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生活事例

道德與生活事例

發布時間: 2022-02-14 15:25:24

A. 學校、生活中講道德的事例有什麼

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道德!

B. 生活中道德的事

拾金不昧,見義勇為,扶老攜幼,與人為善,古道熱腸,誠實守信,父慈子孝,忠肝義膽……

C. 關於道德的事例

這個就很多了,古時候的摘錄幾個:
01.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
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
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D. 生活中有哪些能體現多種道德品質的例子

生活中抄體現道德品質的例子,就猶如我自己,有一次我去圖書館,然後上衛生間的時候出來把廁所沖了,然後那個掃地阿姨就誇了我一句,說這孩子真好,有一次我到樓下去扔垃圾,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的時候,然後身邊的保潔大叔也誇了一句,這孩子真好。

E. 生活中有哪些有道德的事例

我和媽媽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生日,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回巍巍地答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說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尊敬長輩嗎?」「不讓!」「讓!」「不讓!」「讓!」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校園里拾到了一元錢,我便交給了老師,老師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雖然只是一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這里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F. 理智看待道德與利益在生活中的事例有哪些

道德與利益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有時是統一的。
在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實現了倫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規定:如果有人拾到東西歸還失主,無論失物是金錢還是物品,失主須按照失物價值的5%至20%支付酬報。如果不支付這筆酬金,就無法領回失物。當然,如果拾物者可以不接受酬金,但如果接受了也是應該的,任何人都不應說他貪心,這只是他平衡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這樣的規定會鼓勵更多的人行善,同樣也讓人們學會先義後利,學會感恩,學會細心。
當然,我們不能見利忘義,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焦點訪談」一則報道說,有年輕人在一家醫療美容診所花了一萬多元做了增高手術後,不僅沒有達到診所承諾增加的高度,連正常的走路也成了問題。像這樣見利忘義的事情在現在的社會中幾乎成了常事,38元一隻的青島大蝦,「天價魚」,3。8萬元一次的理發店。此之謂失其本心,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顧客的利益,最終得到應有的懲罰。
75歲老人沈兆驊,先後資助了13位貧困學子,後來老人生病了,被資助的學生不是境況不好無力照料老人,就是因為資助中斷而再不跟老人聯系。在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這樣呢,而像學生這樣見利忘義的卻不少。人們總說這個社會很現實,確實,在利益面前什麼都願意,沒有了利益就形如路人,他們曲解了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在現在,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像老人一樣的人。更需要的是懂得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做好事應該抱著不求回報的想法,事後就算得到回報也是心安理得的。
人生路漫漫,你或許會不經意地幫助了別人,也許在你的眼裡這只是舉手之勞,但是在他人的眼裡卻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或許他們會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尋覓,想盡千萬百計來報答你,彌補心中的那份愧疚。既然你已幫助了他們,何不再幫一次,完成他們的心願呢?那就坦然接受他們對你的報答吧。

G. 有關道德的確實事例

例一:某小學生放學歸來,向媽媽描述:有一位叔叔在等候公交車時,將香煙頭隨手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環衛工人叔叔看到了。工人叔叔把肩上的垃圾箱放下來,將香煙頭掃進了垃圾箱……媽媽聽了以後,神色凝重地對兒子說,隨地扔香煙頭或別的廢棄物品,是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現。看,公共道德,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例二:父親讓女兒去家門口的小吃店買冷飲,女兒去了。女兒回來以後,將找回的零錢交給父親。父親認真地加以清點之後告訴女兒缺了5分錢。女兒笑著諷刺父親「摳門兒」,隨後如實解釋說:那5分錢硬幣滾落到地上,我沒有撿起來。父親告訴女兒,5分錢確實是個小數目,但是,熱愛人民幣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有的公德,如果誰有意毀壞人民幣,還要負刑事責任呢。父親嚴肅地說:「你想過沒有,硬幣上有國徽圖樣,將其扔到地上任人踐踏,對國家是什麼態度?」公德與愛國,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例三:兩個同學鬧矛盾,彼此都不冷靜,事後仍然怒氣未消,都講了對方的壞話,其中一位同學還散布了對方的家庭隱私。這話被第三位同學聽到了,悄悄傳給了當事人,致使矛盾激化,險些鬧出大事,幸被老師及時化解。同學們得知此事以後,有的說傳話的人「嘴太快」,有的說傳話的人「太多事」。老師卻深刻指出:人應當多做促進團結、有利於安定的事;絕不能做挑撥離間、加劇矛盾的事。至於散布別人的隱私,問題的性質就更嚴重了,是缺少道德的表現。道德,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隨處可見,都與人的道德品質有關,都很具體。 道德品質,每每被人們視為很抽象,看不見摸不著。有的家長坦言:孩子的功課是具體的,分數是可視的,而道德則不然。因為有了這樣的觀念,就很容易「聚焦」於孩子的課業,而忽視事關道德品質的言行,讓本來呈現道德特徵的言行,在人們的眼皮下面滑過去了,該褒揚的沒有褒揚,該批評、制止的未能批評、制止。 講道德,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准則,是調節之間關系的法寶。人與人、人與自然須臾不可離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融合或矛盾乃至對抗,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也都是十分具體的。一般情況下,舊的矛盾解決了,出現了融合;之後又會有新的矛盾和斗爭,待解決之後又有了新的融合,反反復復無窮期。或矛盾或融合,道德往往都起著重要作用。講道德是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提倡的。道德在生活的每時每刻每個角落每個領域每個人群中存在,它怎麼可能是抽象的呢?它必然是具體的。 道德是具體的、可視的,道德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當抓住可資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一個個瞬間、一件件事。有的家長還為孩子設計某個場景,出一些題目,讓孩子置身其中去思考,去行動,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孩子認知道德,體驗道德,實踐道德。久而久之,孩子對道德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深切體驗,並且成為自身的一種重要素質,就會一生受益。 道德其實很具體。只是因為我們漠視它才忽視它,其實它實實在在存在於人的思想和行動中。我們要學會認識它,抓住它,注入孩子的心田! 道德可以成習慣 習慣,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字眼。「習以為常」,「習慣成自然」,「積習難改」……這些被人們傳講了千百年之久的話,說的都是習慣之偉力。 習慣,是外在影響作用下形成的內動力。 習慣,是人們「不知不覺」的某種行為。說「不知不覺」,未必確切。說深知深覺之後的頓悟與必然,倒是講到了根本處。 我們不必在概念上停留吧,還是面對現實生活,看看習慣的力量與重要。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暢談各自走過的人生之路。一位老科學家說,他自己的一些良好習慣是在上幼兒園時期養成的,諸如:禮讓、致歉、觀察乃至勤洗手這樣的「小事」。這些良好習慣揮之不去,伴其一生,改不了,也不能改。著名勞動模範、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橋吊隊隊長許振超說,每逢節假日,他一定要到崗當班,多少年了,已經成了習慣,想改也改不了……他們都稱自己的行為為「習慣」,都說「改不了」。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習慣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道德也能成習慣。道德是人的一種思維和理念,體現在語言和行為上。語言和行為是可以成習慣的。比如:說臟話,講假話,編謊話,一旦成為習慣,改起來很難。有一個自幼養成這種壞習慣的孩子,有一天總算說了句真話,竟是:「我習慣了,張嘴就沒好話……」多麼可悲!而與其相反,說真話,講文明,一旦成為習慣,「改」起來也很難。有一個自幼養成這種好習慣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說了一句假話,而且是出於善意,結果話一出口,額頭上的汗珠也出來了,最後只得從實說來。又比如:成千上萬的「志願者」,除了因為都有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美德,還因為都養成了無法擺脫也不想擺脫的道德習慣。有一個從農村來城裡親戚家借讀的孩子,加入到志願者行列。當問他這樣做的初衷時,他回答得也許不算高尚,但卻很真實,那就是:道德習慣使然。

H. 在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會遇到哪些關於道德的事例呢

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關於道德的事例,比如校園暴力,這就是孩子教育有問題,缺少家庭溫暖家庭教育,公交車隨地大小便,打人現象都是缺德行為。養老院那些護工對老人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這樣的護工就是品德高尚的人。

I. 在生活中道德的例子有哪些演講稿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雷鋒做有道德的人。
「雷鋒」這個名字眾所周知,他是黨的好兒子,一位好戰士,他熱愛集體、關心戰友,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他用短暫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時代贊歌雖然雷鋒叔叔年僅 22 歲就犧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跡卻名垂千古。雷鋒就是這一縷陽光、這一滴水、這一粒糧食、這顆最小的螺絲釘雖然他的一生短暫但他的精神長存,雖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偉岸。 3月5日是雷鋒紀念日。他在我的心中是時代的英雄。「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這就是毛主席的好戰士,祖國人民的好兒子。雷鋒叔叔在日記本寫下了這樣的豪言壯語。在生活當中他也以這樣的行為鼓舞著我們。雷鋒叔叔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雷鋒叔叔雖然年僅22歲就離開了我們,可是他帶給我們的卻是無限的回憶,雷鋒叔叔雖然生命短暫,但是他為人民做的好事數也數不清。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雷鋒叔叔的戰友王大力,在他的影響下,把全班的衣服都給洗了,正在晾衣服時雷鋒發現自己的襪子不見了。王大力說:「雷鋒,你那麼多的存款,還捨不得買一雙襪子?你瞧你那一雙襪子,補丁摞補丁,你也不嫌他硌腳。」可雷鋒說:「只要他不耽誤我出操、練車就行。「王大力說:「把他穿在腳上,你不覺得難看?」「咱們軍人的襪子是穿在腳上的,又不是給別人看的。」短短幾句話,表現出雷鋒叔叔的思想境界是多麼高尚。他每個月只有六塊錢的津貼,可他除去買牙膏、肥皂外、其餘的錢都存在銀行里,日積月累,雷鋒叔叔已在銀行存了不少錢啦,可他捨不得買一雙襪子。他多麼節約呀! 遼陽地區鬧洪水時。雷鋒叔叔知道這個消息後,卻毫不猶豫的把自己在銀行里的一百多元錢,拿出來寄給了災區。當知道戰友的母親生病時,他把自己的二十元錢給戰友的家裡寄去。雷鋒叔叔是多麼大公無私啊!他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逢年過節,別人都去休息了,他去到人民公社、到火車站去義務勞動。雷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校園中雷鋒式的學生層出不窮,如一些學生把自己的零花錢存起來,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為他們買學慣用品,生活用品等,在學習和生活上幫助他們;記得在那次公交車上上來了一個年邁的老人,她慢慢的走上車,來到了我的旁邊,我馬上對這位奶奶說:「奶奶,您坐吧。」奶奶笑著對我說:「謝謝你,小朋友。」當聽到老奶奶感謝的話語時,我的心變得激動起來,也格外的欣慰。以後乘車再遇到比我小的人、孕婦和老人我也會義不
容辭的讓座;如果在學校或者在校外撿到貴重的東西,我會馬上交給老師或警察叔叔做到拾金不昧……還有一次,給一個得病的學生捐款,同學們都積極的參加到其中,我也不例外,我把我存錢罐中所有的積蓄都捐了出來,一共50元錢,雖然有些少,但我還是很真誠祝願他早日康復。這就是雷鋒精神的延續。還有,三年來,我們柿子園鄉中心小學(五、一)班全體師生為柿子園敬老院老人送溫暖(節假日為老人打掃衛生、給老人梳頭、洗腳、剪指甲、買食品-----)把愛無私地奉獻給他人, 深受社會好評。
雷鋒叔叔殉職雖然幾十年了,我不禁想起了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征途上,雷鋒叔叔和一些無名英雄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如今不是有一個個的雷鋒在為國家,為人民在做貢獻嗎?幾十年過去了,在雷鋒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少年實踐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一提起雷鋒,中國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位普通的中國士兵,在他短暫的二十二年的人生歲月中,以平凡朴實的言行,展現出一種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一提起雷鋒,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幫列車員拖地、打掃候車室,為丟失車票的大嫂買票,給困難戰友家中寄錢等等。所以人們常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可見在他那短暫的人生中做了多少好事,給別人帶來了多少快樂和安慰。
在當今的社會里,我們小學生應怎樣做呢?我沉思著,對,在今天的社會里,我們雖然不能像雷鋒那樣幫助那麼多人,但我們平常也是可以從小事中熱心助人、尊老愛幼的。比如在公交車上遇到老年人、婦女、兒童應主動讓座,遇到困難的人主動幫助他們;不與他人攀比吃穿……這些事情雖小,但只要去幫助了別人,自己就會覺得很快樂。我們小學生更應向雷鋒叔叔學習,學習他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助人為樂的好品質,做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
謝謝大家!

J. 生活中道德的事例

公交車上給老太太讓了一個座位…

熱點內容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