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立法者是誰
❶ 下列說法中符合事實的是()A.開普勒被稱為「天空立法者」B.卡文迪許用實驗方法測出了引力常量C.
A、開普勒經過10多年的悉心研究,終於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運動定律.從此他也得到了「天空立法者」的光榮稱號.故A正確.
B、卡文迪許用實驗方法測出了引力常量,故B正確.
C、牛頓第一定律是邏輯思維的產物,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故C錯誤.
D、經典力學只適用宏觀世界與低速運動的物體,故D錯誤.
故選:AB
❷ 為什麼開普勒稱為天文立法者
開普勒在天來文學方面做出了自很大的貢獻。
開普勒分析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畢生積累的天文觀測資料,總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世稱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並且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的發現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首先,發展了哥白尼日心體系。
開普勒以他的創新性思維和過人膽識,摒棄了2000年來陳陳相因的均輪和本輪觀念,以橢圓軌道描繪行星的運動,使太陽系的圖像變得十分簡潔明了。這為太陽系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行星運動三定律為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准備了條件。牛頓正是從這些定律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正是由於這一輝煌成就,開普勒被譽為「天空立法者」。
❸ 開普勒為什麼會稱為「天空立法者」
開普勒對天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開普勒分析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一生積累的天文觀測數據,總結出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稱為開普勒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1630年11月15日,偉大的天文學家開普勒在雷根斯堡去世。開普勒留下了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和《魯道夫星表》以及其他人類遺產,被已故佛陀稱為「天空立法者」。
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的發現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先,哥白尼日心說系統被開發出來。原來哥白尼受到舊觀念的束縛,即天體只能作勻速圓周運動。為了使日心系統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的天文現象相吻合,他仍然遵循著平均循環、當前循環甚至當前循環的舊規則,因此他的日心系統仍然不得不引入30多個大大小小的循環。開普勒以其創新的思維和非凡的勇氣,從2000年起放棄了陳陳相因的平均圓和當前圓的概念,描繪了行星在橢圓軌道上的運動,使得太陽系的圖像非常簡潔清晰。這為太陽系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❹ 現了行星三定律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的科學家
開普勒
開普勒三定律
開普勒第一定律(橢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個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開普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從太陽到行星所聯接的直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同等的面積。
用公式表示為:SAB=SCD=SEK
開普勒第三定律(調和定律):行星繞日一圈時間的平方和行星各自離日的平均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為:a3/T2=K
a=行星公轉軌道半長軸
T=行星公轉周期
K=常數 (與中心天體質量有關)
❺ 科普:為什麼天文界把開普勒稱為「天空立法者」
因為他提出了開普勒行星三大定律,是當時天文學界最重要的定律,因此被稱作天空立法者
❻ 因為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定律,而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的科學家是
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國天文學家、光學家。1571年12月27日生於德國魏爾,父親早年棄家出走,母親脾氣極壞。他是七個月的早產兒,從小體弱多病,四歲時的天花在臉上留下疤痕,猩紅熱使眼睛睛受損,高度近視,一隻手半殘,又瘦又矮。但他勤奮努力,智力過人,一直靠獎學金求學。1587年進人蒂賓根大學學習神學與數學。他是熱心宣傳哥白尼學說的天文學教授M。麥斯特林的得意門生,1591年取得碩士學位。1594年,應奧地利南部格拉茲的路德派高校之聘講授數學。1600年被聘請到布拉格近郊的邦拉基堡天文台,任第谷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後,開普勒繼承了宮廷數學家的職位和第谷未完成的工作。1612年移居到奧地利的林茨,繼續研究天文學。晚年生活極度貧困,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於雷根斯堡。
開普勒在大學學習時就對托勒密和哥白尼體系進行了深人的對比研究,並力求進一步找出宇宙中當時已知的六大行星與太陽之間可以體現「數的和諧」的規律。1596年他的處女作《宇宙的神秘》出版,書中他利用正四面體、正方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12個五邊形)、正二十面體(20個三角形)及六個球體嵌套起來,解釋各行星的哥白尼軌道,其誤差不超過5%。這一純粹幾何型的宇宙構想雖然沒有實際意義,但他的數學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引起了第谷和伽利略的贊許。
開普勒對第谷交辦的編制魯道夫星表的任務,並不是機械地完成它,他自己在視力不強的條件下又做了不少觀測工作,如1604年9月30日發現超新星爆發,並做了長達17個月的觀測,他把這次觀測結果寫人了1606年發表的《蛇夫足下的新星》一文中.1607年觀測到彗星即後來的哈雷彗星等,他將伽利略望遠鏡中的凹透鏡目鏡改為小凸透鏡,後人稱它為開普勒望遠鏡。1611年出版《屈光學》一書闡述望遠鏡理論,還清晰地引人了光線概念,研究了大氣折射,提出了在小角度情況下折射角與入射角成正比,提出了光的照度定律、視覺理論等等,這些不僅有利於積累與核實觀測資料,也是光學發展的重要收獲,笛卡兒曾說:「開普勒是我主要的光學老師,勝過所有他人」。
他在天文學研究中面對著如何從大量觀測資料中確定行星的准確幾何軌道並找出用數學描述行星運動規律的問題。為此,首先要確定地球的真實運動軌道。他從太陽、地球、火星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刻開始,經過687天火星繞日運行一周回到原處時,根據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和火星的方向(相對於恆星這是可以知道的),就可以確定地球軌道上的一點。處理幾組每隔687天測得的數據,就可以准確地確定地球軌道的形狀。
在繼續找尋火星的軌道時,他在一年半時間里經過70多次艱巨的思索、計算,按照「勻速圓周運動」的傳統思路反復比較了托勒密、哥白尼、第谷的理論路徑與第谷的實測數據,提出各種偏心圓形軌道的設想方案,但是最好的結果誤差仍達8角分之多。而第谷的最大觀測誤差只有2角分。他把這次艱苦的計算愉快地比喻為「征服與戰勝火星的戰斗」,他說「這個詭計多端的敵人出乎意料地扯斷了我用方程式製成的鎖鏈」,使「我那些物理因素編成的部隊倍受創傷」,它卻「逃之夭夭。」這8角分之差便導致了天文學的革新。開普勒忠於實測數據,一絲不苟,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去找尋新的道路:只有放棄「圓形」「勻速」的傳統觀念,才能符合行星近日時快、遠日時慢的觀測事實。醒悟到這一點對開普勒是很不容易的,他用下面的話表達了他把數學定律引入物理學、天文學的艱辛過程:
「考慮和計算這件事差不多弄得我發瘋。我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麼竟是橢圓?真是荒謬絕倫!難道解決直徑的矛盾問題非得通過橢圓這條路不可嗎?……通過推理得出的物理原則必須和經驗相吻合,除了承認行星的軌道是完全橢圓之外別無它途。」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開普勒於1609年在《新天文學>一書中發表了他的第一、第二行星定律(橢圓軌道定律與等面積定律)。但他仍不滿足於此而繼續尋求各行星之間軌道參數的規律性,經過無數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的和諧》中他終於發現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這樣,簡明的數學結論終於代替了過去的復雜體系模型,使哥白尼日心說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開普勒通過數學規律和「魯道夫星表」使宇宙體系獲得了一個有序的圖景。他還進一步尋求行星繞日體系的形成原因,提出磁力說。他在《哥白尼天文學概論》(1618~1621)一書中根據吉伯的地球是大磁體的觀點,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來解釋行星繞日橢圓形軌道的物理原因:從太陽的「運動精靈」處發出輪輻式力線,由於太陽繞其軸自轉,這些直的力線對各行星施加一種「推力」。每個行星猶如一塊大磁體,其磁軸在空中運行時始終不變,即太陽排斥其中一極而又吸引另一極。他認為「重力是趨於結合或合並的同類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類似於磁。」這些對於萬有引力與重力的物理性質的早期思考,推動了萬有引力的研究。
開普勒的一生迭遭病魔、貧窮、宗教沖突和戰爭的困擾。他是在苦難坎坷中努力奮斗終獲成功的。開普勒奮斗的動力是他對天文學真實規律的執著追求和堅韌不拔克服種種困難的獻身精神。第谷遺留給他的准確豐富的觀測資料和他自己從無數次的失敗中找到的正確方法給他提供了成功的條件。
❼ 天空立法者是誰
天空立法者——開普勒
❽ 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的科學家叫什麼名字
這個人就是開普勒,他個人題出了天體運動三定律,是個很有名的天文學家、祝你玩的開心,希望採納,謝謝。。。。
❾ 為什麼天文界把開普勒稱為「天空立法者」
1630年11月15日,偉大的天文學家開普勒在雷根斯堡逝世。開普勒為人類留下了行星運動三定律和《魯道夫星表》等遺產,被後世尊稱為「天空立法者」。
開普勒分析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畢生積累的天文觀測資料,總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世稱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它們分別是:
1、行星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太陽在這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連接太陽和行星的向徑,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3、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周期的平方與它們軌道半長徑的立方成正比。
❿ 為什麼把開普勒稱為「天空立法者」
約翰?開普勒復(1571—1630)德國天文學家制。青年時代即顯示出卓越的理論思維才能,深受天文學家第谷的欣賞。1600年他訪問第谷,次年第谷逝世。開普勒通過分析第谷的觀測資料總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還有:觀測並研究了1604年出現的超新星,改進了折射望遠鏡,用第谷的觀測資料編制星表,預報了水星和金星的凌日等。
開普勒分析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畢生積累的天文觀測資料,總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世稱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它們分別是:
(1)行星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太陽在這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連接太陽和行星的向徑,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3)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周期的平方與它們軌道半長徑的立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