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81條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這個「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下列事項只能由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某某法》的形式作出規定才有效,其他任何機關、任何文件不能規定,即使規定了也無效。明白了?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85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哪些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85條規定: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回一般規定答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㈢ 《立法法》第八十八條
第八十八條:此法還有待通過。
㈣ 依據立法法第81條82條規定國務院多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是否屬於國家行政法規規
㈤ 《立法法》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既不是簡單的上位法與下位法關系,也不能按照簡單的法律效力范圍寬廣關系來判斷效力問題。因此,不能簡單地確定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誰高誰低,發生沖突時應該對誰優先適用,而需要國務院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來調整這種關系。根據《立法法》有關規定,國務院有權對部門規章進行合法性審查和判斷,有權撤銷和進行改變,但無權改變撤銷地方性法規。如果國務院對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發生沖突時,認為要優先適用部門規章,必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㈥ 《立法法》第八條所提到的民事基本制度具體指的是哪些
第八條是法律保留原則,規定的還是比較具體。但是第七項「民事基本制度」確專實是個很大的問題,也糾屬結過。說點個人的理解吧,憲法第8、9、10、13、16條,都是民事基本制度的規定;還有民事主體資格、物權制度、人身權制度、知識產權制度、債權制度、侵權責任、婚姻家庭、收養、繼承製度。
㈦ 行政法溯及力《立法法》84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版溯及既往,但權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的具體內容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復制定製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㈨ 立法法第8條蘊含的財稅法原則
稅收法定主義是財稅法中的基本原則,該原則起源於西方 無代表不納稅 的民主思潮,根本目的在於控內制和規容範國家的強制征稅權,保護公民財產權益免受非法侵害。我國2015年《立法法》第八條進行重大修改,通過立法全面貫徹實施稅收法定原則,使國家征稅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稅收法定主義還關繫到地方稅收立法權的問題,也關繫到財政預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