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失范案例

道德失范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21 00:23:20

㈠ 最近幾年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案例,急!!!!

我也想要19年18年的,哈哈最好是無錫和南京,但是這兩個地方都沒有→_→

㈡ 求一份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案例來說明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急急急!!!

已經發給你了。。

㈢ 求近幾年國內上市公司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案例。用於寫論文的,採納的話還會追加財富。

建議使用網路搜索即可

㈣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現狀案例

一、基本案情
據《文匯報》2002年3月15日報道,地處黃河口的廣饒縣和利津縣同處山東省東營市,相隔不過數十公里,l0年前,兩地經濟狀況還難分伯仲,可如今,廣饒人在經濟上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前年,廣饒縣實現工業總產值接近90億元,而利津縣只有30億元。兩縣工業基礎相差無幾,發展模式也基本相同。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
前些年,適逢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之際銀行緊縮銀根,許多鄉鎮和地方企業步履艱難。此時,不少地方和企業紛紛颳起了借改制為名逃避金融債務之風。廣饒縣委、縣政府則要求企業不能借改制逃廢金融債務。對那些瀕臨關停倒閉的企業,從全縣信用環境的大局出發,由縣政府出面,讓一些效益好的大企業先把其債務全部承擔落實下來,由政府部門想辦法逐步消化。連續5年,廣饒縣金融機構家家贏利。良好的信用環境,使銀行敢於向企業貸款。這為廣饒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金融後盾。
同樣的處境,一些利津人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從1995年起,利津縣的一些企業在改制過程中採取母體分離、嫁接改造等形式,「懸空」銀行債務,進而又以破產為名,另組建新企業,逃避銀行債務。在利津縣,有近半數的縣屬企業存在逃債的行為。這種狀況,使銀行損失慘重。短期利益行為,破壞了利津縣長期的信用環境。信用根基的動搖與損壞,使利津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影響。利津那些通過逃避債務而得以一時喘息的企業,也因為失去了銀行長久的支持,很快再次陷入困境。
二、案例評析
講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黃金規則。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越發達越要求誠實守信,這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人們進行經濟活動和從事職業活動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
市場經濟是信譽經濟。利津的經濟發展與廣饒的經濟發展差距巨大,是因為利津縣一些企業採取欺詐行為逃避銀行債務,破業將遭毀滅。

㈤ 好心人幫我找個營銷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案例吧我急用,萬分感謝!

國美不正在鬧嗎?這從某種角度也算是。。。

㈥ 求一些違背新聞道德的事例

近年來,我國新聞界在弘揚新聞職業精神和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容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在新聞傳媒領域引進競爭機制後,一些新聞從業人員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一些喪失新聞職業精神的報道時有出現。如《新聞記者》雜志每年公布的「十大假新聞」,2007年度轟動全國的「毒香蕉」事件和「紙餡包子」事件,四家記者站記者向企業索要錢財、涉嫌敲詐案件等。這些只是缺乏新聞職業精神表現的典型事例,其他一些喪失職業精神和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還可歸結為「有償新聞」、「受賄新聞」、「策劃新聞」、「收受紅包禮品」、「偷拍偷錄侵犯公民隱私權」、「媒介越軌審判」、「虛假低俗廣告」以及「炒作明星緋聞和犯罪新聞」等。這些現象的產生使得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受到嚴重侵害,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形象也遭到嚴重破壞,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㈦ 有誰能向我提供一些新聞職業道德失范的案例。

1994年3月,南非記者凱文·卡特拍攝的《飢餓的小女孩》,獲得年度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7月27日夜,卡特服一氧化碳自殺身亡。

記者抓拍騎車人雨中摔倒事件
2005年5月9日下午,《東南晚報》攝影記者柳濤背著相機「搜街」。當時下著小雨,天色灰暗,柳意識到要下大雨,而大雨天常容易出新聞。他計劃拍一些照片,反映大雨給民眾帶來的影響。他沿著鳳嶼路向人集中的火車站走。
將到鳳嶼路口,狂風驟雨大作。他到路旁一家酒點門口躲避。同在避雨的一名市民見柳挎著照相機包,就說:「你是記者吧?這路口有一個坑,經常害人摔倒,你們可以報道一下。」這話提醒了柳濤。
他選了一個位置,給相機換上80-200的長焦鏡頭,鏡頭上光後,發現角度很小,電話亭、樹和過往的車經常會擋住視線。他不知道坑到底在什麼位置,小鏡頭可能捕捉不到。
柳又換了一個離路口更近的位置,同時把長焦鏡頭換成12-24的鏡頭,這樣角度比較大,容易捕捉需要的信息。然後又把相機設置成連拍。
行人一個一個從眼前經過,我都用鏡頭留住,但是沒有一個人摔倒。約1個小時過去了,柳有些灰心。他把相機掛在脖子上,一手扶著相機,一手按在快門鍵上。
一個戴白色帽子、打著傘的人騎自行車從眼前經過,突然聽到「嘩」的一聲,他下意識把鏡頭對准那人,右手按下了快門。
隨後他查看自己剛拍的照片,連自己都被鎮住了,那個人不是預料中的從側面倒下,而是向前傾,這種沖擊力效果是可遇不可求的。
柳說沒看清他是怎麼摔倒的,更別說盯著取景鏡頭搶拍。等回過神來,那個人已經慢慢爬起,他的車沒壞,人也沒受傷,朝我望了一眼,就走了。
興奮之餘,他突然回過神來,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柳在附近找了一根約2米長、10厘米粗的棍子,想立在坑內警醒路人,結果木棍無法立穩。經路人提醒,他在附近工地上找了一個修路的提示牌放在路口,這才挎著相機回到報社。
因柳是新華社簽約攝影記者,當晚選擇了一組照片發給新華社。第二天新華社發了通稿。
第二天,雨停了。他覺得有必要做跟蹤報道,於是又來到路口,發現那樣的小坑還有三四個,幸好已經被人填平了。(柳濤接受記者采訪之敘述)
第二天,《東南晚報》刊登了這組照片。編輯在編發這組照片時,「我們考慮到可能會引起爭論,但媒體的責任告訴我們,披露事實以引起社會更多層面及部門的關注,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同時還有警示作用,防止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它比讓記者站在「問題水坑」前面一個個地提醒人們有效得多。考慮到刊發這組圖片利大於弊,於是在編發時,我們作了編後,提醒人們,小問題不解決,往往會釀出大悲劇。告訴人們應該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的重要性。」(編輯自述)
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北京青年報、東方衛視、新浪網等紛紛就這組照片展開一場關於「職業道德」和「記者良心」的討論。

王某訴張某等侵害名譽權案
1998年7月,王某在上海長征醫院做了變性手術,被原單位解除用工合同,後無奈到甘肅某縣打工。1999年5月,王某約請某市報社記者張某采訪,向其詳細講述了自己做變性手術的前因後果,並提供3000字書面身世材料。張某拍攝了王某照片。張某要求在報道中不使用真實姓名及照片。
張某將采訪材料形成文章,連同照片一起登在市報上。文章中使用了王某的真實姓名,並有張某做變性手術前後心理過程的較詳細敘述、描寫與渲染。此後,張某又將文章投至《現代婦女》。《現代婦女》以《變性人王某》為題於當年第8期發表。
文章發表後,在王某所在縣城引起轟動。王某自稱因承受不了輿論壓力,遂再次失業。
1999年9月,王某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名譽權被侵訴訟,要求三原告(記者張某、市報社、《現代婦女》雜志社)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王某訴稱:「當時我同意發表此文,不料記者張某在文章中用了我的真名,還將照片也登了出來,個人隱私被暴露得淋漓盡致,使我無法工作生活。」)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張某撰寫涉及原告王某隱私的文章公開發表在報刊上,雖經王某同意,但王某對被告張某具體寫什麼、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並不知情。被告在沒有將寫成的文章交由原告認可的情況下,公開在報紙及雜志上發表,給原告王某工作生活造成不便,構成名譽侵權。後原告與三被告接受法庭調解,自願達成協議:張某賠償4000元,某市報社賠償6000元,《現代婦女》雜志社賠償5000元。

熱點內容
寶安區教育局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1-17 01:08:05 瀏覽:155
湖南開福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00:26:03 瀏覽:124
唐海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0:13:56 瀏覽:554
婚姻法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6 22:56:23 瀏覽:558
離婚律師歌曲有哪些 發布:2025-01-16 22:48:41 瀏覽:118
民法第64條 發布:2025-01-16 22:43:28 瀏覽:412
公司司法審計 發布:2025-01-16 22:41:20 瀏覽:327
黨風廉政建設規章制度的落實 發布:2025-01-16 22:40:31 瀏覽:280
為什麼要健全有關師德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22:35:40 瀏覽:55
行政法信賴利益案例 發布:2025-01-16 22:30:29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