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醫理法治

中醫理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2-13 20:59:18

❶ 中醫外治有哪些療法

中醫外治法是運用非口服葯物,通過刺激經絡、穴位、皮膚、粘膜、肌肉、筋骨等方法以達到防病治病為目的的一種傳統醫學療法。它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醫學的瑰寶。

外治技術萌芽於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用砭石放瘀血、草莖敷裹創傷、乾草烤石禦寒等,被認為是針法、敷貼、熱熨法的雛形。《內經》記載的外治法有砭石、九針、導引、按摩、灸、熨、漬、浴、蒸、塗、嚏等,並開創了膏葯的先河。《傷寒論》還創用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葯、潤導、粉身等外治方法。《太平聖惠方》則記載有淋渫、貼爝、膏摩等法。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用的外治技術,就有27種之多。明清時期,外治技術開始趨於成熟並泛化。如清代醫家吳謙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言:「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補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無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由此可見,外治的應用頗為廣泛。清代吳尚先所著《理瀹駢文》,集《黃帝內經》至清朝時外治技術之大成,是一部劃時代的實踐總結。它對外治方葯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理論性的探討,初步完善了外治理論,申明了內治外治的意義,為外治理論的系統化和完善化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吳尚先大力推崇外治,曾熱情洋溢地指出「世有博通之醫,當於此見其才」。吳氏在《理瀹駢文》中以敷貼(膏劑)為主,不僅創制了數十種膏葯方劑,還總結出敷、熨、罨、塗、熏、浸、洗、擦、搭、抹、眩、嚏、吹、吸、捏、咂、坐、塞、踏、卧、華清出浴圖刷、攤、點、滴、燒、照、縛、扎、刮痧、火罐、按摩、推拿等八九十種不同的外治療法。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中醫外治技術這門最古老而獨特的學科又增添了新內容,外治技術已由原創的自身領域,迅猛地向當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皮膚科和五官科等多學科領域延伸;由對局部體表病變的治療發展到了對全身性疾病的治療,並且一直朝著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現代中醫外治法已包括葯敷、葯結、葯熏、葯貼、葯擦、葯枕、葯罩、葯撲、葯滴、探吐、吸入、針刺、艾灸、按摩、牽引、氣功、刮痧、穴位注射、足底外治、人體白肉際全息診療、中葯離子導入、頻譜照射、超聲霧化、超短波療法等60多種,可謂百花齊放、百草爭鳴。在此,我們將幾種最常見、應用最廣泛的外治療法向讀者作以簡單介紹。

敷貼——神奇的自然療法

敷貼是一種將葯物敷於體表某特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其療法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期,先民就已學會用泥土、草根、樹皮外敷傷口止血。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載有許多外敷方劑,用以治療創傷等疾。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載用雞子、白醋、豬脂、水、蜜、酒等作為外敷葯和調和劑。清代的《理瀹駢文》則標志著本療法的臨床應用達到了更為完善的水準。由此可見,敷貼療法在古代就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了。

穴位敷貼的葯性或直接作用於病所,或通過經絡氣血的傳導到達病所,具有溫通經絡,散寒去濕,理氣活血,調整臟腑,補養陽氣,增強體質等作用。由於該法操作簡使,費用低廉,內病外治,又無副作用,連「良葯苦口」的程序都免了,所以深受患者歡迎,最易為兒童所接受。可見敷貼將成為人們日益喜愛的外治療法之一。

熏洗——風靡全球的一枝獨秀

熏洗療法,是利用葯物煎湯趁熱在皮膚或患處進行熏蒸、淋洗的治療方法(一般先用葯湯蒸氣熏,待葯液溫時再洗)。它是藉助葯力和熱力,通過皮膚、作用於肌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清代民間療法大師趙學敏在《串雅外編》中專立了熏法門,詳細介紹了熏蒸洗滌等療法。清代吳尚先還提出,熏洗、熨、敷諸法即使是虛弱的病人也能接受得了,不會產生虛虛實實的禍患。現代醫學實驗證實,熏洗時濕潤的熱氣能加速皮膚對葯物的吸收,同時皮膚溫度的升高,可導致皮膚微小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因此有利於血腫和水腫的消散。此療法是藉助葯力和熱力,通過皮膚、粘膜作用於肌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其療法有局部熏洗法和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又有手熏洗法、足熏洗法、眼熏洗法、坐浴熏洗法等多種方法。

葯浴可以認為是全身熏洗的外治法,是中醫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選配適當的中草葯,利用經煮沸後產生的蒸氣熏蒸,或葯物煎湯取液進行全身或局部洗浴,如坐浴、足浴、面浴、目浴、手臂浴等,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法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的殷商時期,宮廷中就盛行用葯物進行沐浴,以防治疾病,至清代其治療范圍已遍及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科疾病,在葯浴種類上有洗、沐、浴、浸、漬、澆等法。熏洗法在現代仍被人們寵愛有加。

刺血——嶄新的世界奇葩

刺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在現代醫學診療中仍應用極為廣泛。它是一種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刺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放血治療的「鋒針」。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絡利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近代,放血療法仍為人們廣為使用,其價值可見一斑。

現代臨床上刺絡放血的方法多種多樣,代表性的刺血手法有點刺法、散刺法、瀉血法、挑刺法、叢刺法、順刺法、逆刺法等。其治病安全可靠,危險性極小。針刺放血療法不僅對許多常見病、多發病有效,而且對某些疑難病症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放血療法不僅是中醫葯學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而且也是其他民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法也是藏醫、蒙醫、苗醫、維醫等在治療學中極具特色的一種治療技術。在公元1世紀前後成書的古代傳統醫學巨著《月王葯診》中,就有專章論述了藏醫的放血療法。《四部醫典》的問世使放血療法的理論進一步完善、經驗進一步豐富。

放血療法法不僅在國內針灸界有一定影響,在國外也備受重視。

我國的中醫外治法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醫術,然而卻具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起源於我國而傳向世界,隨著整個人類科學的進步和中醫外治法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同其他學科的日益結合,中醫外治法將會更加造福於人類。

❷ 怎樣理解 中葯:方從法出 以法治方 急啊!

方子必須以治法來開出的,後邊那句話也是說治法是方劑的基礎。比如,中醫看病時,必須先辨證,再拿出治法,才開方子。

❸ 中醫里的理法方葯分別什麼意思

理、法、方、葯是中醫學關於診斷與治療操作規范的四大要素。辨證論治是理法方葯運用於臨床的過程,為中醫學的基本特色。
理:是指根據中醫學理論對病變機理作出的准確的解釋。
法:指針對病變機理所確定的相應的治則治法。
方:是根據治則治法選擇最恰當的代表方劑或其他治療措施。
葯:指對方劑中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及其劑量的最佳選擇。

❹ 針灸埋線法治便秘

可以,埋線2周1次,方便的。
浙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灸科-宣麗華主任醫師

❺ 我愛人肝腎不足,腎陰虛,用什麼法治治,用國粹中葯

中醫調理

❻ 中醫的醫理是什麼

中醫的醫理: 「凡欲為大醫, 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葯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 須精熟。 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 如無目夜遊, 動致顛損; 次須熟讀此方, 尋思妙理, 留意研究, 始可於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 何者? 若不讀五經, 不知有仁義之道; 不讀三史, 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百家, 則不能默而識之; 不讀內經, 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讀庄老, 不能任真體運, 則吉凶拘忌, 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 七耀天文, 須探微,若能具而學之, 則醫道無所滯礙,而盡善盡美者矣。」(孫思邈:《備急千斤要方》)。由時空對應的本體論和陰陽對應和中的中國哲學可知,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 變化之父母, 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nb sp;「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周易·系辭》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上述的這些論述都說明了中醫學本身即是關於「道」的學問, 只有把握了「道」的哲學思辯, 才能具體把握中醫學, 但由於自在的思維方式所決定, 中國哲學在歷史上並沒有象西方哲學那樣從西方文化中形成形式化的哲學, 因此,「道」就不可能在形式化的思維中把握, 而只能在存在的整體性上把握, 因此, 一個有貢獻的中醫學者, 必須象孫思邈所論述的那樣, 非達到群書博覽, 涉獵網路而得「道」莫屬。因此, 舉凡歷史上的名醫, 無一不是對「道」有深刻的體認的得「道」者, 從而使其「醫道無所滯礙, 而盡善盡美者矣。」而在完成對中國的文化外化為哲學之後,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和基本規律也將以自為的思維方式指導中醫學的研究, 中國哲學的自為的形式將對中醫學的發展帶來根本的正本清源和本質性的進步。

❼ 中醫理氣法有哪些作用

氣之為病,一為氣虛,一為氣滯,一為氣逆。氣虛應用補氣法,氣滯、氣逆則用理氣法。理氣可使氣機舒暢,滯可行,逆可降。氣滯多見於肝、胃、腸,應用舒氣、行氣之法以消除脅脹腹滿。氣滯重則用破氣法。氣逆用降氣之法,以消除胃氣上逆之惡心、嘔吐、呃逆以及肺氣上逆之咳喘。

在應用行氣、化痰、利濕、活血、瀉下等法時,常配合理氣法,以免造成氣滯,並有助於祛除病邪。

理氣法所用之葯大多辛香而燥,重用久用能耗氣、散氣和傷津,對血虛、陰虛以及火旺等症,用之宜慎。

❽ 中醫如何用古法治今病

辨證論治,今天的病名中醫一般不管,要管也可能是答辯或者論文什麼的需要,不然的話按照今天的病名開方子,那絕對開錯,所以我們經方醫師或者學習者都會辯證論治。

❾ 中醫的理中丸的理中是什麼意思

指導意見:
這種情況是 可以 用點中葯進行對症的治療看看的另外就是這種情況還應注意增加營養適當的進行鍛煉身體看看的

❿ 中醫外治法熨法的作用原理是怎樣的

熨法,中醫外治法之一。用布包裹炒熱的葯物或用特製的熨引器,熱熨人體的某些部位,主要利用溫熱的作用,達到溫通筋絡、溫運脾胃、理氣止痛等功效。若用葯物熨,則可根據病症選擇不同葯物,以熱力促進葯物透入腠理,葯物借熱力而發揮作用。

熱點內容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