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知識

道德知識

發布時間: 2020-12-21 01:48:23

道德即是一種知識內涵,又是一種行為方式對嗎

道德既是一種意思形態,也是一種准則、規范,所以你這么說沒錯。

⑵ 知識與道德的辯證關系

中國古代哲學對道德與知識的關系辨析可分為兩類,其一是根本不相信道德的存在。典型的就是「楊朱哲學」。《孟子·盡心上》曾說它「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其一則是信仰道德的。孔子和莊子都屬此類。他們的本義雖有出入,但對生命本身都是持有道德觀的。其不同處在於,孔子將道德根源置於人的經驗領域(血緣和心理)中;而莊子則將之賦予超驗的「道」的地位。

對於不信仰道德一派,筆者不予討論。因為沒有討論的基礎。

對於孔子,顯然是持「道德高於知識」這一信念的。道德屬於人的精神領域,崇高的道德是排斥功利和實用價值的。而知識,作為人類種族維持生存和尋求發展的文化工具,它的目的恰是純粹的功利效益。因此,道德與知識產生矛盾具有必然性。

社會發展依靠知識的積累和增長,依靠「物」與「利」對人本能的刺激和獎勵。從某一角度來講,「惡」往往成為歷史進步的杠桿。這種進步也必然要以犧牲人類純潔的童年、美好的人性、道德感和對善的追求為代價。這就是歷史與道德、理性與人性、真與美的二律背反。

孔子解決此兩難處境時,是以保護道德,限制、否定知識來進行的。如在《論語》中我們可以見到,他反復闡釋的就是「道德高於知識」這一信念。

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有徳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子路》)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知德者鮮矣。(《衛靈公》)

巧言亂德。(《衛靈公》)

這些記載都鮮明地表達出孔子對知識(「言」、「巧言」、「利口」)的道德批判和道德立法。他要求的是言行一致,且合於禮(道德規范)。雖然儒家(尤其是理學)能在理論體繫上統一道德與知識,但一落到實踐上,全然就走了模樣。掛道德之羊頭,賣私慾之狗肉。

道德的價值與功利、知識毫不相干。事實上,從功利、知識角度探尋道德,結果總是為「惡」披上道德的外衣,或者成為一種烏托邦。儒家將道德植根於人性心理(孟子謂「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和對經驗典範的追求模仿(孔子的「吾從周」),實際上就失掉了道德根源,為不道德、偽道德實踐大開方便之門。而且越有知識,就會偽裝的越隱蔽,危害也越大。

⑶ 談談你對知識和道德二者關系的認識

道德的修養與知識的探素有關聯,也有區別。
道德修養是一種心態的維護與升華是內一種境界容,而知識的探索是人們對自然世界感性的一種再認識。
一種是心靈的堅守,一種是對感官世界的認識。
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個智者,有知識的人不一定道德。
道德比知識更高尚,更具智慧和覺悟。
道德是先天具備和後天堅守的,而知識是後灌輸學習或生活體驗中得來的,道德比知識更具自我約束力。

⑷ 道德小知識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道德是靠社會輿論和個人內心信念等力量來發揮和維持其社會作用。
道德在發展過程中具有歷史繼承性。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上層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一定的職業活動范圍內所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要求,而且是笨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職業活動代代相傳形成職業道德的連續性。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遵循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要依靠從業人員的自覺努力。
由於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表現出層次性。
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必須按照職業道德的要求去待人接物,樹立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風尚。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
在職業生活中,要提高職工隊伍的基本素質,關鍵在於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所謂職業責任,是指從事某種職業的個人對社會、集體和服務對象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職業紀律是在特定職業活動范圍內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
職業紀律的三個方面:勞動紀律、財經紀律、群眾紀律。
任何人要想做好工作,總是離不開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
忠於職守、熱愛本職是社會主義國家對每個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的職業差別,只是分工的不同,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忠於職守,熱愛本職的基本要求:克服職業偏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忠實履行崗位職責,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本職工作,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反對玩忽職守的瀆職行為。
正確選擇職業的做法是:把社會和國家的需要、個人的實際條件和個人的理想三方面協調起來,結合好。
熱忱服務、文明生產的基本要求:端正服務態度;生產要規范化;維護消費者利益,為人民排憂解難。
講究質量是每個從業者對社會對人民所必須承擔的義不容辭的職責與義務,是恪守職業道德的要求。
講究質量注重信譽的基本要求: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提倡誠實勞動,嚴把質量關;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
職業技能也可稱為職業能力,是人們進行職業活動完成職業責任的能力和手段。
遵紀守法指的是每個職業勞動者都要遵守職業紀律和與職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
職業紀律與職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是職業活動能夠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
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要樹立競爭意識,具有在工作中努力向上,永不自滿,敢於冒尖,敢為人先,體現了積極進取,勇於競爭。
增強競爭意識,有利於個人進步。
社會主義競爭與資本主義競爭的根本區別:競爭的目的不同;競爭的基礎不同;競爭中憑借的手段不同。
積極進取勇於競爭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不甘示弱,提倡敢於冒尖,敢為人先的精神;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提高競爭實力;提倡公平競爭,形成相互促進,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要勇於戰勝困難,有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備。
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是指在工作中,勇於破除各種束縛,敢於創造,不斷開拓的精神。
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是做好本職工作,把自己培養成為開拓型的職業勞動者的需要。
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勤於探索,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不空談,重實干,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勞動者彼此之間和寫作單位之間需要互相支持,互相幫助,這是一種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標下進行的相互促進的活動,體現了團結寫作、互助友愛的重要性。
團結寫作、互助友愛是從業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新型的人際關系。
團結寫作、互助友愛的基本要求:識大體,顧大局,自覺維護集體和同志們之間的團結;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熱忱關心他人疾苦。
艱苦奮斗,厲行節約指的是不畏艱苦,不怕困難,勤儉樸素的工作精神和生活作風。
艱苦奮斗,厲行節約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發展的共同精神財富。
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的基本要求:樹立為改變祖國和家鄉的面貌而艱苦奮斗的志向;堅持勤儉節約,愛護公共財產;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自覺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
職業道德修養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實踐中,按照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和規范,在職業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藉以形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和達到較高的境界。
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質。
職業道德修養是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
職業道德修養是個人進步和成才的重要條件。
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分為職業道德知識、情感、意志、信念和行為習慣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職業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好惡的情緒和態度。
職業道德意志是人們在履行職業道德義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自覺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的力量和精神。
職業道德信念是指人們發自內心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真誠信仰和責任感,也是職業道德知識、情感和意志的結晶。
職業道德行為是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職業道德活動的具體表現,也是進行職業道德評價的事實根據和基本內容。
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職業道德基本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堅持執行統一;開展職業道德評價,嚴於解剖自己;學習先進人物,不斷激勵自己;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獨」。
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手段。
所謂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一種能力。它既是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又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慎獨即在別人看不到、聽不見的情況下,自覺的 不做任何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事。
現代禮儀是一種社會行為規范。
微笑人們在社交中,社會互動的基礎。
微笑時,要突然的笑,慢慢的收。

⑸ 公民道德基本知識是什麼

我國公民道德基本規范的內涵
《綱要》在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中,以廣大人民群眾耳熟能詳的語言,將我國公民應遵守、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的基本道德規范概括為20個字,即: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些規范是第一次系統地、集中地作為我國公民地基本道德規范被提出來,應當引起全社會地高度重視。在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綱要》地過程中,需要把這20個字當作一個重點,使這些基本道德規范真正深入到每一個公民地內心,並落實在具體的道德行為上。

《綱要》提出地20個字可以再細分為這樣10個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公民道德這10個基本規范,在調整整個公民個人與社會、與國家,與他人的關系中,各有不盡相同的功能,大致說來可以對這些功能作這樣的認識和劃分:「愛國」主要是規范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守法」是「愛國」規范的延伸,規范的也主要是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即把「守法」 作為公民對國家的道德責任的「底線」;「明禮」主要是規范公共場合的公共道德行為,文明禮貌是公民在公共場合應當遵守的最基礎的道德准則;「誠信」主要也是規范公共關系中的道德行為,是對「明禮」規范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即古人所說的「禮於外,誠於內」;「團結」主要是規范公民與公民之間的道德關系,強調公民之間的親和力;「友善」與「團結」是同一層次的道德規范,功能也是相類似的,但更加註重公民個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勤儉」主要是對公民個人提出來的道德要求,勤儉的道德素質更多地在公民個人的行為中表現出來;「自強」主要也是對公民個人的道德素質提出要求,與「勤儉」是同一層次的道德准則;「敬業」主要是規范公民與職業的道德關系;「奉獻」主要是規范公民與社會的道德關系,並引申出公民對待他人的道德責任。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來認識和劃分上述公民道德10個基本規范的功能,只是從基本的方面著眼的,在實際的公民社會的道德實踐中,各個公民道德規范的功能往往是互相滲透、交叉並行的,例如,調節公民與國家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也總是調節公民個人相互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而調節公民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也具有調節公民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的相互關系的功能。因此,對公民道德規范的具體功能不應作絕對化的認識和劃分,而是要在明確它們各自主要的功能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對它們的其他功能進行具體分析。

⑹ 道德就是知識

(1)蘇格拉底重視發展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質修養,提 出「美德就是知識」的命題,並認專為教育的目屬的就是要發展人的智慧,完善人的道德。 (2)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識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實現人的美德,必須使人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而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離不開教育。

⑺ 道德傳授和知識傳授的區別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次家長在談論起孩子的教育時,都絞盡腦汁,恨不得傾其所有,重視程度由其可見。仔細想想,為人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教育是一個悉心灌溉、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過程,欠勿心浮氣躁。

作為家長,我們除了教育孩子熱愛學習,掌握知識,擁有智慧外,還要給她講品德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從小就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品德培養勝於知識傳授。古之成大事者,無不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懷。一個好的父母不是肯為孩子花多少錢,而是懂得傳授她做人的道理和尊嚴,讓她長大成人後,能昂首挺胸地立於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擁有良好品德修養的人,才能更易獲得他人尊重及認可。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首先,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中國人一直把誠信作為立人之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只有孩子擁有誠實的心性,心中才有一片坦盪光明,才更宜於人際關系的良性發展,以後走上社會交到有品質的朋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次,培養孩子做一個謙虛的人。

謙虛,顧名思義就是實事求是,不說大話。為人處事不浮誇,並有清醒的自我認知。我們要告訴孩子謙虛是「一切美德之首。」只有謙虛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欣賞和敬仰。從小培養孩子謙遜的態度,勝而不驕,敗而不餒,孩子才會得到不斷進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培養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

告訴孩子:凡事不能只想著自己,也要有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因為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調整失衡的心態,解脫孤獨的靈魂,走出無助的困境;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充實快樂的感覺,踏入充滿機遇的境界,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培養孩子做一個寬容的人。

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有段台詞這樣寫道:「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於寬容的人,也賜福於被寬容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對別人表現寬容……」

在人類一切美德中,寬容體現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底善良、性情溫和、招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與人親近,因而人際關系往往不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培養孩子做一個熱愛勞動的人。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就該把時間用在好好學習上,別的啥也不用干。甚至溺愛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地步。實際上我們應該適當鼓勵孩子做家務。事實表明:一個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易於就業。

《曾國藩誡子書》「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勤勞的人更宜接近成功,懶惰者必一事無成。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熱愛勞動,遠離懶惰,接近勤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培養孩子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雲:「百善孝為先。」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有一顆善良仁愛的心。有了這樣美好的心靈,才能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當然我們要想培養孩子這種孝心,父母必身躬力行。一個有愛的家庭:長幼有序,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其樂融融,這樣才更益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培養孩子做一個尊重他人的人。

弗洛姆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生命,是生命進程中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一個條件。」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老師,也要尊重任何微小的生命。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別人相應的尊重。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需要家庭這塊沃土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心性優良的好苗子。當她破土而出時,才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雨露的滋潤,真正做一個勇敢,自信,快樂,積極向上的人,願君共勉。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⑻ 道德是什麼道德的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道德比知識重要

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道德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意識形態,是由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形式,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用以調節人際關系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行為活動的總和。它由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道德活動)三個部分構成。

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利用前人傳授的知識造福人類;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憑借人類已有的知識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學知識,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無知、既損人又害己。


(8)道德知識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人類擬定道德原則的目的是調節利益關系,實現本階級(社會或團體)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⑼ 辯論賽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人在社會上行走比來的不是在校時分源數的高低,而是道德品質和做人處事能力,現中國的學生太注重分數的結果,而忽略了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過程。但這也是和國情分不開的,個人無力解決,那隻能靠每個家庭的主導父母親和學校老師共同的引導。希望能有比較好的結果。這其中家長的引導又更為重要,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行為世范的老師。

⑽ 無知識的道德可怕,無道德的知識更可怕.

  1. 道德,是一個社會或國家的人們,為了規范人類自身,長期約定俗成的品質和德行版。權

  2. 如果沒有知識,只是一味地要求自己或他人遵從道德規范,那麼在實施中,道德必然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顯得太過機械,沒有說服力,甚至成為一紙空文;比如:不努力上進的婚姻的一方,無法要求對方永遠遵守感情專一;還比如沒有知識,只一味地安分守己,終究不能有大的發展,不能更有益於自身、社會和國家。

  3. 同理,擁有知識,卻放縱自己的情感和慾望,就會因為居於知識的高度和地位,成為太多知識不如他的人的一個反面的樣板,而人的慾望是無法真正有效科學地控制的,因此對社會和國家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危害是難以想像的;比如一些知識分子,縱欲無視婚姻的存在,使得他人效仿;還比如國家培養出的一些高等人才,為了自己的物質需要,卻到國外發展為別的國家服務。

  4. 因此,家庭、單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並以法律老保障道德的實施;使先進的知識、穩定社會的道德相互協調起來,成為發展前行的強勁動力。

熱點內容
開江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17 05:51:57 瀏覽:470
新婚姻法2015房產 發布:2025-01-17 05:16:48 瀏覽:586
勞動法關於繳保險費 發布:2025-01-17 05:12:03 瀏覽:424
怎樣在勞動法內調動員工工作 發布:2025-01-17 04:23:33 瀏覽:664
設區市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 發布:2025-01-17 03:53:46 瀏覽:96
法院處置網站 發布:2025-01-17 03:47:13 瀏覽:875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