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信用立法

社會信用立法

發布時間: 2020-12-21 01:18:02

道德與法律,作文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么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裡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余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裡,靠鄰里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脫,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裡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

㈡ 通過運用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會使企業( )

政治高考知識點總結

黃運財

一、經濟學:

★(1)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2)商品的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是商品價值的大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價值規律的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生產部門的分配(調節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終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從根本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具體地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5)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是我國的分配製度;這是由生產力水平、所有制結構決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6)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

(7)國家的宏觀調控:由於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且市場調節可以廣泛發揮作用的領域,市場也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宏觀調控是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其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手段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企業經濟效益是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等;途徑主要有兩條(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9)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經營的專業知識、才乾和能力。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對企業的競爭至關重要;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保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在市場上開展正當競爭,反對和抵制不正當競爭。

★(10)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保障;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比較脆弱,發展速度仍然相對滯後,仍然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要徹底改變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現狀,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道路(靠政策、靠技術、靠投入、靠產業化經營、靠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等)。

★(11)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指現代機器大工業):必須大力發展支柱工業(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因為一個國家能否實現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產業的發展水平;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要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發展工業必須走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2)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必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增加勞動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3)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過實現勞動者的權利和履行義務體現出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是統一的;其主要權利(略)和主要義務(提高職業技能—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甚至生產力的水平、遵守職業道德)。

(14)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原則(既要有利於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5)國民收入的分配:不是由人們的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受客觀經濟條件的制約。

(16)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稅、利、費、債);財政支出就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的過程,財政支出規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國家的財政是通過瞀實現的。

(17)財政的巨大作用: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為了使財政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關鍵是大力增加財政收入,要增加財政收入,必須努力發展經濟,增加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18)稅收的性質和作用:我國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社會主義新型稅收;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9)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我國的銀行主要有中央銀行(是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其職能是依法制定實施貨幣政策、管理人民幣流通、經理國庫、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企業法人)、政策性銀行(目的是建立健全國家的宏觀調控體系)。

(20)銀行的作用:為我國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能夠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住處為企業和國家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21)商業保險:是一種針對風險本身的投資方式,是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上,是參與保險人個人意志的體現,是把分散的社會資金集中起來,用以彌補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損失的一種措施,為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生活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市場交易原則:市場交易原則是保證市場交易活動有序,按規則進行的基本條件,其內容主要包括自願(基本原則,是前提)、平等(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也是市場交易的重要原則)、公平(是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內容,是市場交易原則的靈魂,是衡量市場交易活動是否有序、是否規范的試金石)、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精神);發展商品服務市場,必須堅持市場交易原則,這是遵循市場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

(2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24)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商品服務市場上,消費者佔有重要地位,消費者在商品服務市場上享有廣泛的權利消費者也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經濟秩序。

(25)經濟全球化:隨著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實行對外開放已成為全球性的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世界間的經濟聯系廣泛地滲透到各個領域,,其表現是(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資金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國際化、信息傳播國際化)。

(26)世界金融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向會員國提供短期貸款等)、世界銀行(World Bank—主要協調對發展中國家貸款和和投資的國際金融組織)

(27)世界市場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必然的(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要條件);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已為世界各國的經驗所證明,也為我國的實踐所證明,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28)通過海關徵收的關稅對一國對外貿易具有重要影響(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調節進出口貿易,調節國內市場供求關系)。

(29)我國對外貿易的作用: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吸收、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促進國內企業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30)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既要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有益的東西,又要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

★ 經濟學新考綱修改:

1、 將「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整為「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有利於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有利於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對於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確立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實現公平競爭;進一步完善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監督管理和服務,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健全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要素,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3.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憲法確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利於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其次,有利於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維護了社會公正。使合法的私有財產有了法律保障。第四、表明我國正按照文明政治、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構築文明政治、市場經濟的運行基礎,這有助於樹立好的國際形象。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進步。

4、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①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因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是客觀規律。②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5、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一觀點體現了黨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6、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是保證經濟良好運行的社會機制。它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以解決市場參與者的信息不對稱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勵,失信者付出代價,保證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與效率。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哲學常識:

(1)世界的客觀性: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為前提;社會及其發展規律是客觀的。

(2)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依賴於物質;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規律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實事求是(規律的客觀性原理)。

(4)聯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必須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善於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提高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5)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發展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要有創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學會創造性思維。「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造性思維」。

(6)規律: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應該也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7)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既對立—互相排斥、互相鬥爭,又統一---雙方互相依存、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 是普遍存在的,必須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8)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對事物的具體特點要進行具體的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前提和關鍵)。

(9)善於把握重點和主流:辦事情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重點,又要統籌兼顧);看問題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10)內因和外因: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要重視內因的作用,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對外因要一分為二的分析,善於利用對事物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外部條件,注意避免其對事物發展的不利影響)。

(11)量變和質變:堅持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重視量的積累),堅持適度的原則;注意優化結構,促進事物的發展。

(12)發揮主觀能動性:人有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觀、客觀因素的制約。

(13)認識要不斷深化(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要學會運用分析與綜合思維方法;重視合理想像和創造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

(14)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准);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

★(15)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促進或阻礙)。「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應提倡誠信」

(16)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有導向作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選擇和人生道路);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不同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不同的。

(17)實踐: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要走群眾路線,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核心、也包括認識能力和思維方法);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三、政治常識:

★(1)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國家職能,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並反映我國的國家性質,我國的國家職能有對內職能(依法打擊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科文衛事業;搞好社會公共服務---維護安定團結和社會治安、建立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興辦公共設施和保護生態環境)和對外職能(防禦外敵入侵和顛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積極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2)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任免權、決定權、監督權);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向人民負責,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憲法賦予他們特有的權利(發言表決免責權、提案權、質詢權等)並且必須自覺履行義務(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機密、密切聯系群眾、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等)。

★(3)我國的國家機構: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對人民負責、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其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實行依法治國的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當家作主的地位。

(4)我國的公民與國家: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堅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公民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認真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5)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決定的,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保證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調動各方面的各級因素);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方式)。

(6)我國鏟除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根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政治、經濟、文化權利)、民族團結(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是民族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各民族共同繁榮(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都得到發展和不斷進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逐步消除東西部差距,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首先民族地區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同時需要國家、發達地區的幫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

(7)我國的宗教政策:在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活動,國家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8)當代國際社會:國際關系是變化發展的,決定國際關系的因素主要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度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9)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和平與發展的障礙;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各國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10)我國的對外政策: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首要目標,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關系的基本准則、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支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四、補充知識:問題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背景: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必須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它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是硬道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要以人為本,注重「五個統籌」,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無論是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要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並切實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要堅持經濟發展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切實加強薄弱環節;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努力緩解資源約束矛盾;抓住有利時機,著力推進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一)科學內涵: 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1、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

2、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3、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4、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二)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

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重要戰略思想。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

(三)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經濟發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別是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更需要長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要注意質量,做到速度和效益的統一。要轉變增長方式。

2、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

3、堅持城鄉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

4、堅持區域協調發展 ;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5、堅持可持續發展。這就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6、堅持改革開放。按照「五個統籌」推進改革開放,才能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體制和機制保障,才能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銳意推進改革。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7、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問題二、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增長方式轉變、走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之路

1、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靠科技進步,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結構調整。hlm

㈢ 簡述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並作簡要評價

內容

  • 金融方面

(1)挽救銀行危機,改革與開始管理金融制度。為了解決銀行貨幣荒,羅斯福政府委託各聯邦儲備銀行根據各銀行資產發行貨幣,授權復興金融公司用購買銀行優先股票的辦法給它們提供流動資金。為了恢復群眾對銀行的信任,它規定由財政部整頓銀行,並監督銀行的重新開業。財政部根據要求採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銀行,淘汰了無償還能力的不健全銀行。為保護銀行儲備和阻止黃金外流,它禁止儲藏和輸出黃金。(2)3月20日通過了羅斯福提出的節約法,縮減政府開支和退伍軍人津貼5億美元。(3)先後通過提供證券實情法、證券交易法及銀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爾法以加強對銀行、證券市場和貨幣的改革和管理。(4)美元與黃金脫鉤,使美元貶值,放棄金本位制。實施結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獲得了成功的,通過以上措施羅斯福政府維護並加強了美國金融資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強了國家對金融制度的管理與控制。

由於大蕭條是由瘋狂投機活動引起的金融危機而觸發的。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也先從整頓金融入手。在被稱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間制訂的15項重要立法中,有關金融的法律佔1/3。羅斯福於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總統時,全國幾乎沒有一家銀行營業,支票在華盛頓已無法兌現。在羅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決定對銀行採取個別審查頒發許可證制度,對有償付能力的銀行,允許盡快復業。從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銀行領到執照重新開業,與1929年危機爆發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羅斯福採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眾輿論評價這個行動猶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現的一道閃電」。羅斯福在整頓銀行的同時,還採取了提高美國對外經濟地位的行動。從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黃金出口開始,採取一個接一個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美鈔停止兌換黃金;4月19日,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6月5日,公私債務廢除以黃金償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發行以國家有價證券為擔保的30億美元紙幣,並使美元貶值40.94%。通過美元貶值,加強了美國商品對外的競爭能力。這些措施,對穩定局勢,疏導經濟生活的血液循環,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 農業和工業

在「百日新政」期間,羅斯福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國家工業復興法》,這兩個法律成了整個新政的左膀右臂。羅斯福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規定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原工人每周工作55個小時,工資一共只有60美分,調整後標准:工人每周工作40小時,最低周工資12美元)。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在得到大企業的勉強支持後,羅斯福隨之又盡力爭取中小企業主的支持。他說大企業接受工業復興法固然重要,「而產生豐碩成果的領域還在於小僱主們,他們的貢獻將是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這些小僱主實際上是國家骨幹中極重要的部分,而我們的計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中小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了推行新型法規,政府給接受法規的企業頒發「藍鷹」獎章,上面標志著「我們盡我們的的職責(We Do Our Part)」等標語,以資表彰。

  • 以工代賑

新政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羅斯福執政初期,全國1700多萬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維持生計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業的幫助和施捨。但這部分財源相對於如此龐大的失業大軍,無異於杯水車薪。解決這一復雜的社會問題,只有聯邦政府才能辦到。羅斯福新政的第一項措施,就是促請國會通過的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該計劃專門吸納年齡在18歲到25歲,身強力壯而失業率偏高的青年人,從事植樹護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築、開辟森林防火線和設置森林望塔等工程建設。第一批招募了25萬人,在遍及各州的1500個營地勞動。到美國參戰前,先後有200多萬青年在這個機構中工作過,他們開辟了740多萬英畝國有林區和大量國有公園。平均每人每期干9個月,月工資中拿出絕大部分作贍家費,這樣在整個社會擴大了救濟面和相應的購買力。對於千千萬萬依賴州、市養活的人們,羅斯福還敦促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救濟機構,合理劃分聯邦政府和各州之間的使用比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用來直接救濟貧民和失業者。新政期間,全美設有名目繁多的工賑機關,綜合起來可分成兩大系統:以從事長期目標的工程計劃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後撥額40多億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資近10億美元),後者在全國范圍內興建了18萬個小型工程項目,包括校舍、橋梁、堤坎、下水道系統及郵局和行政機關等公共建築物,先後吸引了400萬人工作,為廣大非熟練失業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後來又繼續建立了幾個新的工賑機構。其中最著名的是國會撥款50億美元興辦的工程興辦署和專門針對青年人的全國青年總署,二者總計雇傭人員達2300萬,佔全國勞動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戰前夕,聯邦政府支出的種種工程費用及數目較小的直接救濟費用達180億美元,美國政府藉此修築了近1000座飛機場、12000多個運動場、800多座校舍與醫院,不僅為工匠、非熟練工人和建築業是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給成千上萬的失業藝術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為止美國政府承擔執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濟計。這一筆錢經過工人的口袋、通過不同渠道和消費,又回到了資本家手中,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

  • 社會保障制度

從1935年開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著重通過社會保險法案、全國勞工關系法案、公用事業法案等法規,以立法的形式鞏固新政成果。羅斯福認為,一個政府「如果對老者和病人不能給予照顧,不能為壯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業體系之中,聽任無保障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存在下去,或是應該存在下去的政府」,社會保險應該負責「從搖籃到墳墓」整個一生。為此,制定了《社會保險法》,法律規定,凡年滿65歲退休的工資勞動者,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養老金。關於失業保險,羅斯福解釋說:「它不僅有助於個人避免在今後被解僱時去依靠救濟,而且通過維持購買力還將緩解一下經濟困難的沖擊。」保險金的來源。一半是由在職工人和僱主各交付相當工人工資1%的保險費,另一半則由聯邦政府撥付。這個社會保險法,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強烈願望,受到美國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和贊許。

1937年5月24日,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受到廣泛注意的關於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立法的咨文。咨文承認「我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從事農業或工業,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們必須銘記我們的目標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現在營養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們知道,當我們工人的一大部分還沒有就業的時候,超時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資是不能提高國民收入的。」由國會沒有對法案採取行動,1937年10月12日,羅斯福再次提出,直到1938年6月14日通過。這就是《公平勞動標准法》(又稱《工資工時法》),它的主要條款包括每周40小時工時,每小時40分最低工資;禁止使用16歲以下童工,在危險性工業中禁止使用18歲以下工人。關於最低工資的規定,隨著經濟的發展,日後陸續有所調整。這些社會立法,雖屬社會改良的范疇,但對廣大人民特別是工資勞動者甚有好處。為了解決社會保險制度的聯邦經費來源問題,羅斯福破天荒地實行了一種按收入和資產的多寡而徵收的累進稅。對5萬美元純收入和4萬美元遺產徵收31%,500萬美元以上的遺產可徵收75%;公司稅過去一律是13.75%,根據1935年稅法,公司收入在5萬美元以下的稅率降為12.5%,5萬美元以上者增加為15%。

  • 三權分立體制

1937年2月5日,羅斯福提出建議,認為最高法院人力不足,案件過多,法官年邁,影響效率,因而如現任法官任職已10年滿70歲還未退休,應增派一名法官,據此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可由9名增加到15名。根據1933年經濟法,羅斯福頒布了第6166號行政命令,改組、合並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機構,並加強了預算局的領導作用。1939年4月,國會通過了《新政機構改組法》,規定許多小機構合並為大機構。1939年9月8日,總統頒布了第一號行政命令,建立包括白宮辦公廳、預算局、國家資源計劃處、人事管理聯絡處和政府報告署等總統的辦事機構。

  • 爐邊談話

羅斯福發明了「爐邊談話」,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國家民眾講述國家的政策與方針,鼓舞了美國人民,為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了起到了推動作用。

到1939年,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幾乎涉及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多數措施是針對美國擺脫危機,最大限度減輕危機後果的具體考慮,還有一些則是從資本主義長遠發展目標出發的遠景規劃,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國避免了經濟大崩潰,有助於美國走出危機。從1935年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穩步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從1933年的742億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從1700萬下降至800萬,恢復了國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擺脫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使危機中的美國避免出現激烈的社會動盪,為後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以後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

誠然,羅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家資本主義,以克服經濟危機,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新政」是他醫治資本主義社會的疾病在常規療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試用的一種試驗性的療法。事實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這也每每成為他的政敵發難的理由。「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曾予以抵制和誹謗,甚至作為新政初期重要內容的《工業復興法》及另外兩項法案也在時隔兩年後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但是,只要我們真正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審視「新政」,就不難看出,「新政」號准了美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脈搏,「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使我們的企業重新活躍起來」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充分喚起了他們的積極性。羅斯福把保持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保證公民就業作為政府的責任,尤其是以工代賑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項目,不僅大大緩解了失業困難,刺激了經濟的早日復甦,而且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使美國經濟受益無窮。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發生大蕭條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投入二次大戰及戰後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

實質


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採用以國家干預為特徵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

特點


盡量避免國有化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對經濟全面干預;盡量控制商品大量生產,達到平衡狀態;同時採取一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1)新的理論和政策:資本主義經濟思想——羅斯福新政是與凱恩斯主義基本一致的。

2)新的特點:盡量避免採用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政府對經濟全面干預,同時採取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3)新的起點:新政實際上是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把美國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迅速推向美國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正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中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具體體現。這種模式在二戰後被西方國家普遍採納,資本主義制度由此獲得新的生命力。

4)新的模式: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二戰後被一些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借鑒和繼承,促使二戰後資本主義發展出現新變化,進入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

效果


美國經濟沒有回升,失業人數依舊很多。

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

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大膽借鑒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美國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㈣ 貸款上徵信有什麼影響嗎

徵信:

徵信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依法採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出自《左傳·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其中,"信而有徵"即為可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徵求、驗證信用。

徵信就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客觀記錄其信用信息,並依法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授信機構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

㈤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則有哪些

1、《消費者權益保來護法》的立法宗旨源: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國家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原則、經營者依法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原則、交易應遵守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社會監督的原則。

(5)社會信用立法擴展閱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規特點:

1、以專章規定消費者的權利,表明該法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宗旨。該法列舉的消費者權利有很多,體現出較高的保護水平。

2、特別強調經營者的義務:首先,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其次,以專章規定了經營者對特定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義務。

3、鼓勵,動員全社會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共同承擔責任,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監督。

4、重視對消費者的群體性保護,以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法律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㈥ 第一個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行地方立法的是哪個省 直轄市

你說的這個我覺得應該是香港吧,他們那邊過早的資本化,所以當初是信用體系,信用卡什麼的都有。

㈦ 社會保險包括哪些

社會保抄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

(7)社會信用立法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具有以下功能:

1.穩定社會生活的功能;

2.再分配的功能;

3.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第一是社會保險制度作為需求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來發揮作用,從而對經濟起正面的作用;第二是社會保險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進經濟的持續繁榮;第三是社保成為企業招攬人才的基本條件。

熱點內容
設區市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發布:2025-01-17 03:53:46 瀏覽:96
法院處置網站 發布:2025-01-17 03:47:13 瀏覽:875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