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管理智慧

道德經管理智慧

發布時間: 2022-02-17 18:09:49

① 《道德經》作者老子的智慧是想渡人嗎

《道德經》的主題眾說紛紜,從不同角度解讀,《老子》呈現出不同面相。兩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體哲學或者管理哲學,如法家的韓非子就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論基礎是《道德經》;三國時期王弼也是這樣,他從管理角度來解釋《老子》;還有的從軍事角度解讀《老子》,比如《孫子兵法》;還有人說這是為人處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剛;《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從養生的角度來解讀《道德經》,修煉元氣然後得道;還有從成仙的角度來講,中國的道教產生於三國,張魯寫《老子想爾注》,是後來五斗米教的經典。
《道德經》的思想解釋,《呂氏春秋·不二》用了一個字為其定義,即「柔」字。《道德經》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通過《周易》、通過升華,以貴「柔」為核心,創造了完整的理想體系。用三個關鍵詞概括《道德經》的思想體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來的那個樣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生長,就達到了生命的最佳狀態;第二是「無為」,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事物的自然之性,這就是第三個詞:「道」,「道」是規律,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律。
老子認為無形產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為更復雜的東西,從而產生了整個有形的世界。道是宇宙的第一動力,它產生了宇宙世界之後並沒有消失,並且存在於每一個事物之中。因為道永遠和這個元氣的「一」在一起,萬物能夠發展、壯大、成功,就是要適應這種能量。老子認為每一個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夠發展就是使用了他內在的無形的宇宙動力,也就是「道」。
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狀態,事物的自然本性產生的外在表現就叫做自然。「不學而能者,自然也。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自然而然,本來就是。每個事物生來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現就是這個事物的自然。在道家看來「自然」是萬物的最佳狀態,「道」通過萬物的「自然」表現出來。

② 《道德經》中有哪些比較經典的智慧

《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
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
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
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
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
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坐,以柔弱勝剛強。
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
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舟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③ 《道德經》中的3條大智慧,分別是什麼

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器晚成。這三條道理都是老子在自然中領悟的。對大家非常的受用。

④ 《道德經》智慧:為什麼老子排斥聰明而崇尚愚笨

《道德經》智慧:為什麼老子排斥聰明而崇尚愚笨?所有人都該看看

在《道德經》中,智與愚是老子經常提及的。「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意思是那些所謂的有遠見,能夠提前對事情有所預測的人,其實是「道」的一種虛華,正是愚蠢的開始。

顯然,這聽上去與我們通常的常識相違背,有遠見怎麼會是愚蠢的開始呢?

老子之所以如此說,其實與他對智與愚的理解行關。在老子看來,許多表面上看上去是聰明的行為,其實是愚蠢的;而表面上看似愚笨的行為,其實卻包含了最高的智慧,即所謂的大智若愚。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老子對於智巧的排斥態度。而老子之所以對「智」、 「愚」抱著這種與世人不同的態度,乃是因為他認為世人所謂的愚笨正是一種順應天道並且人們自己也沒有察覺的一種無為的大智,這種大智使人們保持著天性的平靜和快樂。

而所謂的智慧,則驅使著人們的貪欲,使人們總想去獲得更多的東西,最終變得越來越貪婪、詭詐,進而使人們失去自己純朴的本性,失去自己原本簡單、平靜而快樂的生活。

⑤ 道德經的教育管理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

道德經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
意思是要符合客觀規律。
其實這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思想。

⑥ 老子《道德經》怎樣教化管理者如何道治天下

《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瑰寶,學習它有助於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我國古代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作為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各個角落,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哲學的主根、東方文化的瑰寶,被公認為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哲學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國歷史特別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關鍵,並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學習《道德經》,不但可以使我們對道家哲學和道家思想有一個基本了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打下基礎,而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2) 《道德經》是善人的哲學,學習《道德經》可以純潔我們的思想、凈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

作為一本專門提倡和指導人們修道修德,以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為目的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可以說是善人的哲學。它以大部分內容勸告人們要慈善儉朴、謙虛處下、忍讓不爭、公正無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教導人們要誠實守信、和藹可親、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寬容大度、以德報怨、先人後己、舍己為人;鼓勵人們無為守靜、順其自然、清心寡慾、修道修德;告誡人們不要發動戰爭、不要干預自然;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積極地面對人生……《道德經》處處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能認真學習、正確理解、真正領會,並用其來檢討我們的思想、規范我們的言行、增強我們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緊迫感,那麼必將使我們的思想更為純潔、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貢獻。

3)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學習《道德經》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為人處世能力

《道德經》盡管只有短短數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涉及宇宙起源、天體運行、生態平衡、環境保護、治國用兵、內政外交、為人處世、禍福進退、名利得失、勝敗智謀、自然規律、學習工作、仁義禮儀、修道養生等眾多方面。哲學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學,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國安邦,軍事家可以用它指揮戰爭,企業家可以用它指導經營管理,科學家可以從中尋求新的思維方式,藝術家可以從中吸取精神養料……《道德經》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當代人所接受,與現代科學和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將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處世能力,進而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現實力量。

4) 《道德經》是最早的自然主義哲學經典,學習《道德經》有助於我們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世界上最早的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經典,它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經濟理論的哲學依據,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贊同。學習《道德經》,可以增強我們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自覺性,發揮《道德經》在指導我們處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方面的積極作用,做到古為今用、中為洋用。

當然,不同的人,由於學習目的、方法和深入程度不同,最後獲得的益處都不會一樣。但是,不管什麼人,只要用心去學,都會有所收獲。

熱點內容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