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的法律體系是如何的
⑴ 中國的關於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制定進程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經列入全國人大今年的立法議程。目前修改稿已經由國家工商行政總局起草,計劃今年內完成該法的修改。
⑵ 1.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的法律體系是如何的
消費者的權益,又抄稱消費者襲的權利,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依法享有的權利。其特點:(1)消費者權利是消費者享有的權利,(2)是消費者實施行為的具體表現,(3)是法律基於消費者的弱者地位而特別賦予的法定權利,(4)是消費者特殊的地位而享有的特定權利。我國《消法》明確規定了消費者享有9項權利:安全權、知悉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受教育權、受尊重權、監督權。這9項權利是消費者進行消費活動必不可少的,前5項權利是基礎,是前提,與消費者的關系最為密切,後4項權利則是由此派生出來。消費者權益是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生活工作的基本權益之一,對這一權益的有效保護,體現了公民權利的實現和市場經濟的根本特點。我們講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僅要從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高度來看,還要從擴大消費需求,從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之間良性循環的高度來看,要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和客觀要求的高度來看,這就說明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
⑶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一法律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占什麼樣的地位
是我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法。是經濟法范疇,是一般法律。
說一下特點吧,各個法律的地位是相同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特點
首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側重保護消費者,對經營者給以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所謂的向消費者傾斜的特點。因為,大多數消費者是分散無序的自然人個體,他們面對有組織、有經濟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經營者,雖然所處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在經濟實力和經營知識上卻處於弱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立法上還要堅持強調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對消費者來說必然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正因為如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一改傳統民法關於權利義務對等的慣例,在權利義務的規定上分別用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而沒有規定「消費者的義務」和「經營者的權利」,從而貫徹了保護弱者的指導思想。其次,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這種懲罰性賠償雖然是支付給消費者的,但並不是消費者對經營者的懲罰,而是國家運用其權力通過立法確立的一項制度,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即威懾和懲罰那些惡意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經營者,並對受害的消費者進行特別補償,調動消費者同侵權行為作斗爭、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積極性。
⑷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法律,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占重要地位。 [ ]
√ |
⑸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法律依據是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產品質量法的法律依據是
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⑹ 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利的保護是如何體現的
1、規定消費者的權利,該法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宗旨。該法列舉的消費者權利有之多,體現出較高的保護水平。
2、特別強調經營者的義務。首先,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其次,以專章規定了經營者對特定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義務。
3、鼓勵、動員全社會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共同承擔責任,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進行全方位監督。
4、重視對消費者的群體性保護,以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法律地位。
(6)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的法律體系是如何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頒布與施行,是我國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確認消費者的權利。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規范經營者的行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為打擊假冒偽劣、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質量不達標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致命弱點,特別是食品和葯品類的質量。當前質量問題仍十分突出,據國家技術監督局公布的1993年第三季度產品質量抽查結果,抽查2300個企業生產的75類2737種國內銷售的產品。
合格的1976種,抽樣合格率為72.2%,產品質量盡管有明顯好轉,但產品質量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一是無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問題較大,在抽查的家用液化石油氣調壓器、電焊機等13類實施生產許可證(或安全認證)管理的產品中,有70個產品系無證企業生產。
僅16個合格,抽樣合格率僅有22.9%;二是部分中小及鄉鎮企業產品質量問題嚴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假冒偽劣行為仍十分猖獗,不僅面廣量大,而且規模有擴大之勢,有些地方甚至已形成產銷假冒偽劣商品的「專業村」、「集散地」。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能依照法律有效地治理假冒偽劣。
它還是維護市場秩序的一個重要手段。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市場經濟要求按照公平、平等的准則規范與調節各市場主體間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消費者與生產經營者各自的利益驅動,二者的利益關系並不總是一致的,而常常會出現矛盾,消費者又往往處於弱者地位,其權益總是在不斷受到侵犯。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的權利以及消費者組織及其職能,以及消費者和經營者有關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途徑和經營者應承擔的責任等,這就以法的形式對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相互關系與市場行為作了規范,有利於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⑺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是什麼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一條開明宗義,指出它的立法意義和基專礎: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屬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即(一)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鼓勵公平競爭,限制不正當競爭。(二)保護消費者權利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三)保護消費者權利有利於提高企業和全社會的經濟效益。
立法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在「消費者的權利」中又明確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受尊重權等,在「經營者的義務」中也明確了經營者經營當誠實信用的一些具體義務,在「法律責任」的規定中,更規定了經營者違反此原則的處罰措施。
⑻ 簡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體系~這個答案怎麼寫啊~望高手指點~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體系,是指調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由於其現代性及社會公益性的特徵尤為突出,因此它是經濟法的重要部門法。
⑼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依據是什麼
應該是憲法吧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