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五關

道德五關

發布時間: 2022-02-19 11:45:04

『壹』 道德困境:面對五項道德決策,你會怎麼做(五)

我會找他談,了解他的動機和事情經過。如果他是錯的話,建議他把錢還給公司,因為公司早晚會發現,那將會毀掉他的前程。如果他不聽勸的話,只能結束這段友情,向公司匯報情況。

要做個有原則的人。

『貳』 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道德的基礎是誠信。
誠信是我國道德體系的根本和基礎。
誠信是完人的核心價值,承諾思想行動一致,客觀證明有信用。相反無誠信者是偽君子。有關誠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談及,包括倫理學、宗教、專業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學《君王論》。
「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於心」,「信」則側重於「外信於人」。「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范和道德標准,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實可信。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待人以誠,納人以信,方為真正的誠信。

『叄』 個人品德的五個方面是什麼

個人品德的五個方面:

1、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泰和精神 崇文尚德、包容開明、務實創新、和諧奮進。

3、文明市民守則 「十要」,要遵紀守法, 要勤奮學習 ,要誠實守信, 要勤勞儉朴, 要愛護公物,要團結互助 ,要禮貌待人, 要尊師重教, 要尊老愛幼, 要講究衛生 「十不要「。



品德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品德包括:「愛心」、「尊敬」、「言談舉止」、「團結」、「友愛」等。

個人品德是個人實現自我完善的內在根據。個人在行為過程中整合行為動機、確定行為目標、自覺調控行為過程等都是個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體現。

個人品德對社會道德的發展變革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社會道德要求只有同個人品德相結合,才會轉變為現實的道德力量。

個人品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任何一個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生實踐活動的深入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於個人修養的討論和研究,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古人曾經就提出過「修身養性」,我國也把思想品德、青少年的個人修養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同時,個人品德提升的過程也是能動地作用於社會道德的過程,它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發展進步創造條件、提供動力。

『肆』 需要社會道德的正反面素材,五個

素材1,路邊摔倒的老人——扶還是不扶?
素材2,散落的鈔票——哄搶一空還是如數歸還?
素材3,仇富心理與炫富情節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2.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4.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6.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7.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8.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10.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朗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狄德羅 13.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14.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 16.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 羅素 17.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18.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19.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 德謨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21.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 22.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23.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二)妙語集錦 24.嚴格意義上說,社會的道德首先應該維護社會的公平。道德是講「應當的」,社會的公平是最大的「應當」。比方說,市場經濟訴諸的是效益手段,多勞多得是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但道德要考慮社會的公平問題。那麼,我們社會的政策、法律在維護人們正當獲得利益、權利的同時,還主張要維護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我們社會所實行的先富與共同富裕的這樣一個基本政策,其中就表達了道德對社會公平的一種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葛晨虹做客強國論壇接受嘉賓訪談時說。 事例類 ﹡學子風采﹡ 學海揚帆終不悔 為報祖國殷切情 5月11日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國駐加拿大大使館舉行頒獎儀式,由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樹民代表教育部向我國在加拿大自費留學的優秀博士生頒發獎金和證書,表彰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的優異學習成績和研究成果。 在張白羽從盧大使手中接過獲獎證書的那一刻,她興奮得滿面生輝,讓每個在場的人都感染到她的蓬勃朝氣和興奮心情。座談時,她滿懷激情地一連道出五個「何其幸」:「何其幸,我擁有一個偉大祖國!祖國繁榮昌盛,蓬勃發展,讓每個海外兒女都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何其幸,祖國關愛我們,祖國令我感到溫暖,祖國就在我心中;何其幸,有那麼多可尊敬的師長,教我治學之道。同窗可愛可敬,他們的激昂上進令我振奮……」發言結尾,情濃而詩成:韶華數載紙上留,家國萬里沐春風;揚帆學海終不悔,為報祖國殷切情!

『伍』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5)道德五關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陸』 道德困境:面對五項道德決策,你會怎麼做(三)

我想這件事,每個人都不會考慮到道德。大家出來就是為了賺錢,有版機會怎麼會錯過呢?權 貪小便宜也不是我們一天形成的,想用道德約束那是相當的困難。
作為中層管理者應該為公司,為員工多考慮一下。為公司不能虛報,瞞報。為員工,員工出差很辛苦,不能為了一點點補貼打消員工的積極性。
解決方案:對員工頻繁出差地區的消費進行統計。規定出出差消費額度及補貼金額。 如員工A到 C市出差,食宿檔次5.申請補貼300。 員工B到C市出差,食宿檔次2.申請補貼500。 我們可以發現員工A在出差過程中為公司節省了食宿費用,那我們應該給予鼓勵,我想300員並不多。 那相對來說,員工B的出差享受高檔次待遇,還要求高額補貼,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出差費用及補貼金額公司應該出據標准,這樣員工才能享受合理的待遇,還能不被良心責備。 註:部分公司需要考慮出差價值!

『柒』 什麼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五常

五常:仁、義、禮、智、信。在漢章帝建初四年以後,「仁義禮智信」被確定為整體德目的「五常」。五常不僅是五種基礎性的「母德」和「基德」,而且形成並高度概括了中華傳統道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范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包括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怎樣做到仁呢?孔子主張任何人都應該有一種為仁的願望,應該誠心誠意去求仁,如果這樣做了,那麼就會得到仁。達到仁的境界根源在於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來推動,只有自己主動追求,才有可能達到仁的理想境界。這表明孔子認為仁是某種自覺的內在情感行為,任何人是無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態度端正,就可以實現仁的要求。

仁的精神價值重要體現就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從理論源頭上考察,孔子的愛人觀點來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愛人作為仁的重要精神內涵,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以博大寬厚胸懷來愛護民眾,這是自我認知的一種升華,是自我精神狀態的內在反映。只有內心以仁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並用仁的境界來考察自己思想,這才是達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條件。

孔子關於仁的學說不是純粹思辨性的形而上說的理論體系,更多是結合具體行為方式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這不是哲學意義上的實踐理性的體現,而是對一般民眾人格升華、人性解放的終極關懷。

義是我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述了義。義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全部生命源泉。正義體現著人與自然互動產生的全部人類文明發展所遵循的內在規律。正義更直觀揭示了中國傳統辯證哲學的精氣神,意義廣泛而深遠。

『捌』 道德表現有哪些方面

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

1、「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

愛國 守法 明禮 誠信 團結 友善 勤儉 自強 敬業 奉獻

2、「五講」

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

3、「五愛」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4、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5、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6、家庭美德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玖』 什麼是道德

道德
開放分類: 中國文學、哲學、教育、道、德

德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道家則以為所謂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對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學家把「德」稱作是實行某種原則,有所得於心。
德 dé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
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道德是行道積德——實踐真理、發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創造條件、建立機制、運行和諧發展、大家都贏的客觀規律,創造和諧發展的客觀實際,是運用科學、實踐真理。積德,就是不斷創造和諧發展的客觀實際,是追求真理、發展真理。行道積德就是道德。
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破壞和諧發展,是不講道德;平等互利、誠信互助實現和諧發展,是一般道德;助人為樂、奉公為樂促進和諧發展,是高尚道德;捨己救人、為公犧牲在行道積德上達到了頂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這種階級(等級)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高尚道德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自然是高度和諧發展的社會。這是和諧道德觀的基本觀點。
行道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確發展的方向、目標與指導思想,這是精神條件。二、創造出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保證,在經濟上首先要消滅貧窮與壟斷這兩極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物質條件。三、建立個體與群體行為的和諧制約與激勵機制,就是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與風俗習慣,這是社會運行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能普遍運行和諧發展、大家都贏的客觀規律,使社會向高度和諧發展的理想目標靠近。

【釋義】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參見詞條「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備。
(二)情義;恩惠。例:功德|積德|感恩戴德|《書·盤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離心離德。
(四)感德。例:《左傳·成公三年》 「然則德我乎?」
(五)事物的屬性。例:章炳麟《國故論衡·語言緣起說》 「實、德、業三,各不相離。」
(六)德國的簡稱。
(七)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來稱頌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教育界、科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義的老話。
今天,當中國以「禮儀之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或在對傳統道德進行繼承光大時,是否也應對這句老話有一番檢視呢?
這句老話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父權制文化對男女兩性的雙重價值標准和雙重道德標准,更緊要的,這還是一種封建統治的手段,即將女性的「德」與「無才」緊密聯系起來,以「德」為由,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將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從而造成了中國女性上千年間「女憧憧,婦空空」(《大戴禮記·主言》)的狀態,無論是未婚女子還是出嫁婦人,大都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以此來確保男權中心主義的統治地位及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最早出處已無從考證,但與它涵義相近似的說法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梟、鴟都是極兇猛的飛禽,喻狠毒)、「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皆出於西周的《詩經·瞻卯》。可見,認為男人擁有聰明才智可以成就事業,女人擁有聰明才智則非但不是好事,還是攪亂天下、釀成災難、禍國殃民的根源。根據《詩經》之中的這些說法可斷定,「女禍論」的觀念也算得上是歷史悠久了。從這一意義上說,為提防、阻止女性變得聰慧,不讓她們有思想、有才能,也就成為鞏固封建統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問題了,因其直接與江山社稷的穩固聯系在了一起。為不讓「哲婦傾城」,就必須使女性不成為「哲婦」,最關鍵的就是把她們限制在家庭的小圈子裡,使之成天忙碌於家庭事務,不知亦不問世事。根據記載,漢代女子到了十歲就禁止外出了,要深居閨房,學習執麻、治絲、織紉、制糟醬酒漿等等一大堆「女事」,以練就從事家務勞動所需的基本技術。之後,十五而笄,二十而嫁。可見,這一時代的女子也並非是什麼都沒學,而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扮演,使女性「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即只讓她們學習掌握家務勞動的技術,而不讓其參與到社會教育體制之中去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特別是關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方面的知識。
根據東漢班昭所著《女誡》的記載,女子出嫁之前除了要加緊練習家事技術外,還要進行所謂「女教」,以達到規范女性言行舉止的目的。「女教」的內容為「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個方面,是封建禮教對女性要求的具體化。所以,「女教」絕非等同於近代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興女學」,「女教」的目的與「興女學」正好相反,它不是為了推進婦女解放,而是為把套在女性脖子上繩索拉得更緊。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女教」在「德、言、容、功」四方面的表述,都是以「不必」這樣的否定形式來進行闡述的:「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婦言不必辯口利辭」、「婦容不必顏色美麗」、「婦功不必工巧過人」。顯然,這些規訓要求女性本來可以做到的也不必、不要去做,即佯裝自己做不到,更無須盡量做到極致、做到最好。這四個「不必」、特別是「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不僅再度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相互印證,還非常明確要求女子必盡量「裝懵扮傻」——即使聰明過人,心裡明鏡似的,也要表現出木訥、遲鈍、無知、孱弱的樣子,自我壓抑,自輕自賤,保持低於、次於男性的姿態,切不可將自己的聰明伶俐顯露出來。班昭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彪的女兒,其哥班固也同為著名的史學家。班昭雖為女流,卻得益於家學淵源,文慧超群,曾有公卿大儒馬融之輩向她問業,被《中國婦女史》的作者陳東原譽為「好一個了不得的女子」。想必作為學問家的班昭本人,是完全清楚有多少男人的學問其實是在自己之下的,也知道有多少女子其實十分聰慧。然而,無奈受制於封建禮教倫常,班昭不但遵從三綱五常,還應邀進後宮給嬪妃們講解婦德,並運用自己的文思,將原本散漫浮泛的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系統化,編撰而成《女誡》。此書與《烈女傳》、《女訓》等著作一起,成了封建時代進行「女教」的範本,也成為牢牢套在中國女性脖子上的千年枷鎖。
由女性來做束縛女性的事,嗚呼哀哉!
為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父權制還與儒學結合大力推進貫徹「男女有別」、「男女大防」的封建禮教,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防女子之「淫」。為此,大加渲染的是女子一旦有了知識,就可能具備對自由的嚮往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難以駕馭,還會變得「淫盪」,繼而發生種種「不貞」之事。歷史上,此類女子「因才而淫」的故事傳說比比皆是。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馬相如的琴聲感動而與之私奔;蔡文姬雖才學豐富,卻感情復雜繾綣,結果三易其夫;杜麗娘、崔鶯鶯因知文斷字,看了一些文學「雜書」,愈發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動,將對封建倫常的反叛付諸行動,等等。所以,上千年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一直遭到剝奪,目的就是為了將女性塑造為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封建禮教的奴隸。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監督員 發布:2025-02-04 08:49:16 瀏覽:247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試題 發布:2025-02-04 08:49:15 瀏覽:279
行政訴訟法異同 發布:2025-02-04 08:33:54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