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學校
1. 法治進校園《觀後感》400字
寫作思路:可以寫法制對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社會的重要性,若是沒有法治人們的生活將是混亂無比的,甚至是無法前行的,再寫一下作為青少年應該怎麼學法、運用法。
正文:
法治,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的未來,然而我們的健康成長都必須建立在「安全」這一基礎上,都需要我們時刻警惕,防範危險事故。
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與變化,危險分子的增多,現代的人們不得不開始「法治」行動,現在都開始提倡「弘揚法治文明」、「強化依法治國」。當然「法治」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校園。
前幾天老師跟我們說了一件事:我們年級段的一個女同學回家時,身後竟然跟著一個男子,這件事引發了我對校園法治的好奇心。
現在,就讓我化身成一個「法治小偵探」去攝像頭那一探究竟吧!原來啊,那個女同學晚上放學回家時,一個人漫不經心地走在我們學校旁的麥德龍停車場旁,她走著走著忽然聽見背後有腳步聲在緩緩地向她靠近。
她趁那個人不注意時,悄悄往背後瞄了一眼,發現原來是一個高大的黑衣男子,雖然他的帽子遮住了他的小半張臉,但依舊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看著手中的手機,眼中還帶有幾分慌張。
我們細心的女同學早就發現他的神情不對勁,眼睛還時不時看她一眼。這時女孩心裡已經忐忑不安,再也按耐不住了,於是她加快了回家的腳步,但誰知她的這一舉動反倒引起了後邊男子的懷疑,男子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就快要追上她時,女孩急中生智,大喊了一聲:「媽媽!」
後邊的黑衣男子趕緊往後倒退了幾部,躲在了一個建築物的背面,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這個陰謀,於是又小跑著追上了女孩,這可謂是「不到黃河不死心啊!」但幸運的事發生了,女孩的眼中又充滿了驚喜與希望,因為,她看到了已經停在前方的媽媽的車,於是她飛快地跑向媽媽的車,坐進了車里。
而身後那個黑衣男子,依然裝作只是順路的模樣加快腳步,溜走了。
學校也通過監控發現了這件事,立刻調查開來,又確認了女孩的安危才停止調查。經過調查,這個黑衣男子的確是不壞好意,企圖拐賣少女。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現在的危險分子越來越多了,居然都敢明目張膽地來學校拐賣少女。幸虧她的媽媽及時出現,不然後果肯定不堪設想。看來,法治管理已經涉及到了校園。雖然法治已經走進了校園,但是我們一定要加強自身保護意識,防止一些危險分子的拐騙。
法治已經走進校園,離不開生活,就讓讓法治充滿整個校園吧!我愛法治!
2. 法制校園的內容
要尊敬國旗、國徽,維護祖國尊嚴。
要遵守交通規則,服從交通管理。
要講究公共衛生,保持市容整潔。
要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安全。
要愛護公共財產,保護公民合法財產。
要愛護名勝古跡和珍貴文物。
要愛護珍貴和有益的動物,保護樹木莊稼。
要開展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不看壞書和壞錄像片、不賭博。
要尊重通信自由,不私拆、撕毀別人信件和揭取郵票。
要相信科學,不參加迷信活動。
要建立同學問的正常友誼,敢於與壞人壞事作斗爭。
從小學法守法;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3. 關於法治校園的名言
1、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魯赫
法制進校園名人名言精選
2、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馬基雅弗利
3、我已經發現,混亂和一切火海的起源、原因和發展都與各種社會的腐敗的法制有關。
4、刑罰的嚴厲程度應該只為實現其目標而絕對必需。所有超過於此的刑罰不僅是過分的惡,而且會製造大量的阻礙公正目標實現的坎坷。
5、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列寧
6、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滋賀秀蘭
7、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政治學》
8、以無情的目光論事,一慈悲的目光看人。
9、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亞里士多德
10、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斯賓諾莎
11、正義可以提升一個民族。
12、最好的法律從習慣產生。
13、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邊沁
14、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阿奎那
15、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16、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馬克思
17、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孟德斯鳩
18、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19、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過一場冗長的官司。
20、習慣法非但不比法令靈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適應新的條件,而且相反,它更趨向於抱殘守缺、因循守舊、難以變化。
4. 以《弘揚憲法精神·構築法治校園》為主題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以憲為綱,知法守法》。
我叫閆暢,是來自日照第二實驗中學一名幸運的中學生。說我幸運,因為我出生在一個嶄新的時代,生長在一個法治的社會,一個法治的國家。
當我們站在歲月的肩膀上遠眺,我們看到了,看到了那個舊社會里,封建腐朽的中國,看到了那個千瘡百孔,令人心酸的中國。但此時此刻,我站在這里,用語言的力量來傳達我的情感,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們和平法治的國家,歸功於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從小,家裡的老人就教我們:無規矩不成方圓。後來,老師告訴我們: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憲法》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如甘露,如陽光;對於我們而言,如鎧甲,如標桿。
今天我能夠站在這里,因為憲法給了我受教育的權利,給了我了解民主法律的機會,給了我們大家一個和平穩定的社會。可以說,《憲法》是我們如今一切成就的根本。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的中國,是何等的落後,軟弱,那些屈辱的歷史猶如一把尖刀刻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我們也常說,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但是試想,如果我們國家沒有《憲法》,沒有民主沒有法治,我們又該如果度過那段支離破碎的歲月,又該如何走向未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愛國、守法,不止是說說而已。
我們作為一位炎黃子孫,有責任去維護我們祖國的和諧,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更應該去了解、去遵守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生活中,時常會有同學說,憲法離我們很遠。但是,你是否知道,我們時時刻刻受著憲法的保護?我們每天上學、接受教育,是遵守《憲法》,我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是遵守《憲法》,我們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遵守《憲法》,可見,《憲法》就在我們身邊,《憲法》陪伴我們成長。劉媛媛發表過一篇演講,叫《年輕人能為世界做什麼》,她說總有一天銀行行長會是九零後,企業家會是九零後,甚至國家主席都會是九零後。其實同樣,總有一天我們也會長大成人,也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主角,那麼我想問大家,如果在那一天,我們又能為這個世界做什麼?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做什麼呢?我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那種站在風口浪尖上去把握國家命運的人物,你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升斗小民,是這個龐大的社會機器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但我相信有一件事情我們都可以做到,那就是遵守《憲法》,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人,用我們的法律知識,為我們的國家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讓我們用憲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全面深刻理解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不僅自己遵紀守法,同時把法制意識宣傳給周圍的人,真正做到憲法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憲法更在我們的心中。
憲法很薄,也很重。它的沉重,是我們十三億炎黃子孫的信念與希望,更是照亮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照亮這個嶄新時代的曙光!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學習憲法遵守憲法,以憲為綱,知法守法,做一名新時代的合格中學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5. 法治進校園順口溜是什麼
法治進校園順口溜是:
守法紀,愛生命,游戲室,不要進。
錄象廳,不涉足,更別沾,黃賭毒。
防溺水,不玩火,危險事,不能做。
交網友,不痴迷,陌生人,要遠離。
放學後,即回家,迷信事,不參加。
好與壞,要分清,小公民,人人敬。
預防校園暴力口訣
講文明,懂禮貌,校規校紀要記牢。
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臟話不造謠。
與人為善大道寬,盛氣凌人朋友少。
以強欺弱不可取,團結友愛最重要。
玩笑打鬧別過火,小磕小碰別發飆。
情緒過激事端起,理性溝通矛盾消。
有益活動勤參與,良師益友多結交。
懂法守法能自律,身心健康樂逍遙。
6. 法制校園的內容有哪些
1. 要尊敬國旗、國徽,維護祖國尊嚴。
2. 要遵守交通規則,服從交通管理。
3. 要講究公共衛生,保持市容整潔。
4. 要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安全。
5. 要愛護公共財產,保護公民合法財產。
6. 要愛護名勝古跡和珍貴文物。
7. 要愛護珍貴和有益的動物,保護樹木莊稼。
8. 要開展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不看壞書和壞錄像片、不賭博。
9. 要尊重通信自由,不私拆、撕毀別人信件和揭取郵票。
10. 要相信科學,不參加迷信活動。
11. 要建立同學問的正常友誼,敢於與壞人壞事作斗爭。
12. 從小學法守法;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法制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的基礎知識來教育年輕後代,使他們從小就受到民主的訓練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於履行社會主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法制觀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社會主義國家根據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和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正確關系;而社會主義民主的建設,又必須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相結合。對學生,通過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中學和大學的法律常識課和憲法講座、少先隊和共青團的班級活動,以及課外、校外活動等進行民主與法制的教育。
7. 學校進行法制教育時,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校可以通過以下活動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向居民宣傳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宣傳意識。學生編故事小品相聲啞劇等。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觀察到這些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行為,並加以執行。表演的學生生動,觀看的學生享受。一些學生坐在座位上看著他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通過正規的法律教育,學校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有時是一定的法律知識競賽;
因為現在的學生減負後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如果學校不加強教育,正確引導學生,很容易走進商業電玩室等場所,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再比如,對於學生來說,知道如何有意識地抵制有害讀物的傳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學生通常喜歡看雜志、畫報之類的書。因為年紀小,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不健康的出版物所誘惑,毒性很大。
8. 如何依法治校,打造法治校園
高校法治復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制主要問題:學校整體法治文明意識比較淡薄。很多學校的法律體系 不夠完善。加強高校法治文明建設的途徑:加強法制教育,增強依法治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高校自覺、主動依法治校是法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法治文明程度的主要表現。加強高 校法治文化建設,文化是文明的起點,大學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應把法治文化納入到大 學文化的建設范圍內。完善法規體系,健全學校各項制度,我國的高校是社會的縮影,涉及教 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他們構成高校法治的主體,其權利與義務關系構成 高校法治的對象。這幾個 多元主體彼此相對獨立、 彼此依賴、彼此互相制約而又彼此合作, 權利與權力的相互關聯,關於高校的法制與法規應有針對性地對此加以調控和制約,以實現高 校各主體之間的和諧共進,共同發展。增強聯動力度,密切高校與司法部門的聯合,規范高校 活動依賴於外部的國家法律與高校內部各項制度,這些法律與制度的制定是為了高校有法可依 ,但要做到高校內部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規之間不沖突,制定的制度要根據學校外部環境與高 校自身 發展情況,不脫離實際情況的需要。
9. 我有責任為法治學校做貢獻的法制名言
1、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宋·蘇轍
2、法律不可能給每個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於全體和大多數人,我們就該滿足了。——李維
3、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 波洛克
4、法律的基礎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公平和實用。——伯克
5、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意)《論犯罪和刑罰》
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學大全》
7、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8、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西塞羅
9、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10、法律和制度必須跟上人類思想進步。——傑弗遜
11、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偉的大夏,庇護著我們大家;它的每一塊磚石都壘在另一塊磚石上。——高爾斯華綏
1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 好的秩序。——古希臘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
13、法律如果不講道理,即使延續時間再長,也還是沒有制約力的。——愛·科克
14、法律是社會的習慣和思想的結晶。——托·伍·威爾遜
15、法律是為了保護無辜而制定的。——愛略特
16、法律是無私的,對誰都一視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馬斯
17、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愛·科克
18、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著權柄。——英國作家 哥爾德斯密斯
19、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畢達哥拉斯
20、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