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春節放假

立法春節放假

發布時間: 2022-02-17 08:12:12

Ⅰ 國家法定假日都有什麼

昨天是中秋節,在人們晚上邀朋賞月之際,不少人也表露出心中的遺憾: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並不是一個法定的節日。

越是現代的社會,人們越是需要有心靈的安慰、精神的支撐和情感的流露,在人的內心世界需求增多之後,有著豐富精神資源累積的歷史傳統,就越有可能和有必要復活再現。

傳統節日的那些儀式,千百年來都為中華民族所喜聞樂見,它們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內心情感的一種展現,包含了豐富的審美理想和倫理道德追求。如同任何具有自身歷史傳統的國家民族一樣,中國傳統社會中人的宗教意義的安身立命、審美意義的情感陶冶、倫理道德意義的慎終追遠等等,這些基本的個人與社會美德,就大量散布在那些傳統節日所包含的精神理想中。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圍繞這些節日,歷代墨客騷人,留下了太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和美好傳說。這些傳說和文字,不是生硬的倫理道德教條,而是一個民族靈魂的生動活潑的展現。

應該看到,這些流傳了上千年的傳統節日以及節日所具有的倫理道德和審美內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會與人生意義。為什麼在中國「現代」起來之後,更需要強調這些節日並認為應當將它們修訂為國家法定節日?我們還要看到這樣一個事實:與傳統社會人們有著大量閑暇時間不同,在現代市場經濟生活方式和科層制管理方式日益普及、社會生活實現規范化和理智化之後,傳統節日如沒有相應的國家立法形式予以保護,它不可避免就會因為時間保證的短缺而受到沖擊。

因此,以立法的形式,將中國五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全部或大部,從單純的民間節日形式上升為假期保護的國家節日,使人們有時間在這樣的節日里,從各種節日儀式中感受中國自身的歷史傳統,享受節日所帶來的心靈愉悅,在今天就顯得非常必要。

Ⅱ 有立法規定「三八」婦女節放假嗎

有,三八節婦女放假半天,但如果不放不倒休、不發加班費。

Ⅲ 設立法定節假日的程序是什麼

據中新社香港6月12日電 有關人士11日向香港媒體透露,熱炒已久的將端午、中秋、清明等中國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的倡議已經提上官方議事日程,目前,專家就此事可行性的咨詢、論證工作基本完成,如一切順利,有望在明年進入立法程序。

據了解,根據初步設想,列入法定假日的中國傳統節日包括清明、端午和中秋,但現行的全年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總數不會作大幅度增加。因此新增的法定假日將用壓縮「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時間的方法進行調整。另外,除夕日也有可能納入春節假期,以便讓民眾好好享受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晚餐——年夜飯。

在近年來中國部分傳統節日的式微而西方舶來節日興起的背景下,民間力促端午等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的呼聲一直十分高漲,而官方態度相對低調審慎。因此,有輿論認為,傳統節日法定化呈現「民熱官冷」的態勢。

「事實上,官方對此事一點不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研究員苑利向記者介紹說,有關部門對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假日的建議一直非常重視,並早在一年前就在著手研究。但是節日是一個民族及國家的時間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牽一發則動全身,不僅需要結合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觀念層面達成共識,而且要在技術可行性角度通盤考慮,從長計議。因此,政府部門謹慎低調行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劉魁立也透露,早在去年春天,中央精神文明辦公室就邀及包括他在內的五名專家探討節假日架構以及如何安排時間的問題,專家們經過研究,對今後節假日設置提出相應的建議,並很正式地形成了書面意見書。這份意見書認為,目前中國的節假日體系存在著二元結構,就是在現有國家法定節假日外,有豐富歷史內涵和深厚歷史根基的一部分節日,卻常沒有安排休假時間。這種二元結構有必要改變,以舒展民眾情緒。

劉魁立說,對這份報告書,官方非常重視,隨後還徵求了有關部委和更大范圍學者的意見。至於此後官方部門有何進一步的具體決策,他並不了解,但能預料此事應該能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感覺是先提案,有相關部門研究,調研.經過人大投票,最終確定.
就想10月1日,實施的物權法一樣吧

Ⅳ 國家法定假日是怎麼規定的

國家法律對法定假日的規定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附表:
2005年法定假日一覽表!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通知,2005年元旦、春節、「五一」、「十一」放假調休日期具體安排如下:

一、元旦:1月1日~3日放假,共3天。其中1月1日為法定假日,將1月1日(星期六)公休日調至1月3日(星期一),1月2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二、春節:2月9日~15日(農歷大年初一至初七)放假,共7天。其中,9日、10日、11日為法定假日,2月12日(星期六)、13日(星期日)照常公休,將2月5日(星期六)、6日(星期日)兩個公休日調至2月14日(星期一)、15日(星期二),2月5日、6日上班。
三、「五一」:5月1日~7日放假,共7天。其中,1日、2日、3日為法定假日,將4月30日(星期六)、5月1日(星期日)、8日(星期日)三個公休日調至5月4日(星期三)、5日(星期四)、6日(星期五),5月7日(星期六)照常公休,4月30日、5月8日上班。
四、「十一」:10月1日~7日放假,共7天。其中,1日、2日、3日為法定假日,將10月1日(星期六)、2日(星期日)兩個公休日調至10月4日(星期二)、5日(星期三),10月8日(星期六)、9日(星期日)兩個公休日調至10月6日(星期四)、7日(星期五),10月8日、9日上班。
熱炒已久的將端午、中秋、清明等中國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的倡議已經提上政府議事日程,目前,專家就此事可行性的咨詢、論證工作基本完成,如一切順利,有望在明年進入立法程序。

Ⅳ 香港的法定節假日和內地是一樣的嗎

香港的法定節假日和內地不一樣。

1、香港的法定節假日一共是13天分別是:元旦一天、春節三天、清明節一天、端午節一天、勞動節一天、回歸記念日一天、中秋節一天、重陽節一天、國慶節一天、佛旦一天、冬至一天。

2、內地節假日分別是:現行法定節假日共11天,包括春節3天,國慶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

(5)立法春節放假擴展閱讀:

1、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制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法定節假日的休假安排,為居民出行、購物和休閑提供了時間上的便利,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3、立法會可藉決議,指定任何一年的任何一日為公眾假期,以增補或取代附表所指明的任何日子。

4、除根據以下第3、款另有指定外,如於任何一年內兩個公眾假期適逢在同一日,則該日之後第一個並非公眾假期的日子,即為該年增補的公眾假期。

5、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可藉在憲報刊登的命令指定任何一年的任何一日為增補的公眾假期,以取代本屬第2、款規定為該年內增補的公眾假期的另一日。

Ⅵ 人大代表建議春節假期延長為15天,能實現嗎

很難實現,但非常贊成該建議。

延長春年假期的呼聲從未停止,每年兩會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延長春節假期的建議。但今年受疫情影響,春運讓更多人關注到人口大量的流動給傳染病流行提供了便利,為了讓更多人可錯峰出行,減少人口大量聚集,在這樣的前提下提出延長春節假期是順應局勢。

因此,要想落到實處,需要做到“控制假期總量,彈性選擇期間”的方式,給予地方和企業更多自主選擇安排權。即,按照人大代表的建議,國家可以規定除夕至初七為全國統一春節假,其他全部由各省市和企業靈活統籌,甚至允許調整假期的日期組合。例如,各省市和企業可以選擇組合前4天或後4天;還可以選擇除夕前10天和後10天區間內,再增加前後雙休日的調休,以及企業根據各自實際經營情況,適度安排員工年休假等。在安排好值班、輪崗機制前提下,讓大家在自主選擇7-11天的時間段。

Ⅶ 法定節假日是什麼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勞動節(5月1日放假1天)、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放假1天)、端午節(放假一天)和中秋節(放假一天)。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3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
根據有關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另外,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我國傳統的農歷重陽節等其他節日,也不放假。
[編輯本段]調整內容
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刊登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問卷調查,經過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論證比較,目前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已基本形成。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1、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歷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3、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編輯本段]體現原則
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調整方案的擬訂體現了以下原則: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數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二是法定節假日安排要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三是節假日制度安排要盡量減少對經濟社會運行影響和沖擊;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體現社會公平,讓全體公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五是法定節假日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國民旅遊需求。
[編輯本段]法律條文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 根據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統一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假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歲的人為青年);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四條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第五條 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第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Ⅷ 泰國首次將中國春節列為法定假日,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蹭熱度」么

亞洲文化圈之內,受到中國的影響,大家一直把充填作為一個比較盛大的節日來過。中間也是很多國家的。法定節日。近日又有一個國家宣布,把中國的春節作為。他們國家的法定假日。這個國家就是泰國。

曼谷12月29日 ,泰國內閣29日決定 :將2021年2月12日、即中國春節的農歷大年初一列為特別假期。 2021年全國所有公共假期將增加至24天。

不少網友表示,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蹭熱度嗎?看我們要過年了,然後立馬加一個節日。自己也過。實在沒什麼意思。自己的國家如果有相關的基礎,根本不需要這么晚才進行立法通過。即使沒有法律規定,大家照樣可以過春節。

在北方城市居住的中國人可以去溫暖的泰國度假。其實在異國他鄉也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這才是泰國政府想要的結果。


除此之外,泰國也有很多的華僑華人。每年他們自己也會舉辦許多的春節活動。泰國的當地政府官員與皇室也會參加這些活動。請賀新年

Ⅸ 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不能成為法定節假日

Ⅹ 法定節假日可以安排勞動者補休嗎

法定節假日是可以安排勞動者補休的。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定節假日應付工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1月10日下發《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勞動者的制度工作時間(即全年總天數減去休息日及法定節假日)由此前的251天減少為250天,則每月工作日由的20.92天調整為20.83天。

該《通知》還首次提出一個「月計薪天數」的概念,用以計算日工資、小時工資,而俗稱的節假日加班三薪、公休日加班雙薪正是以日工資、小時工資為計算基數。

《通知》明確指出,按照《勞動法》第51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也就是說11個節假日即使不上班也應計薪,除去不計薪的104個雙休日,月計薪天數應為(365-104)/12,即21.75天,再由月工資收入除以21.75得出日工資水平。

以北京市月平均工資3008元為例,則勞動者節假日加班應以138.3元為基數,發放三薪或雙薪。

(10)立法春節放假擴展閱讀:

員工法定假日自願加班無須支付加班費:

1、無論是勞動法還是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在提及延長工時的時候,均使用了「用人單位安排」的表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強調的是單位延長工作時間。

《上海市勞動保護監察條例》亦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可以延長工作時間或者在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但必須遵守有關延長、增加工作時間的時限規定,並按照規定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報酬。」強調的還是用人單位由於自身需要而安排員工加班。

2、在加班的程序上,上述法律法規中均規定,用人單位如欲安排員工加班,必須與員工及工會協商,協商是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必經程序。

協商,並不是員工要求加班,而與用人單位協商,而是用人單位在安排員工加班前與員工及工會的協商。安排加班的主體是用人單位,而不是員工。

3、從勞動法的立法意圖上看,為了限制用人單位侵犯勞動者權利的產生,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限制了用人單位延長工作時間的權利,保護員工的休息權。員工的自願加班是對自己休息權的主動放棄,而不是被動剝奪。

熱點內容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