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西方道德自由觀是什麼

西方道德自由觀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2-17 04:28:32

❶ 西方四種主要的道德理論是什麼

西方四種主要的道德理論是:美德論、義務論、結果論倫理學、正義倫理。

這四種理論分別是由亞里斯多德、康德、密爾、羅爾斯這四位西方學者提出的。

美德論

美德倫理學誕生於古希臘,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其關注的中心詞便是美德、強調存在而非作為。

柏拉圖曾主張知識即美德,他以二元論的觀點來看世界,將世界劃分為理念的世界和現象的世界,並且認為由於經歷了出生的血腥,人類原本干凈純真的靈魂被污染,而要回到理念世界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哲學思考,不斷地汲取知識。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其最為擅長的正是哲學思考,亞里士多德的美德倫理學是建構在目的論基礎上的。

義務論

經過近代啟蒙運動的價值顛覆,道德責任確定性的根據主要有絕對命令的義務論、功利主義、契約論、美德論等幾個基本理路。

康德絕對命令的義務論思想給義務的規定性提供了一種令人震撼與景仰的理路。這是一種普遍有效性的道德要求。康德合理地揭示:一種善的道德義務必定具有普遍性。

結果論倫理學

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是道德哲學(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學家有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傑瑞米·邊沁等。功利主義亦稱「功利論」、「功用主義」,通常指以實際功效或利益作為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

正義倫理

《正義論》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治哲學與倫理學著作,作者是約翰·羅爾斯。1971年初版,1975年與1999年出版修訂本。在該書中,羅爾斯嘗試用社會契約的衍生方式來解決分配公正的問題。

由此產生的理論被稱為"justice as fairness"(以公平體現的正義,或略作公平即正義),理論導出了他的正義兩原則:自由原則和平等原則。其中平等原則詳細表述為機會均等原則和差別原則。

❷ 西方價值觀具體是什麼

1、理性主義,是針對中世紀時的宗教主導一切而提出來的。他強調的是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就在於其有理性。用這個觀點,來認為人生存在的價值就在於要用理性為最高准則(而不是用所謂的宗教神學道德為最高准則),任何是事物的存在都是符合理性的。這種觀點在當時是很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後來卻被因為發展得太極端,被戰後「非理性主義」擊敗,後者認為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其非理性因素而不是理性因素。
2、個人主義,主要是否定社會,認為人做事情應當個體,尤其是自我為中心。這種觀點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他最初被提出來的時候,卻多多少少是為了反對人們對宗教或者政府的盲從,也表達內心一種對於強權的反抗,還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在當時甚至是跨時代的意義的。
3、自由主義,經常都跟個人主義連在一起。不像上面那位所說,事實上自由主義者一般都是極端自由主義者。也就是說包括法律和公共道德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外在世界對他們人為的束縛,是不應該存在的。也不要簡單的否定它,和個人主義一樣,最初也是用於反政府的,但是方式極端了些。現在的自由主義一般被調和了,多少承認一些道德和基本法律,不過還是很容易發展成無政府主義。
4、平等主義,這個東西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是比較正面的。沒錯他最初的提出是在資產階級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和反對王權的時候。當時的資產階級已經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但在當時的社會卻被貴族認為地位是不夠高貴的而極端受蔑視。所以生來平等就被提出來了。這種主義對西方影響很深,在提出的當時,成為整個時代的文學和哲學主流。至今幾乎所有的法律都是以這個為最高准則制定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❸ 現代西方的道德自由觀是什麼意思

為避免斷章取義和先入為主,本文作者首先友情建議,地球上所有的讀者在完成了對本文的完整閱讀後再去評論。因為,我的許多文章屢次遭遇讀者嚴重誤會,有的讀者略過文章中心思想直接抓住某一細節有意識地使用聯想和想像的閱讀消化方法,導致作品.

❹ 西方價值觀有什麼

西方價值觀以人為本,講究個人自由、個人奮斗、個人才幹,講究社會平等、民主和民權。而東方價值觀講究的是,為人的道德觀念和奉獻精神。

以上文字說明了什麼是東方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的定義和區別 一下文字是講述現在東方價值觀的缺陷 是很好的文章 希望樓主能看完

不言而喻,經濟增長最終有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但科學技術的進步本身又取決於什麼呢?
有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觀點:技術革命之所以發生在18世紀的歐洲,是因為當時那裡已經具備了技術革命所需的知識基礎。這不無道理,不過也大可置疑:標志英國開始工業化進程的紡織技術改良,就其所涉及的科學知識而言,並不需要重大的科技突破------許多實用技術早在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就已經有了。更值得思考的是,直至15世紀,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都遙遙領先世界,農耕、鑄鐵、水利、航海、陶瓷、絲綢、火葯、印刷、製造等成就,舉世矚目,可是歷史上中國曾多次觸及的"工業革命",卻又遺憾地一次次失之交臂,始終未能叩開工業革命的大門。15世紀以後的中國究竟缺少什麼?
歐洲學者在研究發達國家國家競爭力比較中發現,"國家競爭力取決於一國創造財富的能力。財富是價值觀的外顯行為。"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他們所擁有的競爭力,來源於他們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為他們創造產品特色提供了依據。
增加財富的七大價值沖突
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至1911年辛亥革命,中國都處於高度的中央集權之下。而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卻早在秦始皇之前的商鞅變法就已經初見端倪……重農抑商。商人遭到歧視。漢朝的休養生息政策也是重視農業,壓制商人的利益。農業成為至高無上的事業。的確在封建社會初期以及新朝代建立伊始重視生產力的恢復發展,尤其重視農業的發展無可厚非,既可以充實國庫,又可以讓人民安分守己。唐朝的繁榮也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租庸調」制度的實施,日本在大化改新時也加以借鑒,實行類似的「頒田收授」法,取得的不錯的效益。但應該指出發展生產力不應該以犧牲商業作為代價。因此早期的啟蒙思想家王夫之就提出「農工商皆本」。可惜未被採納。重農抑商直接導致了勞動力被束縛在土地上,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阻礙愈發明顯。
自然經濟的根深蒂固與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不無關系。儒家的重農思想引起了統治者的青睞。孟子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很符合統治者的要求穩定的需求,而且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要求遵守嚴格的等級劃分,更是受到統治階級的肯定。於是當儒生董仲舒將其發展到「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的地步更是令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中國人的思想便被儒家思想統治了幾千年。元朝不信儒教,不到百年便被推翻。而同樣少數民族統治的清朝由於對儒教的肯定,使得統治相對穩定得多。若沒有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西方文明的強行介入,清朝可以維持更長的時間,起碼與之作對的資產階級沒有那麼早地形成。
而西方卻在文藝復興之後突飛猛進,人文主義的崛起,使人們意識到人自身的價值,雖然帶來了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負面效果,但也直接指導了新航路的開辟,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法國路易十四的重商主義更是確鑿無疑地對商品經濟的推動鼓勵。之後的啟蒙運動、自由資本主義更是使資本主義飛速發展。
東西方雖然從不同的價值觀體系出發,但自身的價值觀要素之間卻能形成一種和諧。例如,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不同民族、個性的美國人,都必須遵循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本身就是普遍主義與個人主義的關系。東方社會強調集體主義、共性,但是對某些階層允許特殊主義,因此該民族能從不同的消費需求出發。例如,日本的汽車產品開發在型號、款式等多樣化上超過美國汽車製造企業。
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觀,是一種樂於接受變化的心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產生變化的過程,如果沒有一種渴望變化或至少願意去適應變化的心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就是不可想像的。這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中國的落伍:朱元璋們取締了遠洋貿易,結果是將工商業和海上通道一並扼殺,並築起了一道高厚的"心"的長城。
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觀,也是對個體追求世俗利益的一種認同。經濟的增長需要社會成員共同關心其世俗利益,既注重精神又注重物質,並且希望利用自然界來為其利益服務。

❺ 西方價值觀的內容是什麼

西方價值觀念:在當今中國,西方價值觀念主要是指來自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思潮,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宣揚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政治思潮及其宣揚的西方政治價值觀,而並不包括那些正確的西方社會科學知識。

西方價值觀念特點:

1、重視個體。著眼於個體、立足於個體、以個體為出發點和軸心來構建價值觀體系,這是價值觀現代化的重要特點。重視個體不僅有助於實現個人的價值,充分發揮個人聰明才智,而且有助於增強個體對自己和對社會的責任。

2、順應人性。順應人性而不是背逆人性來構建價值體系[1],這是價值觀現代化的另一重要特點。順應人性不僅可以達到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境界, 而且事實表明只有順應人性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從根本上杜絕人 類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偽善現象。

❻ 西方的道德有那些理念

不論東西方,對於道德的定義都是一樣的。不能殺人,不能傷害動物,不能偷盜(包括不能欠債不還),不能邪淫(不能有婚外情,一輩子只能結婚一次,而且不能有婚前性行為。),不能罵人,不能兩舌,不能毀謗聖賢,不能花言巧語,不能有不良嗜好……

❼ 西方人的六大價值觀是什麼

網上資料
http://..com/question/2234754.html
1、理性主義,是針對中世紀時的宗教主導一切而提出來的。他強調的是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就在於其有理性。用這個觀點,來認為人生存在的價值就在於要用理性為最高准則(而不是用所謂的宗教神學道德為最高准則),任何是事物的存在都是符合理性的。這種觀點在當時是很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後來卻被因為發展得太極端,被戰後「非理性主義」擊敗,後者認為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其非理性因素而不是理性因素。
2、個人主義,主要是否定社會,認為人做事情應當個體,尤其是自我為中心。這種觀點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他最初被提出來的時候,卻多多少少是為了反對人們對宗教或者政府的盲從,也表達內心一種對於強權的反抗,還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在當時甚至是跨時代的意義的。
3、自由主義,經常都跟個人主義連在一起。不像上面那位所說,事實上自由主義者一般都是極端自由主義者。也就是說包括法律和公共道德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外在世界對他們人為的束縛,是不應該存在的。也不要簡單的否定它,和個人主義一樣,最初也是用於反政府的,但是方式極端了些。現在的自由主義一般被調和了,多少承認一些道德和基本法律,不過還是很容易發展成無政府主義。
4、平等主義,這個東西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是比較正面的。沒錯他最初的提出是在資產階級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和反對王權的時候。當時的資產階級已經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但在當時的社會卻被貴族認為地位是不夠高貴的而極端受蔑視。所以生來平等就被提出來了。這種主義對西方影響很深,在提出的當時,成為整個時代的文學和哲學主流。至今幾乎所有的法律都是以這個為最高准則制定的。

❽ 中國的道德觀念是怎樣的西方國家的道德觀念是怎樣的能說通俗一點嗎

中國人思想是「保守為主」西方則是持開放態度。

❾ 如何看待西方自由的思想

每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都需要以某種理論作為指導,理論體現著這個國家特定的價值觀念。近代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在承襲古希臘以來自由主義理念的基礎上,把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改造成新自由主義並作為政治意識形態,進而成為這些國家對外推行全球私有化與自由化的重要支撐,試圖把整個世界納入由他們控制的全球體系,值得我們警惕。
一、新自由主義體現著資本主義文化精神
古希臘以來的個體自由一直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基因,他們從個體自由出發推演出個人主義、私有化以及不受外在制約的純粹市場化,試圖打破一切所謂束縛自由的行為,並努力將這種市場化行為從一國拓展到全球。自由的這些秉性與以「資」為「本」的資本主義一拍即合,構成了資本主義的固有屬性。堅守這些秉性的自由主義就成了資本主義社會得以運行和發展的理論基礎。
可以說,資本是資本主義的靈魂,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主導著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建設。表面上看,資本主義的發展似乎與新自由主義沒有關系。其實,要想把資本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普照光」就必須尋求與這種精神相一致的政治經濟理論。新自由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以最能體現資本主義精神的個性自由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復興資本主義核心價值為己任,以金融貿易投資自由化、價格市場化、經濟全球化為手段,極力倡導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新自由主義敵視大政府,主張「政府失靈論」,反對國家干預,大肆推行有助於私有化、市場化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政策。新自由主義的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資本主義的原初精神,體現著資本主義的文化價值觀念,必然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支持,左右著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建設實踐。
作為資本主義核心理念之一的新自由主義雖然契合了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得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廣泛支持,但它不符合其他國家的特性。比如,中國人也講自由,強調「從心所欲」,但它不是歐洲人的那種外顯的、個體自由,而是一種內省的、隱含著在對規矩認同的自由,中國人的「從心所欲」必須建立在「不逾矩」基礎上,中國人的自由是通過「學習」、「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若干階段後才逐步實現的,這些階段蘊含著對集體規則的確立與認同,因而這樣的自由不是一種任意的絕對自由。所以,中國的文化基因里並沒有西方社會那種純粹而抽象的個體自由觀念。
二、新自由主義具有意識形態屬性
新自由主義是上世紀初在反對凱恩斯主義以及社會民主主義中逐漸興起的一種政治經濟理論。盡管依據這一理論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仍然爆發周期性經濟危機,但由於它與資本主義精神一脈相承,因而逐漸成為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思想武器、政策指南及行動准則,體現著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
新自由主義把「原子化」的個人主義作為理論前提,錯誤地認為個人自由的總和就能形成社會整體的自由,個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導致社會利益最大化,政府一旦干預經濟不僅有悖於資本主義精神,而且帶來整個經濟效率下降,產生新的社會不公。因此,新自由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明確表示反對國家干預,反對社會主義制度。這樣,當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在發達國家實踐中遭受挫折時,當以社會民主主義為基礎的歐洲福利國家出現危機時,當拉美國家的經濟遇到困難時,新自由主義就被當成為了包治百病的葯方。事實上,只要一些發展中國家接受了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必然會連帶接受西方政治價值觀念,最終受縛於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成為資本主義全球體系的成員。
依據新自由主義所構建的經濟體系必然會逐步把整個社會引向「勝者通贏」及「精英特質」的代際傳遞中,使得整個社會在自由的名義下淪為資本與市場的奴隸。在一些西方國家,社會底層民眾因為資本小、競爭力弱而不得不受制於精英階層的安排,資本日益滲透到國家的政界、商界及軍界等一切權力部門中,他們設法為新自由主義學說的傳播與實踐提供一切便利,努力形成以資本為紐帶的精英階層並展開對普通大眾的全面控制。據統計,美國家庭中最有錢的1%掌控全國34.6%的個人財富,最底層80%的家庭只佔有全部家庭財富的15%。1%最富有家庭擁有的資產額佔全部商業資產額的62.4%,而最底層90%家庭擁有的資產額僅佔全部商業資產額的6.7%。曾經鼓吹新自由主義的福山就客觀地說過「美國的貧富差距在過去30年裡迅速擴大」。這就是說,新自由主義語境下的平等不是所有人員的平等,而是資本的平等,權力也就成了資本的工具,誰的資本雄厚誰就擁有更多的自由與權力,資本主義所標榜的橄欖型收入結構遠未形成。英國學者吉登斯早就指出,新自由主義模式下的社會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平等。新自由主義由此就成了精英階層辯護的理論工具,成為論證資本主義國家精英階層存在合法性的思想武器,這種理論特性自然會得到資產階級精英階層的歡迎,它與資產階級結成了牢不可破的鋼鐵同盟。此時,新自由主義所謂的自由、平等更多地是個象徵性符號,資產階級藉助於新自由主義通過對資本的控制實現了對整個社會的全面控制。
三、新自由主義是西方國家推行全球戰略的重要支撐
新自由主義把所謂個人自由作為基本前提去構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把沒有管制的市場當成拯救全球經濟唯一正確可行的手段,把「華盛頓共識」當成全球共識,將它作為醫治世界各國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葯,成為指導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激發人們對西方自由貿易及自由市場強有力的信仰。其他國家只要信奉新自由主義,就必然會對少數西方國家形成依附關系,從而實現這些國家的全球霸權。從實踐上看,「二戰」結束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一些國家形成了對美元的依賴,「華盛頓共識」的十條建議尤其是「利率市場化、匯率競爭化、貿易自由化、國企私有化、外資放任化」以及「降低邊際稅率、放鬆政府管制、保護私人財產、政府支出重點在經濟效益高的領域」等9項內容,都是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在經濟領域內的集中體現。接受「華盛頓共識」,自然就會把新自由主義奉為這些國家的意識形態與行為准則,進而使其日益西方化。因此,新自由主義是使世界從屬於西方的理論,是西方霸權主義在理論領域的集中反映。
新自由主義的市場幻景建立在政治與社會價值幻景基礎之上,通過現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生活方式及對外政策悄無聲息地傳遞著,只要接受了資本主義經濟政策及生活方式,遲早會接受新自由主義的政治價值觀念,並對資本主義自由、平等、效率等信條深信不疑。這樣,新自由主義本身就實現了經濟思潮與社會思潮的整合,成為一些西方國家輸出經濟政治價值觀念、使其他國家走上西式道路的意識形態理論,新自由主義也由此成為一些西方國家推行全球戰略的意識形態理論。

❿ 西方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是什麼

在人文社會科學的視野中,中國與外國,東方和西方,不僅僅是指地域的不同,還在於其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中西倫理道德思想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是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此,必然有同有異。

熱點內容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