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公正

道德與公正

發布時間: 2022-02-18 00:35:08

A. 道德是什麽公平又是什麽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版五個功能。道德權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一般是指所有的參與者(人或者團體)的各項屬性(包括投入、獲得等)平均。公為公正、合理,能獲得廣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
公平一般是在理想狀態實現的,沒有絕對的公平。
現代社會和道德提倡公平,公平也是各項競技活動開展的基礎。但真正意義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一般靠法律和協約保證,由活動的發起人(主要成員)制定,參與著遵守。

B. 公平公正道德觀

沒有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就沒有一切,沒有追求公平公正的呼籲和行為就回沒有一切.
相比助人為樂答拾金不昧尊老愛幼這些個人良好品德,社會的每個人行動起來訴求公平公正,
是最高尚的道德.因為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大環境可以改善很多東西,是最大的道德.
大道之行總是高於小私德,正如相忘於江湖總是高於相濡以沫...

C. 公平公正道德觀怎麼理解

沒有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就沒有一切,沒有追求公平公正的呼籲和行為就沒有一切回.
相比助人為樂答拾金不昧尊老愛幼這些個人良好品德,社會的每個人行動起來訴求公平公正,
是最高尚的道德.因為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大環境可以改善很多東西,是最大的道德.

D. 正義與道德的關系

正義是在法律中追抄求襲的東西,正義是一種價值,在法律與道德中,有時符合法卻不符合道德,為的是追求公平與正義,比方:法律中如果一個人犯罪了,但是如果沒有證據,不能判定有罪,但這個人確實犯罪了,然而道德卻不認為,認為就應該讓他受懲罰。但是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義。如果不按照法律規定本身來,那麼就會亂了。正義是法的價值系統中的一個,你嘗試下解釋法與道德的關系 反正我也可迷茫,上升到哲學高度了。你理解理解吧。

E. "公平"與"公正"的區別

公平指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正指無私、正派。

F. 到底如何理解道德和正義

道德和正義:社會正義也是手段,同樣的,也分為道德和法律兩種,在法律上的正義,是共查,是基本手段,道德上的正義,是自查,是輔助手段。

1、正義是人作為社會產物在一定歷史時期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4、法律的確定和穩定性,以及對公權力的有效制約和監督性,法律對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護與援助救濟性等。

(6)道德與公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同的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對「正義」有著不同的解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們按自己的等級做應當做的事就是正義;基督教倫理學家則認為,肉體應當歸順於靈魂就是正義。整體看來大多數的觀點認為公平即是正義。簡單來說是同樣的人同樣對待。

2、法律與正義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正義對法律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正義作為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標,是作為區別良法惡法的標准,始終是法律進化的精神驅動力。同時,法律也是實現正義的重要手段,正義的最低要求是限制任意暴力。

G. 法律上的公正與道德上的公正是否重合為何造成此偏差

公正是法律最基本的價值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所謂法律的公正,也就是理想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一點是和道德是相通的。但是有的時候道德的公正的外延更大,有的時候法律的公正的外延更大。有的行為是違反了道德上的公正卻沒有違反法律上的公正,而有的行為違法了,卻沒有違反道德上的公正,比如行政法,和經濟法犯罪。所以兩者最基本的內涵是相通的,但是外延就有區別了。

H. 怎麼看待公正與道德

這兩個詞是非常好的,也是人類如果想要繼續生存下去所必須具備的的品質,因為社會上公正與道德的出現,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的美好,科技會快速的發展,所以這兩個詞是很美好的。

I. 道德,公平,正義,法律之間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

正義是在法律中追求的東西,正義是一種價值,在法律與道德中,內有時符合法卻不符合容道德,為的是追求公平與正義,比方:法律中如果一個人犯罪了,但是如果沒有證據,不能判定有罪,但這個人確實犯罪了,然而道德卻不認為,認為就應該讓他受懲罰。但是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義。如果不按照法律規定本身來,那麼就會亂了。正義是法的價值系統中的一個

J. 公平與公正的區別

公平和公正的區別:

1、公平和公正這兩個詞義的側重點不同:

「公平」的側重點則在於公平尺度;「公正」的側重點是在公正、正義的價值取向方面。

《辭源》對於公正的解釋是:「不偏私,正直」;對於正直的解釋是:「不偏不曲,端正剛直」;而對於公平的解釋則很簡潔:「不偏袒」。

2、公正和公平這兩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上的公正和公平的概念是人們平時的習慣用語,意思差不多,可以通用。但廣義上的公正和公平的概念不宜用於正式的場所。

狹義上的也就是嚴格意義上的特別是理論層面上的公正和公平這兩個概念,則各自有著明確的含義,兩者之間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差別。

所謂社會公正,就是指「給每個人他(她)所應得」;而所謂社會公平,則是指對待人或對待事要「一視同仁」。顯然,公正帶有明顯的「價值取向」,它所側重的是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並且強調這種價值取向的正當性。

而公平則帶有明顯的「工具性」,它所強調的是衡量標準的「同一個尺度」,即:用同一個尺度衡量所有的人或所有的事,或者說是強調一視同仁,用以防止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採取不同標準的情形。至於尺度本身是不是合理、正當的,公平就不予以考慮了。所以,凡是公正的事情必定是公平的事情,但是公平的事情不見得是公正的事情。這是公正和公平的最為重要的區別。

3、公平,重點在平字上,是有多個(多於一個)對象供比較(參考)。

如:李家的財產分配很公平,三個子女每人2萬元。

公正:重點在正字上。與公平相比,公正更加突出事物的倫理(道德、法律、規定等)性。

如:老張把這件事處理得很公正,是小李有錯,責任就不能推給小王。

綜上所述,公平和公正的最大區別是:凡是公正的事情必定是公平的事情,但是公平的事情不見得是公正的事情。

(10)道德與公正擴展閱讀:

理論

經濟學中的公平: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經濟學中

亞當斯:公平理論

亞當斯:公平理論

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分懸殊,要求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1965年提出的。該理論的基本要點: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實際報酬多少有關,而且與人們對報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為密切。

人們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付出的勞動代價及其所得到的報酬與他人進行比較,並對公平與否做出判斷。公平感直接影響職工的工作動機和行為。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講,動機的激發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進行比較,做出公平與否的判斷,並據以指導行為的過程。

重要性

社會需要公平,因為: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能夠使人們穩定、持久地進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實現這一點;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有了公平,社會才能為人們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

調動個人積極性,人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1]

如果沒有公平,會帶來人際問題、經濟問題、影響社會長久治安。

公證行為

中國公證機關辦理下列公證行為:

①證明合同(契約)、委託、遺囑等法律行為。

②證明法律行為以外的法律文書:一切在法律上有效的文書均可公證證明,書面形式的法律行為也是法律文書。

③證明法律事實:凡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均可公證證明。法律事實分行為和事件兩類:行為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公證證明法律事實主要是證明法律事件,指的是事實的發生與人們意志無關但可引起一定法律後果的事件,如死亡。

④證明非爭議性事實:某些事實並不一定發生法律後果,但為避免日後可能發生爭議,亦得公證證明。如證明某人的住所地或居所地,證明親屬關系。

⑤對於追償債款、物品的文書,認為無疑義的,在該文書上證明有強制執行的效力。

⑥證據保全:在當事人提起訴訟之前,出現了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當事人為准備將來進行訴訟的需要,可以申請公證處採取措施,保全證據。

⑦保管遺囑、保管文件。

⑧辦理與公證行為有關的輔助性工作,代當事人起草申請公證的文書。

⑨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和國際慣例辦理其他公證行為。

熱點內容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