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療法治療過程
A. 什麼是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以醫學和體育科學為理論依據,根據疾病的特點和病人的功能情況,選用合適的動靜結合的運動方法,採取適當的運動量,以治療疾病和康復身體為目的的方法。運動療法需要病人積極主動地參與,並認真堅持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採用運動療法,既有積極鍛煉的效果,又有強烈的精神因素的影響。
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明顯改善病人對疾病悲觀失望的情緒,這是其他治療方法無可比擬的。運動療法是一種全身治療,通過肌肉運動對局部組織器官起到鍛煉作用,同時也對全身臟器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疾病的痊癒。
B. 運動療法是怎樣的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生命增強活力。運動是一種神奇的葯劑,持之以恆的體育運動,無疑將會延長生命。
運動可以促使大腦獲得積極休息,改善大腦的供血情況,因而可以使人的頭部清醒、思維敏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的功能,運動時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要比安靜時提高10倍;運動時能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這是因為肌肉活動時需氧量增加,呼吸加速、加強,有利於肺功能的提高;運動可促進骨骼肌肉結實有力。運動可以調解人的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運動可以增強人對外界的適應力和抵抗力;能推遲衰老,防病治病,使人健康長壽。
運動並不會增加人體內胰島素的含量,卻能使胰島素代謝葡萄糖的功能增加30%,胰島素受體增加50%。此外,運動有助於糾正糖代謝紊亂,因此,輕、中型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可得益於運動。只要沒有心血管和肺結核等疾病,適當的運動肯定會收到治療效果的。
1.散步。醫學家認為:輕快地散步20分鍾,可將脈搏頻率提高到限度的70%,效果與慢跑相等。只要兩腿健全,散步人人都可以做到。輕快散步,是有意識的鍛煉,它可以平時步行的速度開始,然後逐漸提高速度和增加步伐的長度,直到感到輕快舒適為止。輕快散步正確的姿勢是:抬頭、擺平下巴、勿挺腹與臀、雙腳平行、腳尖朝前。輕快散步,不僅對心肺有好處,而且能幫助人們澄清思慮,降低膽固醇以及血中其他油脂的含量,有助於減肥。輕快的散步必須長期堅持,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45分鍾。
2.慢跑。慢跑,關鍵在慢字,慢到什麼程度?以邊跑邊能與別人聊天為宜,使消耗的氧氣量不大於吸入的氧氣量。慢跑時,吸入的氧氣量比靜坐時多8倍,如每天堅持半小時到一小時慢跑運動,呼吸系統的功能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慢跑時對心肌的鍛煉也是很顯著的,對於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慢跑雖不能消除動脈粥樣硬化所產生的凝塊,但可以加強冠狀動脈循環功能,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和防止心絞痛的發作。長期堅持慢跑,中樞系統的功能同樣會受到鍛煉。消化、內分泌、排泄等系統的功能也會得到改善。
3.退步走。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姿勢性駝背」,根治的好方法是以退步走的方式進行鍛煉。退步走的方法是:立正挺胸、抬頭平視、兩手叉腰、拇指向後,按腰部的「腎俞」穴位,其餘四指向前。退步走時,左腳開始,左大腿盡量向後抬,再向後邁出,身體重心後移,前腳掌著地,隨後腳後跟著地,重心移至左腳,再換右腳,左右腳交替進行。退步走應選擇平坦、無障礙物的場地進行。患有腫瘤和結核病的人不宜用此法鍛煉。
4.爬行。雙膝著地的爬行運動也堪稱一種療法,可治療腰肌勞損和脊柱側彎,並有顯著的效果。爬行的動物很少患動脈硬化、冠心病、痔瘡、下肢靜脈曲張。60歲以上的患者像猴子一樣每天在地上爬行20~30分鍾,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健康情況會有明顯的好轉,所患的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爬行運動要循序漸進,距離由短到長,速度由慢到快,還要注意時間的安排,不要在飯前和飯後爬,以免影響消化。
5.爬樓梯。爬樓梯看起來似乎只是兩腿運動,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運動。爬樓梯不僅可以鍛煉腿腳使之靈便,而且可使周身血液循環加快,增大肺活量,有益於身心健康,特別有助於肥胖症患者的減肥。爬樓梯老幼皆宜,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隨意選擇高度,即運動量。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這種運動場地隨處可見。有人測算,每爬一級樓梯可延長生命4秒鍾。
6.跳舞。醫學研究表明:無論跳任何一種舞蹈,對人的健康與精神都有很大的裨益。跳舞可減輕思想上的壓力,令人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到輕松舒暢,進而對生活的態度更加積極。同時,跳舞也可以使人獲得足夠的運動量,鍛煉肌肉、加強心臟與肺部機能,特別是高血壓病人在輕歌曼舞中可以使血壓降低。
7.游泳。游泳通過水的浮力,使全身關節不受身體重力影響,而處在幾乎完全松馳的情況下運動,因而對關節、特別是膝關節、肩關節病症有治療效果。在22℃以上的水中游泳可減輕風濕疼,在35~36℃的溫水中游泳能治療風濕症。水壓對淋巴液和靜脈血液的流動特別有利,因此,游泳對軟組織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患者在下水前應做幾分鍾的准備,使身體發熱,關節、肌肉和肌腱放鬆,血流通暢。不要在過冷的水中游泳,而且上岸後要立即用毛巾擦乾,以防感冒。運動量要適度,不要使關節和肌腱過度疲勞。
C. 什麼是運動療法(PT)、語言療法(ST)、作業療法(OT),
康復治療技抄術專業是一門促進傷患者和殘疾人身心功能康復的新的治療學科,也是一門新的技術專業。它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夠盡可能地恢復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和勞動,以及社會生活的能力,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量。
這些都是康復治療的專業術語。是我在微信上看到的,工重號名稱是:康復學堂;康復是種治療手段,以幫助患者恢復功能重返社會為目的,不是保健。
PT:運動療法或者物理療法
運動療法也稱醫療體育,簡稱體療(PT):是利用人體肌肉關節運動,以達到防治疾 病、促進身心功能恢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主要運用中國傳統醫學方法,可徒手或藉助機械進行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循序漸進地被動或主動地運動,促進障礙功能恢復的康復治療方法。
D. 運動療法的具體操作是什麼
1.靜力性體位訓練。人體無論坐位、立位或卧位,都因重力(引力)和耐力的影響,難以保持正確姿勢,故常易發生骨質疏鬆並發症(如脊柱變形、骨折等)。進行靜力性體位訓練的目的,就在於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盡量保持正確體位,避免駝背、骨折等發生。具體操作方法是,坐位或立位時伸直腰背,收縮腹肌和臀肌,升高腹壓;吸氣時則擴胸伸背,然後向前壓肩或背靠椅坐直;卧位時應平仰、枕頭稍低,盡量使背部伸直,堅持睡硬板床。
2.步行訓練。每日步行5千至1萬步(相當於2~3kg),能有效維持脊柱及四肢骨鹽含量,主要有助於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質疏鬆。
3.握力訓練。每日堅持握力訓練30分鍾以上,主要用於防治橈骨遠端、眩骨近端的骨質疏鬆。
慎防練功不當引起精神異常
氣功偏差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靜有動,其中以精神異常最為多見,俗稱走火入魔。輕者精神障礙,重者毀物傷人,值得重視。
應當承認,練功得當對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確有益處,因而對某些疾病(當然不是所有疾病)的防治和康復能起輔助作用。由於氣功鍛煉有悠久歷史,簡便易行,無需高精設備和復雜條件,故頗受群眾歡迎。
E. 「運動療法」是什麼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被人們公認為是典型的「古典美人」。可這位「古典美人」卻是一位病懨懨的「病美人」。盡管賈寶玉對「多病多愁」的林妹妹,情深如海、終生不渝;無奈黛玉體質過弱,最終「香魂一縷隨風散」,「魂歸離恨天」。這一典型的愛情悲劇曾經贏得了多少青年男女的辛酸同情的熱淚。小說畢竟是小說,釀成悲劇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們看罷《紅樓夢》這部小說後,不能不聯想到,若是林黛玉有一個健康的身子骨,那該是多好保持心理健康,當然不是單憑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就能辦得到的。很多運動健將患有心理疾病,便足以駁斥這種「唯身體健康論」者的主張。所以「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這句話,說的有點絕對化,不十分恰當。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烈士身陷囹圄,在敵人的監獄、集中營里、法庭上,以病弱的身軀堅持對敵斗爭。他們人格高尚,正氣凜然,盡管身體健康狀況極差,可他們的心理卻是健康的。
從心理健康學的角度來看,大量的生活實踐證實,身體健康與否,的確會影響心理健康。無論是體力勞動者或是腦力勞動者,在勞動過度的情況下,都需要身心雙方的休息和調劑。這是因為,生理和心理兩者構成人的統一體,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一方面的虧損,足以影響其他方面。好多病態心理或心理疾病的根子,都是身體方面出了問題。林黛玉這個「病美人」就患有多種病態心理的症狀。她經常以淚洗面,抑鬱寡歡,神經質地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內向、猜疑等等,這些都和她體弱多病是相互聯系著的。所以,一個體弱多病的人,會經常感到精神上的痛苦,對於心理健康大有妨害。
法國啟蒙時期的思想家伏爾泰說過:「生命在於運動。」他的這句名言,現在已被公認為是一句真理。的確如此,堅持運動和鍛煉,是可以有利於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的。你看過《鍾樓怪人》這部電影吧?這部電影是從小說《悲慘世界》改編過來的。小說的作者法國大文豪雨果,40歲時患心臟病,但他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運動,一直活到80歲,並且堅持從事大量艱辛、繁重的文學創作,心理始終保持健康的狀態。
從生理學上看,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增加肌體各臟器的側枝循環,使關閉的血管網開放,使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加速進行。這樣一來,肌體的各個內臟器官就能夠獲得充分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並且能夠及時地排出代謝產物和二氧化碳。人的肌體的新陳代謝就可以更加旺盛起來,各種內臟器官的功能也就更加充沛,並富有生機。
當然,雖說運動鍛煉對於防治心理疾病和增進心理健康大有好處,可也並不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樣的運動和鍛煉。運動的方式,應該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一般正常的青年人,可以適當地做些長跑球類比賽等比較劇烈的活動,使身體處於無氧代謝狀態,這樣可以增強正在發育成長的體質。可是,對於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年人說來,還是暫時從比較溫和的活動入手為好。比如,打太極拳、做體操、散步、慢跑等等,使身體處在正常有氧代謝狀態。簡而言之,(1)不要做力所不及的鍛煉活動;(2)循序漸進,運動量和強度要由小漸大,逐漸的增強,符合每個人自己身體的條件。
在運動療法當中,最簡便易行的一個項目就是「跑步」。談起跑步的好處來,我們的老祖宗原始人,就已經在生活實踐中領悟到了。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靠跑動才能獲得肉食和用以禦寒蔽體的獸皮;另外,經常跑動也使原始人變得勇敢和有毅力。跑步的好處這么大,難怪相傳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在峭壁上刻下了這樣的話:「你想變得強壯嗎?那你就跑吧!你想變得美麗嗎?那你就跑吧!你想變得聰明嗎?那你就跑吧!」至於怎樣跑法更科學,我覺得也不必強求一律,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而定。有些醫生說,開始的時候,每周跑兩次就夠了,經過一、兩個月後才逐漸的增加次數等等,所有這些建議或主張,只能供參考而已。
我想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療中心的詹姆斯·費賴斯博士的一句話,作為這次談話的結束。他說:「我告訴病人們進行鍛煉。跑跑步,別總休息,是心理學家對患者的新勸告。」
F. 運動療法有哪些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生命增強活力。運動是一種神奇的葯劑,持之以恆的體育運動,無疑將會延長生命。
運動可以促使大腦獲得積極休息,改善大腦的供血情況,因而可以使人的頭部清醒、思維敏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的功能,運動時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要比安靜時提高10倍;運動時能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這是因為肌肉活動時需氧量增加,呼吸加速、加強,有利於肺功能的提高;運動可促進骨骼肌肉結實有力;運動可以調解人的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運動可以增強人對外界的適應力和抵抗力;運動能推遲衰老,防病治病,使人健康長壽。
運動並不會增加人體內胰島素的含量,卻能使胰島素代謝葡萄糖的功能增加30%,胰島素受體增加50%。此外,運動有助於糾正糖代謝紊亂,因此,輕、中型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可得益於運動。只要沒有心血管和肺結核等疾病,適當的運動肯定會收到治療效果的。
散步
醫學家認為:輕快地散步20分鍾,可將脈搏頻率提高到限度的70%,效果與慢跑相等。只要兩腿健全,散步人人都可以做到。輕快散步,是有意識的鍛煉,它可以平時步行的速度開始,然後逐漸提高速度和增加步伐的長度,直到感到輕快舒適為止。輕快散步正確的姿勢是:抬頭、擺平下巴、勿挺腹與臀、雙腳平行、腳尖朝前。輕快散步,不僅對心肺有好處,而且能幫助人們澄清思慮、降低膽固醇以及血中其他油脂的含量,有助於減肥。輕快的散步必須長期堅持,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45分鍾。
慢跑
慢跑,關鍵在慢字,慢到什麼程度?以邊跑邊能與別人聊天為宜,使消耗的氧氣量不大於吸入的氧氣量。慢跑時,吸入的氧氣量比靜坐時多8倍,如每天堅持半小時到一小時慢跑運動,呼吸系統的功能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慢跑時對心肌的鍛煉也是很顯著的,對於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慢跑雖不能消除動脈硬化所產生的凝塊,但可以加強冠狀動脈循環功能,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和防止心絞痛的發作。長期堅持慢跑,中樞系統的功能同樣會受到鍛煉。消化、內分泌、排泄等系統的功能也會得到改善。
退步走
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姿勢性駝背」,根治的好方法是以退步走的方式進行鍛煉。退步走的方法是:立正挺胸、抬頭平視、兩手叉腰、拇指向後,按腰部的「腎俞」穴位,其餘四指向前。退步走時,左腳開始,左大腿盡量向後抬,再向後邁出,身體重心後移,前腳掌著地,隨後腳後跟著地,重心移至左腳,再換右腳,左右腳交替進行。退步走應選擇平坦、無障礙物的場地進行。患有腫瘤和結核病的人不宜用此法鍛煉。
爬行
雙膝著地的爬行運動也是一種療法,可治療腰肌勞損和脊柱側彎,並有顯著的療效。爬行的動物很少患動脈硬化、冠心病、痔瘡、下肢靜脈曲張。60歲以上的患者像猴子一樣每天在地上爬行20~30分鍾,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健康情況會有明顯的好轉,所患的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爬行運動要循序漸進,距離由短到長,速度由慢到快,還要注意時間的安排,不要在飯前和飯後爬,以免影響消化。
爬樓梯
爬樓梯看起來似乎只是兩腿運動,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運動。爬樓梯不僅可以鍛煉腿腳使之靈便,而且可使周身血液循環加快,增大肺活量,有益於身心健康,特別有助於肥胖症患者的減肥。爬樓梯老幼皆宜,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隨意選擇高度,即運動量。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這種運動場地隨處可見。有人測算,每爬一級樓梯可延長生命4秒鍾。
跳舞
無論跳任何一種舞蹈,對人的健康與精神都有很大的裨益。跳舞可減輕思想上的壓力,令人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到輕松舒暢,進而對生活的態度更加積極。同時,跳舞也可以使人獲得足夠的運動量,鍛煉肌肉、加強心臟與肺部機能,特別是高血壓病人在輕歌曼舞中可以使血壓降低。
游泳
游泳通過水的浮力,使全身關節不受身體重力影響,而處在幾乎完全松馳的情況下運動,因而對關節、特別是膝關節、肩關節病症有治療效果。在22℃以上的水中游泳可減輕風濕疼,在35~36℃的溫水中游泳能治療風濕症。水壓對淋巴液和靜脈血液的流動特別有利,因此,游泳對軟組織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患者在下水前應做幾分鍾的准備,使身體發熱,關節、肌肉和肌腱放鬆,血流通暢。不要在過冷的水中游泳,而且上岸後要立即用毛巾擦乾,以防感冒。運動量要適度,不要使關節和肌腱過度疲勞。
心理療法
控制情緒。心理情緒對健康有很大影響。不愉快、委屈和吵架引起的反面情感在人體內會產生一系列不良變化。高血壓、動脈硬化、潰瘍病等嚴重疾病,同經常發生的反面情感有直接聯系。感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控制感情的方法很多,自主訓練法就是其中之一。每個人都能學會控制自己,如果你的情感狀態使你受到壓抑,就應該心平氣和地分析原因,盡快設法從壓抑中解脫出來。
聊天
聊天可促使人思考,推遲大腦衰老。要談話,就要腦、耳、目專注,喉手並用,這樣可減少大腦中褐色素的積累。而褐色素的積累,是促使腦衰老的決定因素。在不愉快時找人聊聊天,能解除一時的不快,擺脫激動、憤怒、委屈、憂郁、疑慮等情緒;聊天能增加快樂,學到許多知識,使人感到生活豐富多采,保持心情舒暢。
動腦
人的衰老主要是腦細胞死亡。許多老年人遲鈍,純屬一種心理作用,以為自己老了。中老年人的腦細胞雖然每天死亡,但在活動情況下,每天有新的細胞生成,適宜的腦運動與腦營養,會使新生細胞比死亡細胞還多。只有腦運動,才能直接促進腦健康,通過腦協調來控制全身的功能,達到真正的健康長壽。
幽默
幽默是極好的精神調節劑。一個富於幽默感的人常能自尋快樂,擺脫困境,消除煩惱,在艱難的困境中不消極頹唐,不牢騷滿腹;遇到突發事件時不驚慌失措或勃然大怒。幽默是創造和諧的一種藝術。家庭中經常有幽默產生,可融洽感情。尤其當家庭中出現憤怒煩躁的情緒、緊張不安的氣氛、窘迫尷尬的場面時,一個得體的幽默能使這一切雲消霧散。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它可以使人們的交際變得順利、自然。樂觀可使人長壽,幽默也有益健康,使人長壽。
靜默
靜默是指運用想像力(通過默想或繪畫)來表達自己與疾病作斗爭的一種願望。在進行靜默療法時,心理學家通過介紹有關知識及實物示教來豐富病人的想像力。在家庭中,可由病人自我暗示來作為治療手段。靜默時可產生「意識的變形」,靜默療法可以降低人的血壓,對社會給人帶來的壓力有抵禦作用。靜默之後,精神上的放鬆可以改變體內生理生化狀態,使心跳和呼吸變慢,肌肉緊張和氧耗量下降,同時,血脂也可因此而下降。
大笑
當人們縱聲大笑時,將胃和腹腔及肺等所在胸腔隔開的橫隔膜上下振動,這種橫隔膜的活動,能夠促進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當人們大笑時肺部吸入的空氣,有時可比靜止吸入的空氣多4倍,因此,哈哈大笑,有助於將滯留在肺部不大活動的空氣排出和再吸入新鮮空氣,增進肺的健康。
大笑也能促進胃腸的蠕動,增加對胃腸的血液供應,從而增進消化和吸收。同時,大笑還可以緩解慢性便秘。因為,笑可以促進腸的蠕動,這是一種物理性的刺激作用,因此不會產生不良副作用,而服瀉葯卻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大笑。
捏脊療法
捏脊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民間療法。主要治療小兒營養不良、消化不良、消化功能紊亂而產生的食慾不振、腹脹、嘔吐、腹瀉、便秘等症。具體做法是:讓病人卧床或端坐。操作者將雙手握成空拳狀,沿脊柱兩旁,用拇指、食指兩個手指將皮膚提起,由長強穴起順背部正中,自下而上,左手和右手交替捏提,向前推進至大椎穴為止,依病情輕重重復3~5遍,每天1~2次,6天為一療程。捏脊宜在清晨空腹時進行,操作者雙手用力要均勻,捏拿皮膚的厚薄松緊要適度,一般捏起皮膚高度在05~1厘米左右為宜。捏脊療法對有心臟患病者及背部化膿感染者不宜採用。
刮痧療法
指用湯匙、硬幣等蘸豆油或麻油,選定一定部位,以一定方向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條痕(痧)為止。可採用食指和中指,蘸白酒或水,夾住皮膚用一定力量捏,滑落後再捏,重復此動作,至局部出現痧痕。
G. 運動療法的常見方法
醫療體操是運動療法中最常用的方法,能按所需運動方式、速度、動作的幅度、協調性與肌肉的力量進行訓練,做到循序漸進。醫療體操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是局部性的,或全身性與局部性相結合。在進行醫療體操時可使用器械,也可徒手。分為主動運動,即利用患者自身主動進行,被動運動是利用外力來增大關節的活動范圍及肌肉力量。外力包括健側肢體、旁人的力量或器械的力量。醫療體操可用於預防疾病,以促進身體健康,可用於損傷與疾病的治療,根據疾病與傷殘的特點、功能狀況和要達到的治療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醫療體操進行訓練。可選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肌肉力量的訓練、關節活動度的訓練、耐力訓練、放鬆訓練、呼吸訓練、平衡運動等。關於運動量、運動強度、活動范圍,應根據患者對運動的耐受情況,及時予以調節。也可根據病情及情況分階段進行訓練。
有武術、氣功、推拿、行走、跑步、保健體操、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釣魚、爬竿等許多方法,應用器械健身的有拔河、跳繩、踢毽球、鞦韆、劃龍舟,以及武術中使用的刀、槍、劍、棍棒等
體療處方
醫師根據患者的心血管及運動器官的功能狀態以及整體健康狀況,提出適當的醫療體育方法及運動量,並指出在進行醫療體育活動時應注意的事項等,即為體療處方。
H. 康復理療中的運動治療是什麼
運動治療是通過被動運動療法、主動運動療法和抗阻力、運動療法,對病人身體的功能障礙和功能低下起到預防、改善和恢復作用的一種特殊療法。在手法治療的同時配以一些器械如:站立床、下肢功率車、減重步態訓練裝置、踝關節訓練器等的輔助治療,以加快肢體功能的恢復速度,減少殘疾程度。
I. 運動療法包括哪些
運動療法主要採用「運動」這一機械性的物理因子對患者進行治療,著重進行軀干、四肢的運動、感覺、平衡等功能的訓練,包括:關節功能訓練、肌力訓練、有氧訓練、平衡訓練、易化訓練、移乘訓練、步行訓練。
J. 我們該怎麼正確的進行運動健康療法
運動的益處是肯定的,但運動療法潛在的副作用也應引起重視。由於運動加重心臟負擔,因此可能使缺血性心臟病或高血壓(常無症狀)加重,引起心臟功能不全或心律紊亂。也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本身血壓過高,而運動後可能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視網膜病變者,運動後視網膜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增殖性視網膜病變進展。糖尿病腎病的患者,運動會減少腎血流量,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重腎臟病變。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很好控制血糖的情況下,運動會使血糖上升,出現尿酮體,甚至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