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與法治國家
⑴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是什麼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如下:
從概念和內涵上講: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指一個法律信念,內涵是一種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
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指一個法律信念,內涵是一種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
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又稱為以法而治,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屬於制度的范疇,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從產生和發展上講:
其一,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其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而法制的產生和發展卻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從基本要求上講: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而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從實行的主要標志上講: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而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
從核心意義上講:法治的核心意義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法制的核心意義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⑵ 法制和法治的區別 法治國家還是法制國家
法制: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政權機關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名詞
法治:根據法律治理國家。動詞
因為是要依法治國,所以說是「法治國家」
⑶ 中國到底是法治國家還是法制國家
首先,中國是法制國家,奉行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
簡單解釋一下:「治」內所陳述的是一種容行政手段,就是行為;而「制」所說的是制度,是一種有邏輯體系,且屬於閉和循環的行政系統.通俗理解起來就是「中國是一個有法律制度的國家」,而不是「法律是治理中國的國家」.
⑷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
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拓展內容:
法制: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
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
法治:
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
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
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⑸ 法治和法制的區別是什麼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法制的概念不包含價值;法治包含了價值內涵,強調了人民主權。
2、法制只是強調形式意義方面的內容,而法治既強調形式意義的內容又強調實質意義的內容。
3、法制更偏重於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治國」的制度、程序及其運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法制
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
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
⑹ 法治國家和法制國家有什麼區別
法制 ,設定法律制度,以人為本,制度治國
法治 , 以法治國 . 制度 政黨或者個人,在法律面前 , 人人平等!
希望中國走向法治國家
⑺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
法治與法制這兩個詞,乍一看起來似乎大同小異。事實上,二者具有本質的區別。
法制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卻強調一個國家處於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法制的內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著重講的是法的一系列規則、原則及與此相關的制度,而法治的內容就要豐富的多。一般講,法治所體現的一種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狀態至少應包括這樣一些內容:一是這個國家要具備完善而良好的法;二是這種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覺的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備的使這種法得以正確適用與遵守的國家權力機構體系,而且這種權力體系是以權力的互相制約、監督為前提條件的。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體制健全的情況下,在完全地服從於和體現了社會的整體利益與群體意志的前提條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發揮個人的意志與行為的自由的一種社會狀態。
在明確了法制與法治的基本含義之後,就會看出二者有許多區別。諸如法制所講的法主要指靜態的法的規則及其體系,而法治所講的法除靜態的法的規則及其體系之外,還包括動態的立法、司法、行政執法以及守法等活動;法制所講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專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講的法律制度單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確適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法制社會中的法與民主的關系既可以是與民眾的意志相統一、體現了民眾意志的法,也可以是與民眾相對立、是統治者統治民眾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會中法完全體現的是主權在民、政治民主;法制社會中法對權力的規范和約束既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國家機關,也可能是在法的約束和規范之外仍然存在著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力獨裁者或權力機關,也就是說法制並不必然地排拆人治。而法治社會中法對權力的約束和規范卻是完全的、絕對的,包括一切的權力機關和所有的個人,法治必然地排拆人治,法在法治社會中至高無上,除此之外不存在絕對的個人或權力機關的至上權威,而且所有的國家權力都予合理配置和劃分,並相互制約。
在經過上述簡單分析之後,就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在現代社會條件下,需要的是法治,而不是單純的法制。法制可以存在於奴隸的、封建的、資本主義的和社會主義的任何的社會形態之中,而法治只能存在於民主政治的社會形態中。因此,我國現在所提倡和努力建立健全的是現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和法治國家。
法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她的理論基礎之中可以得到一些說明。法治與人治截然對立,她強調社會中單個的所有的人的自由、獨立與平等,反對迷信和個人崇拜。法治堅決反對社會中存在著無與倫比的智慧超群、道德高尚的聖人賢哲,強調群體的智慧和道德高於個人。既強調和尊重個體的自由、獨立與價值,又以群體的意志對個體的行為加以有效限制為基礎。顯然,她遠遠優越於以個人專制獨裁為根本特徵的人治。法治的基本原則以良好的法的制定與遵守以及確保法的適用與遵守的完善的國家權力機關體系的存在為主要內容。要實現這一原則,達到法治的目標,尚需付出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然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我國的建立健全,卻已是必然趨勢。
⑻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是什麼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法制的概念不包含價值;法治包版含了價值內涵,權強調了人民主權。
二,法制只是強調形式意義方面的內容,而法治既強調形式意義的內容又強調實質意義的內容。
三,法制更偏重於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治國」的制度、程序及其運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8)法治與法治國家擴展閱讀: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當前,社會上對執法司法狀況意見還比較多,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還比較突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公正司法的目標,強調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明確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人民群眾感到不公時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評理、有地方處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為社會撐起公平正義的天空。
參考資料:網路:法治
⑼ 依法治國和建立法制國家,有什麼區別
應該是"法治國家",而不是抄"法制國家".
兩者的沒有什麼區別,如果非要區分,可能在於把法律放在什麼樣的位置.
依法治國只是把法律放在工具的位置之上,這個工具有用,我們就用它,沒用我們就不用它.而法治國家把法治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是國家建立的根本目的.人們為什麼要建立國家,就是為了在人群中實現良好的法治秩序.
⑽ 法制國家改為法治國家是多少大提出的
黨的十八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論斷和號召,實現了從「法制」到「法治」的巨大轉變,是治國理念的巨大進步。
從字面上理解,盡管「法制」和「法治」都有一個「法」字,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開展相關活動、實現相關管理。可是,「制」是制約,是鉗制,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行為。按照以往的有關說法,就是要在法制社會中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治」是在法律制約下的科學有效治理,包含對法治精神的全面貫徹、全民知曉、全方位領會,包含對法治行為的實時監督和監控,對司法公正的嚴格管控。在「法治」的治國理念下,我們應該做到的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焦洪昌說:相較於「法制體系」,「法治體系」內容更加明確,界分為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也就是說,在依法治國的精神領域里,相較於依法制國的概念,范圍更廣,增加了實施、監督、保障環節,並將黨內法規明確納入。在制度的保障之下,各種法律行為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統一。
在法制的觀念之下,制度是「死」的,是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在法治的精神中,治理國家的各種法律制度、監督機制都能在現實的環境中實現有效的跟進和隨時的改進。因為治理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革新、自我糾正、自我調整的過程。治療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兩架馬車,並駕齊驅則雙贏,反向用力則雙損。中國共產黨人最擅長、最真誠的就是在建設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有效的自我革命,創新性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