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全面

依法治國全面

發布時間: 2022-02-14 16:41:46

A. 全面依法治國怎麼做

01 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
02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03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04 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05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06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07 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08 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09 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10 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B. 什麼是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指的是:

全面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C. 為什麼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全面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D. 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面指什麼

全面指橫向包括所有部門,縱向包括從下至上都要依法治國。

E. 「依法治國」與「四個全面」是什麼關系

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重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重要制度的基礎和法治保障。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奮斗目標和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路徑、關鍵一招、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奮斗目標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依賴。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證。只有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領導核心和根本保證作用。
李林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然包括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國的「法治小康」戰略目標。法治小康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順利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法治保障。法治小康,在價值層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幸福博愛、和諧有序,充分實現人權與人的尊嚴;在制度層面追求的是人民主權、憲法法律至上、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權,努力建成法治中國;在實踐層面追求的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辦事,努力實現良法善治。與此同時,法治小康又通過依法治國特有的制度安排、規范手段、教育強制功能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李林說,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和路徑依賴,要正確處理法治與改革的關系,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充分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應當先修改法律,先立後改;可以通過解釋法律來解決問題的應當及時解釋法律,先釋後改;需要廢止法律的要堅決廢止法律,先廢後改,以保證各項改革依法有序進行。堅持在現行憲法和法律框架內進行改革,充分利用憲法和法律預留的改革空間和制度條件,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對確實需要突破現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改革試點,如果通過解釋憲法,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等措施不能解決問題,也可以採取立法授權試點改革的方式,經有關機關依法授權批准,為改革試點工作提供合法依據。
李林介紹,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基本方略和法治這個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守法、帶頭守法。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過程,落實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以及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各方面,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高度統一,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堅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F. 全面依法治國包括

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包括:
1、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zhuan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s施。
2、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3、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5、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6、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G. 全面全依法治國什麼時候提出

全面依法治國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提出的。

H. 全面依法治國的地位是什麼

全面依法治國在我們國家有著重要的地位。
依法治國是我們國家治國的基本方略。
是人民當家做主的保障。

I. 全面依法治國主要體現為

主要體現為五個「發展」。
第一個「發展」,是從「依法辦事」向「全面依法治國」發展。1978年,中央倡導「依法辦事」,可謂「依法治國」的雛形。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標志著「依法治國」的正式確立。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標志著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漸趨成熟。黨的十九大之後,有學者提出中央有「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這9個字結合在一起的新提法,我們認為,標准提法仍然應該是「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與「全面依法治國」結合在一起,是因為「全面依法治國」在黨的十九大後有了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更為緊迫的時代要求。
第二個「發展」,是從「法律體系」向「法治體系」發展。從社會主義法律體繫到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質的飛躍。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統領了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律監督體系、法律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不僅包括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個環節,也涵蓋了從黨外到黨內、從啟動到監督、從本體到配套的全方位。今後的重點,是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運用系統論的方法,使五個子體系統一協調,形成制度的強大合力。
第三個「發展」,是從「法治國家」向「法治中國」發展。2035年建成法治中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響亮名片與奮斗目標,這是國家英明決策的結果,也是全世界潮流所趨、全中國民心所向。法治中國包括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包括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包括法律制度的硬實力、法律文化的軟實力,更包括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理念。法治中國的內涵比法治國家更加豐富、更加深刻、更具有時代精神。
第四個「發展」,是從「單一法治」向「全面法治」發展。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絕不是一種形式上的工具或手段,而是一種信仰、一種制度,一種全面的生活與生存狀態。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既傳承了中華法系優秀傳統中的德化自修、和諧為貴,又尊重了現代法治文明精髓中的釐定是非、規范指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指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統領下,輔之以依法自主的「自治」為基礎以及德潤人心的「德治」為支撐,是所有合法的顯性制度與隱性制度的有機統一。
第五個「發展」,是從「學習借鑒」向「中國特色」發展。中華文明包括中華法系文明,綿延五千年,一直致力於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一直有高度的歷史自信與使命擔當,一直善於學習消化外來文化但從不盲從外來文化,這正是其生命力所在。我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批判吸收外來法治文明,既有借鑒又有創新。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下,充分藉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學技術推進法治。這種全面依法治國治理模式,體現了高遠的國際視野和全新的技術優勢,就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中國對世界的獨特創新與貢獻。

J. 什麼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專照個人意志、主張治屬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資料拓展: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3、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參考資料----人民網)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
雨水污水分流法規 發布:2025-02-05 08:48:05 瀏覽:632
經濟補償金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8:34:53 瀏覽:979
法律非法學就業 發布:2025-02-05 08:28:51 瀏覽:380
合同法第79條規定 發布:2025-02-05 08:01:58 瀏覽:693
1986年到1995年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5 08:00:27 瀏覽:450
廣東立法徵用 發布:2025-02-05 08:00:25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