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
⑴ 從依法治國的角度如何正確的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堅持改革正確政治方向,始終堅定「三個自信」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同時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不動搖,以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構築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執行是制度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執行力是制度力量的具體體現。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至關重要。如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怎樣彌合利益分歧、紓解分化焦慮,如何促進社會公正,營造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環境,築牢社會保障的底線?這些問題,是頂層設計的命題,也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無法迴避的考題。
思想認識是否到位,素質能力是否匹配,反映治理水平,決定治理效果。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讓我們始終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松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交出合格的實踐答卷。
⑵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方向
根本方向是達到全民守法,辦事依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⑶ 為什麼要依法治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概括的五句話,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各種非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正本清源。依法治國,表明我們不能搞「人治」,一定要把國家政治生活規范到法治軌道上來;執法為民,反映我們的法治是人民的法治,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公平正義,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法治就是要消除一切不公平的現象;服務大局,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它不是為法治而法治,而是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格局,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黨、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大局;黨的領導,反映了我國的法治建設是在黨領導下進行的,從而保證我國的法治建設能夠沿著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積極穩妥地推進。這五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彼此互為條件,互為前提,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統一。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堅持什麼,澄清什麼,反對什麼,更新什麼的問題。今後不管人家怎麼說,我們只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法治理念,就能夠保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
⑷ 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你好,
一、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正確政治方向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依規管黨治黨建設黨
三、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⑸ 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方法
一、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正確政治方向 《決定》開宗明義,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列為首要原則,把「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為重要任務部署,闡述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體現了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發揮黨的政治保證作用的高度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徵就是黨的領導。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依規管黨治黨建設黨國有國法,黨有黨規。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鄧小平同志指出:「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依規管黨治黨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黨建設好,國家才能治理好。 黨規黨紀是管黨治黨建設黨的重要法寶。擁有一整套黨內法規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政治優勢。
三、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決定》強調,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中國實際出發,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華民族修齊治平的文化營養。
四、從嚴治黨、嚴明黨紀,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改進作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意志品質頑強、領導堅強有力。但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一刻不可放鬆。
五、強化「不敢腐」氛圍,逐步實現「不能腐」「不想腐」。xx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當前,要加大正風肅紀、嚴明紀律、懲治腐敗力度,使之「不敢腐」。誰在這樣的形勢下還敢頂風違紀,誰就要為之付出代價!懲是為了治,要綜合施策,加大治本力度。
⑹ 如何保證依法治國的方向正確,政治保障堅強有力
首個就是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全面統一,才能做到方向正確、堅強有力。
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發現方向和總方向
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方向 :實行依法治國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改革的目標,但市場經濟絕不僅僅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方式,它是一整套經濟運行的理念和模式,屬於經濟基礎的一部分。因此必然要求改革上層建築以適應其需要,健全的法制正是適應市場經濟的上層建築中的核心部分。但是各經濟當事人可以自由廣泛地爭取利益並不意味著可以不擇手段、為所欲為。必須有一套健全良好的規則來約束引導人們的經濟行為,使競爭變得健康有序,保證市場機制優點的充分發揮。在這種經濟運轉規則中,法律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極其重要的。
⑻ 考研政治中 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是什麼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毛澤東指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正確選擇和偉大創造。
對於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積累的寶貴經驗,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和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把它概括為「十個結合」: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必須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堅持執政為民、緊緊依靠人民、切實造福人民,在充分發揮人民創造歷史作用中體現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使全社會充滿改革發展的創造活力;必須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製度保證和法律保障;必須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實現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由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必須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貢獻;必須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穩定;必須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
改革開放30餘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30年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只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前,我國發展進入一個關鍵時期,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尤其需要我們對「舉什麼旗」這個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能夠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利益群體人們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解決當代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使我們國家快速發展起來,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
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斗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