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基本道德建設
1.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一、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詳細:
1、「愛祖國」:發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的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勵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作貢獻,奮勇當先,直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既反對盲目排外,也反對在對外交往中喪失國格、人格的行為。
2、「愛人民」: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提倡一心為公,服從大局,同時堅決維護人民的民主權利,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一切不顧公共利益、欺騙他人、只圖私利的思想和行為。
3、「愛勞動」:要提倡誠實高效的勞動,鼓勵勞動創造,支持勤勞致富,勞動創造光榮,勤勞致富光榮。既要尊重體力勞動,也要尊重腦力勞動。反對消極怠惰、不勞而獲、以權謀私和一切採取非法手段謀取個人和小集體利益的思想和行為。
4、「愛科學」:要發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精神,提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於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勵發明創造,大興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之風。反對輕視科學、教育的思想和行為,努力克服各種愚昧落後的思想、行為和習慣。
5、「愛社會主義」:要發揚為社會主義努力開拓、奮發進取的精神,提倡忠於職守,愛護公共財物,努力增加生產,為社會提供物質財富。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浪費、貪污、盜竊及一切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和行為。
二、相關簡介:
1、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以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吸引群眾普遍參與,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一個核心」、「一個原則」、「一項基本要求」、「三個著力點」),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2. 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
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為人民服務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也必然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最高表現和核心所在。在公共基礎知識考試中,大部分帶有「核心」字眼的,都是同「人民」相關的。比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中國社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等。
3.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公民道德建設即公民道德基本規范的主要內容: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版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3)公民基本道德建設擴展閱讀: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
4. 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根據現行《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思想道德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四項內容:
(1)培養「四有」公民。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2)提倡「五愛」的社會公德。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3)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在人民中進行愛g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
(4)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4)公民基本道德建設擴展閱讀:
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意義:
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
職業道德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
家庭美德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
5.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公民道德的主要內容如下:
1、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2、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
3、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十四條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六條 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治、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第四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6.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什麼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6)公民基本道德建設擴展閱讀
關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舉措
1、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7.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法律分析: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法律依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二條 總體要求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著眼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不斷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8. 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規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
【選項分析】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生活中:「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版自覺地學法懂權法用法守法和護法。「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社會。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公民道德建設以誠實守信為重點,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又是對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實踐的正確反映。誠實就是真實無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諾言,講信譽,守信用。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為基本要求,增強全社會的誠實守信意識。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9.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
1.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2.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3.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5.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6.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7.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9)公民基本道德建設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參考資料:網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人民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文
10.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什麼
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愛國指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守法指人們按照法律規范進行活動。明禮就是對社會交往規則、儀式和習慣的正確理解和運用,誠信通常指誠實守信。
團結指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的利益和目標而在思想和行動上相互一致,友善指人與人之間相互友好幫助共求進步。
勤儉即勤勞節儉,自強指人對自己的能力和行為所具有的自信和進取意識。敬業指要有正確的職業觀念,熱愛本職工作和對技術精益求精,奉獻指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計個人得失。
這些基本行為准則,在同一道德體系中具有內容的廣延性和層次的多樣性,既包括社會主義的公民所必須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行為准則,又涵蓋了家庭、職業、公共生活等各個領域所應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則,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與不同社會領域的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
(10)公民基本道德建設擴展閱讀:
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主要應當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維護。
第二,社會和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要切實關心和愛護,每個社會成員之間都要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這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又一個顯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團體和每個社會成員,對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難的人們,在道義上和物質上給予同情,支持和切實的幫助。
第四,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創造越來越好的社會環境。
第五,在現代法治社會中,人的文明水平越來越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對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經放下武器的敵對分子,必須給予他們以人道的待遇,不準侮辱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和出路;對於被改造中的犯人進行刑訊、逼供及其他殘忍做法,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所堅決反對的。
家庭美德的主要規范: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1.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范。
2.男女平等
堅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對「大男子主義」,也不贊同「夫人專政」或「妻管嚴」。
3.夫妻和睦
平等對待,相敬如賓,是夫妻和睦的關鍵,也是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生活的關鍵。
4.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們提倡婚喪嫁娶要從簡,並不是淡漠人情,違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揚淳樸、善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美德。
5.鄰里團結
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互諒、互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