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不守道德

不守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2-20 21:43:29

Ⅰ 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有哪些

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有
公共場合吸煙
隨地吐痰扔垃圾

Ⅱ 不遵守道德的人一般會判刑幾年

如果只是不遵守道德,但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並不會被判刑。

Ⅲ 關於 不遵守公共道德 的例子 5個 大概50字一個 越多 分越高

社會公德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准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因此,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也是作為公民應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用「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二十個字,對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作了明確規范。
1、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人們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則。在人們的互相交往中,和悅的語氣、親切的稱呼、誠摯的態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講文明禮貌能促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道德橋梁。
講文明禮貌是社會文明和個人道德修養的標志之一。人的行為舉止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每一個自尊自愛的人都應當把講究個人禮儀當作獲取成功的素質去培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仍會看到種種不講文明禮貌的現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不遜、惡語傷人,失禮不道歉,無理凶三分,騎車撞倒人後揚長而去,乘車爭先恐後,在公共汽車上見老人或抱小孩的婦女不讓座……如此等等,都是不講文明禮貌的表現,必須認真克服。
文明禮貌包含的內容和要求很多,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明禮貌的要求和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更新。例如,中華民族歷來有好客的傳統,「有客上門,當降階而迎」,但是現代社會探親訪友不僅要輕聲敲門,而且需提前通過電話等形式預約。另外,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們與外國友人的交往越來越多,必須了解、掌握對方的風俗習慣,尊重對方的禮儀。
2、助人為樂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時,大家樂於相助,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給予熱情和真誠的幫助與關懷,這就是助人為樂。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的人際交往中生活,每個社會成員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都需要別人的關心、愛護,更需要別人的支持、幫助。如果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能主動關心、幫助他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使助人為樂在社會上蔚然成風,那麼,你就能隨時隨地得到他人的幫助,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從這個意義上講,「助人」也就是「助己」。因此,人人都應該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積極主動地愛護他人,幫助他人。具體來說應做到:一是「我為人人」。每個人都應該從乘車讓座、幫助殘疾人過馬路等小事做起,養成關心他人的習慣。二是「遇難相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他人發生不幸、出現困難時,熱情幫助,為其分憂解難。三是「見危相救」。比如,在遇到歹徒行凶時,遇到有人恃強凌弱時,遇到意外險情等危急情況時,每個公民都應該挺身而出、捨己救人、弘揚正氣。近年來,我市先後涌現了秦炳奎、張東京、左寶忠、盛曉虹等一批見義勇為的模範人物,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四是熱心公益。社會公益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每個公民都要關注和支持社會公益,多獻一點愛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會生活中做一個熱心人,如賑災救荒、捐資助學、義務獻血、為社會福利事業捐款捐物等等,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3、愛護公物
公共財物包括一切公共場所的設施,它們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種服務和便利的物質保證。對待公共財物是愛護、保護,還是浪費、破壞,是一個公民有沒有社會主義道德的反映。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一要愛護本單位的公物,做到公私分明,不佔用公家的財物,不化公為私。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不愛護機器、設備;有些人在家裡千方百計節約用電、用水,在單位卻對「長明燈」、「長流水」滿不在乎,視而不見;有些人甚至化公為私,隨意佔用公家財物,並認為「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二要愛護公共設施,如電話亭、路燈及有關通信線路、交通設施等,還要包括保護文物古跡,使其為更多的人服務。有些人不注意愛護公共設施,我們遺憾地看到:街頭的公益廣告牌被故意損壞,宣傳櫥窗的玻璃被人為破壞,市區新公園內設置的幾只「梅花鹿」、「小山羊」有的已經成了「殘廢」;一些人就是喜歡在公園、文物古跡等地「信手題詞」;有的人甚至把公共設施視為「發財致富的源泉」,惡意偷盜窨井蓋,導致夜間行人受傷致殘。三要敢於同侵佔、損害、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作斗爭。有些人經常抱怨公用設施差,但是對隨意破壞、損害公共設施的行為無動於衷,視而不見,見而不問。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同侵佔、損害、破壞公物的行為作斗爭,時時、處處關心和愛護公共財物。
4、保護環境
環境問題,是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黃河的長時間斷流,沙塵暴的頻頻發生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危害,使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環境和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能不能有效地保護環境,關繫到每個公民的生活質量和切身利益,關繫到人們的安居樂業,關繫到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否持續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保護環境不僅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社會公德的一項基本要求。
保護環境,首先要增強環保意識。有些人認為,現在是初級階段,首先要把經濟搞上去,環境治理以後再說。豈不知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們發展經濟的一大制約因素,況且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遠遠超過前幾年污染企業所產生的「效益」。據有關部門測算,治理太湖至少需要投入2000億,利害關系可想而知。但是,仍有少數人認為:天空那麼大,放點煙氣算什麼;江河這么多,排點污水算什麼;天地這么廣闊,有點噪音算什麼。我們每個公民都必須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金山銀山」,還要「綠水青山」。其次,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養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如自覺節約能源,反對浪費,不亂倒垃圾、污水,不損壞各類環境衛生設施等。此外,還應積極參加植樹造林,保護綠化成果。
5、遵紀守法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一個公民來說,是否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秩序,紀律觀念、法制意識強不強,體現著他的精神道德風貌。遵紀守法同時也是保護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
遵紀守法,首先要知法。隨著「三五」、「四五」普法活動的不斷深入,市民的法制意識普遍提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因為對法律的無知,為了一些不足道的小事,惡語相向,拔拳斗毆,傷害對方,甚至鬧出了人命案子,成為終身憾事。這種慘痛的教訓屢見不鮮。所以,每個公民都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不斷增強法制意識。首先要學習與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搞清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是法律允許的,什麼是法律禁止的。其次要守法。有少數人認為,現在實行市場經濟,崇尚自由競爭,因此,有的人就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盜用他人專利或商標權,製造假冒偽劣產品,有的甚至製造、銷售淫穢音像製品。實質上,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更是法制經濟,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要護法。有些人仍信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違法犯罪行為沒有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時,就認為「與己無關」、不必去管「閑事」。如果人人都只考慮自己的安危,見惡不鬥、見凶躲避,甚至目睹有人同犯罪分子搏鬥時也不去相助,出現使「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情況,就會使邪氣上升,使社會不得安寧。今天流氓侮辱了過路婦女,大家不過問,明天說不定就會降臨到你的家人頭上;今天小偷扒竊別人的錢包,大家不制止,明天說不定那隻罪惡的黑手就會伸進你的口袋。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敢於扶正祛邪,同一切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努力為他人、為自己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Ⅳ 辨析:只要不違法就不用遵守道德

對,法律是真正評判行為的准則,道德並不明確,所以只要合法的事情即使違背道德完全可以做,道德是規范自己的,只要你以法律為道德,你可以做任何事。

Ⅳ 對「不守時間就是沒有道德」這句話的理解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和金錢,就是謀財害命,所以沒有時間概念,不守時間就是沒有道德。

Ⅵ 如何看待那些在社會中不遵守道德的人

個人覺得,首先不是怎麼處理的問題,是個人素質的普及和提高的問題,但是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素質低的舊一代的老去以及素質高的新一代的成年需要時間過程。當人們有遵守公共道德這種意識的時候,實行辦法以及懲罰才能落到實處。

Ⅶ 不守道德的利弊有哪些

經濟學角度講:動態博弈的體驗,個人利益最大化導致總體效用降低;用正規話講:短期與長期利益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若用宗教的話講:因果報應,不昧因果,所作必須所受;若推心置腹地講:不昧良心,諸惡莫作

Ⅷ 不遵守傳統道德有什麼不好嗎

這個問題太大了,難以准確回答,要看具體是哪方面的啦。僅從個人得失來看,不遵守傳統道德的人肯定很難被周圍的人認可,人際關系不好,在社會上自然很難有所成就,很多事都不會如意,這樣的人生又何談幸福?

Ⅸ 不遵守道德遵守法律有錯嗎

不遵守道德遵守法律有錯,道德和法律都需要遵守。每個人都有遵守道德的義務。從某種層面上講,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

道德是存在於內心的,是要每個人遵守的,只是要求,並沒有強迫。如果強迫,那就是法律的事了,和道德沒什麼關系了,但又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道德教育的最原初形態。

從小進行的道德教育是以強迫為手段的,強迫人形成公共道德。譬如強迫小孩兒把垃圾扔進垃圾桶,並形成習慣。讓他們覺得不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就是不符合習慣的,也是不道德的。

強迫成習慣的道德教育總是讓一部分人形成心中的道德律,並終生遵守,但是,很多出現反彈的人心中也有道德律,只是行為背道而馳,雖然受到良心的譴責,或者可以逃避這種譴責,但仍然可以損人利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如果這部分人多了,大家都不遵守道德,那麼人人都是惡人,社會也就成了粉飾太平的假象,人心再也不古了。

道德的相關說法: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觀。

因此,不道德的行為也受到很強地域性文化影響,所以不同種族不同信仰,還有不同文化他們所衡量道德標准不同,不同區域他們所遵守的道德觀念也大不相同,所以狹義上所指的不道德行為有它很強的局域性特點。



Ⅹ 有什麼不守道德的真實例子,越快越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額。。。現在的人越來越現實,當然不守道德的事情當然也隨之發生,可是要舉也舉不出來。還是建議你多發現生活,應該可以找到,
當然,不知道你要哪方面的,正常來說,最普遍的事例就是 亂丟垃圾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嘿嘿,我還是智商有限,抱歉哈!~~

熱點內容
沈險峰律師 發布:2025-02-04 03:50:53 瀏覽:363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
農行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2-04 03:27:41 瀏覽:29
股權轉讓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04 02:20:18 瀏覽:963
盜用qq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1:17:37 瀏覽:467
社會與法野人歸鄉記 發布:2025-02-04 00:44:52 瀏覽:82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