯的性能、特點,才能做到農葯使用正確、適時、適量。
為有效地控制病蟲為害,除了保護天敵,實行生物防治病蟲外,必要時採取農葯防治病蟲仍是目前生產無公害果品可行的應急措施。因此,根據農葯的特性和病蟲為害特點選擇相應的葯劑非常重要。如防治紅蜘蛛、綠盲蝽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就必須選用有內吸和觸殺作用的葯劑才能奏效,用有胃毒作用的農葯效果不好。相反,防治桃小食心蟲、棉鈴蟲、刺蛾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蟲,就要選用有胃毒作用的葯劑來除治。再如,有的農葯只殺成蟲、若蟲,不殺卵,因此,當某種害蟲成蟲和卵同時存在時,就要選擇既殺成蟲又殺卵的葯劑,才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再如有的農葯對溫度敏感,如雙甲脒防治紅蜘蛛,在20℃以上效果好,但超過32℃易產生葯害,使用雙甲脒時應避免早春使用,夏天使用時應在傍晚時噴葯。
適時用葯是提高防治病蟲害的關鍵:如防治病害要在病菌侵染期用葯,後期可根據天氣情況適時噴葯保持其防治效果,如發現症狀再防治,只能控制不蔓延,已喪失根治的用葯期。如防治棉鈴蟲,抓其幼蟲1~2齡用葯效果最好,到5齡再防治不僅增加用葯量,提高了防治成本,加重了環境污染,而且增加了防治難度。此外,還要根據葯性決定施葯時間。如採用滅幼脲3號防治1~2齡棉鈴蟲,因其葯效慢,必須提前3~4天使用。適時用葯還含有選擇噴葯時間的問題,如防治綠肓椿象,最好在傍晚噴葯,因為綠盲蝽喜歡傍晚、夜間活動,白天在黑暗處藏匿,傍晚噴葯可直接噴到害蟲身上,再是夜間蒸發量少,葯液保濕時間長,害蟲出來活動,粘上葯液即可死亡,從而提高了防治效果。
交替使用農葯:延緩病蟲耐葯力的產生是提高病蟲防治效果的重要原則。如已禁用的一六〇五防治紅蜘蛛,在20世紀60年代用2000倍防治效果很好,到80年代用800倍防治基本無效,多菌靈也不如剛開始使用時的效果好,其原因是多年連續使用造成害蟲、病原菌耐葯性提高的結果。為減少病蟲耐葯性的產生,每種農葯不能連續使用,要與其他類型農葯交替使用,同類型的農葯交替使用無效。如多菌靈不能與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因二者屬於同類型葯物,與波爾多液、代森錳鋅交替使用,可以減少其耐葯性的產生。
正確地混合使用農葯是提高病蟲防治效果又一技術:殺菌劑與殺蟲劑混合使用既能殺菌又能滅蟲,減少噴葯次數和用葯成本,治蟲、防病效果不減。殺成蟲效果好與殺卵效果好的農葯混合使用,可以起到葯效互補的作用。如紅蜘蛛發生期一般是成蟎、若蟎、卵同時存在,單用阿維菌素防治就不如和四蟎嗪一起混用的效果好,因為阿維菌素防治成蟎和若蟎效果好,但不殺卵;而四蟎嗪殺卵和若蟎的效果好,二者混用葯效互補,提高了防治效果。
目前,農葯大部分是觸殺和有滲透作用,內吸農葯較少,只有將農葯噴到病斑或蟲體上防治效果才好,因此要了解病蟲為害部位,如防治山楂紅蜘蛛,該蟲主要是為害葉背面,因此噴葯重點是葉背面。再如防治會飛的害蟲,採用擠壓式噴葯,對一株樹要從樹冠的最上面依次向下噴葯直至地面,連樹下的作物一起周密噴灑;對一片果園最好從園邊緣同時向園內噴,防止害蟲的逃逸,保證防治效果。目前生產上也存在用葯的誤區,有的農民朋友認為農葯混合得越多越好,將5~6種農葯混在一起使用,既增加了用葯成本,效果又不好。如把辛硫磷與馬拉硫磷一起混用其意義不大,因為同屬有機磷農葯且作用相同,如馬拉硫磷與乙醯甲胺磷混用,雖然同是有機磷農葯,但一個是胃毒型,一個是內吸型,二者混用能起到葯效疊加的作用,擴大了防治范圍。還有的果農認為,用葯濃度越濃療效越高,其實不然,農葯濃度高引起人、畜中毒,造成植物葯害事例屢見不鮮。在該種農葯的要求濃度范圍內,只要噴葯適時均勻周到,完全能達到防治要求。過高的濃度只能加快病蟲耐葯性的產生和農葯更替速度,增加了病蟲防治難度。總之,人們在實踐中應不斷總結經驗,科學地使用農葯,採用綜合防治技術,既要控制病蟲為害,又不給環境和果品造成污染,生產出符合國家標準的紅棗。
⑵ 助劑,調節劑需要申請農葯登記證么
調節劑屬於農葯的一個分類,需要登記證。
助劑不屬於,不需要,比如有機硅滲透劑。
⑶ 新法規定未依法取得農葯登記證將按照假農葯處理了嗎
為了有效貫徹6月施行的《農葯管理條例》,農業部日前公布了《農葯登記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進一步加強對農葯生產、經營等環節的監管。該新規將於8月1日起施行。
希望新規的出台,能夠有效的規范農葯的生產、經營、使用等。
⑷ 生產農葯助劑需要什麼證件
許可證有有多個:
去農業局審批,檢驗產品合格
去環保局審批,環境安全許可
去公安局和安監局審批,危險品管理
去工商局審批,營業執照
共計四個部門,進口類或要發改委批,進出口二用產品許可(民軍用口)
⑸ 常見的農葯助劑主要有哪些
農葯助劑按來源大體可分為:①無機礦物類;②生物來源的天然物質;③有機合成化合物,其中又可分為表面活性物質和非表面活性物質兩類。農葯助劑的發展日趨精細化。中國已建立一定規模的農葯助劑工業。
常用助劑有以下幾類:
填料和載體 在劑型加工中用於稀釋原葯的惰性固體填充物稱為填料;能吸附或承載有效成分的填料稱為載體。填料不僅起稀釋作用,而且還能改善物理性能,有利於原葯的粉碎和分散。填料的理化性質與制劑的穩定性有關,應選擇使用。粉劑加工多採用中性無機礦物如陶土、高嶺土(見粘土)、硅藻土、滑石粉等。浸漬法顆粒劑採用吸油性強的活性白土、膨潤土(見粘土)等。包衣法顆粒劑採用非吸油性的粒狀硅砂為載體。
乳化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能使一種流體以極微小的液珠穩定地分散在另一種與之互不相溶的液體(例如油在水中)中,形成乳濁液。常用的有聚氧乙烯基的酯及醚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烷基苯磺酸鹽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般採用非離子型和陰離子型復合配製的乳化劑,其比例調節到最適宜的親水親油平衡值(HLB值),以得到最佳乳化效果。
分散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其功能是保持粉粒分散,防止凝聚結團。常用的有烷基芳基磺酸鹽及其甲醛縮合物、木質素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等。
濕潤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其功能是降低葯液的表面張力,使葯粒迅速濕潤,並使葯液容易在施用目標的表面濕潤和展布,幫助葯劑滲透。常用的有含皂素的皂角粉、茶子餅粉和含木質素的亞硫酸紙漿廢液,以及合成的表面活性劑如聚氧乙烯基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基烷基醚、烷基苯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等。
展著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其功能為增強葯劑在施用目標表面的固著能力,抵抗風雨吹洗,使葯效充分發揮,兼有濕展、滲透能力。常用的有非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木質素磺酸鹽、乳酪素等。在某些情況下葯液中添加一些礦物油或植物油也可起展著作用。
溶劑 指農葯工業生產和應用技術中使用的溶劑、液體稀釋劑和/或載體的總稱。如苯類、柴油、甲醇、石油醚等。
粘著劑 能增加農葯對固體表面粘著性能的助劑。能增加農葯對固體表面粘著性能的助劑。可提高耐雨水的沖洗,提高持效性。如礦物油、明膠、聚乙烯醇等。
穩定劑 指具有延緩和阻止農葯極其加工製品的化學和物理性能自發劣化趨勢的各類助劑總稱。穩定劑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保持和增強產品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能的助劑,包括防結晶、抗絮凝、沉降、抗結快及懸浮助劑等,稱物理穩定劑;二是化學穩定劑,包括防分解、抗氧化、防紫外線輻照劑等,它們主要是保持和增強產品化學性能,特別是防止和減緩有效成分的分解。如1,2-丁二醇、異丙基磷酸酯、wgwin D902(用於抑制甲維鹽和阿維菌素的分解)等。
增效劑 本身沒有生物活性,與某些農葯混用時,能顯著提高農葯毒力和葯效的助劑。廣泛應用於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元素和生物農葯等農用化學品的噴霧混合液中,特別適合內吸型葯劑。以中聯化工榮譽原葯胺鮮酯(DA-6)為例證: 一般情況下:殺蟲劑:每5克可配葯液5~20公斤;殺菌劑:每5克可配葯液10~35公斤;除草劑:每5克可配葯液3.5~20公斤;可防治和緩解葯害;植物生長調節劑:每5克可配葯液10~20公斤;葉面肥肥料與微量元素:每5克可配葯液5~35公斤。
噴霧助劑 指噴霧施葯時應用的助劑總稱。應用噴霧助劑的原因是因為現今施葯技術,特別是噴霧施葯技術中,普遍存在農葯有效利用率低的問題。有人對殺蟲劑在田間噴施後葯劑的分布作典型調查後指出,真正達到害蟲體的葯量不到施葯量的1%,即99%以上的農葯不僅沒有發揮作用,而是變成污染源,引起人們越來越強烈的關注。如今,在美、日、西歐各國,噴霧助劑已成為助劑領域非常活躍的領域。在美國噴施除草劑時幾乎總要用助劑,高效和超高效除草劑都有這種情形。
助劑類型
①有助於農葯有效成分的分散。包括分散劑、乳化劑、溶劑、載體、填料等。②有助於發揮葯效或延長葯效。包括穩定劑、控制釋放助劑、增效劑等。③有助於防治對象接觸或吸收農葯有效成分。包括濕潤劑、滲透劑、粘著劑等。④增加安全性及使用方便。包括防漂移劑、安全劑、解毒劑、消泡劑、警戒色等。
⑹ 如何正確使用農葯助劑
為了保護樹體和果實不受病蟲為害,園內經常噴灑農葯。然而,蘋果梨對某些農葯比較敏感,使用不當時常易發生葯害。有些農葯傷害果面,影響果實外觀;有些農葯造成葉片傷害,影響光合作用而降低風味品質;有些農葯有疏除花果作用,使用不當造成落花落果,降低產量。因此,使用農葯時必須加以注意。現從提高果實品質角度,簡要介紹農葯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蘋果梨幼果對銅離子敏感,幼果期噴灑波爾多液防治黑星病等病害時,使用不當常使果點、銹斑增大,果面粗糙。因此,在幼果期應以「世高」、「福星」、「烯唑醇」等代替波爾多液較為安全;如必須使用波爾多液時,應增加石灰比例以降低葯濃濃度。各地經驗認為,以使用石灰3倍式或倍量式的240倍波爾多液(硫酸銅、石灰與水的重量配比為1∶3~2∶240)為宜。
第二,梨樹對某些硫制劑敏感,使用不當也易發生葯害,如石硫合劑、硫懸浮劑。在梨樹上使用石硫合劑,以在落葉後或發芽前為宜,生長季節一般不宜使用。如必須使用硫懸浮劑防治山楂葉蟎、白粉病,應降低濃度、減少次數。尤其在高溫季節,以400~500較為安全。氣溫較低時可用300~400倍,且應在一天的早、晚噴葯。
第三,對一些在梨樹上易產生葯害的其他農葯,應盡量不用或少用;必須使用時、應特別慎重,最好先作小型葯效試驗。如代森錳鋅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效果很好,但在蘋果梨幼果期使用,易在葉片、果面產生葯害。幼果期使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時,濃度應控制在1200~1500倍,低於1000倍則易產生葯害。此外,梨對殺蟲劑克蟎特、水胺硫磷、雙甲脒等也較敏感。如必須使用時,應特別注意。
第四,某些殺蟲、殺菌劑同時具有疏花疏果作用,在花期和幼果期應避免使用。如石硫合劑是疏花劑,西維因是疏果劑。此外,敵百蟲、敵敵畏在蘋果梨幼果期使用也會降低坐果率,通常在7月以後使用較為安全。
第五,目前農葯生產廠家較多,同一產品有的廠家產品易產生葯害(如多菌靈等)。因此,初用一個新劑型的農葯時,應先進行試驗,證明確無葯害後,再大面積使用。
⑺ 農葯制劑和助劑有什麼區別
農葯助劑是指農葯制劑中除有效成分外所使用的用於改善農葯制劑理化性質的各種輔助物質的總稱。農葯助劑本身基本沒有生物活性,但是能夠顯著增強防治效果,且便於農葯原葯的加工以及制劑的貯藏。助劑選用適當與否,直接影響農葯制劑葯效的發揮。
⑻ 常見的農葯助劑有哪幾類
用來防治植物病、蟲、蟎、鼠、雜草等有害生物和調節植物生長的化學葯劑均稱為農葯。未經加工的農葯稱為原葯。原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經過加入適當的填充劑和輔助劑才能使用。經過加工的農葯稱為農葯制劑或商品農葯。農葯種類很多,常用的有500種左右,一般按照農葯的成分、用途及作用方式將農葯分類。
(1)按照成分分類。有無機農葯、植物性農葯、微生物農葯和有機合成農葯。無機農葯大多數由礦物原料加工製成,這類農葯品種較少,目前應用的只有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植物性農葯是用植物產品製成,如除蟲菊、煙草、魚藤等。微生物農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製造而成,如蘇雲金桿菌、白僵菌等。有機合成農葯,即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農葯,是當今農葯的主體。
(2)根據用途分類。可分為殺蟲劑、殺蟎劑、殺線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及殺軟體動物劑等。
(3)根據作用方式分類。殺蟲劑又分為胃毒劑、觸殺劑、熏蒸劑、內吸劑、性引誘劑、拒食劑、不育劑。殺菌劑又分為保護劑、治療劑和內吸殺菌劑。除草劑,又可分為選擇性除草劑和滅生性除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