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法治
『壹』 稅收法制和稅收法治的區別是什麼,加強稅收法治有什麼意義
一個是制度,一個是治理工作。
『貳』 稅收法治的內涵
稅收法治的內涵是指:
1、稅收活動要體現法治理念,即稅法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征稅人專還是納稅人,都必屬須尊重稅法的權威。
2、稅收法治的核心是在保障國家行使其稅收權力的同時,限制國家的任意征稅權,有效保障公民權利。
3、稅收法治有其特定的實體價值和形式價值。它既包含了什麼是「值得尊重的好稅法」的實體價值判斷,也包含了對如何制訂和執行「值得尊重的好稅法」的原則和程序要求的形式價值。只有通過一套良好的立法原則、立法程序及執法和救濟程序的形式價值的運行,才能保證稅收法治實體價值的實現。
4、稅收法治要求稅收活動達到稅收立法科學、合理、合乎程序;稅收執法嚴格、規范,納稅人依法納稅,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稅收司法客觀、公正的狀態。
『叄』 我國有哪些稅務法制法規
稅收法律法規比較多,從類別分有兩類:實體法和程序法:
一、程序法就一部:《稅收征版管法》及權其實施細則;
二、實體法就比較多:按照規范的范圍和領域分為:
1、流轉類:
(1)《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3)《消費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4)《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所得稅類:
(1)《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2)《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3、財產行為稅類
(1)《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2)《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3)《房產稅暫行條例》
(4)《城市房地產稅》
(5)《契稅暫行條例》
(6)《印花稅暫行條例》
(7)《資源稅暫行條例》
(8)《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9)《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10)《車船稅法》及其實施條例
4、《關稅法》
每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會制定很多的補充規定,具體可以查閱國家稅務總局的官網。
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有什麼意義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的意義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的承上啟下關鍵時期十八大報告中首次要求幹部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執政,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要嚴格執法。
一、要實現依法治國,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正司法。
要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在當前的發展中,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所以「法治思維」的提出是對領導幹部更高的要求,而最優的解決之道、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用法治的標准來規范官員的執政行為、尊嚴、手段合法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必須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治國理政,都應不斷審視其行為目的的合法性,「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還是執行。
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化解矛盾,保證有法必依,用「法治思維」來統領改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權威、許可權合法性;
二、以權壓法,絕不允許以言代法,要加強對領導幹部諸如依法治國,權力制約等法治觀念的培訓、制度。
三、「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應更加註重科學立法,要把黨的方針政策轉變為可操作的法律、內容合法性、執政為民、化解矛盾。
四、讓權力受到約束、全民守法、執法必嚴,在幹部的考核考評中設立「依法執政」的指標,或者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應及時主動糾偏;
法治思維是領導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確實還有一些社會矛盾亟待化解,無論是決策、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成為治國理政方式意味著執政者要時刻用法律標尺來考量自己的行為
五、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幾乎都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頭模範遵守法律,以及程序合法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維護穩定、徇私枉法」、公平正義,加快法治建設的步伐,維護國家法制統一,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就是執政者要懂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推動發展。
『伍』 稅務行政法制
稅務行政法制是稅法體系中程序法中的內容,主要闡述了納稅人及其他稅務當事人違反稅法規定的處罰程序、稅收征管過程中稅務爭議的處理程序以及稅務機關應承擔的行政賠償責任等。
主要內容有:
一、稅務行政處罰
二、稅務行政復議
三、稅務行政訴訟
四、稅務行政賠償
『陸』 提高稅收遵從處納稅服務和稅收法治哪個更重要
稅務機關是執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行政機關,法治對稅務機關而言就是要讓稅法獲得普版遍的遵從,這權既包括納稅人依法納稅,也包括稅務機關依法征稅。而要讓納稅人遵從稅法,除了加強征管,嚴格執法,樹立稅法權威之外,做好納稅服務工作,構建和諧征納關系也是重要手段,一剛一柔、剛柔相濟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納稅服務與稅收執法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納稅人對稅法的遵從,納稅服務與稅收執法一樣都是稅收法治的必然要求。此外,我們的稅收基本法—《稅收征管法》也明確規定,納稅服務是稅務機關的法定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講,納稅服務絕不是可有可無、應景應時的工作,不抓或者不認真抓納稅服務工作,就違背了《稅收征管法》,違背了稅收法治的原則,就是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
『柒』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新形勢下稅收法制工作
在稅收徵收管理中運用法治思維。要始終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這一組織稅收收入工作原則。要規范執法行為,從法律角度提前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稅收工作實踐中要堅決做到重證據、講事實、守程序,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有效防範執法風險。要全力擺脫「保姆式」傳統管理方法的禁錮,全面貫徹全國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以及省局「兩辦法一清單一平台」稅收管理改革措施,嚴格執行省局稅收職責清單操作規程,釐清征納雙方權利義務關系。要通過對基礎管理事項的簡化和歸並,解除管理員和企業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把工作重心放到風險排查和風險應對上來。要徹底改變人盯戶、票管稅的傳統方法,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信息化為支撐、分級分類為重點的新型征管體制。
在納稅服務中運用法治思維。改變對所有納稅人不加區別普遍實施管理的傳統做法,實行基於風險的動態管理,對無風險的納稅人不打擾、對低風險的納稅人予以提醒、對納稅信用低、遵從風險高的納稅人重點監管,根據風險等級的高低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把有限的征管資源集中到高風險納稅人的應對上去。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堵塞征管漏洞,減輕納稅人負擔,增強稅收管理質效,提升稅收工作的法制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從而真正提高新常態下把握規律、駕馭稅收工作的能力和本領,推進稅收改革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捌』 稅收是法治還是德治
當然是法治,我國有稅法系列法律法規。 更具體點講,稅收是有法律依據的經濟手段。
『玖』 什麼是稅收法制建設
稅收來法制建設是一個系統工自程。稅收的法制建設應該是一種多層次、多環節、多因素的建設。
法制是用制度性質的法律來治理,要求1.即成的法律得到了普遍的遵從.2、人們普遍遵從的法律必須是良法.3、良法就是保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並且不忽視少數人正當利益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