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1. 為什麼要實行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1)為什麼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設新成就:
第一,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黨的法治理論和法治綱領提升到新高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開創了治國理政新篇章。
第二,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光榮任務,大手筆勾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願景。
第三,強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創新立法體制機制,實現立法民主化和科學化。
第四,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經濟社會建設堅持民生優先、以人民為中心,形成並持續優化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依法行政穩步展開,探索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實基礎。
第六,司法改革不斷深化,在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職業制度和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防止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維護司法權威、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有重要舉措。
第七,借鑒吸收世界優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推進法學教育教學改革,擴大法治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隊伍。
第八,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另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科學系統地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工作布局和重點任務,這是當代中國法治建設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面依法治國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2. 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可以為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法律保障,能更好的維護人民當家作主。
3. 為什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全面堅持依法治國
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們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作出的戰略抉擇。長期以來,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方面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奮斗,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也走了不少彎路,甚至遭遇過重大挫折,但重要的是,我們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法治建設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的根本總結,是我們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結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深刻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倍加珍惜我們開辟的這條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和拓展這條道路。
第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政治制度決定法律制度,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意味著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我國一切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律制度都必須建立在這個根本制度基礎之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屬性,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當前,關於我國法治建設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爭議,噪音不小。各種敵對勢力把法治作為所謂的「武器」,大肆渲染西方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提出各種奇談怪論、歪理邪說,目的就是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向全社會發出正確而明確的聲音。《決定》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是要向國內外宣示,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而不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法治道路,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而不是資本主義法治。只有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不能憑空想像,必須從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植根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生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是在不斷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符合人民群眾願望、符合實踐發展要求的法治道路。「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如果離開我國具體國情而選擇別的什麼法治道路,必將把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引到邪路上去,不僅無法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法治保障,還會動搖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影響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4. 為什麼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2、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5. 為什麼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我們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而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所以要堅持依法治國才能更好的維護人民的利益。
6.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什麼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獨特地位和功能,但又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應該相互結合,統一發揮作用。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而要樹立信仰,就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德治的實現需要法治的規范、制約,需要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法治本身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維護、實行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德治是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來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水平。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缺一不可。
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看,堅持法治與德治「兩手抓」,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升華,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新階段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們黨始終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與此脫離不了關系。分開來看,一方面,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法治。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黨的十五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依法治國,強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另一方面,道德建設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內容,是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的必然要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崇高的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等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阻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面對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內容、形式、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改進和創新,提高以德治國的水平。
7. 我國為什麼要實行全面依法治國
我們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的權益,所以要必須要堅持依法治國。
8. 為什麼「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
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堅持依法治國,立法是基礎,立法工作必須統一於憲法之下,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憲法是各項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和效力來源,各級人大和政府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過程中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能超越憲法的規定,不能違背憲法的基本原則。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2、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堅持依法治權,保障權力在法律的制約下規范運行,防止公權力對私權利造成傷害。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這些權利就是權力行使的邊界。各級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要認識到所有國家機關的權力都是人民通過憲法賦予的,只有按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力,保護權利,才能真正履行好職責,樹立憲法權威。
3、堅持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4、只有堅持依憲治國才能使改革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工作,而要減少改革的風險,避免改革的盲目性、無序化,必須樹立憲法的權威,加強憲法實施,以憲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加強頂層設計,引領和保障各項改革措施,以法治為全面深化改革護航。憲法是判斷一切行為合法與否的依據和准則,無論是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還是社會領域里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從根本上講,都是體現憲法的基本原則,落實憲法的有關規定。
無論是在我國的立法、司法,還是行政執法領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憲法實施不力,具體法律法規與憲法存在差距的現象,強調堅持依憲治國就是要從觀念解決這些問題,真正樹立憲法的權威,保障憲法全面正確實施,最終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9. 為什麼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9)為什麼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