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有民
Ⅰ 立法以典民則祥,離法而治則不祥
立法應該有公示,治理國家不能違背法律
Ⅱ 民事上的立法解釋有哪些
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
關於這兩個概念的區分意義,學界是有不同看法的。這里只說主流觀點。
民事行為是受民事法律所規范的依法能產生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既包括民事合法行為、也包括民事違法行為,這是籠統的不太准確的分類,具體說,可分為民事法律行為(即合法)、無效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可撤銷民事行為。
因此,與你所熟悉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概念特徵和外延上都有明顯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Ⅲ 立法以典民則祥,離法而治則不祥什麼意思
設立法典用以治理百姓那麼就是好的,背離法典去治理百姓那麼就是不好的。
Ⅳ 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有哪些
法律分析: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十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Ⅳ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民有、民治、民享嗎其五權共和思想是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督權
三民主義是指:民族、民權、民生。第一,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中的首要問題,其基本任務是「驅除韃奴,恢復中華」即推翻清政府,光復以漢族為主題的「民族國家」,這里體現了其缺陷就是具有大漢族主義色彩,而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任務。第二,民權主義: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其中心內容是「反對帝制,建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三,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政綱中的社會革命綱領,解決的主要是土地問題和資本問題。
你的五權共和是說孫中山的五權憲說吧,內容是對的,也就是說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考試權,檢察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初高中的歷史書上也提到過,只是以前教材沒有介紹很詳細吧!
(我在自考書,法律專業,中國法律思想史上看到的,望對你有幫助)
Ⅵ 立法都有那些層次
效力復由高到底為:
1、法律:
全國人制大制定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訂其他非基本法律;實際運用中,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效力沒有區別;
2、行政法規:
國務院制訂行政法規;
3、地方性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制訂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制訂地方性法規,但不得與所在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訂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5、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
國務院各部門制訂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訂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制訂的政府規章,不得與上級政府的規章相抵觸。
Ⅶ 可以立法的有
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由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年的會期較短,不可能及時、多次審議立法事項,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也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另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
Ⅷ 立法以典民則祥,離法而治則不祥什麼意思
就是說凡事按照法典來,要有法可循,類似於法治社會,而如果離開法,進行人治,那國家就有可能會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