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法第96條

立法法第96條

發布時間: 2022-02-15 19:12:45

❶ 畢業論文的格式是怎樣的

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要求
一、 論文的結構與要求

畢業設計(論文)包括以下內容(按順序):
本科論文包括封面、目錄、標題、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參考文獻後加「後記」。論文一律要求列印,不得手寫。

1.目錄
目錄應獨立成頁,包括論文中全部章、節和主要級次的標題和所在頁碼。

2.論文標題
論文標題應當簡短、明確,有概括性。論文標題應能體現論文的核心內容、法學專業的特點。論文標題不得超過25個漢字,不得設置副標題,不得使用標點符號,可以分二行書寫。論文標題用詞必須規范,不得使用縮略語或外文縮寫詞(通用縮寫除外,比如WTO等)。

3.內容摘要
內容摘要應扼要敘述論文的主要內容、特點,文字精練,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結論性意見。摘要中不應使用公式、圖表,不標注引用文獻編號,並應避免將摘要撰寫成目錄式的內容介紹。內容摘要一般為200個漢字左右。

4.關鍵詞
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採用能夠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專業術語(參照相應的專業術語標准),一般列舉3——5個,按照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並應出現在內容摘要中。

5.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緒論(引論)、本論和結論等部分。正文字數本科不少於6000字,專科一般不少於5000字,正文必須從頁首開始。
*緒論(引論)全文的開始部分,不編寫章節號。一般包括對寫作目的、意義的說明,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並提出問題。
*本論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應結構合理,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文字通順簡練。
*結論是對主要成果的歸納,要突出創新點,以簡練的文字對所做的主要工作進行評價。結論一般不超過500個漢字。
正文一級及以下子標題格式如下:一、;(一);1.;(1);①。
6.注釋
注釋是對所創造的名詞術語的解釋或對引文出處的說明。注釋採用腳注形式,用帶圈數字表示序號,如注①、注②等,數量不少於10個。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論文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過的文章、著作名錄。參考文獻應以近期發表或出版的與法學專業密切相關的學術著作和學術期刊文獻為主,數量不少於6篇。
產品說明、技術標准、未公開出版或發表的研究論文等不列為參考文獻,有確需說明的可以在後記中予以說明。

二、列印裝訂要求
論文必須使用標准A4列印紙列印,一律左側裝訂,並至少印製3份。頁面上、下邊距各2.5厘米,左右邊距各2.2厘米,並按論文裝訂順序要求如下:
1.封面
封麵包括《廣西廣播電視大學關於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封面、附錄4)、《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封2)、《廣西廣播電視大學關於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申報表》(封3、附錄5)。
2.目錄
目錄列至論文正文的三級及以上標題所在頁碼,內容列印要求與正文相同。目錄頁不設頁碼。
3.內容摘要
摘要標題按照正文一級子標題要求處理,摘要內容按照正文要求處理。
4.關鍵詞
索引關鍵詞與內容摘要同處一頁,位於內容摘要之後,另起一行並以「關鍵詞:」開頭(採用黑體),後跟3~5個關鍵詞(採用宋體),詞間空1字,即兩個位元組,其他要求同正文。
5.正文
正文必須從內容提要頁開始,並設置為第1頁。頁碼在頁末居中列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頁格式為「―5―」)。
論文標題為標准三號黑體字,居中,單倍行間距;
論文一級子標題為標准四號黑體字,居中,20磅行間距;
正文一律使用標准小四號宋體字,段落開頭空兩個字,行間距為固定值20磅;
正文中的插圖應與文字緊密配合,文圖相符,內容正確,繪制規范。插圖按章編號並置於插圖的正下方,插圖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個插圖序號為「圖2—3」,插圖序號使用標准五號宋體字;
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邊線。插表按章編號並置於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個插表序號為「表2—3」,插表序號使用標准五號宋體字。
6、 參考文獻
按照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規定的格式列印,內容列印要求與論文正文相同。參考文獻從頁首開始,格式如下:
(1)著作圖書文獻
序號 作者 《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如:[4] 勞凱聲 《教育法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譯著圖書文獻
序號 作者 《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3)學術刊物文獻
序號 作者 《文章名》,《學術刊物名》,年卷(期)
如:[5]周漢華 《變法模式與中國立法法》,《中國社會科學》,2000(1)
(4)學術會議文獻
序號 作者 《文章名》,編者名,會議名稱,會議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學位論文類參考文獻
序號 作者 《學位論文題目》,學校和學位論文級別,答辯年份
(6)西文文獻
著錄格式同中文,實詞的首字母大寫,其餘小寫。
參考文獻作者人數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間用逗號分隔,多於三人的後面加「等」字(西文加「etc.」)。
學術會議若出版論文集者,在會議名稱後加「論文集」字樣;未出版論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項;會議地址與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會議年份與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

三、畢業設計(論文)裝袋要求
畢業設計(論文)是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必須規范管理,統一畢業設計(論文)材料裝袋要求:
1、論文稿本。經指導的提綱,一稿、二稿和裝訂好的正稿。
2、過程記錄表。包括指導教師指導記錄表,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答辯過程記錄表)等;
3、相關材料。法專業要求的其他材料,如法學社會調查報告等。

四、畢業設計(論文)範文示例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

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

題 目 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研究

姓 名 李 剛 教育層次 開放教育本科

學 號 051160111 省級電大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

專 業 法 學 分 校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

指導教師 龍春松 教 學 點 文法學院

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
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終稿(由學生填寫):

學生(簽名):李 剛
2006年6月30日
(可另附頁)

論文格式列印要求:
(空一行)
目 錄
(空二行)

一、環境問題、環境教育與環境教育立法 4
(一) 環境問題 4
(二)環境教育與環境問題的關系 6
1、環境教育的發展歷程 6
2、環境教育與環境問題的關系 8
二、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一)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11
1、 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11
2、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11
3、保證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公民可持續發展觀的需要 12
(二)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14
1、從立法理論看我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14
2、從國家的政策基礎看我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15
3、從其他社會基礎看環境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15
三、國外環境教育立法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 18
(一)國外環境教育立法概述 18
1、聯合國重要會議形成的國際法文件 18
2、世界各國各地區環境教育立法實踐 20
(二)美國環境教育立法綜述及特點總結 23
(三)國外環境教育立法實踐對我國的啟示 27
四、中國環境教育立法構想 29
(一)中國環境教育立法應確立的制度 33
1、公眾環境教育評估制度 33
2、環境專業教育發展評價制度 34
3、環境教育資金支持制度 34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教育法》的基本內容構架 35
1、學校環境教育 36
2、社會環境教育 38
3、環境教育的保障 39
五、結 論 44
參考文獻 46

(空一行)
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研究
(空1行)
內 容 摘 要
(空1行)
摘要:目前,我國學術界對環境教育立法問題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有關環境教育的法律規范也很不完善,影響和限制了我國環境教育的大力推行和良好普及,實質上是制約了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進程。本文從環境問題的現狀入手,闡釋了環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紹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環境教育立法實踐,在總結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我國環境教育立法的構想。以期通過加強教育立法的途徑,實現我國環境教育的普及,為改善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創造條件。
關鍵詞:環境問題 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立法
(空1行)
一、環境問題、環境教育與環境教育立法
(空1行)
(一)環境問題
馬克思說:「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不斷與之交往。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也就等於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生存與發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主題。在人類與環境不斷地相互影響和作用中,環境問題始終是伴隨著人類的活動產生和發展的。不幸的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類過分強調了作為自然主人的一面,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忽視甚至忘卻自然界的懲罰。環境問題並非始於今日,早在200年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就產生了環境問題。到了本世紀50年代,環境事件不斷出現和加劇。到了70~80年代則出現了全球性的環境危機。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 000萬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1世紀中期,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 人口無節制地增長,給地球的生態環境和有限的自然資源帶來了沉重的壓力。聯合國列出了威脅人類生存的全球十大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損耗和破壞;酸雨蔓延;水資源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大氣污染;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污染與危險廢物越境轉移;森林面積銳減;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20世紀最後幾年有三件震撼國人的大事足以說明我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已顯示出環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的報復。一是1997年創紀錄(227天)的黃河斷流;二是1998年的長江大水災;三是2000年波及北京等地的頻繁的沙塵暴。專家指出了目前困擾中國環境的十大問題。
1、大氣污染問題
2004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 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4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 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 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准(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質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處理問題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為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空1行)
(二)環境教育與環境問題的關系
1、環境教育的發展歷程
環境教育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自然研究(Natural Study)。當時在學校開展自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教育學生通過親身觀察和參與,了解和評價自然環境。到20世紀上葉,人們認識到保護生態和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保護運動(Conservation movement)在社會中形成,學校教育在自然研究的基礎上引入了自然保護的教育內容,這就是環境教育的萌芽。
(1)國外環境教育的發展歷程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世界人類環境會議」是環境教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為了響應斯德哥爾摩會議的第96條建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75年頒布了國際環境教育計劃(IEEP),其目的是在環境教育領域內,促進經驗和信息的交流、研究和實驗、人員培訓、課程和相應教材的開發及國際合作。197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召開的國際環境教育會議,通過了《貝爾格萊德憲章:環境教育的全球綱領》。該憲章根據環境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指出環境教育是「進一步認識和關心經濟、社會、政治和生態在城鄉地區的相互依賴性;為每一個人提供獲得保護環境的知識和價值觀、態度、責任感和技能;創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行為的新模式。」此後,《貝爾格萊德憲章》成為世界各國制定環境教育綱要與章程的重要依據之一。
而環境教育的普及對環境相關法律的立法、執法都可起到相當大的輔助作用。大力開展環境教育,使環境意識特別是環境保護法律意識深入人心,使人們認識到環境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可以涉及到每個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責任、社會責任的問題,認識到環境問題和法律責任的關系,更好地使環境保護法律成為預防環境問題發生的利劍,這樣可以達到依法治理環境和人們自覺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當一種社會關系需要用立法來調整,說明這種社會關系的重要性。中國環境教育專門立法是否必要,則完全取決於以下前提:(1)環境教育的重要性;(2)環境教育立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

五、結 論

21世紀是環境世紀,公眾的環境意識通過環境教育來建立。根據我國人口多,地區經濟水平差異大,公民受教育程度不一的現狀,要使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盡早達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和諧社會,通過立法機關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環境教育法》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
希望對促進我國環境教育法律體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空一行)
參 考 文 獻
(空一行)
[1] 祝懷新,徐輝 《國際環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張坤民等 《可持續發展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3
[3] 汪勁 《環境法律的理念與價值追求——環境立法目的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
[4] 勞凱聲 《教育法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5] 由聖宏 《環境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6] 史萬兵 《環境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環境教育》,1998(4)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錄 答辯主持人
答辯小組成員
秘 書
答辯日期

答辯教師提問 學生回答情況
1.

2.

3.

4.

5.

6

7

8.

答辯小組評語

答辯主持人(簽名):
年 月 日
論文成績
答辯主持人(簽名):
年 月 日
電大分校初審意見

分校專業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省級電大專業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❷ 關於醫生進修後違約辭職,法律上有沒有相關規定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簽訂了競業限制和商業機密的合同,並且用人單位在對勞動者進行培訓時,支付了培訓費用的,勞動者辭職,用人單位是可以要求勞動者進行一定賠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❸ 關於醫生進修後違約辭職,法律上有沒有相關規定

一、醫院是屬於事業單位,有的勞動者和醫院簽訂的是勞動合同,那麼這才適用《勞動合同法》。不知道,你和醫院簽訂的是否是勞動合同。如果不是,那是不屬於該法調整的范圍。

二、如果你們簽訂的是勞動合同,你沒有在約定的服務期內服務,所以,根據相關規定,你需要繳納用人單位為你提供的培訓費用。你具體應該賠償的數額=4000元/5 X 你尚未服務的年限。

三、至於你所提到的96條,是和爭議很大的條款。比較傾向認為,該條法律違背法律適用原則,該條法律可操作性差。因此,可以不予理會。
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其效力應該優於國務院制訂的行政法規和作出的規定。但是,《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卻規定:「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也就是說,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的規定如果牽涉此類情況,則依照其規定。這樣一來,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的規定的效力高於了法律,這顯然是違背《立法法》規定的。即使其它法律對此有規定,也應該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原則,適用《勞動合同法》。

❹ 勞動合同法有規定企業可以限定員工的工作年限嗎

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企業可以限定員工的工作年限,但是,勞動法規規定了勞動者年齡和繳費年限達到退休條件應當退休。

相關法律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五條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企業可以限定員工的工作年限,但是,勞動法規規定了勞動者年齡和繳費年限達到退休條件應當退休。


立法宗旨非常明確,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是前法與後法,舊法與新法的關系,按照《立法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不一致的地方,以《勞動合同法》為准。

《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而《勞動法》有規定的,則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勞動合同法》突出了以下內容:一是立法宗旨非常明確,就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強化勞動關系,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二是解決目前比較突出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訂立勞動合同的問題;三是解決合同短期化問題。

用人單位有自主權,勞動者可自主選擇

《勞動合同法》是比較完整地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在涉及勞動關系雙方基本權利方面都給予了充分保障,保障勞動關系雙方都有一個基本權利。

勞動者在就業方面有一個自由流動、自主選擇的權利,而用人單位有一個用人用工的自主權,今後不允許對勞動者的流動加以特別限制。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最基本的原則是提前告知。

刑法有什麼原則和什麼原則根據什麼原則在法庭審判過程中負有什麼證明被告人有

有以下基本原則: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這一原則的基本含義是: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都有權為自己辯護。自審查起訴階段開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審判階段,被告人符合法律規定的相關條件的,法院應當指定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2、根據刑事訴訟法第96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根據這一規定,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可以獲得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從而有效地行使辯護權。
3、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人民法院在審判程序中,應當及時告知未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在法定情形下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被告人進行辯護。在法庭審判中,人民法院應當保障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依法辯護行為不受干擾。當然,這一規定對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同樣適用,這兩個機關也都有義務保障被告人獲得辯護。
二、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未經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
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該原則的基本含義是:
1、在刑事訴訟中,確定被告人有罪的權利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在刑事訴訟中,審判權依法只能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審判權包括定罪權與量刑權。人民法院是惟一有權確定某人有罪和判處刑罰的機關。在刑事案件的偵查和審查起訴程序中,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可以對犯罪嫌疑人移送起訴和提起公訴,但它們對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認定,只會帶來訴訟程序意義上的效果,而不是終局的有罪判定。只有人民法院依法所作的定罪判決,才是國家對被告人有罪結論的權威宣告。
2、人民法院的判決必須依法作出。在刑事訴訟中要確定被告人有罪,人民法院必須按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經過開庭審理查明事實,以法律為依據作出有罪的判決,並且將其公開宣告。未經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人民法院不得確定任何人有罪。
我國刑事訴訟法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一原則的精神:廢除了人民檢察院原來曾長期擁有的以免予起訴為名義的定罪權,使定罪權由法院專門行使;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一律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從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之後,則改稱為「被告人」;檢察機關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有權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合議庭經過開庭審理,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刑事訴訟法有利於被告的基本原則使得被告在法院判決之前是無罪的,也就是說在法院的審理過程中,如果案件中現有的證據還不足以證明被告有犯罪行為,法院應判決被告無罪。這使得被告的權利得以保障,同時,被告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有權為自己辯護,法院也應保證被告的辯護權。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❻ 立法法第96條的內容是什麼

第九十六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❼ 餐飲業解讀食品法: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規定吃出異物賠償10倍。那麼這個異物的由來怎麼定性

「異物」應該是非加工工藝必須、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非食用物質,異物就是使感官性狀異常得物品,如果是可食用物質或勝藝必須但能夠被消費者肉眼識別的,應該有別於「異物」對待。

(7)立法法第96條擴展閱讀: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三)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應當洗凈,保持清潔;

(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售貨工具和設備;

(九)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非食品生產經營者從事食品貯存、運輸和裝卸的,應當符合前款第六項的規定。

鏈接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熱點內容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
民法哲學研究 發布:2025-02-05 02:09:11 瀏覽:464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