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講嬰兒

道德經講嬰兒

發布時間: 2022-02-17 18:46:38

『壹』 老子曰摶氣致柔能嬰兒乎什麼意思

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意思是「要把身體內的氣理順理通,讓身體變得柔和飽滿」,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的第十章,摶有「聚攏、凝聚」之意。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是勸導世人順應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做事用心而不必過於操心,知天順命,清凈淡泊。一切發乎自然,並不會為此心煩氣惱,或是緊張擔心,所以,他們的氣息平穩柔和。

『貳』 內在小孩解道德經

《內在小孩解道德經》
★ 這本書不是經典注釋類的作品,而是一把幫助我們找到生命本元的鑰匙
★ 作者系《道醫學》一書責編,並得熊春錦先生真傳
★ 作者參道二十餘載,出入佛老,慧性大開,與胡因夢的悟道因緣有驚人的相似

●基本信息
作者:韓金英 繪著
出版:團結出版社 定價:41.00元
版次:2010年3月第1版 書號:ISBN 978-7-5126-0001-0

●讀者對象 對探索生命真相感興趣的讀者
●建議陳列類別 道家•靈性•生命教育

●內容簡介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道和德是人體先天部分,物和勢是人體後天部分。本書作者用13萬字的文字篇幅和50幅彩色畫作,為我們展示了生命的先天部分即道和德,人類繪畫史上從未有過的,肉眼不能慧眼所見先天元氣在人體運作的生命圖景:真我、元神、元精、元氣、內丹等長生不老的真相。一部書就是一座廟,先天的至清能量,通過視覺直指每位讀者內在的小孩,接引宇宙大元氣溝通每個人的小元氣,讓日益消耗走向衰亡的人生曲線V型反轉,走向自由掌控生命的生生不已之長生路。
●作者簡介
韓金英,1961年生於北京。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文化部《中國文化報》任記者5年,之後在出版社工作至今。編輯、作家、畫家。25年來編輯出版中國傳統文化書籍上千種。參悟《道德經》20餘年,慧性大開,創作了《生命禪》、《易經中的生命密碼》、《住宅健康場》等有關禪道、易學的暢銷書。天命之年,返璞歸真,心想事成。母親的離世,讓她突然看到生育萬物的大道,此時但感文字局限,拿起畫筆,作品形成《道德經》藝術館,展示老子長生的奧秘,被高度評價為新道學的成就。

《內在小孩解道德經》代 序

回到生命本元之家

韓金英女士參禪悟道二十餘年,終於找到了來時的路徑,回到了久違的自我老家——生命本源之家!看望過乾父坤母之後,遂返歸紅塵,並在新浪網建起了自己的家廟——韓金英博客廟!

「有道無德,廟中之魔;有德無道,一座空廟。」韓氏博客廟則遵道而貴德,啟用慈悲航船,接引廣大眾生,劃起陰陽雙槳,乘著智慧春風,渡過煩惱中流,直駛銀河彼岸,回歸生命老家,問候乾父坤母,並匯報自己在地球村中工作、生活的一切,是否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虛度年華而悔恨……。即使如此,也不打緊,念一念「回頭是岸」的心咒即行。

「回頭是岸,岸在哪裡?」勿須回頭,當下即是!如果你仍然找不到北,圖上的機靈小姑娘會給你指明方向!

心中的小孩

多麼天真靈秀又憨態可掬的韓金英女士的本我——她心中的小孩!靈氣四射,慧光照人:照射俗人,俗氣頓消;照射貪官,貪官汗顏;照射壞人,立放屠刀;照射志士,宏願生起;照射道者,豁然開悟——迴光返照自己心中的小孩!

韓廟主人自述,歷經二十餘年的清凈無為生活,才見到這個天真靈秀的她——本來面目!或曰內我,本我,真我,我的我。她的學名叫做天命元神,乃是道的代表或特派員,亦即修真悟道者明心見性之性,超凡入聖之聖,無極之子,太極真身:秋水為神玉為質,道鄉走來小憨妹,大耳豎聽天外音,雙辮長垂春風醉。

韓金英女士認為,老子《道德經》五千言,言道,言德,言自然,言嬰兒,就是要叫你喚醒內心的小孩——道之驕子!

柳華陽師祖說,父母,妻子,丈夫,兒女,可因夙世因緣而遇,而道則不然,須經艱苦修煉才得——誰修誰得!韓金英女士花了二十年功夫,其初衷不過是求得工作有成,生活安寧,並未追求成仙做佛。而她的仙佛種子卻不期而至,不求而得!就因為不求而得,所以得來才真,真而且靈,靈而且妙,妙而入道!

請聽內心的小孩讀道德經

「道猶路也通天路,一條心路各自悟。鴻蒙未判懸太空,天地辟後在何處?」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心中之心——就是各人心中的小孩!

「丹經道書多假(借之)話,假話背後藏玄機。老子妙道無中有,玄之又玄上天梯。」請你像韓金英女士心中的小孩那樣,握固《易經》「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動一靜道之機」這付拐杖,沿著老子五千言建造的通天靈梯,拾級而上,勇猛精進,直奔那沒有究竟的究竟境界而去,定能親見老家的本地風光。有詩為證:虛心實腹懷上胎,荷葉獨坐小乖乖。登上天梯塵環望,欲嘗道果上梯來!

「耐得寂寞與凄寒,無味饅頭啃不完;無味中有味中味,味中味藏甜上甜。」世間讀道,寫道,問道,求道者,遍及地球村的各處,華夏村的研道者尤多。對這部道家祖經啃來嚼去,各味甘苦;註解詮釋,各盡其妙。然而大多數人只是在名相上下功夫,或僅憑主觀想像猜測,不免隔靴搔癢,難以通透道經三昧。

韓金英女士則獨辟蹊徑,遵循心悟之路,首先喚醒她心中的小孩——與道祖心靈相通的聖嬰:「無私也」——沒有主觀意願,「無為也」——不曾起心動念,「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與道心相通。把道祖金口言說的「假(借之)話」,用小孩童言無忌的口吻,自然而然的表述出來,使我們得以了知道祖老子的五千言到底說的是什麼。

下面且聽韓金英女士心中的小孩慢慢道來!

存誠子 曾慶余

2010年元旦

『叄』 老子中嬰兒論有哪幾章

五十三不是,五十二才是。。。

『肆』 老子道德經"知其雄 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 常德不離 復歸於嬰兒"是什麼意思

雖知陽剛的顯要,但仍能堅守陰雌的柔靜心態,就像是能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 能夠如同溪谷一般,就能保持好的德行,像嬰孩一般純真自然。

『伍』 本人小寶寶出生九天,我想盡早給他熏陶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經常放《道德經》給他聽,呵呵,希望他無師自通

持之以恆,方顯大效。

『陸』 道德經 解說

你看錯版本了,你看的是最通常的、也是不可信的版本。
這章應該是這樣的、、
絕學
無憂。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
愚人
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
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惚兮若晦。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
食母

註解
*(個人尊《
道德會元
》)
【絕學無憂】心頭
無事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上聲。不遠,
【美之與惡,相去何若】大遠,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善惡
可畏。
【荒兮,其未央哉】俗人恐學了未至,
聖人
恐損之未盡。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嗜欲
無厭。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怕,音泊。淡然無欲;
【乘乘兮,若無所歸】
任運
自然。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貪物者常憂,忘機者常樂。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昏昏默默,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見識於外,聖人藏明於內。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悶,音門。俗人有分別,聖人無彼此。
【惚兮若晦】晦,上聲。不識不知。
【漂兮若無所止】無物,無執。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眾人皆有能,聖人獨無能。
【我獨異於人】不與
萬法
為侶,
【而貴食母】貴在味道。
上二十章,
絕學者,絕其所有也,故次之絕聖人後。俗人務學於事,益其所聞,惟恐進學不精,故常憂。聖人棄絕所有,惟務於味道,如求食於母,守雌抱一而已,故無憂也。是謂絕學無憂。
絕學者,絕其所有也,故次之絕聖人後。俗人務學於事,益其所聞,惟恐進學不精,故常憂。聖人棄絕所有,惟務於味道,如求食於母,守雌抱一而已,故無憂也。是謂絕學無憂。

『柒』 《道德經》講了什麼為什麼它廣受推崇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 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漢景帝尊為《道德經》 ,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是哲學著作,特點如下:

一、音韻之美

《道德經》句式整齊,大致押韻,為詩歌體之經文。讀之朗朗上口,易誦易記。體現了中國文字的音韻之美。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二章)、「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三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五十八章)。這些詞句,不僅押韻,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韻美,也有旋律美。朗誦經文,是一種美的享受,在音韻之美中體味深刻的哲理。

二、講究修辭

《道德經》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性,運用了多種修辭方式,使詞句准確、鮮明、生動,富有說理性和感染力。
1、對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三十九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六十三章)。對偶句子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便於記憶、便於傳誦。
2、排比。排比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鼓動力。《道德經》中排比句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心妨」(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二十二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二十四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一章)。
3、比喻。《道德經》中比喻亦多。如:「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玄牝喻「道」,生養萬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擬人化,贊頌得道者的高貴品質。再如:「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十章)、「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二十章)、「復歸於嬰兒」(二十八章),皆以嬰兒喻道者的純潔、天真、朴實無華。又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塔,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六十四章),連用三個比喻,講明從小做起的道理。這些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4、設問和反問。如:「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二十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七十四章),這些設問與反問,增加了語言波瀾,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5、聯珠。聯珠又叫頂真,是把前一句後邊的詞語作為後一句開頭的詞語,把語言連續說下去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聯珠使語氣連貫,結構嚴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機聯系。

三、語言精闢
《道德經》有些語言極為精闢,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語、格言、座右銘。如:「天長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慾」(十九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變為警句,廣泛流傳。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現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現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現演變出「大智若愚」;「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現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現為「知足常樂」;「寵辱若驚」(十三章),現為「寵辱不驚」。

熱點內容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