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修養方面存在問題

道德修養方面存在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2-18 03:38:52

A. 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思考

1、思想道德修養:思想道德修養即指進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方面修養的過程,具體來說,也就是對大學生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過程。2、法律基礎:所謂法律,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為內容,通過對人們行為的作用來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體系。而法律基礎則是法律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內容,包括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社會主義法律基本體系、社會主義法律訴訟的基本程序等,具體包括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法律意識、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內容,它是每一個社會主義公民,特別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識,也是對非法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法律素質的基本要求。3、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體現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它們既互相聯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也存在著區別,它們分屬於不同的領域,有著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調節領域;同時也有相互統一的地方,它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層次融為一體,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系。(1). 思想道德與法律的聯系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物,都受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制約,同時又反映和作用於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它們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它們都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它們都是為了確認和維護對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有利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服務;它們的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也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律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提供了基礎和保障,思想道德建設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標。社會主義法律貫穿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精神,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和情操,以法律的規范作用培養人們遵守道德規范的責任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是健全法制、厲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規時,必然要考慮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現狀和內容,把某些道德規范轉變成法律規范。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進人們自覺遵紀守法,促進整個社會法制建設水平的提高。(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區別思想道德與法律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或人民)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或人民所期望的社會關系、社會秩序和發展目標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而道德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的,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人們內心信念來調節控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非強制性社會規范的總和。從社會主義法律表現形式上看,法律表現為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或國家認可的習慣;而道德則是一種意識形態、觀念的東西,存在於人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社會輿論之中;從思想道德和法律調節的層面來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個體觀念和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法律涉及主要是人們行為層面的問題;從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調節方式來看,思想道德修養主要依據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個體內在的信念起作用,是一種「軟調控」,法律是通過強制性的外在控制發生作用,是一種「硬控制」;從思想道德與法律作用的范圍來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圍更為廣泛,相對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圍較為具體,十分明確;從思想道德與法律調節控制的結果來看,思想道德著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與高尚,而法律則著重要求人們外部行為及其後果。因此,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兩者存在著明顯的界線,具有不同的形成和發展規律,不能相互混同。(3). 思想道德與法律共同融入個體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與法律雖然在知識層面有區別,在規范層面有相通,但他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上,是一體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知識和規范轉化在個體素質結構方面,形成了一個統一體,共同融入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之中。個體的素質是一個具有結構性和層次性的復雜體,主要包括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等幾個方面。在個體素質結構的金字塔中,健康素質既是個體在自然生理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自然的秉質,同時,也是在自然秉質基礎上形成良好的

B. 道德修養方面存在不足

我認為如果道德修養方面,存在不足,那麼就要多學習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行為,處事方法,並且以一個高姿態來要求自己

C. 當前教師道德修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育人意識較為淡薄。

有的教師責任心不強,包括極個別重點學校的教師,不認真思考新課程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只是單憑個人以往的經驗教學,知識貧乏,觀念陳舊。不認真鑽研教材,不深入了解學生,不認真思考教學設計,不認真批改作業,成績較差,學生意見較大。還有的老師只注重完成自己的學科教學任務,忽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困惑並及時交流、解答,還有極個別教師在課堂上宣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的思想觀念。

(2)專業功底亟待提高。

雖然目前教師整體的學歷水平在逐年提升,專業化水準也在不斷提高,但仍不能滿足基礎教育發展的要求,特別是面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賦予教師的相對自由的教育策略與內容,教師的專業化問題暴露明顯。表現為:一些教師學科知識老化,在教學中只能單純就課本論課本,不能向外延展;教育教學理論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單純灌輸式在一部分教師教學中仍佔主導地位。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低,汲取新知識和創新能力弱。

(3)體罰學生依然存在。

近年來,一直為人詬病的教師體罰學生現象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呈現出手段惡劣並給學生造成嚴重身心傷害的特點。教育專家勞凱聲、孫雲曉2002年在全國10個地區進行的8000份抽樣調查表明:40.3%的學生曾被老師罰站或罰跑,29%的學生在放學後被罰留校,26.7%遭到老師的諷刺、挖苦和責罵,12.1%被老師禁止進教室聽課,37.80k,被罰抄課文或做多遍作業,15.4%被打。一位加拿大學者曾就體罰對孩子未來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做過全球最大規模的調查。調查顯示:被罰兒童成年後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而且患上焦慮症、反社會行為傾向和抑鬱的幾率大大增加。①因此,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為法律所不許,也嚴重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由此而引發的校園事故也影響極壞,必須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4)職業倦怠程度較高。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指教師長期壓力體驗下不能順利應對壓力而產生的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一般表現為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喪失以及情感冷漠,導致工作成績和能力下降。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2005年公布的《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15個行業的倦怠指數中,教師的倦怠程度僅低於公務員和物流從業人員,居第三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力資源所和新浪教育頻道聯合開展的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也反映:近90%,的被調查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30%的教師存在著嚴重的工作倦怠,結果令人憂慮。職業倦怠,一方面嚴重影響教師本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導致工作熱情和創造力下降,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容易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5)個性品質存在問題。

近年來,因為工作壓力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有的教師自卑心嚴重,最怕有朝一日下崗;有的熱衷攀比,心理處於失衡狀態;有的猜忌心較強,稍不順心就遷怒於人,與他人不能很好地團結合作;過大的工作壓力使得有的教師焦慮失眠,憂郁孤僻。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抽樣檢測發現,有52.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專家們分析,教師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因為工作繁重,心理壓力大。

(6)有償家教屢禁不止。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受利益驅使和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個別教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及利益至上思想嚴重,不熱心本職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創收上;有的教師利用職業之便,進行有償辦班、有償輔導,把重點內容、關鍵要點留到課後補習班上講,從中謀取私利。有的教師向學生強行推銷各種教輔、考試資料;有個別教師甚至向家長公開索要酬勞和禮物。許多人混淆了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根本區別,把自己的職業簡單地看成一個可以進行等價交換、謀取私利的平台。北京師范大學勞凱聲教授認為:「實際上,教師這個職業與其他職業是有著天然分別的,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是需要言傳身教的,這一點就決定了教師這個職業永遠無法完全市場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D. 道德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這個存在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因為可能是某個地方的一個道德修養不到位,可能是這個課程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老師的教育不到位。

E. 在道德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道德修養是人的道德活動形式之一。是指個人為實現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識和行為方面進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道德境界。不同社會、時代和階級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標、途徑、內容和方法。
人的思想是廣闊無邊的,道德倫理無處不在。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大學生作為一個快踏入社會的群體,理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中出現的誠信危機深深地擔憂,正觀這種現象,形成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共識,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F. 民警在道德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有很多民警在道德修養方面是存在問題的,他們並不是為人民服務,他們只是想要賺到更多的錢,一點都不負責任。

G. 你認為當前公民道德修養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麼請談談如何加強公民道德教育

第一,太務實。這里的務實不是跟務虛相對的務實,而是指看到的都是版現實。這樣就權導致了利益心的極度膨脹:事關自己利益則斤斤計較,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 二,太空虛。沒有一個充實的精神信仰,導致太多的人迷失了方向。把墮落當追求,把頹廢當個性。 用手機打太累了…留個記號,明天再補充

H.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存在哪些較普遍的問題如何提升個人修養做一個崇德向善的

不夠硬核,修養學習太局限,可能這與個人知識內涵和社會實踐活動少有關

I. 道德修養上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任務不僅要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大學生都存在很多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文章內容。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
(一)誠信的問題。大學校園里,考試作弊現象普遍存在,已經成了一個公開的秘密。作弊也由過去的抄夾帶、傳答案等形式發展到公開抄襲、集體作弊等等,帶手機,發簡訊,甚至找人替考。盡管各高校在考試前會發起「誠信教育」等活動,對作弊者也會採取嚴厲的處罰措施,但是這種現象並沒有被杜絕,學生誠信意識的缺失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們教育制度所導致的。
(二)組織紀律性差,自我求知意識不強。經過高中的緊張學習,大學環境相對寬松,學生到大學後組織紀律性不強,學習方面不求上進,上課經常遲到,無故曠課,不愛學習,喜歡網游、沉迷網吧、抽煙喝酒,有的甚至夜不歸宿,不重視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只注重過分強調自我,互相攀比,甚至有的學生跟風戀愛,在公眾場合出現不文明行為,在這其中,有的學生沒能處理好戀愛和友誼的關系,最終採取極端的行為方式。
(三)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學生由於一直在學校這個環境,沒有經歷過社會的磨練,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一般都比較低,有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少獨生子女更是像個「瓷娃娃」。70%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挫折的時候,都會向父母和身邊的朋友求助,僅有30%的學生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在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壓力的因素進行統計時發現,被選率排前三的有「人際關系」、「就業壓力」 以及「學習問題」

J. 共青團幹部在理想信念、作風建設、道德修養方面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一是思想浮躁,事業心不強,對待工作缺乏責任感,敷衍了事,不思進取,沒有一內股沉下容心來、撲下身子幹事業的勁頭;二是熱衷於做表面文章,喜歡搞形式主義,計較一時一事,缺乏長遠眼光,不用心思考問題,不專心學習理論,不注重知識積累,滿足於一知半解,導致工作本領不高、業務能力不強;三是公僕意識淡漠,缺乏帶著感情工作的作風,脫離群眾,沒有樹立起服務人民群眾的基本價值取向;四是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缺乏謙虛謹慎的作風,聽不進批評,聽不得不同意見;五是不嚴格要求自己,缺乏自律意識,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小節,把自己混同於普通青年。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團幹部身上,有的還只是苗頭性問題,但其消極影響和後果不可低估,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影響團的形象,貽誤我們的事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團幹部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下大氣力、下苦功夫加以解決,切實加強團幹部作風建設。

熱點內容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