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立法指導思想
Ⅰ 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初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處
材料明顯反映的是仁政的治國思想,主張減輕刑罰,而秦朝是實行的輕罪重罰。漢朝統治者注意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統治策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指導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Ⅱ 中國法制史,漢朝法制指導思想發展變化
無為而治,獨尊儒術亦外儒內法,法律「儒家化」
Ⅲ 漢朝的立法指導思想先後發生哪些變化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Ⅳ 漢朝法制指導思想的演變背景及過程
漢朝的法制指導思想的演變:第一時期:1. 時間:漢高祖高漢武帝即位之前的六十年間2. 法制指導思想:黃老的「無為而治」居統治地位,輔之以儒.法思想。3. 過程:為避免重踏秦二世滅亡之覆轍,以及鞏固統治.恢復和發展經濟的現實需要,加之深受一批鼓吹道家學說的大臣的影響,從劉邦到漢景帝的汗初統治者,奉行黃老學派的「清靜無為」思想,採取「輕搖薄賦」.「約法省刑」的「與民休息」政策,從而緩和社會矛盾,和恢復經濟發展。 在黃老思想指導下,汗初經由劉邦到文景帝的幾代君主的身體力行,以及蕭何.曹參等輔相的實現,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第二時期:1. 時間:自漢武帝起2. 法制指導思想:強化中央集權,以儒家思想為主,禮法並用。3. 過程: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至漢武帝在位時,中央政權日益鞏固,社會趨於穩定,整個社會逐漸形成大統一的局面。面臨新的社會形勢,漢朝統治者希望以一種擴展進去的積極政治學說取代汗初的「無為」黃老思想,化解社會矛盾,鞏固中央專制主義政權。 董仲舒應時改造儒家理論,儒家強調皇帝的權威,而董仲舒利用神權使這權威合法化。 董仲舒在法律方面,主張「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輔。董仲舒的理論學說是在先秦儒家基礎上,吸收各家學說中有益成分的以儒法合流為特色的一種新的思想體系。 董仲舒注視主張的「德主刑輔」. 禮法結合的思想被漢武帝採納,並以此為核心,形成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影響了以後各朝代的法律制度。
Ⅳ 漢朝的立法指導思想先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Ⅵ 漢朝的立法指導思想先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漢律從「無為而治」到「德主刑輔」,經歷整個漢朝,其間以《九章律》為主體的漢律16篇,是兩漢時期近400年間的立法成果。
漢朝的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控制,也對後世的影響延續了近千年直至清末。
Ⅶ 漢初的立法思想與漢武帝以後的指導思想有什麼不同
漢昭帝
漢昭帝劉弗陵,字不,是武帝最小的兒子,母親趙婕妤,又稱鉤弋夫人。
史稱劉弗陵自幼聰明多知,又長得身高體壯,很受武帝寵愛。原太子劉據被殺,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為免呂氏之亂重演,便於公元前88年將其母趙婕妤賜死。第二年,漢武帝臨死之前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後第三天,劉弗陵繼位稱帝,明年改年號為"始元",後又改用"元鳳"、"元平"等年號,前後在位共13年。
昭帝即位時,年僅8歲,朝政大權由霍光執掌。但據史書記載,少年的漢昭帝也頗具非常之才,熟知軍國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誣陷輔政大臣霍光,結果被14歲的昭帝識破陰謀。不久,劉旦等陰謀政變,昭帝在霍光輔助下,誅殺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劉旦自殺,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政變。史稱"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輔佐下,漢昭帝繼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外則與匈奴和親。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若天假其年,漢昭帝將大有一番作為。可惜,昭帝還沒來得及盡展其雄才大略,便於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逝於長安,年僅21歲,葬於平陵(今陝西咸陽市西北13里處),尊謚孝昭皇帝。
昭帝沒有兒子。他死後,霍光等大臣遂於公元前74年六月立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
劉賀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他即位後整天飲酒作樂、淫戲無度,即位27天內竟幹了1127件荒唐事。霍光見劉賀不堪重任,便與皇太後一起將他廢黜,降為山陽郡侯,而改立武帝嫡長曾孫劉詢為帝,此即歷史上的漢宣帝。
漢宣帝劉詢又名劉病已,字次卿,又字謀,為武帝戾太子劉據之孫。
當年劉據因"巫蠱"事件被殺時,他的三男一女均遇害,獨其孫劉詢(劉詢之父劉進)被廷尉監丙吉救出,寄養於祖母史良娣之母貞君家。武帝末年,劉詢被武帝接回宮中由張賀照顧。至公元前74年七月,18歲的劉詢才因丙吉的推薦而繼位稱帝。
皇帝劉詢因少遭不幸,流落民間,察知民間疾苦,所以即位之後,能躬行節儉,多次下令節省開支,減輕人民負擔。史稱劉詢為人聰明剛毅,高才好學,為政勵精圖治。他廣開言路,任用賢能,平獄緩刑,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又設置西域都護,使西域正式歸屬漢帝國版圖。
特別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宣帝於公元前72年大敗匈奴,造成匈奴南北分裂。至公元前50年,南北匈奴均遣使來朝,向漢稱臣。
當此之時,中國社會安定,國家和平,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史稱"中興之世"。
宣帝劉詢在位26年,於黃龍元年十二月(公元前48年元月)去世,終年才43歲,葬於杜陵(今陝西西安市東15里處),廟號中宗,尊謚孝宣皇帝。
宣帝元配皇後許平君,後續娶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後,共生了5個兒子:長子劉奭,立為太子;次子劉欽,封淮陽王;三子劉宇,封東平王;四子劉囂,封楚王;五子劉竟,封中山王。
Ⅷ 漢朝法律制度的立法指導思想
漢初經過七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期,封建統治已具備雄厚的物質基礎,漢武帝決心改「無為而治」為「有為而治」,採納了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將「禮法並用」、「德主刑輔」作為法制指導思想。漢代的刑罰適用原則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確定了「上請」、「恤刑」、「親親得相首匿」等刑罰適用原則。
Ⅸ 漢初法律的指導思想是
以德敬天 明德慎罰
Ⅹ 漢朝的立法指導思想先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對後世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