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語法學
A. 喬姆斯基轉換生成語法與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區別
轉換生成派是在美國結構主義學派的土壤上產生,並在同結構主義決裂和挑戰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是不同的語言學派,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內容都是不同的。結構主義研究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對語言進行分類描寫,而在喬姆斯基看來,語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繹系統,一套有限的語法規則。結構主義研究語言的材料是隨機搜集起來的大量句子。喬姆斯基認為,隨機搜集的句子是十分有限的,而句子的數量卻是無限的,人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句子搜集完全,所以,語言研究的不應是人們的言語行為,而應是人們內在的語言能力,因為正是語言能力使人們能夠不斷地產生並理解新的句子。在研究方法上,結構主義是先搜集語言素材,然後通過一套發現程序對素材進行分析並找出規則,最後用所得出的規則來解釋語言現象。喬姆斯基認為,既然語言材料是無法搜集完全的,那麼,從零星的語言素材中發現的規則必定是不完整的,無法說明所有的語言現象。因此,語言研究的方法應當同自然科學中的研究方法相同,即先根據觀察作出假設,然後再到實踐中去檢驗或證明假設,並針對實際情況對假設進行修改。這樣多次地進行反復,直到能夠正確地解釋句子結構為止。喬姆斯基還認為結構主義只是對語言結構的表層進行切分和描寫,所以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麼具有相同結構的句子會在意義上有很大的區別等這樣一些語言現象。語言研究不僅應注意表層結構,而且還應注意其深層結構。喬姆斯基在發展自己語言理論的過程中,主張將語言能力和言語行為區分開來。並試圖說明人的語言能力,試圖用語言研究來說明心理活動,因此,他認為語言學應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B. 生成語法的60年代的語法規則系統
早期的生成語法學家研究以數學的集合論為語法研究的基礎。他們認為,每種語言都是句子的無窮集合,不能列舉,只能用規則描述,因此學語言的人不可能一句句地學會,必須掌握語法規律。但是,一般人雖有說話和聽話的能力,卻並不意識到有哪些規律在起作用。生成語法學家認為,應該假設一套規則來描寫語言能力。例如用語類規則來描述句子、片語等各種語類的內部結構,用 S→NP+VP來表示一個句子,句子(sentence)由一個名詞片語 (noun phrase)加上一個動詞片語(verb phrase)構成。這種精確的、 形式化的語法稱為生成語法。他們認為,傳統語法學的規則太含混,只能意會,不易發展成精密科學;結構主義語法學的規則又內容太貧乏,只能作成分分析,不易揭示豐富多彩的語言規律。他們主張採用更加靈活的規則──轉換規則,以便反映出下面這種規律:「他吃了這個蘋果」,他把這個蘋果吃了,「這個蘋果他吃了」,這3個句子雖然表面不同,但彼此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系。轉換規則也用形式化的符號表達,例如用X—V—NP→NP—X—V表示名詞片語NP在句中變換了位置。用轉換規則的語法叫轉換語法,既生成又轉換的語法叫轉換-生成語法。現在一般稱生成語法。20世紀80-90年代曾邦哲從符號學的系統科學(《結構論》)觀提出英語的語序結構由Vi.j.、Aj.v.(l.,a.,m.)、Nc.u.、P(C)四種詞符的六種關聯或連接模式相加展開構成。
人的語言知識不僅有句法結構方面,也有語音和語義方面。例如我們都知道句子中哪個詞應該讀得最重,某個句子是什麼意思等等,因此完整的生成語法應該包括音系規則和語義規則,分別描寫人們頭腦中潛在的音系知識和語義知識。 喬姆斯基於1957年後做了幾年研究,到了1965年便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成語法系統,包括語類、轉換、音系、語義 4個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有一定的順序關系。每個子系統都有一套規則,規則之間有一定的使用順序,像用數學公式一樣,逐步推導出句子來,不同的規則推導出不同的句子。這樣,生成語法系統好比一部機械裝置,運轉起來能夠生成某種語言中的一切合格的句子,而且只能生成那些合格的句子。
C. 《什麼是語言類型學》和《什麼是生成語法》
百里挑一、 金玉滿堂、 背水一戰、 霸王別姬、 天上人間、 不吐不快、 海闊天空、 情非得已、 滿腹經綸、 兵臨城下、 春暖花開、 插翅難逃、 黃道吉日、 天下無雙、 偷天換日、 兩小無猜、 卧虎藏龍、 珠光寶氣、 簪纓世族、 花花公子、 繪聲繪。
D. 轉換生成語言學與結構主義語言學有什麼異同
結構語言學興起於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基本理論源出於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結構語言學內部又分為三大學派: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以及美國結構語言學派(也稱美國描寫語言學).
轉換生成語言學出現於二十世紀50年代末,以美國喬姆斯基為代表,運用轉換-生成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語言.
1957年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出版,標志著「轉換-生成語法」的誕生.這一理論是建立在理性主義的哲學基礎之上的,它完全不同於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之上的美國結構主義,因此,它的出現是對當時居於主流地位的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一大挑戰,被人稱作「喬姆斯基革命」.
轉換-生成語法強調對人的語言能力作出解釋,而不是僅僅描寫語言行為,它要研究的是體現在人腦中的認知系統和普遍語法.它為語言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對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E. 生成語法的表達方式
生成語法學與傳統語法學的一個區別,是它使用數學那樣的符號和公式來規定概念,表達規則,所以稱為形式化的語法。生成語法學家採用數學模擬的方法進行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大腦的一種獨特的認知系統──語法系統,因此喬姆斯基認為它屬於經驗科學,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學,最終將歸入研究人腦機制的生物學。喬姆斯基說,與其把生成語法看作一種理論,不如看作一門「學科」,其性質和研究方法與以往的語言學有本質的區別,而與其他自然科學則基本一致。
F. 生成語法的介紹
生成語法(generative grammar)也稱轉換-生成語法,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一種語言學說。它的創建人是N.喬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一部專著《句法結構》出版,標志著這種學說的誕生。最先起來響應的有語音學家M.哈利,語義學家J.卡茨,句法學家P.波斯塔爾,心理學家J.A.福多等。這個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的學派,在幾年內就一躍而為國際語言學界的重要流派。但是到了60年代後期,就內部分裂,70年代後更是聲威漸減,而80年代又趨上升。目前該學派有東北語言學會與歐亞語言學會兩個國際性組織,出版《語言學探索》等國際性學術刊物。
G. 轉換生成語法和轉換生成語言學是一回事嗎
1.TG Gramma是:TG語法 2.TG Linguisrics是:TG語言學
H. 轉換生成語言學的生成語法學特點
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學理論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行為主義言語獲得理論的束縛,認識到嬰兒言語獲得過程中神經系統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研究言語過程的心理機制的問題,這是很有理論意義和借鑒價值的。當然,他的「語言獲得裝置」僅僅屬於一種假設,要證實這個假設並不容易。事實上,目前它也沒有得到有力的研究證據,而只是對科學事實的一種解釋性假說而已。另外,他強調天賦觀念,強調先天性,低估了環境和教育在言語獲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語言的社會性,這也是片面的。
另外,我們認為,他所說的那種天生的普遍語法實質上就是事物(動作)固有的基本特徵在言語中的反映。世界各國嬰兒在言語獲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的發生發展順序(如單詞——單詞句——雙詞句——三詞句等)和這種普通語法結構,都是其對客觀事物認識過程中的共同規律在語言方面的體現,究其根源,是因為它們所反映的事物是共同的。我們傾向於認為這種普通語法結構並不是什麼先天存在的內在機制,而只是嬰兒思維與認知的發展規律在言語發展過程中的表現。1970—1977年對新發現的13歲「人工野孩」吉妮所進行的珍貴研究證實,錯過0到13、14歲這—語言發展關鍵期以後,人類個體可以掌握一定數量的言語,但卻不能學會語法規則,也即他將不具備那種普通語法結構。這一發現使喬姆斯基不得不進一步補充他的理論,從而提出,作為言語獲得基礎的這種天生機制在後天必須及時地暴露於語言的刺激下而被激活,而這個關鍵期就在青春期以前。這表明他正在向語言形成的先天—後天相互作用論靠近,使其理論更為完善。
I. 怎樣學習生成語言學
想說一點就是,語言學和其它成熟學科差異很大,一進門就要求你會寫論文,所以在中國境外語言學的入門是在碩士階段,而真正扎扎實實學習研究是從博士開始。之所以這樣因為語言學並不是像物理學那樣的成熟學科,幾乎沒有像牛頓三定律那樣的公認的、成熟的理論體系。現在的語言學理論大部分都是假說(hypothesis)。理論框架隨著時間不斷地被修改、被揚棄。舊的理論消失,新的理論出現。因此作為剛入門的學生開始會很不適應:怎麼還沒學什麼就讓開始寫論文?其根本與原因就在於站在你面前的老師和你的距離並不很遠。只要你把一些基礎課修完,你基本上就和老師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她/他寫論文、你也寫論文。說得直白一些,你進入語言學不是來學什麼來了,而是來研究什麼來了。因為今天你在課堂上學的那些假說、理論框架明天可能就會被揚棄。而新出現的理論你的老師和你一樣陌生。但我覺得這正是語言學的魅力所在。你在語言學出研究成果的可能性比在物理學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你獲得和你的老師平等的機會要比其他學科大得多。
至於學習方法,用中國的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式肯定行不通。因為不像物理學你背下來的那些東西明天可能就會被證偽。我們現在在課堂上所學的大部分理論框架,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它解決了什麼問題,而在於它提出的問題是什麼。例如control theory,提出的是非時態句主語的先行詞的問題。例如:
(1)John promised Bill[i] [PRO[i] to leave]
(2)John[i] persuaded Bill [PRO[i] to leave]
為什麼(1)PRP的先行詞是主句的賓語而(2)PRP的先行詞是主句的主語。
所以語言學的學習特別是生成語法的學習首先要搞清當前所學模塊(如X-Bar,argument strucuture, control theory)所對應的語言現象,要解決什麼樣的語言問題。然後用這種理論作為假說,試圖分析更多的語言材料。如果這個理論無法解釋這些語言現象,就要回過頭檢查這個假說理論的「適任性」(adequacy)。這也是你的論文能出彩的地方。
第二,不要貪多求全。對所學理論框架的某個部分作深入研究即可。例如對名詞短語感興趣,可以將注意力放在X-Bar理論上。書中或課堂上所用的語言材料多以英語為主。你如果沒有其它語言知識,則只能使用自己的母語來驗證。
第三,通過理論框架的學習,培養自己對語言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例如下列例句:
(1)a. 把這條路走了個遍。
J. 生成語法的性質
生成語法學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語法學。其研究對象是內在性語言,而不是一般語言學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語言。外表化的語言指言語行為,說出來的話,音義結合的詞句等;內在性的語言指人腦對語法結構的認識,以心理形式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