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是道德自覺

什麼是道德自覺

發布時間: 2022-02-15 01:07:37

1.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1)什麼是道德自覺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2. 什麼叫做道德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群來說,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

3.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3)什麼是道德自覺擴展閱讀

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群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 「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 「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體」而言的。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

4. 人如何成為道德自覺的人

首先你要做個好人,嚴於利己,做個好修養的人。。。。。。。

5.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們自覺的什麼來維持的

道德主要是依靠人們自覺來維持是不現實的,其實道德的本質就是活在這個世上約束人們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人們都會有一個面子,不會去做違反道德的事情。

6. 什麼是道德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發自內心的約束!

「制度要嚴,執行要柔」,這是當前中小學校在制訂與執行各種規章制度時的主要問題。於是,國家有《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各地教育部門有補充規則,每個學校有成文的校規,每個班級還有名義上集體制訂、實際體現了班主任意志的「班級公約」……那麼會不會有學校印製一本《學生行為規范集》分發到班級,處理學生違紀事件時,為公正而認真查閱找到確切依據,繼而有據可依規范學生的行為?

每次「德育運動」之後,總會產生一批根本不必要的規則,成文後就再也不肯捨去。針對學生的各種行為規范的制訂,都是一廂情願地根據「靈魂塑造的理想方式」由執行方來作出,卻從來不問問「被規范者」有什麼想法,是不是同意這些規定。而對於後來者,往往學習規則是唯一感受德育運動成果的途徑。推進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設僅停留在制訂、懸掛、執行這些僵硬的制度行嗎?

有個農村小學,班級中班幹部主要的職責是督促全班每個同學把20條《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背得一字不漏,而且班幹部帶頭背,其他同學到他那兒背。負責德育的副校長論起此事津津樂道, 「《規范》不記於心中,何成規范?」樂道之餘她卻苦於忙於一天的衛生指導,是《規范》還是「規范」?光有《規范》不行,如此「規范」也不行!

什麼是道德、規范?道德規范是人發自內心的約束!

上虞市濱江小學校園里有許多溫馨提示語:

草坪上:「噓,小草在睡覺,別踩!——四(2) 周繹揚」

餐廳里:「聽——誰在哭泣,那是被你扔掉的飯粒啊! ——陳子航」

走廊邊:「撿一片紙屑,美了校園也美了你。—— 一(2)黃雅琪」

門衛前:「請把快樂帶回家!——四(3)班祝錦璐」

……

富有誠意的溫馨提示語被精心布置在校園的角角落落,時時處處給人以熏陶。這些溫馨提示語,在學校發起的由全體師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校園溫馨提示語徵集活動」中誕生。徵集活動是本次濱江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系列活動之一。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提示語就如孩子們發自內心的道德召喚,孩子家長的道德喚醒。而我們用它布置校園,恰恰在通過學生教育學生,通過學生教育家長!

寬制度,少規則,嚴執行,多人文,從切實可行又不得不行的一些小事中得以體現。那麼,道德情感會在內心深處得到積淀,而成為發自內心的約束。

7.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例如,在對待恐懼時,有三種選擇,魯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這種選擇就被認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兩種選擇就被認為是違反道德的,所以說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但是,一隻燕子帶不來春天,一次良好選擇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還要多加一個限定,即養成習慣。綜上所述,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

(7)什麼是道德自覺擴展閱讀: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8. 什麼是通過社會道德教育和個人自覺的道德修養

全國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
課程代碼:0370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希望選擇一種理想的職業,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職業活動中達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績。這是( B )
A.生活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B.職業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會領域中的理想信念
2.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成為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從總體上指明了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強國富民的必由之路,規定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 D )
A.愛國主義的未來目標 B.愛國主義的永恆要求
C.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D.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3.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
A.愛國主義 B.集體主義
C.社會主義 D.人道主義
4.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台灣,三元里人民抗英,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戰爭等,這些愛國壯舉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中
( B )
A.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精神
B.抵禦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精神
C.心繫民生苦樂,推動歷史進步的精神
D.開發祖國山河,創造中華文明的精神
5.「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句話說明( B )
A.自然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B.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C.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是人的本質屬性
D.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不是人的本質屬性
6.人生觀的作用主要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人生目的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態度表明人應當怎樣對待生活,人生價值判斷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三個方面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其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 A )
A.人生目的 B.人生態度
C.人生價值 D.人生價值觀
7.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順境,也可能遇到逆境。對待順境的正確態度是( B )
A.麻痹大意,得意忘形 B.居安思危,自製自勵
C.怨無尤人,自暴自棄 D.玩事不恭,虛度光陰
8.「個人的抱負不可能孤立地實現,只有把它同時代和人民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用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為祖國、為人民服務,才能使自身價值得到充分實現。如果脫離時代、脫離人民,必將一事無成。」這段話的意思是( D )
A.不實現個人抱負,就不會創造社會價值
B.實現自我價值是因,創造社會價值是果
C.社會價值的創造過程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是不相關的
D.人生的自我價值必須與社會價值相結合,並通過社會價值表現出來
9.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是,社會主義道德( A )
A.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B.對社會行為的調節是非強制性的
C.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
D.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10.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集體主義原則有著多層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層次的要求、較高層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對我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先公後私、先人後己
C.無私奉獻、一心為公 D.公私兼顧、不損公肥私
11.在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應該以( B )
A.個人主義為原則 B.集體主義為原則
C.實用主義為原則 D.享樂主義為原則
12.公民在社會交往和社會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道德准則是( A )
A.社會公德 B.職業道德
C.家庭美德 D.個人品德
13.下列選項中,屬於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保護環境 B.愛崗敬業
C.尊老愛幼 D.勤儉持家
14.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為著品德而去眷戀一個情人,總是一件很美的事。」他的意思是,在愛情中起主導作用的應該是( B )
A.人的姿色和容貌 B.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風貌
C.人的自然屬性和生理需求 D.人的金錢、權勢和社會地位
15.個人的言行合乎社會的要求和禮節的規定,尊老愛幼,孝親敬長,說話和氣,以禮待人,服飾樸素大方,舉止端莊文雅。這是良好個人品德中( C )
A.敬業好學的表現 B.正直無私的表現
C.文明禮貌的表現 D.勇於進取的表現
16.個體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動,稱為( D )
A.道德發展 B.道德認知
C.道德規范 D.道德修養
17.「四有」是社會主義公民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下列關於「四有」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C )
A.有理想、有智慧、有文化、有紀律 B.有理想、有道德、有意志、有文化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D.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有紀律
18.根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 C )
A.依法治國 B.執法為民
C.公平正義 D.服務大局
19.人們進行法律行為所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時間或空間上的步驟和形式,稱為( B )
A.法律程序 B.法律適用
C.法律執行 D.法律運行
20.在下列各種規范中,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規范是( A )
A.法律規范 B.政策規范
C.道德規范 D.宗教規范
21.法是一種帶有價值判斷的行為規范,是評判、衡量他人行為合法性的標准。這體現了法的( A )
A.評價作用 B.預測作用
C.教育作用 D.制裁作用
22.根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劃分的一國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稱為( D )
A.法律體系 B.法律淵源
C.法律部門 D.法律規范體系
23.下列規范性法律文件中,屬於程序法的是( C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24.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各級人民法院屬於( C )
A.立法機關 B.執法機關
C.司法機關 D.法律監督機關
25.因產品質量不合格導致人身傷害的案件,當事人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是( B )
A.過錯責任原則 B.過錯推定原則
C.公平責任原則 D.無過錯責任原則
26.政體是指政權的組織形式。我國的政體是( C )
A.多黨合作制 B.社會主義公有制
C.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7.行政機關依法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行為屬於( C )
A.非行政行為 B.具體行政行為
C.抽象行政行為 D.行政執法行為
28.民法根據權利主體是否為物的所有人,將物權劃分為完全物權和不完全物權。下列民事權利中,屬於完全物權的是( C )
A.質權 B.抵押權
C.所有權 D.留置權
29.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主體是( B )
A.當事人 B.人民檢察院
C.上級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30.下列選項中,不屬於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是( D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訴訟代理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 ABCD )
A.社會主義榮辱觀
B.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D.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32.下列選項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有( ABC )
A.「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D.「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33.下列選項中,屬於心理健康表現的有( ABD )
A.自我評價客觀
B.善於與別人相處
C.經常處於焦慮狀態不能自拔
D.具有自我調節以適應自身及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
34.把誠實守信作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ABC )
A.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成事之基
B.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
C.誠實守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D.誠實守信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最高層次要求
35.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一定的職業活動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道德要求和行為准則。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有( ABCD )
A.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從業者素質的重要途徑
B.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
C.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
D.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的重要條件
36.現代社會進行道德修養、錘煉個人品德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ABC )
A.認真學習,提高道德認識 B.嚴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質
C.勤於實踐,加強道德行為訓練 D.堅持「慎獨」,不與他人發生交往
37.傳統的國家安全觀將國家安全理解為政治安全和國防安全。除此之外,全新的國家安全觀還應當包括( BCD )
A.人身安全 B.經濟安全
C.科技安全 D.文化安全
38.下列選項中,屬於法的規范作用的有( AB )
A.指引作用 B.制裁作用
C.維護階級統治的作用 D.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39.法律公布以後,還涉及法律完善的問題。法律完善的形式包括( ACD )
A.法律解釋 B.法律制定
C.法律匯編 D.法律編纂
40.下列選項中,屬於我國憲法基本原則的有( ABCD )
A.人民主權原則 B.民主集中制原則
C.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D.堅持黨的領導原則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見書 )36頁
42.為什麼說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是科學、高尚的人生目的? 63頁
43.簡述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120頁
44.簡述依法治國的內涵與基本要求。 166頁
45.簡述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 243頁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當代大學生如何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29頁
47.聯系實際論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如何努力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117頁

9. 什麼是道德

行為5規范意義b上a的道德定義n 定義w3:由個i體自我意識為8起始,引4影到群體當中3,形成的《精神》《語言》《行為8》宏觀性微略統一g,即為0道德。 定義l2:道德就是脫離人m的自然屬性而適應人d的社會屬性。( 這里說的人a的自然屬性,實質就是動物性。) 道德應該是合於j天d理的行為8規范。由於f人e類的智慧可以2掌握自然天u理的動態規律,來主導天m理動態層面的提高,因此,隨著天o理動態層面的提高,道德的標准即隨之x提高。 定義d6:道德是一a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o們共同生活及j其行為4的准則和規范。不c同的時代、不w同的階級有不p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w種道德是永恆不a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0」一s起談及l,良心4是指自覺遵從2主流道德規范的心3理意識。 道德不v是天y生的,人e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q的宣傳教育及h社會輿論的長2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定義p0:道德,指衡量行為0正當與v否的觀念標准。一n個i社會一m般有社會公5認7的道德規范。只涉及u個v人h、個g人o之p間、家庭等的私人s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p社會公8共部分0的道德,稱為2社會公8德。 道德和文8化6有密切6關系,有些時代又r打上p意識形態的烙印。人m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f過,不v同的時代,不s同的社會,往往有一n些不h同的道德觀念;不h同的文0化5中2,所重視的道德元h素及b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a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e相遠」,同樣一r種道德,在不e同文4化2社會背景中7的外在表現形式、風5俗習u慣往往也c相去甚遠。 以1下w原詞條釋義i僅3僅3是對行為1規范意義x上k的道德的一n種理解: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5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5規律,人d的生老病死等規律,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k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t能健康和諧、人p才j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g會長2足存在。 德:的本意為1順應自然。社會和人a類需要發展。在不b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t,去改造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n的事業。 也l是遵循不x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2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z類能長1久y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u到一j起就是道德,人y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我從820世紀20年代開n始查找道德的定義v,沒有很恰當的解釋,經思考、請教好多前輩,終於i得到以1上j結論,拿來共同教育後人f。 道:道就是明事理。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籠統的講就是有素質。 實質上o,人n之u初,性本善,也d就是說人s一f生下l來只有本能(有不c少6本能會危害其他人m的生存),而不j知約束自己x。所以3,所有人i都需要對本能的外在約束和內0在約束,外在約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v的本能中0企圖傷害他人a等對人c類社會有大e的危害的方3面;所以2,需要內4在約束(也p就是道德)來約束本能中1雖不e違法,但亦會對他人i(甚至是人v類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4。 所以3,道德就是社會規范對人b的本能的制約,換句話說,人e一j生下g來就有以7任何方6式傷害甚至殺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無j道德」),道德也o就是繼法律之v後制約這種本能,減小d這種傷害的工w具。編輯本段道德的主要功能 一e個a道德淪喪、缺失的國度,不n可能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也g不j可能有社會的正常發展、基本社會秩序的存在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m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歸納起來,道德具有五d個b方4面的主要功能:認8識功能 道德是引1導人z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r們認0識自己w,對家庭、對他人u、對社會、對 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q務,教導人g們正確地認2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6而正確地選擇自己f的行為5和生活道路。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y生活在社會中7總要和自己a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 此,不t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2俗習m慣、內3心1信念等特有形式,以1自己m的善惡標 准去調節社會上p人l們的行為0,指導和糾正人e們的行為2,使人t與s人i之g間、個v人x與y社會之i間關系臻於h完善與p和諧。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s奮進的引7路人k。它培養人w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8,樹立正 確的義p務、榮譽、正義a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4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k。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1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a種巨3大c的社會力x量和人e們內6在的意志力p量。道德是人j 以5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o種方6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6「善」與a「惡」而實現。平衡功能 道德不l僅0調節人s與w人i之e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a與i自然之q間的關系。它要求人r們端正對自 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3。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8德之r一l,它能教育人d們應當以7造福於d而不m貽禍於p子e孫後代 的高度責任感,從3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0遠利益出發,開l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 和防止3對自然環境的人r為8性的破壞,平衡人j與d自然之f間的正常關系。 zャむhnХuОs↓r侉tuОce⊙∏

10. 什麼是人們出於內心信念,道德價值觀念的自覺活動

道德實踐。
指由人的實踐理性或實踐——精神支配下的一種社會活動。 是出自人的良心等內心信念、道德價值觀的一種自願、自決和自擇的行為。 道德實踐主要由道德行為、道德評價和道德教育、道德修養組成。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79條規定 發布:2025-02-05 08:01:58 瀏覽:693
1986年到1995年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5 08:00:27 瀏覽:450
廣東立法徵用 發布:2025-02-05 08:00:25 瀏覽:922
考研法學案例 發布:2025-02-05 07:58:44 瀏覽:36
落實經濟法的宣傳教育 發布:2025-02-05 07:51:41 瀏覽:119
2017年南京勞動法 發布:2025-02-05 07:51:07 瀏覽:99
上海有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05 07:16:44 瀏覽:498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視頻 發布:2025-02-05 06:48:34 瀏覽:692
異世界法官 發布:2025-02-05 06:05:19 瀏覽:292
道德底線開頭 發布:2025-02-05 05:55:37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