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答案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2-15 00:46:03

㈠ 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說法,以下選項正確的有哪些

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說法,以下選項正確的有哪些?
A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內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容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法治建設上的體現
B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摒棄資產階級的一切思想,切實維護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
C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憲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權威則是一個國家是否實現法治的關鍵
D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現代法律就是保護人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和強制力量
正確答案:ACD

㈡ 求達人給個答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司法和執法中的運用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官工作的具體要求是:

(一)法官必須嚴格依法辦事,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就是要按照立法的要求,維護法律的嚴肅性,維護立法的穩定性,維護司法的權威,要體現出嚴格依法辦事的「衛道士」的精神,不準法官越「雷池」,標新立異,也不需要法官獨奏獨唱,法官的思維甚至不允許有超越的與眾不同。法律實際上就是一種規則,這種規則是規范社會所有成員的一種行為規范,所有成員的行為都必須符合這種規范,而糾紛產生後,作為裁判者的法官判決的標准也只能是這種規范,唯此才能彰顯法律的公正。

(二)法官必須堅持司法為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司法為民是辯證統一的。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司法為民落實到實處的理論支撐。任何制度的形成和開展均需要理念的指引。司法為民思想正是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支撐下形成的目前我國司法實務的目標和追求。沒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指導,司法為民的具體落實就可能失去方向或留於形式。2、司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司法實務中的體現和目標。司法為民並不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內涵的一部分,它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體現。肖揚說,司法為民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是通過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活動實現的,必須落實到保護人民、打擊犯罪、制裁違法、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的審判過程中去。3、司法為民拓展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司法實務中,新類型及疑難案件的出現,需要法官運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司法為民角度出發進行審理。在此一過程中,充實和拓展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了理念的延展性。

(三)法官必須堅持司法公正。公正是司法的第一屬性。沒有公正,司法便失去存在的價值。現代意義的公正有兩層含義:一是公平,二是正義。公平,要求法院在司法活動中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保證訴訟各方平等地行使權利。正義,要求司法活動追求科學和真理,摒除邪惡與反動,實現文明。法院之所以在社會上成為最受尊重的機關,就是因為它代表著公正。法院作為社會終極裁判者,也是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最終維護者,是處理案件、解決糾紛的最後一道「防線」。公眾需要公正、期待公正, 是法院審判工作的催動力之一, 否則公民或法人的糾紛完全可以自行了結,無需耗費人財到法院訴訟。《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就將「保障司法公正」擺在首要位置,可見司法公正的重要所在。

法官作為司法人員,行使的是國家的公權力,其靈魂就在於它的公正性。法官要在行使司法權的活動過程中,從主體到客體,從內容到形式,從程序到實體,均應達到公平正義、合理有序。因此,構建一支高效、廉潔、職業化的法官隊伍,則是維護法律權威、保證司法公正的核心。

(四)法官必須樹立大局意識。有的法官認為,作為一名法官只要嚴格依法辦案就可以了,實際上這種觀念是偏面的,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對性一樣,「嚴格依法辦案」會有不同的理解,因為這里有個法律理解和法律解釋的問題。講不講大局,要看是不是在正確的政治方針指導下去理解法律,這就是符合大局的要求。綜觀我國的法律,沒有哪一部法律不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法律就是黨集中人民的最高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每一部法律的制訂,均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政治背景,都有明顯的政治傾向,這是原則。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不能簡單的機械套用法律,孤立辦案,一味強調司法獨立和政治中立,而置國家利益、大局利益於不顧,這有違人民司法的功能。法院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就是要講政治,講黨性,胸懷大局,要正確處理好服務大局和立足本職工作的關系,克服單純業務觀念,在執法過程中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而不能如流水線上的技工一樣,一判了之,完成工作量就萬事大吉了。

(五)法官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我們國家,法院法官要牢牢堅持黨的領導,審判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院審判工作離不開黨的領導。只有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法院工作才能堅持正確的方向,才能與時俱進。司法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一部分,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領導,是人民法院正確執行憲法和法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根本保證。依法獨立審判與堅持黨的領導是統一的、一致的,而不是對立的、矛盾的。黨對法院工作的領導主要是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而不是干涉法官依法獨立審判,代替或者指揮法官辦理具體案件。法院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是脫離黨的領導,而是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用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指導審判工作。

二、法官法治理念的審判價值

所謂「法官的法治理念」,簡單地說就是指法官的審判觀念,即法官對案件如何審判的認識和信念,或稱為法官的審判價值觀。在司法審判中,法官的法治理念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法官有什麼樣的法治理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審判作風,就會得出相應的審判結果。而法官所具有的審判風格,會導致一種法治理念的形成。

每一位法官在辦案中,都會按照自己對法律制度的理解、對審判制度和訴訟制度的理解、對法律的本質、社會的觀念甚至對人性善惡的理解,通過行使審判權來表現其法治理念。在我國,法官是人民法官,法官通過行使審判權表現的法治理念應當是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審判價值觀念。根據審判工作的規律和特點,法官要樹立符合我國國情和各地實際的法治理念,以確保各項審判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新時期,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在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一命題,這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和黨的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為發展人民法院的審判事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豐富了法官的法治理念內涵,即各級人民法院的法官都應當樹立社會主義的法治理念。

法官應當樹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是最先進的審判價值觀念,必須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審判認識和審判信念。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教育和「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專項整改等活動實際,我們理解法官應樹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廣大法官要全面准確地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和深刻內涵,一要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審判觀念,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二要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審判觀念,依法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審判觀念,不斷提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四要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審判觀念,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五是要牢固樹立黨的領導的審判觀念,始終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當前,法院系統正在深入開展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每一位法官的頭腦,使之成為法官的法治理念,以保證人民法院的法官隊伍永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政治本色。各級法院的法官只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爭當依法治國的有力促進者、公平正義的堅強守護者、服務大局的模範執行者、黨的權威的有力維護者,自覺堅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審判實踐,才能切實搞好人民法院的各項審判工作,確保人民法院審判事業進一步健康發展,增強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能力,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法官的神聖職責。

三、法官必須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

法官要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既要接受宏觀的法治理念的指導,又要注意微觀司法理念的遵從,同時,還要注意原則的適度把握。

1、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通過深入的學習教育活動,全面准確地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和深刻內涵,並自覺地在司法工作中貫徹實踐「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精神。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障。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牢固樹立正確的司法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社會主義司法理念不完全相同。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對司法工作的要求和我國司法實踐的經驗在理念上的反映。是基於社會主義法律上意識而產生的對如何進行司法工作總體上的認識,對司法工作本質和內涵在理念上的把握,是指導人民法院進行司法活動的理性認識和觀念。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司法環節的具體化。人民法院在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將其具體化為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無疑針對性更強,也更能在司法工作中貫徹落實,效果更好。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包括:(1)價值理念。就是「公正司法,一心為民」。以人為本在法律上就是以主體的權利為本。權利是訴訟基本動力。認真對待權利對社會各個階級特別是將工人階級的權利給予平等的保護,應成為司法理念的核心。「公正司法」的目的是「一心為民」,司法為民應該永遠成為支撐人民法官司法理念的基石。衡量一名法官是否具有司法為民的理念,主要標志是看其在司法活動的全過程中,能否洞察民情、知曉民意、關注民生、維護民權。(2)民主理念。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與依法治國相統一的民主政治觀。司法民主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也是社會主義民主在司法方面的具體體現。審判工作的合議制、陪審制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3)公正理念。就是以實現正義為根本價值,以形式正義為基本保障。公正是社會主義司法的首要價值追求,要支持公正優先,兼顧效率。要通過司法公正實現社會公正,使社會成員的權利訴求平等地獲得司法救濟,即使他們之間存在訴訟資源和訴訟能力上的差異。(4)效率理念。就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及時實現。司法活動是為解決糾紛和維護社會秩序而進行的,要求法官在法律規定審限內提高效率,盡快解決糾紛。(5)公開理念。就是以保障尊重當事人權利為主要內容,以維護司法公信力為主要目標的審判公開。增加審判的透明度,以公開促公正。(6)中立理念。就是以平等保護和不偏不倚為基本要求,以適當行使職權促進訴訟能力平衡為實現途徑的司法中立觀。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獨立思考,自主判決,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充分保障當事人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7)和諧理念。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為貴」思想在以實現「公正效率」為目標的司法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司法職責、司法過程各主體之間、司法工作模式和司法目的都要和諧。通過司法和諧促進社會和諧。(8)誠信理念。司法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最終保障,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司法信用,這個社會信用體系就會土崩瓦解。要重建司法信用,使我們的法官成為社會信用的楷模,法院成為社會誠信的模範。(9)獨立理念。實際上,法院是由國家權力機關授權作為社會公判機關存在的,私人利益之間、私人和公共利益之間甚至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都要由法院來公斷。科學的國家管理制度一開始就把法院作為獨立的機構進行設計的。否則法院超越不了利益沖突,做出的公判就會被質疑。在確立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時,我們要有一個基本的取向,不可完全照搬西方的東西,但不拒絕符合人類共同利益追求與社會發展潮流相一致的東西。

四、法官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長期性

法治理念的產生和確立,並成為法治實踐活動的正確思想指南,應當與其存在的社會制度、歷史傳統,法律文化和價值觀相適應。我國社會制度是先進的社會制度,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經過不斷完善,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在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始終充滿活力。這是中央政法委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解讀。由此,我們理解到,一種理念的產生,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時期,一種理念的實踐,也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法治理念的創新更是一個漫長的階段。我們從理念的「蘊蓄-產生-實踐-創新」的過程中,就能夠認識到其中所固有的長期性。因此,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必然具有同樣的屬性。

首先,我們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要真正領會這一科學理念的內涵,在工作實踐中加強消化理解,真正從靈魂深處認識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思想意義和實踐價值,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實踐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其次,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結束後,每一名法官都應當全面地正確地持久地履行好工作職責,始終由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我們的頭腦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加強自我修養,有效抵制消極腐敗現象的蔓延,特別要防止各種不正當利益的誘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我們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長期性」,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只有認識到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長期性,才能更加註重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礎建設,才能把這次活動的成效更好地引向深入,才能堅持不懈地鞏固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已經取得的成果,才能及早對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的審判實踐,才可能豐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發展創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適應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長期性的需要,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牢牢地紮根在每一位法官的頭腦中,永遠保持法院審判工作的政治方向!

供參考

㈢ 有幾道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理論知識問答

1d
2bcd
3a
4a
5c

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包括什麼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2、①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才能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才能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②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體現。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來源於人民,這不僅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源頭。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執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做好執法工作,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真心實意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牢固樹立「公正執法、一心為民」的宗旨,始終不渝地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工作的根本標准。
③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法治有兩項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是要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第二是這種法律得到普遍的服從。所謂「良好的法律」,就是體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法律。所謂「普遍的服從」,就是法律的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都得到全面的實現。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只有堅持公平正義,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有效,才能實現公正執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④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法治作為國家治理方式,必須服務於國家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根本目標。要樹立大局觀念,堅持執法工作自覺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把打擊刑事犯罪、懲治貪污腐敗、調停民事糾紛、穩定社會秩序等各項具體工作,納入黨和國家整體工作部署來通盤考慮。只有這樣,政法工作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掌握工作的主動權;才能與黨的中心工作同步進行,與時俱進;才能順黨心,合民意、最大限度地發揮職能作用。
⑤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方針、政策集中反映了黨的基本政治主張,蘊涵著先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內涵,是制定法律的根據,是執行法律的靈魂。要全面理解和准確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自覺地把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與執行法律統一起來,既要防止用政策代替法律,又要堅持以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策略為指導,堅定不移地依靠和接受黨的領導和監督。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與嚴格依法辦事,把執行法律與執行黨的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㈤ 簡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為: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一)人民民主。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二)法制完備。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

(三)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四)依法執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

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執法為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 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

(二)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

(三)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

(四)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

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5)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答案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一、鮮明的政治性

社會主義法治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服務大局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將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求全面服務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 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能力,實現了講法治與講政治的統一。

二、徹底的人民性

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法治與全體公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是法治的主體,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力。

三、系統的科學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內容構成上,從而成為一個科學的有機統一體。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這五大內容,從不同方面反映和規定了社會主義法治,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證,每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科學有機的整體。

四、充分的開放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也將更有時代性,更具規律性,更富創造性,不斷借鑒與吸收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說,正是這種廣泛吸收、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才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始終指導中國的法治實踐,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㈥ 急求問題答案:結合實際談談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性

第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事業發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法治思想的新概括和新發展,是我們黨提出的一系列法治理論的升華和集中體現,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規律,從根本上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加強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了明確回答,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檢察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於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政法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非常重要。

第二,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深入實踐「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檢察機關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確立了「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工作主題,圍繞這個主題提出了「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觀,「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總體要求,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的任務,以及以業務工作為中心、以隊伍建設和後勤建設為保障的工作格局,強調立足檢察職能,為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服務,強調著力解決業務工作與隊伍建設相關聯的突出問題,加強執法規范化、管理科學化、隊伍專業化建設,推進「三位一體」機制建設,等等,從而形成了以主題為核心的新時期檢察工作的總體思路。

幾年來,各級檢察機關和廣大檢察人員始終堅持並努力實踐這個主題,推動了各項檢察工作的深入開展,法律監督的力度不斷加大,辦案質量逐步提高,執法形象日益改善,得到了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肯定。實踐表明,檢察工作取得的成績,與主題的確立密不可分,檢察工作要創新發展,仍然要繼續堅持並不斷深化這個主題。

要堅持和深化新時期檢察工作主題,就必須在廣大檢察人員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檢察工作主題貫徹了黨的十六大關於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精神,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加強法律監督、維護司法公正的強烈呼聲,體現了依法治國的要求和憲法、法律關於檢察機關的性質、職能的規定,明確了檢察工作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根本途徑,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和一致性。

只有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高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個主題,深化對主題的認識,從而增強實踐主題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同時,也只有對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新要求,我們才能不斷豐富檢察工作主題的內涵,進一步明確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的努力方向,實現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上的與時俱進,使檢察工作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符合黨的要求和人民的願望。

第三,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推動檢察工作和檢察隊伍建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經歷著深刻變革。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新形勢下,檢察工作面臨著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任務更加繁重。

近年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檢察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取得了新的進步,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也進一步提高。但是無論從黨委、人大的要求看,還是從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批評和意見看,從涉檢上訪案件、檢察人員違法違紀案件、辦案安全事故和近年來發現的冤錯案件看,檢察工作和檢察隊伍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要端正執法思想,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只要廣大檢察人員從內心深處真正地樹立起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並且自覺地用這個理念來指導執法實踐,我們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檢察機關維護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就能夠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就能夠從根本上保證檢察工作的先進性。

只有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才能進一步提高廣大檢察人員的思想覺悟,樹立先進的、正確的執法指導思想和法治理念,解決好為誰執法、為誰服務等重大問題,始終保持檢察隊伍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政治本色;才能適應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改進執法作風,規范執法行為,提高法律監督能力,更好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推動檢察工作健康深入發展。

總之,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各級檢察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把思想統一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和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政法委的要求和部署上來,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廣大檢察人員要深刻認識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投身到教育活動中來,努力使自己的思想素質和執法水平取得新的明顯進步。

㈦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怎麼答

一、 「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觀點,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因而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二、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義
「三個至上」從三個方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界線,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確了歷史使命、提供了科學方法、顴攀了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發展。
「三個至上」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本質要求。「三個至上」的提出,有利於更深刻地理解「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內在精神,有利於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有利於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有利於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三個至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堅持「三個至上」,必須體現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各個方面,必須貫穿於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必須落實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各個環節和全部工作之中。

㈧ 談談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內容是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應當遵循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這些具體理念。前提就是必須堅持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我們各項工作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樹立大局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責任意識。對於審判工作,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最基本的客觀要求,不能單純的就審判而審判,不能把審判工作獨立與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的客觀實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強調調解,要強調通過調解實現和諧。

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觀念。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念所決定,一旦形成,便相對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因此可以說,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動的靈魂,決定著法治行為及法治效果。另一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樹立又具有長期性、不穩定性,需要全體政法幹警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人人都要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三是嚴格依法辦事,堅持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執法為民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權為民所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政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認識,從執法的角度加深對依法治國豐富內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有助於嚴格依法辦事的各項制度建設,將對樹立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㈨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 際相結合的產物, 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1.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治國理念的重大轉變,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國主要強調四個方面:人民民主、法制完備、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權力制約.
2.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執法為民主要有三個方面: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3.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我們的根本目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也是立法、執法、司法的生命線.同時它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所以公平正義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公平正義一般有很多內涵,請大家注意這幾個方面: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當、及時高效.
4.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為什麼要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怎麼樣服務大局?第一,要把握大局;第二,要圍繞大局;第三,立足本職.
5.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為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由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黨的先進性決定的,是人民群眾的歷史選擇.黨的領導主要有三個方面:思想領導、政治領導、組織領導.

熱點內容
落實經濟法的宣傳教育 發布:2025-02-05 07:51:41 瀏覽:119
2017年南京勞動法 發布:2025-02-05 07:51:07 瀏覽:99
上海有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05 07:16:44 瀏覽:498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視頻 發布:2025-02-05 06:48:34 瀏覽:692
異世界法官 發布:2025-02-05 06:05:19 瀏覽:292
道德底線開頭 發布:2025-02-05 05:55:37 瀏覽:101
刑法的無奈 發布:2025-02-05 05:43:55 瀏覽:244
青少年法律知識感悟 發布:2025-02-05 05:27:27 瀏覽:737
法律碩士公派出國讀博 發布:2025-02-05 04:33:25 瀏覽:832
刑法二百一十條 發布:2025-02-05 04:18:29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