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4階怎麼過

道德4階怎麼過

發布時間: 2022-02-19 13:13:15

㈠ 如何掌握道德修養的正確方法

1、一是學思並重,嚴於解剖自己。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識,是形成道德品質的前提。學習和掌握各種道德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並對各種所學的道德知識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這樣才能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培養趨善避惡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從而擇善而為。

2、知行統一,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要達到道德修養的目標,功夫全在行上。道德修養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過程。

因此,無論是開展自我批評,還是努力做到"慎獨",都依賴於人們的自覺。自覺性是進行道德修養的關鍵環節。只有自覺,人們才能在社會實踐中利用各種機會,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 

3、省察克治,即通過反省檢驗以發現和找出自己思想與行為中的不良傾向、不良念頭,並加以及時抑制和克服。

(1)道德4階怎麼過擴展閱讀

與實踐相聯系,作為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道德修養必須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相聯系。「閉門思過」、「向內用功」的修養方法,不能推翻私有制,也不能消除剝削階級道德,即使通過它們而修養出一些德行,也與無產階級道德品質相距甚遠。只有變革現實世界及其現實的道德關系中,才能把周圍的臟東西以及自己身上的污點沖洗干凈。

第二、道德修養要與具體的道德行為實踐相聯系。這也就是說,把道德知識、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身體力行,拳拳服膺。舊社會遺留給我們的禍害之一,就是把道德當成說教、裝飾、招牌和遮羞布。

㈡ 道德建設從哪四個層面進行

1、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領道德追求。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已經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

2、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盡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給我們每一個公民提出了行動准則,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共同遵守的價值規范,承載著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共同的心靈願望與精神追求。

3、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和諧協調的人倫關系,「為公」「為群體」的整體主義觀念,孝老愛親的傳統家風,「民本主義」「重民」思想以及「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義然後取」的義利觀等思想,對於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4、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時代精神是一個時代的人們在文明創建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品格。

(2)道德4階怎麼過擴展閱讀:

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著眼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

㈢ 道德是怎樣演化出來的

答:
道德的歷史演變
1、原始社會的道德
原始的群體主義是氏族社會人們全部道德生活的基礎.血緣氏族意識是這時的道德關系的基礎.這種道德意識反映在道德關繫上,就是氏族全體成員的共同勞動,互助合作和自由平等,並造成了一系列優良的道德品質,如正直,無私,誠實,剛毅,勇敢,頑強等等,其中特別是勇敢,頑強更為突出.但原始氏族社會的道德有其局限性,表現在:第一,直觀性.第二,狹隘性.第三,外在性.原始道德狀況及其局限性,原始社會生活狀況。
2、奴隸社會道德
奴隸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形態.奴隸社會的道德也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第一個階級道德的類型.
春秋犧尊殷墟,我國奴隸社會的典型標志.奴隸社會的道德狀況奴隸對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是奴隸社會中社會聯系的最基本的形式.因此,保障這種人身隸屬關系,維護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屈從,就成為奴隸主階級道德的基本原則.在奴隸主階級的道德規范中,鄙視勞動和勞動者,男尊女卑,對奴隸主國家絕對忠誠等等,占著主要的地位,它們具體地體現了奴隸主階級的道德原則.在奴隸社會,盡管由於奴隸主壟斷了精神生產的一切條件,歷史文獻中很少看到關於奴隸道德的記載,但是,義大利的俗語:"有多少奴隸,就有多少敵人."卻深刻地表明反對奴隸主的暴虐,野蠻統治,爭取做人的地位,是奴隸階級的道德原則.
3、封建社會道德
在奴隸制崩潰的廢墟上建立了封建制度,產生了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第二種階級道德類型――封建社會的道德.
明清皇家陵,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悉心規范營建的文物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喪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會的宇宙觀,生死觀,道德觀和習俗.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人分五等,衣分五色,自天子而至庶人形成了一個嚴密的以宗法等級關系為紐帶的"金字塔".等級特權,等級依附是封建制度賴以存在的主要社會關系.一切封建道德觀念都是從這里引申出來的.忠君,孝親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則的集中體現和最主要的規范.
農民階級也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農民的道德不僅通過對封建社會所通行的道德規范作出自己的解釋而表現出來,而且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道德觀念.封建社會道德狀況
4、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封建社會末期,資產階級及其對立面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終於,資本主義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這個過程也是資產階級階級道德戰勝封建地主階級道德的過程.資產階級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觀點出發,直接訴諸利己主義的原則.資產階級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表現在道德意識上,就是獵取財富,追求權力的無窮無盡的慾望.它被公開宣布為是指引人們活動和一切聯系的最高目的和最後動力.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表現在人與人的關繫上,就是赤裸裸的"現金交易"關系.金錢萬能是資產階級奉行的道德規范.資產階級利己主義原則表現在人的行為上,就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霍布斯語).

道德的發展規律
道德的發展是一個迂迴曲折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道德的發展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相統一的過程
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道德發展的動力
道德的發展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

㈣ 簡述個人道德發展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出生~3歲)。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7歲)。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7~12歲)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4)道德4階怎麼過擴展閱讀:

帶有沖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樣,應該以促進兒童對道德問題和道德決策的積極的思維為基礎。兒童的品德是一個發展過程,兒童是從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中逐漸理解道德的。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兒童道德推理的發展。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基於這一道德教育觀點,科爾伯格認為,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經常給兒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起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向更高的道德階段不斷前進的願望和動機。

㈤ 簡述道德發展階段如何影響個人倫理

科爾伯格
道德發展分成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兩個階段:
層次1前慣例期(Pre-Conventional)
並沒有道德觀念,凡事只會著重個人利益和只為滿足自己而行事。
階段1避罰服從取向(Obedience and punishment orientation)
只單純地為免被懲罰而服於規范,不會考慮其他事情。
階段2相對功利取向(Self-interest orientation)
視會被人贊賞的行為作規范,為得到因贊賞而取得的利益而遵守規范。
層次2慣例期(Conventional)
道德觀念是以他人的標准作判斷,以此作為發展自我道德觀念的方向,因為這個層次的兒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階段3 尋求認可取向(Interpersonal accord and conformity)
為了取得成人的好感,而遵從成人定立的「好孩子」標準的規范( The good boy/good girl attitude)。同時亦認為滿足大眾期望的行為便是好的行為,因此會有較強的從眾表現。
階段4遵守法規取向(Authority and social-order maintaining orientation)
認為法律至高無尚的權威,並服從大眾所定下的各種規律作為道德規范。
層次3後慣例期(Post-Conventional)
道德觀念已超越一般人及社會規范,對自我有所要求。
階段5社會法製取向(Social contract orientation)
相信法律是為了維護社會和大眾的共同最大利益而制定的,一切會以大眾的利益,但仍有不足之處,所以有些時候應為了大眾的利益而作出違法。
階段6普遍倫理取向(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
憑自我心行事。
盡管法律有所限制,不過若因此而無法實踐自己的道德觀念,縱使犯法也在所不惜,因為那些法律是有違其建立的原意。
處於這個階段的人,會認為他所做的全為了全世界人類的福祉著想。

㈥ 皮亞傑道德發展的四個階段是什麼

皮亞傑道德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人物貢獻

促進了科學認識論的豐富與深化

皮亞傑採取系統的歷史法,並吸收神經生理學、生物學、人類學、邏輯學、數理邏輯、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的基礎上,特別是把認識論和心理學緊密結合起來,創造了發生認識論。

皮亞傑將心理學成果引進認識論之中,提出活動中介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論和認識活動中的雙向建構論,這些都揭示了認知形成的辯證運動規律,豐富原有認識論的內容,改變整個認識論的結構和體系,促進了科學認識論的發展。

引導了認識論發展方向

皮亞傑藉助反省抽象和自我調節闡明認識無限發展的內在根據,這是關於認知微觀運行機制的一種有益的探索。

它突破近代認識論僅僅研究認識結構和認識內容的共時性轉換的缺陷,把傳統認識論對認識的靜態分析拓深為動態研究,使具體認識活動中認知結構-功能的共時性轉換,被納入到認知結構-功能演進的歷時性建構框架,從而抓住系統思維的立體網路特徵,實現對認識發展過程的多維度的審察,使認識發展規律獲得更加全面的闡釋。

這些研究成果的意義是重大的。可以說,當今沒有一個關於認知發展研究不以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為理論基礎或參考框架的。

㈦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三習俗四階段

前習俗水平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據行為的直接後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判斷好壞是非)

在第一階段,服從和懲罰定向

兒童評定行為好壞著重於行為的結果,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在第二階段,「樸素的利己主義定向」

兒童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階段的觀點經常被視為道德相對主義(moral relativism)。
習俗水平內化了社會規則(依據行為是否有利於維持習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願望進行道德判斷,他們遵守那些他們認為正確的規則)

在第三階段,「好孩子定向」

兒童認為:凡取悅於別人,幫助別人以滿足他人願望的行為是好的,否則就是壞的(他們的推理受眾人的共同願望和一致意見決定)

在第四階段,「維護權威和社會秩序的定向」

兒童認為,正確的行為就是盡到個人責任,尊重權威,維護社會秩序,否則就是錯誤的(他們已經意識到良心與社會體系的重要性)
後習俗水平(能擺脫外在因素,著重根據個人自願選擇的標准進行道德判斷,即根據內心的一套標准進行道德推理,它們可能與社會規則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這一水平,社會規則成為大多數行為的基礎,當社會規則與內心的道德准則發生沖突時,人們的內心准則往往占上風。很少人達到這一水平。

在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定向

兒童認為,道德法則只是一種社會契約,可以改變,不能以不變的規則去衡量人。

第六階段:普遍的倫理原則定向

兒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個人和個人良心為基礎的道德概念。認為個人一貫第一句自己選定的道德原則去做就是正確的

㈧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口訣是什麼

1、口訣一:要去記准確每個階段的順序,口訣「敢牽巨星」。「敢」——感知運動,「前」——前運算階段,「具」——具體運算,「星」——形式運算。

2、口訣二:要通過記憶年齡段的時間,去反向推出所對應的階段,口訣「愛奇藝」。「愛」——是感知運動階段的截止時間2歲,「奇」——是前運算階段的截止時間7歲,「藝」——是具體運算階段的截止時間11歲。


道德發展原因及啟示

皮亞傑認為,在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識能力和社會關系具有重大影響。道德教育的目標就是使兒童達到自律道德,使他們認識到道德規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礎上制定的。

注意培養同伴之間的合作,注意成人與兒童關系不應是和服從的關系;在兒童犯錯誤時,要使他了解為什麼這樣做不好,以發展兒童的道德認識。

㈨ 皮亞傑道德發展四階段及特點有哪些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生留給後人60多本專著、500多篇論文,他曾到過許多國家講學,獲得幾十個名譽博士、榮譽教授和榮譽科學院士的稱號。

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

熱點內容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監督員 發布:2025-02-04 08:49:16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