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與法學習心得
⑴ 學習醫改心得體會
通過醫改學習,使我體會到當前醫療衛生體制存在的不足,並了解了新醫改政策的方向和重點,具體體會如下:
一、新的醫改是要改革當前醫療衛生體制存在的弊端。多年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直存在政事不分、管辦不分、醫葯不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不分等問題,這些弊端不徹底革除,政府的有限投入則無法得到很好的發揮。 「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從我國國情出發,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廣大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才能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並充分發揮作用,才能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比較滿意的服務。
二、了解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並據此做好門診的工作。
「意見」指出,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是:
1、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
門診工作涉及面廣,工作質量的高低,環境的好壞,流程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病人就醫,影響著醫院的形象,影響著公眾對醫葯衛生事業的認同。因此,做好門診的本職工作,把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為醫務人員服務落實在行動中,堅持醫療、護理質量控制,不斷改進服務態度,優化服務流程,讓病人滿意在省醫門診、感動在省醫門診。
2、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醫葯衛生體制;
3、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
4、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醫葯衛生體制。
目前,門診的現狀是:病人多,地方小。據此,我們的工作目標是「盡量疏散病人,減少聚集;盡量減少病人排隊的次數和時間,減少焦慮;盡可能地讓病人坐著等候,減少不適。」
三、了解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胡錦濤總書記曾要求:「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明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四、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完全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要。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建設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 按照總書記的描述,政府要完善和建設覆蓋城鄉的「四大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食品葯品安全。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婦幼衛生事業。這些既全面又具體的規劃和要求,完全照顧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要,尤其考慮到了城鎮低收入家庭和農民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以及日常食品葯品安全、生活衛生、身體保健等需要。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我們衷心希望新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會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的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要求,切實把人民群眾在醫療衛生方面的利益保障好、維護好、發展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葯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葯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胡**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也指出:「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⑵ 醫學科研設計方法的學習感悟
醫學科學研究是在繼承已有的醫學科學知識與方法的基礎上,針對醫學領域中一些尚未認識、有待揭示、未能把握的疑難問題運用科學的方法加以探索、剖析、研討,形成新的認識、新的概念、新的理論、方法或手段的科學活動。方老師告訴我們醫學研究的目的,疾病防治與健康促進,醫學研究的對象,病人和健康人及亞健康人群,醫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病因研究和防治效果評價,醫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性研究和實驗性研究。
科研設計是最關鍵的環節。一項科研工作,經過選題和立題兩個階段之後,便會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全面設想。將這一設想加以條理化,系統的說明研究者對此問題的認識。擬進行何種實驗或觀察,具體做法如何,預期的目標是什麼?用多長時間來完成,需要給予哪些幫助或支持等。按照一定的格式編寫成的文字資料,即為科研設計。科研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立題、前言、立題依據、國內外現狀、 目前水平與發展趨勢、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方法、計劃進度指標和參考文獻。
作為一名醫學生,剛進醫學院的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身上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它要求我們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人我覺得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如何全面地思考問題,做到心思縝密,在科學研究上面不僅要有科學性和創新性。還要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科研任務從始至終的整個過程中的任何細節都是容不得一點紕漏的。做科學研究,不僅要運用到很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用到很多其他相關的知識,比如統計學知識、語文知識及哲學知識等等
⑶ 學習法律法規心得體會
行政執法必須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使行政執法活動合法、有效、准確、高效。 合法。合法要求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必須注意五個環節。首先自身必須合法,即主體資格合法,必須是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的行政機關;第二,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合法,必須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任何人都無凌駕法律之上的特權;第三,行政執法的對象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不能隨意給被管理者設置障礙;第四,行政執法活動的依據必須合法,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並須事先公布;第五,行政執法的程序必須合法,手續必須完備,不能隨心所欲。
合理。合理性是行政執法必不可少的補充。首先,行政執法行為必須統一,在適用法律、法規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嚴,畸輕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公正,不能受不相乾的因素影響;第三,行政執法決定必須尊重事實,不能作出無法執行的行政行為;第四,在堅持合法性的原則下應當充分考慮管理對象的意志,使多數管理對象能夠接受、理解和支持。
准確。准確是確保案件正確的關鍵。首先是適用法律必須准確,不能張冠李戴;第二,認定事實必須准確,證據必須確鑿,不能有任何脫節、含糊之處;第三,行政執法文書的敘述必須准確,必須能真實地表述行政機關的意圖,要明確易懂,不能產生歧義。
高效。行政執法工作有很強的時效性。首先,實體法和執法程序法都對時間有明確的時間規定,這些必須嚴格遵守;第二,採取行政強制檢查、取證、扣押物品的時間必須緊緊圍繞實際執法需要進行,不能無限制地濫用強制職權;第三,作出的行政執法(處罰)決定生效後,當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須即時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所以,行政機關必須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義,保證反應靈敏,決策果斷,指揮權威,處事迅速。
⑷ 學習法醫學心得體會
以前曾看過《鑒證實錄》、《少年包青天》和《大宋提刑官》,很喜歡主人公們的思維方式,他們聰明的腦袋總是可以找到案件的真相,他們通過檢驗屍體查找證據的本領讓我佩服不已。出於對劇情里的法醫(驗屍官)的崇拜,當看見可以選修《法醫學案例分析》這門課程時,我毫無疑慮的選擇了它。這門課讓我初步的認識了現代法醫學,知道了法醫學的發展歷史、主要的研究內容等等。原以為法醫只研究屍體,現在才明白法醫的研究對象還包括活人等,而它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於驗屍。在課堂上看了許多的圖片,懂得了許多死亡的定義與跡象,那些死者的圖片實在是殘不忍睹啊。在看過的電視劇裡面,警察局裡新到的法醫第一次看見現場時候都會惡心的吐出來,原本不明白為什麼,想不通啊,有那麼恐怖嗎?現在看了那些圖片,才理解了他們的心情。我對法醫們更是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上完課後我對法醫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法醫學是應用醫學、生物學、化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能解決法律問題的科學,用於偵察犯罪和審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證據。法醫學是應用醫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並解決立法、偵查、審判實踐中涉及的醫學問題的一門科學。法醫學是一門應用醫學,又是法學的一個分支。醫學為制定法律提供依據,為偵查、審判提供科學證據,因此法醫學是聯結醫學與法學的一門交叉科學。現代法醫學分基礎法醫學和應用法醫學兩部分:前者研究法醫學的原理和基礎:後者則運用法醫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司法、立法和行政上的有關問題。這包括受理殺人、傷害交通事故、親子鑒定等案件的鑒定,為偵查、審判提供線索和證據,為制定死亡判定、臟器移植、現代生殖技術以及解決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的法律提供依據;另外通過對非正常死亡的屍體檢驗來發現傳染病,進行中毒和災害事故的防治及行政處理。法醫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人(活體、屍體)和物。法醫學的研究方法有醫學的、生物學的、化學的和物理學的四類。而其涉及的內容有死亡與屍體現象檢驗,各種機械性窒息的發生機制、徵象、後果和檢驗方法,機械性損傷的分類、形成機制,各種猝死與自殺、他殺引起的突然死亡,醫療事故的鑒定、醫療工作中的刑事和民事責任,法醫人類學的個人識別等。 其中老師講到對猝死的機制讓我對猝死有了很深刻的理解,我查閱了些資料說到猝死的官方定義在與俗稱差別很大,WHO 定義為症狀出現後24h 內死亡,但這對很多的臨床學家和病理學家來講都太長了。有些人只接受發病後1h 內的死亡的概念。sudden 和expected 並不總是准確地反映了這類死亡的內涵,有時unexplained 同樣是一個常見的法醫解剖的原因。老師講過猝死的最直接的原因,差不多總是在心血管系統發現病變,即便局部解剖病灶不在心臟或大血管。大量的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宮外孕破裂、咯血、嘔血和肺動脈栓塞,比如,合並存在心臟病和動脈瘤而引起血管系統猝死。還給我們結合實例講了不同機制下的猝死原因,並談到法醫在檢驗死因的重要性,其中有關於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猝死的誘因。而據我了解由於猝死的定義不同,很難對猝死的研究進行比較。盡管提到的死因眾多,但大多數死因繼發心血管病,主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時間階段的不同,解釋了為什麼有些死因找不到,或者沒有代表性。肺炎、腦膜炎、敗血症和休克常常死前症狀延遲1 小時以上。猝死的典型原因,諸如主動脈瓣狹窄或冠狀動脈起始部的異常,不常被發現。猝死通常發生在成年男性患者,在家裡、休息時,劇烈活動時很少發生。最近的研究提示,習慣性的精力消耗能消除精力釋放時發生猝死的危險。心肌肥大是突然死於冠脈病的常見現象。 總之,深刻的了解到猝死這一概念和法醫學在其檢驗的重要性,比如有時候在處理醫療糾紛時,判斷猝死原因,責任在誰,法醫的檢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就是我們應該結合自己身體的情況來盡量避免猝死的發生,有些有先天的疾病的人就要去了解自身身體情況,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還有就是感謝老師給我們上了這門課,使我加深了對法醫學的認識。從這門課中,我認識到了現代法醫學體系是如此的發達。也許我不會去做法醫,但卻能給我一個啟蒙。
⑸ 本學期學了衛生法律法規,求一篇1000字心得體會
為貫徹落實市衛生局《關於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學習活動的通知》的通知,落實我院《中醫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醫院管理,規范執業行為,改善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保證醫療服務安全,我科在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前提下開展了醫務人員衛生法律法規知識學習的活動。此次活動從強化組織領導入手,提高全科職工的認識,堅持抓落實求實效,使全員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現將我科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學習活動總結如下:
一、此次活動的指導思想明確,普法的目標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長治久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的治國方略。衛生系統學習法律法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管理,依法執業,減少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發生,保證人民群眾的就醫質量和就醫安全。我院在學習衛生法律法規的同時,不斷優化服務環境,規范服務言行,積極開辟「急救綠色通道」,努力為病人提供全程、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此次活動已被我院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二、為了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科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並且明確科主任為科室法律法規學習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形成了院科兩級普法網路。
三、此次衛生法律法規學習內容豐富,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對
與醫療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條例,科室還開展了專題學習活動。 我科於1月6日起多次利用晨會時間進行了衛生法律法規學習,要求全體人員均參加學習,學習結束於1月30日進行了考核。 此次活動與「醫院管理年」活動緊密結合,互相促進。通過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學習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廣大醫護員工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治安防範意識及自覺與犯罪分子作斗爭的意識,使更多的醫務人員成為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強、法律知識豐富的人員,為加強普法教育依法治理提供了條件,進一步強化了醫院管理,使科內出現了安定團結、穩步發展的大好局面,兩個效益同步增長。當前,雖然我科在本次衛生法律法規學習活動中做了相當多的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對照標准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將發揚成績,糾正存在的不足,繼續按照本次活動的要求,以「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方案,再接再厲,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把醫院管理質量和醫療服務質量持續改進工作長久地延續下去。
⑹ 求醫學法學的感想!急!
醫事法學課學後感 ——淺談醫療糾紛原因及預防
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醫患糾紛的矛盾日益成為被經常議論的話題,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作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存在於我們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也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全面認識它、重視它。通過醫事法學課的學習,我們對醫學與法律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醫療糾紛的問題上,我有很深的感觸。學習了這門課,為我今後的實習以及工作有很大的益處。 生命之美是這個世界上無法替代的無限之美,讓生命享受健康並不斷提升質量又是最大的善,這都是生命科學和技術以其真為根本來實現的。當某個科學和技術領域因為它的對象所具有的特性而被賦予了真善美的全部特質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這個科學擔負使命的重要和所凝聚的責任的重大。而醫事法學是將醫學基本理論和法學基本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服務於醫療實踐,用法律手段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 醫療糾紛是發生在醫患之間的針對醫療活動的爭執。醫療糾紛的本質特點就是醫患雙方對醫療後果的認定有分歧,而分歧的焦點又在於不良後果產生的原因。醫療糾紛的產生既有醫源性因素,又有非醫源性因素。 醫療糾紛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醫院內部因素。其原因主要有: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醫生缺乏心理常識;少數醫生醫德醫風不正,接受紅包;工作中的失職和玩忽職守;診療過程中的意外情況;醫院管理不善;醫務人員法制觀念不強等多方面因素。
其次, 是患方因素。如:其對醫學知識和醫療制度缺乏了解;希望少交或不交醫療費;對治療效果不滿意,對醫療結果期望過高;病人及其家屬無理取鬧等。
再者,是社會因素。這包括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媒體炒作引起的轟動效應,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是病人自付費用增多以及現階段保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針對引起醫療糾紛的各種原因,我們現在以及將來的實習和工作生涯中,應該做到如下:
一,學習法律法規,增強法制觀念 醫療是高風險職業,難以避免諸多法律問題。因此加強醫療風險意識教育及法制學習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是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作風、職業習慣、醫德醫風形成時期。我們要正確對待身邊的非道德現象,樹立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三, 學習規章制度和醫療技術操作規程 遵守醫療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是避免醫療過失的可靠保證。
四,提高病歷書寫質量,防範醫療糾紛的發生 病歷是醫療過程的真實記錄,是發生糾紛時的重要證據,它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也是決定醫療賠償官司勝負、醫療過失鑒定的重要依據。醫務人員必須要重新審視病歷的功能、作用和社會價值,從法律的高度來看待它 。五, 學習溝通技巧,提高服務意識 醫患真誠有效的交流是醫學活動人性化的具體體現。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溝通能力直接體現出醫務人員較高的人文素養、職業水準和對患者的尊重、關愛和責任,贏得患者的信賴和尊重,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作為當代醫學生,我們要加強對法律觀念的提升,對自身素質的提升,瑾記作為醫學生的責任,在今後的學習以及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補充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習了醫事法學後,使我感觸頗深。讓我認識到要培養自己廣博的社會文化內涵,為自己成為一個思想品質好,業務素質高,人際關系關系和諧的適應現代醫患關系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合格醫學人才而努力奮斗。
⑺ 學習法律診所的心得
診所式法律教育開始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望文生義,診所式法律教育又稱「臨床法律教育」。系指仿效醫學院學生在醫療診所臨床實習的做法,原則上在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教師指導之下,將法學專業學生置於「法律診所」中,為處於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詢,「診斷」其法律問題,開出「處方」。以此促進學生對法律理論的深入理解。其優點在於培養法學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意識,特別是律師職業技能,以實現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統一。在法律診所辦理的案件中大多數是信訪、上訪類案件,正是這類案件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工作性質的特殊。總體而言,對於這類案件我覺得我們的責任更多的在於對案件的解釋和對來訪人的勸說。對於能夠解決的案件,告知來訪人合理合法的救濟途徑和渠道;暫時不能解決的,耐心的予以勸導。同時,在來訪人員信任我們的基礎上,更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盡量使矛盾得以緩和。幸運的是,在辦理上述案件的同時,我還作為訴訟代理人體驗了一次完整的辦案過程。為了更好的促進今後的學習,現將這段時間的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首先,你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就是說在對案情作基本了解之後,要能夠快速反映出可能與案件有聯系的相關法律甚至是法律中的相關規定。當你面對眾多的診所案件時,需要的並不是你所做的法學研究有多深,更為重要的是你所具有的法學知識結構體系面有多廣。同時,還需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一點就不是我們能在法學課堂上可以學到的,它需要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的發現、積累、思考。其次,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診所接待中尤其是接聽法律咨詢的電話時,你要快速的整理咨詢者所反映的信息並及時給出較為合理的處理方案。這也是對交談能力的考驗。再者,要明確自己的立場。它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要明確我們不是救世主,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二是要明確我們應盡量在全面了解案情的基礎上給出客觀的處理結論,不能片面地只聽當事人一方的陳述。最後,准確運用法律知識。這是建立在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基礎上的。
從盲目被動的接待來訪人員到有針對性有技巧的處理相關案件,從面對案件的無所適從到冷靜、理性的分析案情,從代理前的忐忑到案件結束後的坦然,只要你認真的對待每一個案件,那麼每次辦案的過程不僅是與人交談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更是法學實踐能力的提高,這對我以後進一步學習法學理論知識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