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反仁義道德

反仁義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2-20 15:09:42

Ⅰ 為什麼魯迅反抗仁義道德

魯迅不是反抗仁義道德,而是反對束縛人自由的「周禮」,孔子是提倡周禮的,所以歷史課本里有魯迅「批孔」一說。

Ⅱ 「仁義道德」是什麼意思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復道德規范。仁義制:仁愛和正義。

Ⅲ 儒家的仁義道德是反人性的還是符合人性的

雙重性
好比說「因材施教」,這是一種於人有益的教育方法,很符合人性
但是,又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存在,這個與現在的社會不符,有些反人性

Ⅳ 商鞅反對仁義道德、刻薄寡恩,為什麼推動了秦國的強盛

後人受儒家傳統的影響,認為商鞅刻薄寡恩。商鞅確實“薄情寡義”。但嚴格來說,這個字眼在他這里並不能被視為貶義詞,畢竟如果他不刻薄的話,秦國的變法壓根就不會成功。

為了直觀的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將商鞅跟春秋時期秦國著名的著名“五羖大夫”做對比。實際上,這個對比,是商鞅本人提出來的。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公孫鞅率領秦軍大破魏軍,魏惠王被嚇破了膽,“使使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河西之地,是幾十年前,魏國的一代雄主魏文侯、傳奇兵家吳起,生生從秦國手中奪去的。

可想而知,如今這件壯舉對秦國意味著什麼:徹底推翻了魏國的壓制,逐鹿中原的“任督二脈”被徹底打通。

秦孝公大喜之下,兌現了當初在求賢令中許下的諾言,將商於之地十五邑封給了公孫鞅,並賜爵“商君”,商鞅之名,由此而來。


秦孝公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理論、套路都是虛幻;仁不仁義不重要,能富國強民就是好辦法。因此,當衛國人公孫鞅在魏國鍍了金、攜帶者《法經》來到秦國後,被秦孝公視為救命稻草,賦予了其絕對的權力,在秦國這個深受魏國之苦的“夷翟之地”推行戰國最為徹底的變法。當然了,一定要比魏國徹底,這是最起碼的原則。

Ⅳ 魯迅為什麼說仁義道德吃人的本相

你是一個對於道德有看法的人,對於你講這些我不便說太多。
魯迅眼中的仁義道德是當時的封建禮教。它束縛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行為,讓人愚昧,是張讓人無法掙脫的大網,是統治者愚民統治百姓的手段。
其實道德的本義是為了教化人民,讓人民可以在一種規則下受到保護,保護別人,向更高尚的情操前進的一種方式。
道德的初步來源於中國春秋時期,那個時期是中國混亂無序的戰爭時代。平民百姓渴望受到保護,知識分子希望得到重視,上位統治者希望得到臣民的擁護和忠誠。所以道德這種建立在心靈上的法律才得已出現。
LZ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社會所有人沒有道德底限沒有道德約束會怎麼樣。
首先上位者不會顧忌得不計手段的滿足自己的慾望。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哪怕是父子妻兒兄弟。擁有力量者為所欲為,沒有一天你不會提心吊膽提防別人。
走在路上、呆在家裡都不會有安全感,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利益沒有其他。

你別說法律這種東西。法律因為是人制定的,所以總會有漏洞。更何況對於真正有權有勢的人來說法律跟一道台階差不多,想邁過去就邁過去。不說ZG就說國外,真正的有錢人有上百種方法讓自己從犯法變成清白的。更何況像美國國會里又有多少議員跟財團一點關系都沒有,連法律的制定者都是靠他們吃飯的。就連普通人都有辦法規避法律,最簡單的就是沒人發現就行了。
你認為現在社會如此混亂是為什麼?難道沒有法律了嗎?法律一樣生效,不過小偷還是光天化日下作案而無人理會,交通肇事者也不是每個都得到懲罰,勞動法更是遵守人數最少的法律。這個社會的道德正在流失,但是很多人還在叫囂著拋棄道德。拋棄道德為了什麼?為了讓自己的獸性更肆無忌憚而已。

Ⅵ 滿口仁義道德者,往往是大奸大盜之徒原句出自哪兒

「滿口仁義來道德者,往往是大源奸大盜之徒」的原句的出自韓非子的《說難》,原句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Ⅶ 如何反擊,滿口仁義道德,背後挑撥離間的小人,含有公報私仇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干好自己的事,處好自己的人際關系。他的一切最終會暴露在陽光下。君子坦盪盪不是嗎?

Ⅷ "仁義道德"反義詞是什麼

1.豺狼成性[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

解釋:象豺狼一樣凶惡殘暴成了習性。形容為人殘暴。

出自: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氏檄》:「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

示例:此人梟獍為心,豺狼成性,誠然王法所不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陰險狠毒的壞人。

2.慘無人道[ cǎn wú rén dào ]

解釋:慘:狠毒,殘暴。殘酷狠毒到極點,如野獸一樣。

出自: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五十二回:「將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慘無人道。」

示例:殺我人民,繫纍我婦孺,慘無人道。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

語法:偏正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指沒有人道的慘酷事情。

3.心狠手辣[ xīn hěn shǒu là ]

解釋:心腸兇狠,手段毒辣。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待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麼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

示例:他頤指氣使人,心狠手辣。
◎林平《從夏三蟲說開去》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4.喪心病狂[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

解釋:喪失理智,象發了瘋一樣。形容言行昏亂而荒謬,或殘忍可惡到了極點。

出自:《宋史·范如圭傳》:「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

示例:但是頑固派反對派對於進步文化機關的違法摧殘其合法的事業,其喪心病狂,可謂已達極點。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5.滅絕人性[ miè jué rén xìng ]

解釋:完全喪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極端殘忍,象野獸一樣。

示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我死難同胞達三十餘萬。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Ⅸ 老子反對儒家仁義,為何道教還提倡儒家道德

有人說老子反對仁義,為什麼你們道教自稱是道家後人,為何不反對仁義,反而提倡儒家的道德觀了?

就現實而言老君爺並不反對儒家的仁義道德,老君爺的原話是:「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在大道不能行後有仁義之說,人的智慧出現後便會有大偽,有了六親不和之事才會有小道,國家不亂沒有忠臣。莊子曾為這段話做過解釋,這段解釋非常有名,相信你也聽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橐允??噱σ閱??蝗縵嗤?誚??。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大家都聽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不知後面的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與其我們憶苦思甜感謝快樂,不如從一開始就不經歷痛苦。

仁義是大道廢後的葯方,孝慈是有不孝子之後的葯方,當國家危難之時忠臣是國家的葯方。在老君爺看來,如果人人不知仁義,但行事有仁義,唯有人行事無仁義,才會有人來提倡仁義。

這好比是人小時候,一開始也不知道仁義道德,但是看到了動物受傷,就會上前幫助。等到人長大了,心思多了,看到動物受傷就會想,憑什麼是我幫啊!這么多人看到了都不幫。這時就會有人提倡道德這味葯方。老君爺反對的是人心離道遠了,而不是老君爺反對仁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相關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請關注全真道士梁興揚的頭條號!

Ⅹ 有關仁義道德的反例

仁義來道德常用作貶義詞,意自為不講道德。反義詞為「男盜女娼」。

1.儒家所提倡的仁愛正義等行為標准。 唐 韓愈 《原道》:「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2.泛指舊時提倡的道德規范。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滿肚子的天地良心,仁義道德,你只想憑著老實安分,養活你的妻兒老小。」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這里,你的堂兄和我父親是一樣的貨色--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

熱點內容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
新勞動法崗位調整 發布:2025-02-04 04:06:08 瀏覽:466
沈險峰律師 發布:2025-02-04 03:50:53 瀏覽:363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
農行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2-04 03:27:41 瀏覽:29
股權轉讓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04 02:20:18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