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利用道德
A. 道德體繫到底是弱者建立的,還是強者塑造的怎麼看待尼採的這句話,「道德是弱者用來束縛強者的工具」
想起一個故事,猴子的道德實驗,當然,可能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我並未查到出處。 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里,上掛一串香蕉,要是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隻猴子都會一身濕。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濕了。之後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這只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結果,被其他四隻猴子扁了一頓。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隻新猴子B。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當然,一如剛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海扁了它一頓。 故事中的猴子的行為反映的心理特徵與人差不多,畢竟替換成人,估計也會這么干。這個故事或許與「道德是弱者用來束縛強者的工具」不謀而合,「弱者」為了避免「強者」有損於其利益而做出了道德的約束。從進化心理學看,這種道德的約束令個體更加趨附於集體,通過集體合作提高生存的幾率。
B. 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經)
弱者道之用的意思是大道無為,才能靠萬物的自為無為無不為,正像黃老道家著作《呂氏春秋》所說:無智,故能使眾智也。故能使眾能也。無為,故能使眾為也
C. 只有弱者才會受道德制約以及使用道德武器嗎
你可知何為道,何為德?
就枉談道德。
莫要為自己不知的東西來發泄心中仇恨
D. 什麼叫弱者定律,道德綁架
你弱你有理,比如說有錢就該借別人、大的就該讓小的、倚老賣老的等,不然就會被人說不道德。
E. 你能認同「保護弱者更能體現道德的意義」這句話嗎
我個人是不太認同這一句話的。就比如說經常有很多的騎自行車的或者是電瓶車的人橫穿馬路,闖紅燈,結果和一些開轎車的人產生了一些摩擦,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有種我弱我有理的心態。然後也會有很多路人就會覺得,哎呀,你看他騎的是電瓶車,或者他受傷了,其實這個時候同情弱者就是在幫助弱者去減小它的犯罪、犯過錯心理,讓他會覺得不管我是不是錯了,反正我受傷了,你就該向我道歉,或者說就該給我賠償,這樣反而不利於社會的穩健發展,而且只要不嚴重,這類人基本下次還是不管不顧交通法的。
F. 弱勢群體對付強者的絕招,是道德綁架,強者再強也怕弱者用道德綁架的手段挖強者的牆腳,什麼世道啊
你用牆角之後就是道德綁架,強者再強,也怕弱弱者者死慘爛打
G. 禮讓弱者是不是道德綁架
是的。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各貧富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以「我很窮,我是代表弱勢方」這樣子的理由來道德綁架別人,藉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前短時間,一則新聞就是這個現象的真實寫照。一個15歲的少年騎三輪車送快遞,結果他一心只看著手機,撞上了眼前一台寶馬。毫無疑問,這是三輪車的全責。經過4S店定損,寶馬車維修費用在1萬3左右,經過協調,寶馬車主黃女士答應只賠償4000元。快遞營業點墊付了1000元,剩餘的錢卻遲遲沒有消息。
誠然,我們這個社會同情窮人和弱者,但這是情分,如果反過來利用社會對你的善良和寬容,無止盡地滿足自己的貪欲,終有一天,當所有人看清楚你的真面目,然後離你而去,你會嘗到自己種下的惡果。
H. 為什麼越是弱者越是滿嘴的仁義道德
人總是需要點心理慰藉的,有些人會想我雖然是個弱者,但是我是講仁義有道德的人,和那些靠陰謀詭計上位的比起來,比那些強
這不能說不對,的確能起到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的作用,
但只能說不夠好
拙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I. 你怎麼解讀「弱者對強者立以禮,強者對弱者立以威」
“弱者對強者立以禮,強者對弱者立以威”這句話,我認為應該理解為:弱者在面對強者的時候,依靠規范的禮儀和行為自己贏得尊重;強者在面對弱者的時候,應該依靠威嚴來贏得尊重。通俗的來講:就是欺軟怕硬。這句話不知道是誰說的,但是我嚴重不認同。
這樣來看,如果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非要遵循“弱者對強者立以禮,強者對弱者立以威”這一套,那麼他的觀念就和一千多年前生活在唐朝周邊的蠻夷沒什麼兩樣。
我想正常的觀念應該是,不懼怕比自己強大的力量,懂得呵護並尊重弱者,這才是君子行為,反之則是蠻夷行為。
J. 尼採在哪本書著作里提到了類似:"道德是弱者用來束縛強者的工具"的論調
《善惡的彼岸》和《道德的譜系》都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