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中用三篇文章來論中國的德治與法治
❶ 從《古文觀止》中選取50篇代表性,值得深入學習研究的文章!(時間緊迫)
已下為我精選:
八 曹劌論戰 左傳
十五 介之推不言祿 左傳
十六 展喜犒師 左傳
十七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四 楚歸晉知罃 左傳
五 呂相絕秦 左傳
九 晏子不死君難 左傳
一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四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九 觸詟說趙太後 戰國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十四 樂毅報燕王書 戰國策
十五 李斯諫逐客書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
一 五帝本紀贊 史記
二 項羽本紀贊 史記
三 秦楚之際月表 史記
五 孔子世家贊 史記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記
七 伯夷列傳 史記
八 管晏列傳 史記
九 屈原列傳 史記
十一 游俠列傳序 史記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記
十五 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
五 過秦論上 賈誼
六 治安策一 賈誼
七 論貴粟疏 晁錯
八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
九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
十五 前出師表 諸葛亮
一 陳情表 李密
二 蘭亭集序 王羲之
三 歸去來辭 陶淵明
四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五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七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八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
九 滕王閣序 王勃
十 與韓荊州書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十二 弔古戰場文 李華
十三 陋室銘 劉禹錫
十四 阿房宮賦 杜牧
一 師說 韓愈
十九 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
❷ 古文觀止有哪幾篇文章
《古文觀止》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禮記》6篇,《戰國策》14篇,韓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歐陽修13篇,蘇軾文17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4篇等共222篇。
《古文觀止》收自東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書12卷,以收散文為主,兼取駢文。題名「觀止」是指該書所選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們所能讀到的盡善盡美的至文了。
該書所選的古文,均以散文為主,兼收韻文、駢文。先秦選的最多的是《左傳》,漢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照文體來看,該書選韻文十三篇。
如《楚辭·卜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杜牧《阿房宮賦》等,這些作品都是「極聲貌而窮文」,工於描繪,描繪中雖用韻語,但與詩不同,往往韻散結合,來加強聲情之美。散文則或記人或記事,有議論有寓言等等。
(2)古文觀止中用三篇文章來論中國的德治與法治擴展閱讀:
《古文觀止》所收文章皆是上乘之作,源遠流長,敘事論辨,寫景抒情,詠物明志,各俸兼備、均為歷代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自問世後,作為家塾訓蒙課本,幾至家置一編。所謂觀止,即有此開春,其餘選本再不足觀也。
《古文觀止》是一部經典的古文選本,我們本著歷久彌新的精神,力圖把它打造成三部文學性、藝術忖與知識性相融合的全文化作品,以滿足現代讀者的閱讀需求,提高學習、理解古漢語的能力,全面吸收中國占典文化的精華。
二吳對清代以前散文的選擇存在明顯的偏重,重先秦、兩漢和唐宋時期散文,輕兩晉六朝和明代散文。這一重一輕既有二吳的主觀意識,也符合消以前散文的大體情況。《古文觀止》吸取前代選家(如金聖嘆)的成果,入選的作品大都是比較優秀的。
❸ 這個是,古文觀止,從中選擇3篇並完成相應的讀書筆記,每篇不少於300字,寫在作文稿紙上。 參考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利用假期的時間,我閱讀了《古文觀止》中的幾篇文章深有感觸,特此記錄。《觸龍說趙太後》筆記讀完這篇文章後,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徹底顛覆了我對「溝通」的認識,不僅是為了與人交流,溝通更是一門藝術,如果能夠善於利用這門藝術,將解決生後中許多麻煩。趙太後在長安君作為人質問題上怕得是小兒子吃虧,要得是小兒子的幸福,觸龍則以她小兒子長遠利益打算為點,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疏通了趙太後的心結,證明任何想法都有著利與弊的兩方面,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其實溝通就是在「得失」上做文章,當然這文章做的好與不好,與溝通者的智慧、閱歷和溝通方式有關。而且面對不同的溝通的對象,要對症下葯,一點就明。溝通時則要冷靜理智,循循善誘,要知人知心,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無論與什麼人溝通,首先要考慮他想要什麼,要站在他的方向看問題,一不能讓他吃虧的立場上分析問題,總會找到問題的關鍵,而溝通只是一個疏導的過程罷了,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急於過早的暴露自己的想法,慢慢來,將對方引導到這個關鍵處,這時,對方只能任你擺布,你就以經獲勝了。《捕蛇者說》筆記「苛政猛於虎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苛酷的政治統治比猛虎還凶暴啊。」,這句話出自《捕蛇者說》,同時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文章通過對蔣氏三代寧可冒死捕蛇而不願受苛政暴斂之害的描寫,以襯托、對比的寫作手法,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下賦稅的苛酷,揭示了廣大人民遭受的苦難不幸,表現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以及對殘暴統治的強烈憤恨。「苛政猛於虎」,的確,一隻猛虎不會令人過於恐慌,畢竟它的活動范圍是有限的,威脅不是太大,怕的是賦役,它不僅避猛虎還要兇殘,所威脅到的范圍也更廣,正如文章中所述的那樣,「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意思是「從前和我爺爺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一戶村莊照著這個人數消減還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國到處都是這種狀況,照這樣發展,國家只有走向滅亡。由此可見,一個好的國家政策有多重要,有一個好的政策,便能使國家不斷的強大,走向繁榮。《種樹郭橐駝傳》筆記《種樹郭橐駝傳》講述了一個名叫郭橐駝的植樹人種的樹長得快又長壽,結的果子是其他植者比不上的。隨後闡明了郭橐駝種樹的奧妙——順天致性,令人覺得匪夷所思。之後筆鋒一轉,從種樹之道引出了治理人民的方法,提出養人如養樹的觀點,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文章中反復強調了,種樹要順應樹木的本性。但這並不等於,放任自流。與此同時也不能過於關心。前者使樹木得不到良好的環境生長,但後者的影響卻更為惡劣,因為長期的嬌生慣養,導致生存能力大大降低。治民之術更是如此,為官者不僅要治民,更要養民,必須使人們休養生息,在元氣大傷後得到喘息恢復的機會,才能夠有利於人民的恢復,國家的安康與復興。其實如今孩子的教育也存在著這樣的弊端,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從小就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只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到了讀書的時候,又是鋪天蓋地的補習班,將孩子雙休日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當孩子們提出異議時,家長則有著百般理由來應付,最常見的「就是你看你的成績能和那XXX比嗎?趁著周末還不努力學,一點上進心也沒有。」但結果呢,往往是與家長們預測的結果差了十萬八千里,成績沒有提升也就罷了,但還下降了,結果就是更多的補習。休息,只是一種奢望罷了。家長們一心培養孩子,督促孩子學習,這份本意沒什麼錯誤,但由於過於在意學習成績,反而忘記了休息,這種超負荷的學習,往往適得其反。正如毛主席說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充足的休息,哪來的學習的動力。種樹尚且要順其天性,不違逆其道,更何況是養人呢?由此可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壓抑孩子的喜好,讓他們不停地補課、學習。而是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一味的任其發展,到最後終會演變成放任自流,這同樣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是意味著任由孩子胡來,而是應該加以合適正當的引導,這才能夠培養孩子成為新一代的人才。
❹ 求《古文觀止》中的兩篇文章
公羊傳
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為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曷為大鄭伯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段者何?鄭伯之弟也。何以不稱弟?當國也。其地何?當國也。齊人殺無知,何以不地?在內也。在內,雖當國,不地也。不當國,雖在外,亦不地也。
<譯文>
克是什麼意思?是殺的意思。殺為什麼把它說成是克?是強調鄭庄公的惡。為什麼強調鄭庄公的惡?母親是想要立段,自己卻把段殺了,不如不給他地盤算了。段是什麼人?是鄭庄公的弟弟。為什麼不稱弟弟?是因為他與國為敵。寫明地點是為什麼?是因為與國為敵。齊人殺公孫無知,為什麼不寫明地點?因為發生在國都之內。發生在國都之內,雖然與國為敵,也不寫明地點。不與國為敵,雖然在國都之外,也不寫明地點。
編輯本段榖梁傳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
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於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之雲爾,甚之也。
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譯文>
克是什麼意思?就是能夠的意思。能夠做什麼呢?能夠殺人。為什麼不直接說殺呢?因為要表示出追隨共叔段的人很多。共叔段是鄭伯的弟弟,怎麼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為假如國君殺了嫡親的長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國君的爵號稱呼他,現在文中既然已經稱呼鄭伯,那麼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鄭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國君的弟弟,卻不稱他為弟弟;共叔段應當是公子,也不稱他為公子,這是對他的貶斥,因為共叔段已經喪失了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道德以為。所以《春秋》鄙視共叔段的程度超過了對鄭伯的批評。在什麼地方超過了對鄭伯的批評?因為經文並未對鄭伯想盡一切方式,想要殺掉弟弟的意願提出批評。但經文說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經跑到遠離鄭國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說是從母親的懷中奪過嬰兒殺掉,這又是鄭伯做得過分的地方。既然這樣,那麼對鄭伯來說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不要急著追殺已經逃遠了的亂臣,而應該遵循兄弟之間相親相敬的道德。
❺ 古文觀止中那幾篇文章最值得讀,最值得學習最值得深入研究學習的有幾篇寫幾篇!
《古文觀止》中選到中學語文課本上的堪稱經典。以下是選到中學語文課本上的所有篇目和選到中學語文讀本上的部分篇目: 周文:鄭伯克段於鄢、曹劌論戰、燭之武退秦師、召公諫厲王止謗。 秦文: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後、唐雎不辱使命、李斯諫逐客書。 漢文:屈原列傳、報任安書。賈誼過秦論(上)、諸葛亮前出師表。 六朝唐文:陳情表、蘭亭集序、歸去來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諫太宗十思疏、滕王閣序、陋室銘、阿房宮賦、原毀。 唐文:師說、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誌銘。 唐宋文: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愚溪詩序、岳陽樓記。 宋文: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石鍾山記、赤壁賦(前後)、六國論、上樞密韓太尉書、游褒禪山記。 明文:賣柑者言、五人墓碑記。記得給分。
❻ 古文觀止里講規則的文章
1、看來您對《古文觀止》並不是很了解,先為你奉上簡介,(需要說明的是,作者沒有單獨的進行規則的理論化講述,而是結合諸多的文章進行論述)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鑒易知錄》。《古文觀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並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2、回答你的問題:
本書所選古文,以散文為主,兼收韻文、駢文。先秦選的最多的是《左傳》,漢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照文體來看,本書選韻文十三篇,如《楚辭·卜居》,陶淵明《歸去來辭》,杜牧《阿房宮賦》等,這些作品都是「極聲貌而窮文」,工於描繪,描繪中雖用韻語,但與詩不同,往往韻散結合,來加強聲情之美。散文則或記人或記事,有議論有寓言等等。本書選文豐富多彩,篇幅較短,語言精煉,便於誦讀,其中不少是傳誦千古的名篇。
【難得的是編者又對選文作了精彩的評注,為我們的閱讀平添羽翼。有時從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進行分析,如歐陽修《醉翁亭記》評語:「通篇共用二十九個『也』字,逐層脫卸,逐步頓跌,句句是記山水,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創調也。」幾句話就將這篇文章散中有駢的風致描述出來了。有時評語從身世人情入手,如《史記·屈原列傳》評:「史公作屈原傳,其文便似《離騷》,婉雅凄愴,使人讀之,不禁唏噓欲絕。要之,窮愁著書,史公與屈子實有同心,宜其憂思唱嘆,低回不置雲。」這段文字又將作者與傳記主人公心靈的共鳴之處一筆點透,道出其感人魅力所在。這一段段評語不僅有助讀作用,而其文字本身的清麗優美流暢婉轉也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這種二重審美又使《古文觀止》增添了不少魅力。】
❼ 請推薦幾篇《古文觀止》里的文章
鄭伯克段於鄢
李陵答蘇武數
報任少卿書
戒兄子嚴敦書
典論·論文
與吳質書
陳情表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滕王閣序
進學解
瘞旅文
徐文長傳
❽ 《古文觀止》里的哪十篇文章比較簡單
曹劌論戰
燭之武退秦師
鄭伯克段於鄢
鄒忌諷齊王納諫
唐雎不辱使命
陳情表
出師表
歸去來兮辭
五柳先生傳
桃花源記
陋室銘
師說
小石城山記
岳陽樓記
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
❾ 誰能推薦幾篇政論古文
《古文觀止》系列全套
以輕松閑逸的方式,在欣賞歷代名家名畫的同時學習,中國歷代經典名篇,領略中國數千年文學寶藏。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文學、藝術等中國古代歷史的精彩畫面一一全景展現,全面闡釋古文中名家名作的恆久價值。
觀賞:塵封乍現、史跡斑斑的青銅國寶珍影層迭嶂、曲水流觴的山水名作,呼之欲出、惟妙惟肖的古代人物畫像,纖毫華現、婀娜多姿的翎毛花卉集錦。
學習:歷代文學經典的永恆藝術魅力,漢語語言藝術寶藏中的璀璨明珠,流傳千古、風流蘊藉的名家名篇令人拍案叫絕的歷代語言文學藝術華夏子孫代代傳誦的至理名言。
發現:中國古代名人百折不撓的毅力與勇氣,歷代古聖先賢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維系中國社會數千年的倫理道德准則,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智慧與精神。
本書共分十二卷,所選文章上自先秦,下至明末,共計二百二十篇。文章以古代散文為主,故稱「古文」,實際上也兼收駢文。「觀止」二字語出《左傳》。據《左傳》記載,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樂稱贊說:「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矣。」作為書名,意謂所選俱為古代文章中的上乘精品,古文佳已俱見於此。本書按年代先後,分作者排列,不僅便於讀者查找,而且能使讀者從中看出中國古代散文創作演變發展的歷史軌跡。為使這一震爍古今的文學精粹變得更加大眾化、普及化,我們組織了多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嚴格按照原書體例,經過精心遴選,出版了這套《古文觀止》(圖文版),共分上、中、下三卷,令歷久彌香的文學經典與美不勝收的中國歷代名畫交相輝映,通過原文、注釋、譯文、導讀的完備體例,將一篇篇曠世名作生動、豐富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全面地領略中國古代文化崇高的藝術成就。
《古文觀止》-鄭伯克段於鄢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28
《古文觀止》-周鄭交質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29
《古文觀止》-石碏諫寵州吁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0
《古文觀止》-臧僖伯諫觀魚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1
《古文觀止》-鄭庄公戒飭守臣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2
《古文觀止》-臧哀伯諫納郜鼎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3
《古文觀止》-季梁諫追楚師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4
《古文觀止》-曹劌論戰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5
《古文觀止》-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6
《古文觀止》-宮之奇諫假道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7
《古文觀止》-齊桓下拜受胙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8
《古文觀止》-陰飴甥對秦伯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9
❿ 《古文觀止》中的文章精讀
前出師表 陳情表 滕王閣序 悼古戰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