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化道德
⑴ 文化與道德,什麼是文化,什麼是道德
一、文化
①定義
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心靈(精神世界)的外化。精神世界具有內在性的一面,人的心靈總有一些他人無法感知的東西,這些方面不是文化;精神世界具有外化性的一面,人的心靈總會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形式就是文化。波普的「世界Ⅲ」指的就是文化。
狹義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與經濟、政治相對應(「文化建設」等概念和相關判斷中的文化一詞)。
最狹義的文化是指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等等,與思想道德、科技教育相對應(「文化素質」等概念和相關判斷中的文化一詞)。
二、道德
道德是規范人們的人際利害關系行為的重要手段。
1、人的行為分為道德行為和非道德行為
①道德行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道德行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
有道德的行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利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善的行為。
不道德的行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害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又叫惡的行為。例如,不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影響鄰居生活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
②非道德行為(非倫理行為)是同他人沒有利害關系的一部分個人生活行為,是不能進行善惡評價、不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例如,裸睡、拉上密閉窗簾在家中裸體活動的行為是非道德行為,不涉及人際利害關系。
2、道德是調整人際關系的非暴力性的社會規范
道德要規范涉及人際利害關系的行為,不幹涉單純的個人生活行為。
⑵ 人類文明優秀道德成果有哪些
譬如誠信,在中國,誠信是儒家為人處世的中心思想,尾生抱柱、曾參殺豬、商鞅立木取信、關公夜讀春秋等故事不絕於耳
⑶ 人類的高尚道德是什麼
老子文化總結成一個字,善。
儒家文化總結二個字,中庸。
佛家文化也叫善。
西方文化叫按上帝的意圖辦事。
⑷ 人類的道德是怎麼起源和發展的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4)人類文化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⑸ 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道德的
老師是復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制.那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老師,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一生的成長和發展.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為人類社會文化的積累和傳播、繼承和發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①②③④都對.
故選:D
⑹ 為什麼說人類文明的核心是道德文明
認為,盡管不同民族、國家存在價值觀、思想意識的差異,但無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追求社會道德文明、追求和諧進步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是任何阻力所阻擋不了的歷史發展潮流。一些破壞文明,阻礙社會和諧發展的不理智、不文明的行為,終將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一個倡導道德禮儀的民族才是真正文明的民族,一個缺乏道德和禮儀的國家永遠不會是追求進步和文明的國度。 無可否認,任何國家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文明行為,但追求社會道德文明、追求和諧進步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是任何阻力所阻擋不了的歷史發展潮流。來者都是客,賓至如歸,以禮相迎,以德待客是人類公認的待客方式。一些破壞文明,阻礙社會和諧發展的不理智、不文明的行為,終將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我們倡導文明發展,因為文明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道德思想觀念,是人類在不斷完善自我、進化修行體現出來的人類的本性。盡管文明包括的內涵和外延很多,但一個民族和國家體現出來的道德禮儀文明對社會的和諧進步發展的所起到的強化劑、潤滑油的作用不可小覷。以筆者之見,道德禮儀文明所反映的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的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以及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會風尚和人們的世界觀、理想、情操、覺悟、信念以及組織性、紀律性的狀況,往往會帶來人類對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感官的認識,反映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程度。所以強化社會的道德文明建設所涉獵的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范、宗教思想、民風民俗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就會顯得異常重要。 我國是文明之邦,在古代文明理念中體現出更多的就是道德和禮儀。傳說中堯、舜、禹、周公等都是文明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的《六經》,到漢朝傳為《五經》,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在中國傳統文明裡向來倡導道德觀的建設,注重"四維(禮、儀、廉、恥)、五常(仁、義、禮、智、信),四字(忠、孝、節、義),三達德(智、仁、勇),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道德文明標准。 我們注重道德修養,是因為道德是判斷一個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也是調節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份、地位全皆適用,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道德文明具有普適性。道德又是我們評價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尺度。一個社會中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皆是有違背道德標准和社會普遍性,那自然就會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得不到人類公認,會受到譴責。 。我們珍惜自己的傳統文化思想,但我們不守舊,我們會在開放中兼容西方有用的、普世性的文明;中國人的腳步正在追隨著世界的文明與發展前進。反言之,作為一直標榜自己文明的西方強國,也應該兼容一些佔世界人口過半的東方文明的道德價值理念和對世界和諧發展有用的思想,這樣做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和禮儀的文明。大家都有包容之心,吸別人之長補自己所短,這樣的世界才是文明、和諧、發展的世界。 在華夏文明史上,中國不僅是個道德禮儀之邦。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則、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五千年文明史,中華民族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中國古代既有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的"禮";也有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的"儀"。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中華民族向來注重禮儀教育,因為我們明白,禮儀有著它的人類文明的普世性,禮儀能體現出人的教養和品位,禮儀也是人際關系、國際關系中和諧的溝通的橋梁,會對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文明進步具有積極的潤滑作用。 禮貌待人是華夏博大精深文明中的一個理念,任何一個倡導文明的社會,自稱文明的民族,如果連起碼的"禮貌待人"都漠然置之,文明、進步、和諧也只會是口頭禪。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范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基本橋梁。它標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序,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今天世界文化大融合的21世紀,任何民族和國家能吸收各民族、各國家文化中的精華,倡導"學習借鑒,批判吸收;古為今用,它為我用"的思維,才是一個真正講文明,追求世界和諧發展的民族和國家。 一個倡導道德禮儀的民族才是真正文明的民族,一個缺乏道德和禮儀的國家永遠不會是追求進步和文明的國度。 世界文明發展在歷史上興起衰落告訴人類,自我封閉,對其他文明採取排斥對立態度的民族,遲早要葬身在追求人類文明的大漠中。只有謙虛、包容、開放的、善於吸取別人所長補自己所短的民族,才是具有長久旺盛的生命力的民族。
⑺ 倫理道德在人類文化中居於何種地位
倫理道德在人類文化中
居於比較高的地位
很多東西都不能繞開倫理道德的。
⑻ 人類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什麼
摘要
馬克思的勞動本體論認為勞動創造了道德主體,道德是主體在勞動關系中創造的文化形態,實現了主體對道德的需要,勞動是人類道德起源的重要歷史前提和基礎.道德本質是道德主體的良心自律和社會的導向作用所形成的一種調節社會關系的規范方式和實現人類人...
⑼ 怎樣理解文化與道德的關系
文化與道德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首先,文化知識是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成果,同時又是人們進行實踐活動的有力武器。因此,就文化知識本身的性質和目的而言,它對道德起著積極作用。科學文化知識的進步,有利於道德的進步和發展,是提高道德水平的一個重要條件。具體的講,文化對道德的積極影響和作用包括以下幾點:
(一)文化通過對生產力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促進道德的發展。
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知識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對自然界現象和本質的認識的概括和結晶,在人們改造自然的生產活動中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它不僅極大地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且科學技術本身就是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又決定了社會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化,從而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道德觀念、道德行為、道德評價發生根本的變化,從而推動了人類道德水平向前發展。
(二)文化通過世界觀、人生規對道德發生作用和影響。
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於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的指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人們確立什麼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就從根本態度上決定了人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方向和生活道路。文化知識對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化知識有助於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的本質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聯系,從而幫助人們把世界觀和人生觀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形成堅定的信念和意志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態度。這一點對於我們青年來說尤為重要,我們要把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和人生觀作為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它們並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建立在通曉人類以往的全部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並且它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知識。因此,只有通過學習或接受教育,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才能牢固的掌握這種世界觀和人生觀,確立共產主義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文化對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變化的直接作用和影響。
道德規范、風俗習慣的產生和發展雖然主要是由於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決定的,但也必須有一定的科學文化基礎。落後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的存在,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與文化落後、科學不發達有關。科學文化技術的落後限制了人們的視野,使之對很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本質認識不透,造成了人的愚昧和粗俗。原始社會的血親婚姻關系產生的基礎就是生產力極其低下和對自然規律的無知所致。同樣的道理,宗教神學的存在盡管有眾多的物質的、心理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於人們對自然、社會及人類本身的認識還不發達、不深刻。因此,人們在形成一定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的同時,客觀上是利用和借鑒了當時條件下的一定科學文化知識,以此為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尋根立據。同樣,人們也總是以科學文化知識為「批判的武器」,來揭示舊道德、舊習俗的不合理性。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思想家就十分重視文化知識的作用。他們以科學的文化知識武裝人們的頭腦,反對宗教神學的道德說教,如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學說,對於動搖宗教神學的統治,轉變人們的傳統思想和信仰,破除宗教神學的舊道德規范和習俗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國「五四」運動前後,許多仁人志士對封建傳統和道德發起了猛烈的抨擊,而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當時資產階級革命的兩面旗子「德先生」和「賽先生」(指民主和科學)就是他們斗爭的主要武器。
(四)文化對個人道德品行的作用和影響。
馬克思曾經這樣寫道:「有產者的良心不同於無產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於無思想的人的良心。」「良心是由人的全部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決定的」。馬克思在這里把人的道德同文化知識素養聯系起來,看到了文化知識對人的道德品行的影響,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誠然,我們不能像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那樣,將「知善」與「行善」直接用等號連接起來,因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行主要是由他所處的經濟地位、階級地位以及各種心理條件決定的。但也不能不承認個人文化水平、文化素養對個人的道德品行的影響。文化知識能使人們增強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真假的能力,有利於人們自覺的遵守社會的道德規范、端正行為態度,抵制各種不良習氣的侵蝕。而一個人如果沒有文化知識或文化很低,就不易辯別是非、真假、美醜、善惡,就容易受各種壞思想、壞行為的影響而走上違反社會公德甚至違反法律的犯罪道路。因此,文化知識能改變人的精神面貌,陶冶人的情操,變換人的氣質,提高人的生活趣味,有利於消除野蠻粗俗的言行以及低級情趣。相反,愚昧無知則往往使人精神空虛、生活無聊、情趣低下、頹廢墮落。
(五)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影響。
人的道德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的社會環境和教育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道德教育離不開文化知識的教育,它們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智育是德育的基礎和前提,對青少年進行德育,必須依靠真理,依靠說服,這就離不開智育。只有搞好了智育,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使他們深刻的了解先進的道德政治和行為准則,從而自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遵守社會道德規范。
另外,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還體現在家庭教育中。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文化對道德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它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的重要條件。文化與道德關系的另一方面,就是道德對文化的作用和影響。
從總的趨勢來說,道德是在向前發展的,它有利於文化的發展。道德規范或多或少的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也或多或少的表現出對科學文化的尊重。但在不同的社會以及同一社會的不同階段中,道德對文化的作用卻有所不同,這種作用要受到經濟基礎以及階級利益的制約。在階級社會中,一般說來,處於進步、上升時期的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總是比較重視科學文化知識;相反,處於腐敗、沒落階段的階級總是阻礙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雖然有時會有些失誤和偏差,但總的來說,由於社會主義消滅了剝削制度,無產階級把文化作為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有力武器,因而在道義上和實踐上積極促進文化的發展,並且把熱愛文化學習、尊重知識和知識分子作為人人必須遵守的社會道德規范之一。
⑽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什麼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內史過程與容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德向前發展的。
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是: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繼承,並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