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法學法理學
『壹』 國內比較知名的法理學家是誰
都是復制的,就別說了
『貳』 從現代三大法學流派分歧中如何尋找中國法理學的研究進路
第一、必須判斷中國社會現在面臨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中國法制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第二、中國法理學的現狀如何,是否正在研究或者已解決了前述問題。在此,我們需要強調一點,任何時代的法理學都是研究者對他所處時代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的一種思考和回答,這種回答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但無論如何人們對問題必須要有回應。因為人類的文明史是不斷面臨著挑戰及其予以回應的歷史。
如果說中國法制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麼,我們法理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即保障國家制定的法律(廣義)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切實有效地實施。這實際上也就是說我們法學研究主要是圍繞著實務法律人怎樣合理地、合法地適用法律解決糾紛的問題。任何特定國家的實務法律人在法律實踐中都是從「法律是什麼」的角度而不是從「法律應該是什麼」的角度從事其業務的。具體來說,當一個實務法律人面對一個案件或當事人的問題時,他只能說根據國家現行有效的法律規定,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處理。這就是說任何特定國家的實務法律人在從事其業務時的一個基本前提:必須承認該政權是合法的,因此該政權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效的。如果說法學研究主要是圍繞著實務法律人怎樣正當地合法地適用法律;那麼,這種法學研究也應該是在承認該政權及其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是合法有效的前提下進行。也就是說這種研究是在現行體制內思考、研究問題,而不是從體制外或採取超越體制去思考、研究問題。{9}但是,這並不是說這種法學研究對該政權現行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採取逆來順受、毫無反思的態度。而是通過邏輯的手段,對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規則進行匯集、合理化和系統化,從而使這些規則成為具有內在一致性的法律命題或者法律原理。這種法學研究實際上就是運用邏輯的方法從現行有效的法律中抽象和概括出一系列法律概念,然後運用這些法律概念組成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法律命題或原理。實務法律人的業務就是將這些抽象的法律命題運用到具體的法律事實上,再用法律邏輯的方法從抽象的法律命題推演出具體的裁決。{10}這樣的一個過程具有高度的形式合理性和科學的品味,給人以信賴。這樣的一個過程實質上就是把法律的適用轉換成一種技術。只有掌握了這種技術的人才有資格從事法律職業。我們只有把法學作為一種科學,把法律適用轉換成技術,才能在實踐中保證法律得到合理正確的適用,才能真正限製法律適用者任意地適用法律,或者說才真正可能限製法律實務者濫用職權。我們不能首先把法律的適用作為權力,而應首先作為一種技術。法律適用者只有首先掌握了這種技術,才能賦予他們權力,從而以技術限制權力。
強調了邏輯在法學研究和法律適用中的重要性。有人對此會提出反對意見說:美國著名法學家霍姆斯早就說過「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那麼,霍姆斯是不是就反對在法學和法律適用中運用邏輯呢?或者說他主張法律適用過程不需要邏輯呢?我們看一看美國的法學家是怎樣分析和評論霍姆斯這一具有旗幟性的名言。「不僅這一名言的上下文,而且霍姆斯一生都表明,他並不是輕視邏輯思維的方法,即試圖避免內在矛盾,保持論證的一致性。顯然,他也不是否認利用概念的必要性。沒有概念的思維,如同沒有顏料的繪畫,或者沒有聲響的音樂,不可思議。問題在於,利用什麼概念,從什麼前提出發思考。這正是霍姆斯說的以生活的經驗,而不是以人為的和純粹的概念為出發點進行推理。」我個人理解這段話的實質是:法律適用的過程離不開邏輯,邏輯的適用就是在概念和命題之間進行推演,問題是這些概念和命題從哪裡來?霍姆斯強調這些概念和命題必須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和概括,或者說法學和法律的概念和命題必須與社會現實相適應,社會發展了,生活變化了,這些概念和命題在名稱上可以不變,但它們所承載的社會信息和意義必須要變化,從而與社會保持一致。霍姆斯反對的是法實證主義那些內容與意義僵化的概念,而不是概念思維本身。那麼,什麼是邏輯?我國學者王路認為邏輯是研究推理的,那麼推理是什麼?推理是一個論證,在這個論證中,有些東西被規定下來,由此,必然地得出一些與此不同的東西。這個定義中核心的東西是「必然地得出。」因此,邏輯中核心的內容就是「必然地得出。」{12}如果我們承認以上關於邏輯性質的觀點,那麼,我就認為法學與法律適用中離不開邏輯。因為無論如何,從整體上看,法律適用過程就是一個推理過程,就是「必然地得出」的過程。法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怎樣保證從法律與案件事實中必然地得出一個裁決,在這個過程中法律人應該遵循一些什麼規則,從而保證法律適用過程是一個理性過程而不是一個恣意的過程。
『叄』 考研,法理學專業,全國各大高校排名
呵呵。。。只為你挑出了法學前18名,供你參考。有這些也該夠你享用一生了!
1
A++
中國人民大學
2
A++
北京大學
3
A++
中國政法大學
4
A+
武漢大學
5
A+
清華大學
6
A+
吉林大學
7
A+
復旦大學
8
A
中山大學
9
A
廈門大學
10
A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1
A
西南政法大學
12
A
南京大學
13
A
南開大學
14
A
浙江大學
15
A
華中師范大學
16
A
華東政法大學
17
A
山東大學
18
A
北京師范大學
『肆』 什麼叫國內法學國內應該和國際對於的吧,法理學不屬於國內法學應該么樣理解啊
國內法指一國現行有效的法律,當代中國的部門法學科包括:憲法及憲法性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社會法、訴訟及非訴訟程序法。法理學是對一國部門法的研究,不包括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完整意義上的國際法。我個人是這樣里理解的,你可以做個參考,如有錯誤請指正。[s:28]
『伍』 中國法理學研究現狀評析
對於這樣的問題,一般的法理學者是不敢回答的,除非他堅信他已經站在中國法理學研究的頂峰了。但是產生這樣的想法,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法理學內部的學科劃分同樣很是龐雜,想要掌握各個門派的理論已經實屬不易,又怎敢妄加揣測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我們法理學研究的起點比較低,國內文科生對於社會科學方法的使用又很不充分,所以還有待於提高。
『陸』 拿什麼拯救你,中國法理學
2016年4月27日晚上7點,由法律出版社•《中國法律評論》主辦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理學」學術沙龍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
參加本次沙龍的嘉賓有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季衛東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舒國瀅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徐愛國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桑本謙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陳景輝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馬劍銀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聶鑫博士參會。
召集此次學術沙龍的始因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徐愛國教授在《中國法律評論》2016年第2期批評欄目刊文《論中國法理學的「死亡」》。由此引出:中國法理學是真亡,還是假寐?中國法理學的死亡,是自殺,還是他殺?中國法理學的根基何在?中國法理學如何在超越中再生?一時間引起法學界矚目熱議。
本次沙龍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陳景輝教授同時客串主持,七位嘉賓分別對「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理學」作了十分鍾的相關主題發言,隨後進行了熱烈而富有成效的討論。
中法評 · 會客廳
本次沙龍討論的精彩內容將獨家刊於《中國法律評論》2016年第3期對話欄目,敬請期待。本次活動版權由《中國法律評論》編輯部獨家持有,任何媒體(包括自媒體)非經授權,不得發布討論內容。侵權必究。
『柒』 法理學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是什麼
法理學是我國法學體系中處於基礎理論地位的理論學科,是從現實的和歷史的各種法的現象中研究法的基本問題和一般規律的學科。
1、法理學是法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在法學體系中,同法學的各個學科都有相當程度的關聯,對法學的各個學科都有程度不同的影響。從總體上來說,它研究法和法律現實的一般規律,研究法的產生、本質、作用、發展等基本問題,研究法的創制和實施的一般理論。
2、法理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闊,它涉及法學體系中的其他各個分支學科。一方面,法理學研究法自身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法理學研究各種法制和法治現象,主要包括立法現象、執法現象、司法現象等監督現象。如此廣闊的研究范圍,說明法理學在法學體系中處於重要的地位。
3、法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並不把自己的研究視野局限在某一個特定的范圍,法理學的任務不僅在於記錄法的資料、注釋法的的含義和抽象出法的本質。還在於研究應當制定和變動什麼法、制定和變動多少法,如何使法的制定和變動適應調整社會關系的需要,如何使已經制定出來的法取得實效。
4、法理學不僅要使用各部門法學中提供的各種資料又要指導各部門法學。例如,法理學根據對中國法制性質等等的分析,闡述了人人都要守法、決不允許有超越法之上的特權的概念。通過這種論證所形成的理論對於學習各個部門法學就具有直接指導意義。
5、以論帶史,如果沒有法理學的指導,沒有對於法的本質、形式和其他種種法的現象的深刻的法理學的理解,沒有對於法的一般知識的掌握,就難以對歷史上復雜的、具體的法的現象給出科學的的解釋和正確的評價。
(7)國內法學法理學擴展閱讀
法學的分科
1、理論法學,又稱基礎法學。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中國法律院系為這個學科開設的課程稱為法學基礎理論(簡稱法理學)。
2、法律史學。可分為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
3、國內法學。指一國各部門法學,包括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環境法學、刑法學、訴訟程序法學以及軍事法學等。憲法是一國的根本法,因此,在國內法學體系中,憲法學佔有主導地位。
4、國際法學。包括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等。
5、立法學。研究立法原則、規劃、立法體制、立法風格、立法程序、立法技術以及法律匯編、立法評價等問題。
6、法律解釋學。對法律條文的內容和文字進行闡釋,相當於中外歷史上所稱的注釋法學。
7、法社會學。通常指通過社會現實問題研究法律的社會功能、實行和效果等問題。
8、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比較法學是對不同國家(或特定地區)法律(包括本國法和外國法之間,外國法之間)的比較研究。因此,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密切聯系。
9、法學和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或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一些邊緣學科 。如科技法學 、 法醫學 、司法鑒定學、司法精神病學、法律統計學等。
『捌』 如何看待當代中國法學和法理學
法理學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十四門核心課程之一。在法律科學中,法理學是基石,是最為主要的理論法學,構成了整個法學的基礎理論、一般理論、方法論。在法學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中,法理學是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統領著法學的教學,既構成了法學階梯的入門課程,又高於部門法學,成為法學的理論集大成學科。 法理學是關於法律的原理、原則、精神的科學,是關於法律、法律現象、法律問題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根本的思想,是關於法律的所以然的道理。本課程主要研究、講授法學、法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當代中國法理學界的理論熱點和難點,當代中國的法治實踐和制度建設的核心理論問題。 本課程以法理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理性分析為形式,以塑造和提高法律人的思維方式為目標。教學的著重點在於系統學習法理學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學的範式,實現視野的更新和融合,實現思維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實現理論思維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論知識和修養,提高專業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識框架。
『玖』 中國最著名的法理學家有哪些
付子堂 葛洪義 郭道暉 郝鐵川 賀衛方 李步雲 李林 李龍 劉瀚
劉作翔 呂世倫 沈宗版靈 石泰峰權 舒國瀅 孫國華 孫笑俠 王晨光 謝 暉
信春鷹 張文顯 朱景文 卓澤淵
季衛東 朱蘇力 梁治平 張志銘 夏勇 鄭成良 鄧正來 劉星 江山 高其才
周旺生
1.周旺生
2.孫國華
3.季衛東
4.付子堂
5.葛洪義
『拾』 法理學和法學有什麼異同
不同之處:
法理學通常是指研究法的基本問題、一般問題和共通性問題的專門學問,即作為法學體系中一門分支學科存在的專門學問。法學是以法律這個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相同之處:
都在法學的學習范圍之內。法學包括法理學,法理學是法學的一般理論。
法理學(Jurisprudence)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法律的價值等。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10)國內法學法理學擴展閱讀:
法理學專業的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全面的部門法知識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
2、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4、具備優秀的學術品格和學術原創力,有較強的獨立從事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國家立法、司法工作等相關的工作能力。
5、從總體上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論,重點研究法與各種社會現象的關系,法的理念與價值,法治國家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西方法哲學、法理學前沿問題和比較法學等法學基本理論。
6、並掌握和運用法學方法,開展地方立法研究等實踐活動,為地方法治建設服務。
法的特徵:
歷史上 ,出現過四種為不同階級利益服務的 、體現不同意識形態的法學,即奴隸主的、封建主的、資產階級的和無產階級的。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以法作為研究對象的法學 ,必然具有實踐性的特徵,即它來源於社會實踐,又轉過來為社會實踐服務。
法學是歷史和國情的范疇,不同的時空條件下的法學,總是印有特定的痕跡,其內涵和外延、內容和體系是有差別的。首先,法學可以對社會發生直接和間接和影響。第二,法學的對象、分科、方法都是實在性的。第三,法學在實踐中產生,其發展也是為了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