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

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

發布時間: 2022-02-20 00:34:35

㈠ 職業道德的基本含義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奉獻社會

(一)奉獻社會的含義

所謂奉獻社會,就是全心全意為社會做貢獻,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最高體現。有這種精神境界的人,他們把一切都奉獻給國家、人民和社會。

所謂奉獻,就是不期望等價的回報和酬勞,而願意為他人、為社會或為真理、為正義獻出自己的力量,包括寶貴的生命。奉獻社會不僅有明確的信念,而且有崇高的行動。

如在國家貿易部表彰的十大勞動模範中,黑龍江雞西市浸油廠的工人王乙;西藏阿里地區書記孔繁森、被中央軍委主席***同志授名為「新時期英雄戰士」的李向群。

奉獻社會的精神主要強調的是一種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精神。當一個人專注於某種事業時,他關注的是這一事業對於人類,對於社會的意義。他為此而兢兢業為,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偉大的奉獻社會的精神。

一個人不論從事什麼行業的工作,不論在什麼崗位,都可以做到奉獻社會。

(二)奉獻社會精神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與奉獻社會精神是一致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於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其目的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奉獻社會的精神既是一種崇高的首先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是一種基於對事業對工作全身心投入的表現。它既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集中體現了我黨的性質與宗旨。搞好市場經濟需要人們對事業對工作的全身心投入,無私奉獻精神就成為搞好經濟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因此,無私奉獻精神與社會主義市場的目標是一致 的。

其次,無私奉獻精神作為一種道德追求,具有與市場經濟相容的因素。市場經濟固然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和規則,但不能脫離與政治、文化、道德等多種因素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相互影響。道德和道德調節參透於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有效的道德調節是經濟運行的潤滑劑。道德調節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將市場主體(企業、個人)經濟利益的行為限制在遵守市場規則,尊重人倫常規的范圍內,在處理利益關系時追求高尚的道德。所以,無論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還是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僅是社會生活的內在要求,而且是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因此,不能將某些市場觀念不適當地擴充到思想道德領域中,不能以完全的功利追求取代無私奉獻的精神追求。

再次,無私奉獻精神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是統一的。市場經濟屬於經濟活動范疇,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實質是優勝劣汰,而其判定的標準是經濟效益。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人們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如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等。

無私奉獻精神屬於道德活動范疇。在這個領域里,推動人們行為的力量不是物質利益,而是渴望高尚,追求高尚的精神力量。無私奉獻精神是從精神動力的高度促進著市場經濟機制的運行,並使之朝著人類理想的方向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倡導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使企業和個人改善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實力,從而贏得顧客,贏得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無私奉獻精神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是統一的。

總而言之,奉獻社會精神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統一的,其根本目的都是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而且無私奉獻精神是可以與市場經濟共存的,它是從精神動力方面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運行。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無私奉獻精神非但沒有過時,而被賦予了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奉獻社會精神對於糾正社會不良傾向的作用。

第一,發揚無私奉獻精神有助於抑制極端利已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蔓延。市場經濟的求利原則能夠激勵人們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經濟發展和效率的提高,但同時又能夠刺激個人慾望的不斷膨脹,自私自利,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地獲取金錢的極端利已主義,或是只知索取,不講奉獻的享樂主義,從而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可以抑制某些人私慾的膨脹,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這將有利於市場經濟長期均衡的發展。

第二,發揚無私奉獻精神有助於彌補市場經濟力不能及之處。

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對資源配置起主要作用,那些可以市場化的營利性事業,在資源配置上佔有較大的優勢。而那些難以進入市場卻是社會所必需的公益性事業,諸如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和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等都無法依靠市場本身的力量得到必要的關注。對此,除了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外,也需要一些有餘力的企業或個人發揚無私奉獻精神,積極提供財力、物力、人力支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公益事業會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生存與發展的挑戰,同時又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個人具備了做出奉獻的經濟實力。因此,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可以彌補市場經濟的不足之處,對公益事業具有極大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第三,發揚無私奉獻精神有助於營造互助友愛、安定和諧的社會風氣。無私奉獻精神,要求在他人危難之際人人伸出救援之手。它可以具體表現為見義勇為,青年志願者活動,希望工程以及先富後富的扶貧工程等多種形式,為社會奉獻出愛心,在社會上扶危濟困,營造出一種互助友愛的社會風氣,從而大大提高社會凝聚力,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四)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中的最高境界

奉獻社會是一種人生境界,是一種融在一生事業中的高尚人格。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這四項規范相比較,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是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的基礎要求,是首先應當做到的。做不到這兩項要求,就很難做好工作。辦事公道,服務群眾比前兩項要求高了一些,需要有一定的道德修養做基礎。奉獻社會,則是這五項要求中最高的境界。一個人只要達到一心為社會做奉獻的境界,他的工作就必然能做得很好,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了。

㈡ 職業道德的內涵特點和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職業道德是個人人生觀的一個分支,這主要考察的是人在處理公私關繫上的一個重要的品質問題。

㈢ 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與內涵

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
涵義包括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4職業道德 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 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㈣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那些方面

職業道德的內涵和特徵---

職業道德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謂職業道德,內是指從事一定容職業勞動的人們,在特定的工作和勞動中以其內心信念和特殊社會手段來維系的,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心理意識、行為原則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人們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
職業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徵:
(1)范圍上的有限性。任何職業道德的適用范圍都不是普通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一方面,它主要適用於走上社會崗位的成年人;另一方面,盡管職業道德也有一些共同性的要求,但某一特定行業的職業道德也只適用於專門從事本職業的人。
(2)內容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由於職適應的業分工有其相對的穩定性,與其相職適應的職業道德也就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3)形式上的多樣性。職業道德的形式,因行為而異。一般來說,有多少種不同的行業,就有多少種不同的職業道德。

㈤ 職業道德有哪些基本內涵

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世界上的職業千千萬萬,每一種職業都有不同於其他職業的特點版,不權同的人才需要具備不同的職業素質。職業並不是從來就有的,是社會分工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要根據社會分工,從事這樣或那樣的工作。由此,就出現了以分工為顯著特徵的多種職業。

所謂職業,是指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產和個人謀生的需要,在社會中對社會所承擔的一定職責和所從事的一定專門性業務工作。通過這個專門性業務工作,對一定社會和一定階級、集團承擔一定的職責。在階級社會,職業有正當的和不正當的區分,凡是有益於社會發展,有益於協調人與人之間的職業就是正當的職業;反之,就是不正當的職業。

㈥ 職業道德的含義

職業道德,顧名思義,是用道德來評判的,遵循守時守信,不做非法的事,按照規章制度來做決定,簽好的合約,嚴格執行,不能做小人,說一套做一套

㈦ 職業道德的含義和主要內容

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素質修養。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7)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擴展閱讀:

一、職業道德的特徵

1、職業性。

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

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

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多樣性。

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二、作用

1、 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

另一方面,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生怎樣對病人負責;教師怎樣對學生負責等等。

2、 有助於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信譽,也就是它們的形象、信用和聲譽,是指企業及其產品與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業的信譽主要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高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很難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

3、 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行業、企業的發展有賴於高的經濟效益,而高的經濟效益源於高的員工素質。員工素質主要包含知識、能力、責任心三個方面,其中責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從業人員有責任心是必要的,因此,職業道德能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㈧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內涵和基本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它是判斷人們職業行為優劣的具體標准,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反映。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規定了我們今天各行各業都應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的五項基本規范,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其中,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規范,它是貫穿於全社會共同的職業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因為集體主義貫穿於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始終,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關系的最根本的准則,也是衡量個人職業行為和職業品質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客觀要求,是社會主義職業活動獲得成功的保證。
基本規范:
(1)愛崗敬業
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就是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工作。敬業的核心要求是嚴肅認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盡職盡責。
(2)誠實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誠實就是表裡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守信是各行各業的行為准則,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
(3)辦事公道
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
(4)服務群眾
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是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促進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幸福。服務群眾是一種現實的生活方式,也是職業道德要求的一個基本內容。
(5)奉獻社會
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奉獻社會自始至終體現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和服務群眾的各種要求之中。奉獻社會並不意味著不要個人的正當利益,不要個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個自覺奉獻社會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個人幸福的支撐點。奉獻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

㈨ 職業道德包括哪些內容

職業道德主要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素質修養。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9)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

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須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等等。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