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在前

道德在前

發布時間: 2022-02-21 08:01:05

道德前面應該加什麼修飾語

(社會)的道德

social virtues

在任何一個紀律嚴明的社會中,社會的道德不容被輕視。
Social virtues not to be disregarded in any well-regulated community.

② 在道德修養前加一動詞

提升道德修養

③ 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有哪些表現

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表現為:(一)道德是人類前進的「目的地」: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和良心指引下,不斷認識社會產生、發展和變化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勾畫人類最終將要到達的理想的、美好的未來世界,道德為人類實踐活動指明了前進目標。

(二)道德是人類前進的「發動機」:在社會歷史環境和物質技術條件完全相同的前提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組織和一個人,發展不發展、怎樣去發展和發展得如何,決定於內在主觀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決定於精神支柱、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

(三)道德是人類前進的「行路標」:人們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沉澱,形成了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各個階段上的行進目標、行進標准、行進規范、行進位置和行進軌跡,規劃和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保證和促進社會的順利發展。

(四)道德是人類前進的「方向盤」:人們不斷根據自己的行進過程及其產生的效果、遇到的障礙、出現的問題,隨時調整和選擇自己的行進方向、行進路線、行進速度,為最終建設公正、合理的社會而不懈奮斗。

(五)道德是人類前進的「交通警」: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習掌握著正義、公理、價值等倫理道德武器,並通過思想、理論、意識、觀念、行動、示範、交流、輿論、氛圍、批評、斗爭等媒介,揚長避短、揚善懲惡、揚清激濁,建立和鞏固良好的社會風氣。

④ 在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中道德和人性哪個放在前面,哪個放在後面

碰到事情時表現時的態度就是人的本性,而後才是道德問題

⑤ 「道德」先有道後有德,德為品德、人性;那麼道又是什麼 道德為什麼道在前德在後而不是德道

道即萬物之規律,日月交替,雲卷雲舒即為天道.同樣,仁,義,禮,智,信,此為人道中五德,只有規律後有好的秉性…

⑥ 還是道德的淪喪前一句是什麼

「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這句話出自中央十二套以前的一個節目,叫做《道德觀察》,主持人是路一鳴。

《道德觀察》一方面對可歌可泣的高尚行為進行謳歌,在感動中激發每個人心中向善的力量;另一方面對種種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揭露和鞭撻。

簡介

《道德觀察》是中央電視台第一個系統、全面、深入報道中國道德生態的電視欄目;是中國第一個日播的道德欄目。

《道德觀察》作為中國唯一一檔全國平台播出的道德類全日播欄目,直擊種種道德事件。在震撼中讓每個人用思考完成心靈的凈化,已成為「深刻反映中國道德現狀、深入進行道德思考、促進中國道德生態建設」的電視互動平台。

⑦ 道德經和周易誰在前

樓上說的不來是太准確,因為《周自易》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提法。狹義的《周易》指的是《周易古經》,廣義的《周易》則包括《周易古經》和《周易大傳》
據史書記載《易經》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由於《連山易》、《歸藏易》已經失傳。具體內容無法查考,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因此人們常說的《易經》實際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經》內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爻題、爻辭等。古時傳說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周公旦作爻辭,說法不一。
《易經》成書於商末周初,但是後來分孔說與非孔說。長期以來,圍繞著《周易》究竟是孔說還是非孔說這一問題爭論時間最長且十分激烈。一派認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屬;另一派則斷言:《周易》與孔子毫不相干。
道德經是老子李耳著於春秋時期
《周易》早

⑧ 道德在不同時期有哪些體現

1、原始社會的道德,以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為基本原則,倡導共同勞動、平等互助,人們無條件地踐行公共義務,推崇正直、誠實、勇敢等品格。但同時,氏族間的復仇殺戮、血親之間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風氣則表現出這一時期道德形態的缺陷。

2、奴隸社會的道德,講求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服從和人身依附,主流社會鄙視勞動和勞動者,並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從。這一時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創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倫理觀。而春秋時代的孔子開始形成以「仁」為中心的道德體系。

3、封建社會,道德被用來維護宗法等級關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理論化的特徵。封建制度以小農經濟為基礎,而小農經濟需要宗法制度來維系,於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來的倫理文化獲得尊崇和弘揚,逐漸演化為以「三綱」、「四維」、「五常」、「六紀」、「三達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要內容的一整套道德修養理論。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規范就是忠君、孝親。

4、鴉片戰爭後,西方思想逐漸傳入古老的中國。以嚴復、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將資產階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天賦人權論等學說,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的基本道德規范引進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屬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對推動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8)道德在前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快樂常常誘導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則迫使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並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選擇習慣一旦養成,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的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的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⑨ 做事的時候 律法和道德。誰應該在前,誰應該在後

法律是底線,是不讓你做壞事,道德是層次,是讓你做的更好。所有的公民都應該遵紀守法,這是原則,然後你在守法的基礎上,再去更好的做事。

⑩ [原創]<<道德經>>為何道在前,德在後

我也說下我的想法老子是否有此想法不得而知,所謂順口反倒是現代人的想法,因為古漢語裡面是沒有或者說很少有雙音節詞的,基本都是單音節詞表意。道德一詞卻是現代漢語形成的固定搭配。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來看,最初的理論可以說都是來源於對自然世界的觀察。比如伏羲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最初可能是對自然世界的描摹,慢慢地發現可以指導人的生產活動……同時人有模仿的本能,這可能也是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產生的根源,而基礎就是對自然世界的深刻觀察和精確描述。而《道德經》自始至終都在讓人不要違反天之道。至於老子,連史上是否確有其人也尚未有定論(詳見錢穆《庄老通辯》),他當時的想法更難以確定了。人們後來有意識地用得出的結論指導實踐,所以後世推導理論的過程或多或少地都帶有了目的性。如果錢穆先生考證的結論,即道德經是莊子之後諸人所集編,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編書的目的就已經含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之中了,否則一部濫文是無法被人認可的。我也不贊成想當然的認為歷史上是什麼什麼樣的,但是我也認為在有根據地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大膽假設,並能得出和事實接近的結論的方法是可取的!一家之言,見笑於方家,歡迎討論!
:handshake
剛才不小心點到媛媛原帖的編輯上了,不好意思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野人歸鄉記 發布:2025-02-04 00:44:52 瀏覽:82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
婚姻法與物權法的碰撞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775
香港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3 21:56:18 瀏覽:122
青島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3 21:21:22 瀏覽:761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