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筋手法治療
1. 治療手指傷筋的 偏方集錦
一,傷筋偏方
處方1
生薑、蔥白各適量
【用法】上葯搗爛,和面熱敷之。
【說明】本方對跌打所致的傷筋腫痛有一定的療效。
處方2
生薑適量
【用法】生薑搗爛和面炒熱合自,外敷。
【說明】本方專治閃拗手足疼痛。
處方3
生薑12g 葛根20g 蒲公英20g 老鸛草20g
【用法】將上幾味搗爛成泥,調入少許白酒,拌成糊狀,敷頸部,次日另換一劑。
【說明】本方為民間偏方,具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適於治療落枕的病人。
處方4
蔥白30g 食醋少許
【用法】將蔥白搗爛,加入食醋調勻,敷於肩關節。
【說明】本方適於肩部傷筋的病人。
處方5
大蒜8g 韭菜20g 臭梧桐20g 白鳳仙根30g 生薑汁10g 蛋清適量
【用法】將大蒜、韭菜、臭梧桐、白鳳仙根搗爛成泥,調入生薑汁及蛋清拌勻,敷患處,外以紗布包紮,隔日換葯,一般5-7天即可見效。
【說明】本方用於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病人。
二,傷筋不能熱敷
熱敷會造成淤血,很難消腫,一定要用冰敷
我就是用了熱毛巾,半個月又腫又紫不能動
千萬不能熱敷阿
三,傷筋與骨折怎樣區別? 孩子受傷後,家長最擔心的問題是想確定傷筋還是骨折。
傷筋和骨折有何不同?一般講傷筋的主要表現為受傷部位的疼痛、腫脹、皮下有瘀血(青紫塊),行動不便,傷處有觸痛。而骨折時不僅有上述症狀,通常還伴有畸形。例如,肢體彎曲成角度或縮短,肢體活動明顯障礙,如不能行走及抬舉肢體。有時在搬動受傷肢體時,聽到骨頭斷端互相摩擦而發出類似關節的異常活動。但小兒骨中含鈣質成分少,骨骼較成人柔韌,受外力後雖然變形或有彎曲,卻未完全折斷,有骨膜下骨折之稱。此類骨折不可能有異常的活動,當然也聽不到斷骨間的摩擦音。無論哪類骨折,均要進行X線檢查以明確傷情。
四,傷筋
病證名。人體肌肉、肌腱等軟組織損傷。出《素問·宣明五氣篇》。多因斗毆、扭挫等引起。證見傷後局部腫脹疼痛,色呈青紫,甚則關節功能障礙,屈伸不利。包括古文獻之筋斷、筋走、筋翻、筋轉、筋強等症。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為要,內服可用舒筋散,或疼痛嚴重者給予雲南白葯、止痛之劑。重在外治,可選海桐皮煎湯溫洗,並可用針灸、按摩、拔火罐、水療、蠟療等物理療法,局部自我之功能鍛煉亦屬重要。
2. 傷筋怎麼才能完全康復
受傷1~2周內,受傷處應適當休息,需要時宜固定不動。對慢性勞損者可用腰圍、護腕、護膝等作局部保護。 2、懂得推拿者可自行治療,如選用按揉、推拿、捏拿、轉搖、捻搓、屈伸、牽抖、提拉等理筋手法,幫助舒筋活血,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消散血腫,解除筋肉攣縮,拉開損傷之粘連,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如不懂推拿治療,則不可亂用,特別是急性的嚴重損傷,應請醫生診治。 3、可使用拔火罐,也可按醫生意見進行理療、體療等。 4、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葯物治療,以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為主。 5、逐步進行傷部的筋肉舒縮,和關節功能活動鍛煉,但要循序漸進,以免重復受傷。 6、孕期婦女,或年老體弱,骨質疏鬆,早期局部出血,脊柱有損傷,局部有腫塊及性質不明等,需慎用或禁用強刺激手法。
外用葯物初期及中期和後期。初期及中期,宜祛瘀消腫,理氣止痛。常用祛瘀止痛葯膏等敷之。如紅熱較明顯,宜消瘀清熱,解毒退腫。常敷四黃散、清營退腫膏等。症狀較輕者,可搽紅花油(成葯有售)、萬花油(成葯)等以舒筋活血。後期,以活血止痛為主。常用寶珍膏(成葯)、萬應膏(成葯)等。如肌筋硬拘攣可用八仙逍遙湯、海桐皮湯熏洗患處。可起到溫經止痛、滑利關節的作用。 一般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酊劑,局部可用傷濕止痛膏貼上,較重的損傷如果皮膚完整,可用傷筋雲南白葯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日換葯1次,每日2~3次,加理療。如果皮膚有破損不宜局部外用葯物,特別是中葯外敷等,應該及時就醫,去醫院處理。後期以活血止痛為主。常用寶珍膏、萬應膏等。如肌筋硬拘攣(攣縮)可用八仙逍遙湯、海桐皮湯熏洗患處,能起到溫經止痛、滑利關節的作用。 內服葯物傷筋初期腫痛劇烈時,宜散瘀止痛。可服雲南白葯膠囊(2片/次、3次/日)、七厘散等。中期,宜舒筋活血。可服舒筋湯,舒筋活血湯等。後期或陳傷,常兼夾風寒外邪、局部疼痛乏力,活動功能障礙,宜養血和絡,祛風宣痹。常服小活絡丹、補腎壯筋湯等。 經過上述處理,一般2~3天疼痛減輕,一周後基本痊癒。
3. 傷筋民間手法治療的內容介紹
傷筋又叫軟組織損傷,是人們在勞動和生活中常發生的疾病,祖國醫學治療傷筋主內要運用手法治療容,它具有顯效、簡便等優點,歷來深受群眾歡迎,本書主要介紹傷筋手法治療知識,著重介紹常見的下頜、頸、肩、胸、腰以及手足關節等十三種傷筋的簡易治療手法,並附有插圖,書末附有民間治療傷筋中草葯方劑,本書介紹的治療方法具體實用,圖文對照,通俗易懂,可供廣大讀者和基層衛生人員參考。
4. 傷筋怎麼辦
基本處理
傷筋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外敷法
初期: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置於傷處冷敷之。使其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抑制神經感覺,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防腫作用。若現場無法獲得冰塊等冷凍劑,就應馬上加壓包紮,使其避免出血或滲出,較為妥當。待24~48小時之後再行熱療或其他方法治療。
中、後期: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水袋放在傷處。涼後立即更換,每次敷30分鍾,每天1~2次。以促進毛細血管擴張、開放,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和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腫脹消退。不正確的處理如早期熱敷、按摩常常使出血不止,腫脹加重,在前臂、小腿等處,嚴重時會導致截肢的危險。
四肢受傷後應局部墊枕以抬高患肢,腰背扭傷宜卧硬板床休息。注意保護損傷部位,防止再次受傷。筋若有斷裂現象,可用粘膏或彈性綳帶等固定,以增強其穩固性,限制肌肉、韌帶超常范圍活動,使傷部組織能夠得到適當休息,利於損傷的癒合。
手法治療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記載,按摩法和推拿法是治療傷筋的主要手法。治療傷筋手法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為主,並輔以揉、捏、擦、滾等手法,同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還可選用拔伸牽引、屈曲按壓、顫抖搖晃、旋轉斜搬等手法(具體手法,因篇輻所限,另撰人介紹),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松解粘連、軟化瘢痕等。
葯物療法
外用葯物初期及中期和後期。初期及中期,宜祛瘀消腫,理氣止痛。常用祛瘀止痛葯膏等敷之。如紅熱較明顯,宜消瘀清熱,解毒退腫。常敷四黃散、清營退腫膏等。症狀較輕者,可搽紅花油(成葯有售)、萬花油(成葯)等以舒筋活血。後期,以活血止痛為主。常用寶珍膏(成葯)、萬應膏(成葯)等。如肌筋硬拘攣可用八仙逍遙湯、海桐皮湯熏洗患處。可起到溫經止痛、滑利關節的作用。
一般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酊劑,局部可用傷濕止痛膏貼上,較重的損傷如果皮膚完整,可用
傷筋
雲南白葯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日換葯1次,每日2~3次,加理療。如果皮膚有破損不宜局部外用葯物,特別是中葯外敷等,應該及時就醫,去醫院處理。後期以活血止痛為主。常用寶珍膏、萬應膏等。如肌筋硬拘攣(攣縮)可用八仙逍遙湯、海桐皮湯熏洗患處,能起到溫經止痛、滑利關節的作用。
內服葯物傷筋初期腫痛劇烈時,宜散瘀止痛。可服雲南白葯膠囊(2片/次、3次/日)、七厘散等。中期,宜舒筋活血。可服舒筋湯,舒筋活血湯等。後期或陳傷,常兼夾風寒外邪、局部疼痛乏力,活動功能障礙,宜養血和絡,祛風宣痹。常服小活絡丹、補腎壯筋湯等。
經過上述處理,一般2~3天疼痛減輕,一周後基本痊癒。
5. 傷筋的治療
損傷早期不要熱敷和按摩。急性損傷後,有人立即對局部採用熱敷、按摩,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這樣會加重損傷和出血。24小時以後,損傷組織開始修復,才可採用熱敷和按摩,這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組織的修復和代謝產物及淤血的吸收,促進癒合。
採取綜合措施治療。如運動療法、理療、針灸、推拿中選擇1—2項,配合中、西葯治療,使損傷盡快盡好地康復,使病人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初期: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置於傷處冷敷之。使其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抑制神經感覺,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防腫作用。若現場無法獲得冰塊等冷凍劑,就應馬上加壓包紮,使其避免出血或滲出,較為妥當。待24~48小時之後再行熱療或其他方法治療。
中、後期: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水袋放在傷處。涼後立即更換,每次敷30分鍾,每天1~2次。以促進毛細血管擴張、開放,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和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腫脹消退。不正確的處理如早期熱敷、按摩常常使出血不止,腫脹加重,在前臂、小腿等處,嚴重時會導致截肢的危險。
四肢受傷後應局部墊枕以抬高患肢,腰背扭傷宜卧硬板床休息。注意保護損傷部位,防止再次受傷。筋若有斷裂現象,可用粘膏或彈性綳帶等固定,以增強其穩固性,限制肌肉、韌帶超常范圍活動,使傷部組織能夠得到適當休息,利於損傷的癒合。 外用葯物初期及中期和後期。初期及中期,宜祛瘀消腫,理氣止痛。常用祛瘀止痛葯膏等敷之。如紅熱較明顯,宜消瘀清熱,解毒退腫。常敷四黃散、清營退腫膏等。症狀較輕者,可搽等以舒筋活血。後期,以活血止痛為主。
一般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酊劑,局部可用傷濕止痛膏貼上,較重的損傷如果皮膚完整,可用雲南白葯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日換葯1次,每日2~3次,加理療。如果皮膚有破損不宜局部外用葯物,特別是中葯外敷等,應該及時就醫,去醫院處理。後期以活血止痛為主。
內服葯物傷筋初期腫痛劇烈時,宜散瘀止痛。可服雲南白葯膠囊(2片/次、3次/日)、七厘散等。中期,宜舒筋活血。可服舒筋湯,舒筋活血湯等。後期或陳傷,常兼夾風寒外邪、局部疼痛乏力,活動功能障礙,宜養血和絡,祛風宣痹。常服小活絡丹、補腎壯筋湯等。
經過上述處理,一般2~3天疼痛減輕,一周後基本痊癒。
6. 手臂傷筋了怎麼辦
4、修養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建議拉傷的人,雖然有外部干預會加快修復速度,但畢竟不是立刻恢復,建議你可以休息3-4天,以保證肌肉盡可能的恢復。
7. 怎麼推拿按摩治療傷筋
對傷筋的治療是推拿臨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舒筋通絡 受損害的軟組織,在疼痛的刺激下,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處於緊張、痙攣狀態,以減少肢體活動,避免對損傷部位的牽拉刺激,從而減輕疼痛。如治療失當,痙攣的受損組織可形成粘連,進一步影響患肢的功能。推拿是解除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方法,因為推拿不但可直接放鬆肌肉,並能解除引起肌肉緊張的內在原因,做到標本兼松。 推拿直接放鬆肌肉的機理是:促進循環、減輕疼痛、恢復功能。首先通過手法治療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加強血液循環;二是在適當的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減輕疼痛刺激;三是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恢復其功能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消除疼痛。 推拿消除導致肌肉緊張的病因,其機理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加強損傷組織的循環,加快局部腫脹的吸收,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二是通過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減少受損組織疼痛刺激的保護反應;三是軟組織有粘連者,通過手法可幫助松解粘連,恢復原有機能。 2.理筋整復 凡筋傷患者,其損傷多伴有骨錯之症、筋走之情,《醫宗金鑒》手法總論中就有筋歪、筋斷、筋翻、筋轉、筋走的記載。醫者於損傷部位,通過細心觸摸,了解病損部位的形態、位置變化等,確定損傷的性質。 對傷筋的治療是推拿臨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凡人體各個關節、筋脈、肌肉遭受外來撞擊、牽拉、扭轉、擠壓或因年邁體虛、操勞過度所致的疾患,未見骨折、皮肉破損者,皆屬傷筋范疇。 肌肉、肌腱、韌帶完全斷裂者,須手術縫合才能重建。部分斷裂者則使用適當的手法理筋順筋,使斷裂的組織撫順理直,並加以固定,以減輕疼痛和有利於斷端生長吻合。而肌腱滑脫、關節內軟骨板損傷、椎間盤突出、脊柱小關節紊亂、關節半脫位伴滑膜嵌頓均須以適當手法理筋整復,使筋順而骨正。順則通,通則不痛,以達氣血流暢,痛楚立減,功能改善之目的。 3.活血祛瘀 氣血為生命之本。血行脈中,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氣隨血行,濡養周身。若脈絡不通或筋骨粘連而致血不能行,則必生災患。因此施術之時必推以動之,使臟腑升降有常,氣血循行順暢,骨節靈活有力。動亦為推拿療法之特點。在治療過程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促進機體的功能活動;二是促進氣血的流動;三是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 推拿手法對臟器有直接促進和調整其功能活動的作用,亦可加速軟組織損傷的恢復。適當的手法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損傷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灌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不僅如此,適當的手法還可使肌肉間的力學平衡得到調節,使肌肉間不協調的力學關系得到改善或恢復,從而使疼痛減輕或消失。 被動運動是推拿手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關節粘連僵硬者,適當的被動活動則有助於松解粘連,滑利關節;對局部軟組織變性者,則可改善局部營養供應,促進新陳代謝,增大肌肉的延展性,從而使變性的組織功能逐漸得到改善。 總之,推拿在對傷筋的治療過程中始終貫穿著祖國醫學痛則不通,不通則痛的理論原則,將松、順、動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拘者舒,斜者正,瘀者通,取得了通則不痛的滿意療效。
8. 手傷筋怎麼辦
傷筋的治療,應本著其新傷、陳舊傷及勞損傷的不同,而選擇其適當的方法,辨證施治,但應遵循筋骨並重、標本兼治、內外結合、功能鍛煉為原則。1.內治法 ①傷筋的早期治療在急性期因患肢氣血瘀滯,腫痛較重,常以活血化瘀、攻下逐瘀法為主。方用桃紅四物湯、復元活血湯、桃仁承氣湯、大承氣湯、血府通瘀湯等。②中期因病情減輕,但腫脹疼痛還沒有全部消除,以和營止痛、舒筋活絡為主,方用和營止痛湯、七厘散、舒筋活血湯等。③後期因筋骨攣急,屈伸不利,故給予補氣養血,補益肝腎,溫經通絡為主,方用四物湯、八珍湯、四君子湯、獨活寄生湯、大活絡丹等。2.外治法 ①外用葯物 外敷、外貼、擦劑等,例如三七散、正紅花油、解痙鎮痛酊、扶他林軟膏(乳膠劑)等,以消腫祛瘀、舒筋活血、溫經通絡、散寒祛濕等。②按摩活關法 運用按摩活關法,作用於肌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減輕或解除肌肉痙攣,剝離粘連,整復小關節錯縫,增強新陳代謝,預防關節強直等作用。
9. 傷筋該如何治療
意見建議;扭挫傷都是因為淤血阻滯經絡,閉而不通,應以內服活血化瘀的葯,再用外敷的活血止痛的葯,局部按摩出盡血液循環也會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