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行書書法學習入門

行書書法學習入門

發布時間: 2022-02-21 05:40:21

㈠ 如何學行書

硬筆實用行書的學習方法
我們每個人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習字,但只知道橫要平、豎要直,忽視了用筆方法的學習(當時大多數人不懂用筆,只覺得有筆鋒的、大小一致、均勻的字就是好字)。小學階段-雖然沒有學到寫字的筆法,但每個人卻練就並形成],各自的有楷體特點的結構、外形,有長形的、扁形的、斜勢的等等。到了中學,由於作業量的增加,書寫的速度加快,加上多數教師不規范行草書寫法的影響,又逐漸形成了不規范行草的用筆結構特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書寫習慣。這些錯誤的書寫習慣是我們現在練字和實際應用的一個障礙。
找到了根本的原因。我們學習書法就必須想辦法去改變這種書寫習慣,尋求一種具有美的法則的書寫習慣取而代之。我國東漢時期的書法理論家蔡邕在其論著《九勢》中寫道:「夫書肇於自然。自然而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意為書法起源於自然,自然界中的陰陽動靜、陽剮陰柔、陽實陰虛等等對立統一,在書法中無處不存在。「書肇自然」之說從哲學的高度啟示我們:書法形式之美,除去其特有的造型外.打動人心的
根本原因在於「肇於自然」的「陰陽」,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剛柔、斜正、輕重、緩急等等。書法的「陰陽」,諸如黑白的相互對立、牽制、襯托、消長等矛盾的對立統一,發展變化,構成了書法藝術美的基礎。從上所說,我們原來的書寫習慣。基本上沒有美的原則。要想練好字必須改頭換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臨摹古典法帖。
古典法帖,都是歷代書法大家遺留下來的,我們都可以拿來臨寫,但各帖的風格不同,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字帖很重要;如想要練就一手清雅、秀逸的字體.可以選擇王羲之、趙孟頫、董其昌的行書字帖。如想練就一手俊俏、勁健的字體,可以選擇歐陽詢的行書字帖,假若想練就一手痛快淋漓、跌宕生姿的字體,選擇米芾的行書字帖最為恰當。總之,選帖須適合自己的性格和喜好。
選擇好自己想學的字帖後,可以把字帖縮小復印至硬筆字的大小,然後再練。
在臨帖中要注意二點:
1、實用行書的特點。
蔣彝在《中國書法》中提出明確的標准:一是要具有不對稱的平衡二是耍有力量感。一個實用美觀的字,其結構的處理還涉及到字中各部分間的距離問題。它的一邊可能比另一邊大得多或者密得多,但整體必須依然不失衡,因為我們覺得它更富有動勢,在臨帖中我們可以對字帖中的字進行分析。得出各類結構各部分之間的大小、長短、高低、疏密、正欹的關系。我們喜歡不對稱的平衡,因為我們覺得它更富有動勢,字必須具備運動中的人、自然物體,或者其它物體在某一瞬間的平衡。可見,字的結構是靈活多變的。
2、把字帖的筆法進行簡化,尋求用筆上的共同點。
法帖中的筆法是非常豐富的,要用硬筆寫出毛筆的筆法是不太可能的。再說,為了實用、快寫,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必須把古帖中的用筆方法進行簡化,那麼,哪些筆法可以簡化呢?我認為,主要對每個筆畫的起筆、收筆、轉折三方面進行動作過程的簡化。如毛筆起筆由藏鋒或露鋒頓(按)——換鋒等幾個動作,硬筆起筆只需尖落——稍頓即可完成。毛筆收筆由提頓——提——回鋒或出鋒等幾個動作,而硬筆收筆只需輕頓(按)或尖出即可。轉折由方折、圓折之分.毛筆方折處須提頓——換鋒,圓折處須提——換鋒.而硬筆方折只需頓;圓折只需用提。以上做法,雖省去了筆法上的一些復雜動作,卻保留了最基本的用筆方法,適用於實用快寫。
此外,在實用行書的練習中,必須加強筆畫的力量感和行筆的節奏感。寫字尤如「打太極拳」,整個動作較緩.每筆發出而又要處處留得住,慢中求快,沉著穩健,剛柔相濟,力送筆端。具體表現在:起筆、收筆、轉折處較慢、較重,中間行筆過程、牽絲映帶處較快、較輕,形成慢——稍快——慢、按一一稍提——按的節奏(這里的快慢是相比較而言.總體上比楷書的書寫要快)。有了節奏.書寫時就會感到氣脈相通.心境舒暢,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由此,習字的興趣與信心將會大增。最後,還需適當動動腦筋,熟記常用偏旁部首的規范行草寫法,在實際運用中得心應手。
總之,要寫好一手漂亮、美觀、規范的實用行書,不僅要立足經典法帖,努力從筆法上、結構上完全改變自己原來的書寫習慣,形成具有實用美原則的書寫習慣,還必須天天堅持練筆。

㈡ 我想自學書法,但完全不懂,不知道怎麼入門,求高手指點

《零基礎學習書法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 kvqn

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這里有零基礎也能學好的書法課,15天輕松寫出漂亮人生!

㈢ 行書初學者應學習誰的字帖,請給出書名

要學行書,不一定非要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入手。你喜歡哪家的書法就從哪家入手。這要看個人的喜好。否則的話寫書法好像是被逼的,肯定越到後來越沒有興趣。

初學者要從基礎學起,循習漸進。最好從「 永字八法」先入門。然後再學自己喜歡的書家那些帖子。以後會越寫越有興趣,進步也肯定神速。

㈣ 王羲之的書法入門學習方法

王羲之書法為行書。主要有以下步驟。

一、認真的臨摹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復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練習毛筆字的同時練習硬筆字,對學習行書書法的好處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補。毛筆字是精雕細刻,硬筆字是反復琢磨,從大到小,再從小到大,非常有益於加強對書法學習的理解。
二、讀帖
如何練好行書書法?練習書法的途徑不外乎臨帖和讀帖兩種方法,而練習行書,讀帖特別重要。讀帖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臨摹和學習,這是基礎的一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
三、勤於練習
練習行書在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在寫不好的時候覺得沒面子,沒關系,可以在筆記本上練習,也可以在寫日記的時候,練慣用行書寫給自己看。熟能生巧,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屬於你自己的行書風格。要善於從多方面吸取營養,名人題字,商家牌匾,學校老師甚至是同學之間,只要你認真觀察,都可以找到別人寫的好字,學會了,就成了你的字。

㈤ 怎樣學習行書/書法自學叢書

編輯導讀內容簡介本書是書法自學叢書中的怎樣學習行書分冊。書中採用講評結合、文圖並茂的形式,選用標准規范的圖例,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行書的名稱、源流、特點、筆法、結體、章法等,同時介紹行書的代表書家及其傳世佳作。通過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講解示範、評點分析和臨摹練習,使初學者逐步了解掌握書法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行書的基本技法,同時也不斷提高對書法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為步入書法藝術殿堂打下良好的基礎。作者簡介本書目錄前言第一章 實用性最強的書體?行書第二章 行書的筆法第三章 行書的墨法第四章 行書的結字第五章 行書的行氣和章法第六章 行書的臨摹和先分後合練習法第七章 行書的鑒賞和創作附圖後記精彩書摘字,體現出人的第二面容;寫好字,是工作的門面和需要。無論從有一手好字,以適應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的需要;還是要成為一個書法家、藝術家,以名傳四方,展示自我價值,學好練好行書字都是非常必要的。

㈥ 行書入門臨什麼貼

可以臨趙孟頫行書作品,如《秋興詩》,《千字文》和《後赤壁賦》。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用筆需遵循的准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6)行書書法學習入門擴展閱讀

學習行書要注意把握幾個要點:

一、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我給大家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鉤的筆畫要先頓筆再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盡量擺脫和忘記。

二、認真的臨摹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摩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復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

三、讀帖

練習書法的途徑不外乎臨帖和讀帖兩種方法,而練習行書,讀帖特別重要,學書法有從楷書入手的,也有從隸書入手的,寫隸書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書常常寫不好,而田惠君的行書,卻是功力深厚,一派大家風范。據他自己講,他的方法就是讀帖。

四、勤於練習

練習行書在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在寫不好的時候覺得沒面子,沒關系,可以在筆記本上練習,也可以在寫日記的時候,練慣用行書寫給自己看。熟能生巧,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屬於你自己的行書風格。

參考資料來源:行書-網路




㈦ 學習書法時應先學習行書還是草書

其實以楷書為基礎,直接學習草法,比較好!尤其是楷書以「方」筆占字主導的碑帖。為什麼學草書好呢?蘇軾對這個問題分析過,他說,先學習法度,而後才能破而自由,才能在自由揮灑中又有法度!而草可以說是書法藝術所能允許「自由個性」的極限,超過它別人就不承認,你這是書法,再說那時估計也真沒人能認識你寫的什麼!而行書是介乎於楷草之間的書體,自由度幅度很大,可以是行楷,可以是行草。沒有真正的突破,沒有感受草發的精神,很難把握好行書,他的收放!如果楷書直接練行書很容易,在創造自己風格時,給人感覺是收放不自然!因此有人說其實真正難的是行書!但是必須提醒的是草書比行書難已入手!光草書符號就要你自己慢慢的記憶識別!當然你如果只是為了實用那麼也就無所謂了!至於學什麼帖,我覺的你要根據,你楷書練的什麼帖,和自己興趣決定!如果你練的是《九成宮》那麼你一定要先練習草法!那碑文法度太森嚴了,直接練行根本不會有多大成就!其實真正的書法家很少上網所以這個問題在這很難得到很專業的講解,我是在一年前開始練草法的,以前和你一樣,練習楷書,以《多寶塔》為基礎,學了《顏家廟》,再融了龍門《始平》,才學習草,一開始也練了一段時間行書,但是而後部久,在蘇軾論書中見到了上面的所說的思想覺的很有道理,而後練習草法,在網上也見到一些大家講書法,都說先草好,但是就是入手難!

㈧ 行書入門如何選擇字帖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作為書法初學者,選擇入門字帖,建議大家選擇偏教程類的,教程類的字帖便於自學,同時也更基礎,更易懂。

學習硬筆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有「行走」之意,因此它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楷書快寫加上部分草法就具有了行書的特點。楷法多於草法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叫「行草」。早期行書大約在晚於楷書形成的東漢後期便萌生出來。

想要學習硬筆行書,我推薦田英章老師的《行書速成》。本書一共有三本,分為筆畫偏旁、間架結構、實戰訓練。書中搭配了田英章老師的示範視頻,用手機掃描書中相應位置的二維碼,即可收看視頻,十分方便,隨時隨地都能學習。

學習書法,你會學會堅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堅持不懈的日積月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聰聰墨香屋】,和聰聰老師一起趣玩書法,通過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

㈨ 毛筆字行書怎樣入門

1、忘記之前學習的書體

無論是楷書、隸書還是篆書,和上面三種書體相比,行書是一種獨特的書體,要想學好,首先要把上面學習的東西忘掉,重新開始

2、臨摹

進行專門的臨摩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有一本好的字帖。如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

3、讀帖

讀帖是學習行書的一個重要方法。讀帖指「觀」之意。即在臨帖之餘,或臨帖之前,詳細觀察和揣摩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和神韻等,將字觀之入眼,銘記於心,然後去臨習。

4、勤於練習

任何一種書法技藝都離不開刻苦勤奮的練習。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

(9)行書書法學習入門擴展閱讀:

行書的創作要求

1、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准,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

2、正確用筆,敢於突破。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

3、在創作前要充分醞釀。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盡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

㈩ 毛筆行書入門該選什麼帖

王羲之《蘭亭集序》、王珣《伯遠帖》、歐陽詢《張翰思鱸帖》、顏真卿《祭侄文稿》、柳公權《蒙詔帖》、楊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蘇軾《黃州寒食詩帖》、黃庭堅《松風閣詩帖》、米芾《蜀素帖》等這些書法帖,選字帖選最好的,起點要高,這樣練下去將來才有所成就。


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

東晉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陰的一些文人來到蘭亭舉行「修禊」之典,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序文受當時南方士族階層信奉的老莊思想影響頗深,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書在當時獨樹一幟,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 《祭侄文稿》

行草墨跡,顏真卿書。縱28.2厘米,橫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元代張敬晏題跋雲:「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於樞評此帖為 「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天下第三大行書 《黃州寒食詩帖》

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釋文: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

王洵,(350 - 401) 字元琳,小字法護。臨沂( 今山東臨沂縣 )人。官至尚書令。他是「書聖」王羲之的族侄,出生在一個精 於書法,幾代不衰的名門望族。其父王恰,其祖父王 導均善書,所以史稱「三代以能書稱,家范世學,洵 之草聖,亦有傳焉」。其草書《伯遠帖》,一直被後代書法家、鑒賞家、收藏家視為瑰寶,是因為它是十 分難得的東晉名人書法真跡。 伯遠帖 東晉王洵真跡。歷來為後世書法家,鑒賞家,收藏家 視為瑰寶。《伯遠帖》是王給親友的一通書函。它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是我國古代書法作品中的佼 佼者。被列為「三希」之三。它的筆畫寫得較瘦勁,結體較開張,特別是筆畫少的字顯得格外舒朗,飄逸, 真有點「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 林曲洞」的晉人韻味。


天下第五行書——楊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楊凝式書,行書,墨跡麻紙本,高26厘米,寬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飢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韭花帖》寬疏、散朗的布白該是其最先奪人眼目的特徵。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留有大片的空白,這在行書作品中,可謂奇特之極。然其字間含蓄的顧盼,又氣脈貫通。平中寓奇的結體則是《韭花帖》最為突出,也最令人叫絕之處。它把緊密與散落這一對矛盾統一於一體,卻沒有絲毫的牽強,反而給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覺,奇趣盎然。通篇形態宛若一個閑雅奇士,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雅逸風流,沉靜自若。散落的布白與平中寓奇的結體,相得益彰,使得作者蕭散閑適的心境躍然紙上。無論是從書法本身,還是文字內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這種散淡的心境。

天下第六行書——柳公權《蒙詔帖》


柳公權(公元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中書舍人,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學顏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勁豐潤,自成一家,米芾曾評其書:「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相傳穆宗皇帝曾問他筆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弄得皇帝立即「改容,悟其以筆諫也。」他所寫的碑版極多,以致當時公卿大臣家的碑誌,如果求不到他的字,就會被人們罵為不孝子孫,但行書流傳極少,因此,就越發顯示《蒙詔帖》的彌足珍貴了。
此帖氣勢磅礴,痛快酣暢,渾莽淋漓,意象恢宏,極具虎嘯龍吟、吞吐大荒的氣派,其結體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縱勢,而是因形而變,依勢而化,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正勢,而是欹側多姿,險絕有致,不拘常規,放浪形骸,極少唐朝森嚴法度的束縛。其用筆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鐵骨錚錚,耿介特立,而是有剛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圓,或露或藏,粗不臃腫,細不纖軟,線條以中鋒為主,飽滿圓厚,筆墨控製得恰如其分。誠如周必大說:「沉著痛快,而氣象雍容,歐虞褚薛,不足道焉。」其章法大小肥瘦,參差錯落,虛實疏密,相映成趣,前後照應,一氣貫注,擒縱收放,隨勢幻化,「枯潤纖濃,掩映相發,非復世能彷彿。」


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思鱸帖》


亦稱《季鷹帖》,歐陽詢書。行楷書,無款。紙本,縱25.2厘米,橫33厘米。

後紙有瘦金體書跋:「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智永亦復避鋒。雞林嘗遣使求詢書,高宗聞而嘆曰:'詢之書遠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虛譽也。'」此帖的風格與歐陽詢的楷書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險取勝。字的重心壓在左側,而以千鈞之勢出一奇筆壓向右側,使每個字的結體形成一種逆反之勢,然後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險為夷,真可謂「險中求穩,別有樂趣」。清乾隆帝評論道:「妙於取勢,綽有餘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天下第八行書——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歲時(1088年),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此卷相傳為邵氏 所藏,欲請名家留下墨寶,以遺子孫,可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而米南 宮見了卻「當仁不讓」,一揮到底,寫得隨意自如,清勁飛動,真似如魚 得水一般。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 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米芾用筆如畫竹,喜「八面出 鋒」。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 刷字」的獨特風格。結字也俯仰斜正,變化極大,並以欹側為主,表現了 動態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當為生平合作」。


天下第九行書——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松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表達對朋友的懷念。黃庭堅一生創作了數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其風神灑盪,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松風閣詩》的結體、用筆、章法都很奇特,其結體有兩個特點:
一是內緊外放,緊處亦見奇肆,放處倍添神采,其規律是主筆盡量向外輻射,橫畫向左,豎畫向下,撇捺則左右縱橫開張,一緊束的中宮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形式雖取法於《瘞鶴銘》,但此帖中宮較《瘞鶴銘》更緊,四圍也更放,顯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
二是欹側多姿。其字如風枝雨葉,偃蹇橫斜;又如謝家子弟,不冠不履。欹側本是王羲之行書的特點,黃庭堅則把這個特點進一步予以誇張,橫畫斜度更大,豎畫虯曲不正,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沒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是絕對不敢如此弄險的。《松風閣詩》的用筆亦十分精到。縱觀全篇點畫,渾厚勁挺,擒縱得體,濃纖剛柔,盡如人意,長筆遒逸,短畫緊潔,抑揚頓挫,提按分明,雖然如游龍舞鳳,處處飛動,卻也筆筆著實,沒有絲毫的懈怠和軟滑。《松風閣詩》的章法奇詭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間,穿插爭讓,出沒奔軼,超逸絕塵。故康有為說:「宋人書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昧,至於神韻絕俗,出於《鶴銘》而加新理。」
松風閣,是西山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天下第十行書——李建中《土母帖》


《土母帖》,行書,紙本,縱三一·二厘米,橫四四·四厘米。凡十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零四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點擊瀏覽大圖)

釋 文 :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籠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門所出者,復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歷頭,賢郎未檢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難商量耳。見別訪尋穩便者,若有成見宅子又如何?細希示及咨。孫號西行少車,今有舊車,如到彼不用,可貨卻也。

此帖原為建中《六帖卷》之一帖,首行下角「子」、「封」兩字之間有「畏」字編號,原為明代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所藏。據《大觀錄》所載,六帖為《土母帖》、《同年帖》、《貴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齋古帖》。

建中一生經歷了五代、宋幾個時期,在書法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唐詩文體凡屢變,晚季雖不逮,但書歷三百年,猶有貞觀、永徽以來的風骨氣韻。建中雖在宋初,其書法去唐未遠,猶有唐代余風,達到從五代至宋過渡時期的高峰。宋初書壇已顯殃復歸晉人的風氣,始肇於五代書家楊凝式和對宋初書法有影響的李建中。楊李二人書法均已有追蹤晉人、融合晉唐書風為一體的跡象。其後經蔡襄以已意融晉、唐人書為一爐,不拘一法而法自在,達到「以意馭法」境界。宋書至蘇軾、黃庭堅始一大變,承唐繼晉,上接五代,有宋一代尚意書風才真正成熟。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野人歸鄉記 發布:2025-02-04 00:44:52 瀏覽:82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
婚姻法與物權法的碰撞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775
香港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3 21:56:18 瀏覽:122
青島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3 21:21:22 瀏覽:761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