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發布時間: 2022-02-16 04:21:12

❶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❷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版,以集體權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2、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

3、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4、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

5、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6、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7、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

❸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

1.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2.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3.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5.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6.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7.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3)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參考資料:網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人民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文

❹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法律分析: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法律依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二條 總體要求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著眼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不斷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❺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一、「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

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

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二、「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

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

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三、「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

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愛,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現實中,對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友善。團結是力量的源泉。

團結、友善,關繫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也關繫到民族的興旺、國家的興衰。要做到團結友善,就必須懷著友好的願望,抱著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對待,就必須對已嚴、對人寬,就必須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

四、「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

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游手好閑。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盡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

五、「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5)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擴展閱讀:

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一、堅持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傳統美德與公民道德的關系。

公民道德建設是目標,繼承傳統美德是途徑。繼承傳統美德,根本上是服務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這一目標的。在對待傳統道德問題上,全盤否定的文化虛無主義和全盤肯定的復古主義都是不科學的。

公民道德建設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傳統美德進行現代詮釋,將傳統美德中積極有益的東西轉化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使其成為現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資源。

二、確立科學的方法,尊重公民道德建設與傳統美德繼承的規律。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應立足新時代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科技發展的現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既繼往又開來。

「繼往」意味著我們必須維護傳統美德中的精華要素;「開來」則要求我們實現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三、探索科學的途徑,將弘揚傳統美德與法治建設、社會管理相結合。

公民道德建設要注重從傳統美德中吸取養分,同時也要看到,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不僅依靠理論創新,廣泛的宣傳和教育,而且深度依賴於社會結構的轉型、法律政策的支持。

因此,應探索將傳統美德、公民道德與法律政策的深度融合,寓公民道德建設於法治建設、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之中,從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

❻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是:那五種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滿意請採納,祝天天開心

❼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是什麼(急需!!!!)

《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所倡導的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❽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道德規范在中國已經系統化、精煉化,熟記這些規范,不但有助於應對一些重要的考試內(考核),更重要的容是有助於我們立身做人。
①個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②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③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④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❾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是

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培育和諧文化為重要任務,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根本目標,進一步明確工作的努力方向.要著眼於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自覺履行社會職責和法律義務。
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負責任的公民.要著眼於促進人際和諧,廣泛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人人相敬、互助合作的良好品德,倡導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觀念,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系.要著眼於促進人與社會和諧,大力弘揚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遵紀守法的良好風尚,弘揚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良好風尚,形成心齊、氣順、勁足的社會氛圍.要著眼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引導人們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熱點內容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
民法哲學研究 發布:2025-02-05 02:09:11 瀏覽:464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