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道德
A. 如何培養幼兒道德品質
俗話說:「一歲來看小,三歲看老。」自幼兒正處在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幼兒道德教育將影響到幼兒的整個人生的德育水平。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如何實施道德教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在幼兒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離不開家庭成員的身傳言教。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作為家長,必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在生活中無形的為孩子做出榜樣。常言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顯著特徵,就是潛移默化的熏陶。父母應從家庭實際出發,根據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和品德形成的規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循循善誘,以情導行,以事明理,寓教於樂,對孩子進行生動的滲透性的道德啟蒙教育。有這樣一個事例:孩子對媽媽說:「爸爸和我一樣,也喜歡看動畫片。」媽媽笑著對孩子說:「你爸爸本來不喜歡看動畫片,但為了讓你高高興興看動畫片,他就不看其他節目了,你爸爸就是這樣,遇到事情總是先替別人著想,然後才考慮自己。
B. 幼兒的道德違規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影響兒童道德發展的五個因素 心理學家研究兒童道德行為, 發現影響道德行為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五項: 智力:智力與兒童之道德判斷及道德行為之間的關系甚為密切,兒童心理學家 柯爾柏認為,較為成熟的道德判斷,需要成熟的抽象推理能力作為基。
C. 幼兒的道德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如何培養
幼兒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作為幼兒教育者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把家庭、幼兒園二者有機結合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
1.德育從家庭中做起
家是幼兒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溫馨和睦的家庭使幼兒健康成長,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因此德育應從家庭做起,從"我"做起。
1.1 德育從"我"做起。幼兒學習主要的學習方式的模仿,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父母,朝夕相處,父母對孩子道德的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德育應從家庭做起,從"我"做起。爸爸媽媽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榜樣如:作為爸爸媽媽回到家主動與家人問好,尊敬老人等,避免在幼兒面前吵架、說粗話等。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1.2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人際關系,親子關系影響著幼兒人格的發展,影響著幼兒的社會人際關系,影響著幼兒個性的發展。幼兒品德教育的內容主要是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和發展幼兒個性等。德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核心和向導力量,可見親子關系是幼兒德育的重中之重。
1.2.1 創設良好的家庭關系:父母相親相愛,和睦相處,正確的處理自己情緒情感,盡可能的在孩子面前表現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作為父母應該尊重、理智的的愛孩子。給幼兒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氛圍,讓幼兒的行為、習慣、興趣等人格得到健康的發展。
1.2.2 給予理智的愛:孩子是家長的寶,如今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在當今的家長中更加體現,多少的孩子甚至是小小班的孩子都被家長們送進畫畫、舞蹈、鋼琴等各種培訓班。也許很多家長認為這就愛孩子,可是他們它們卻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忘記問一句"寶寶,你要什麼"。這要不僅扼殺幼兒玩的天性,限制了他們的人際關系,還讓幼兒產生各種不良的情緒、抵抗父母等各種不良的行為。作為父母應該為幼兒尊重幼兒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同時也要理智回應幼兒的要求。在生活中主動親近和關心孩子,經常和他一起玩游戲或創造幼兒交往的機會如:帶幼兒走親戚、到朋友家玩等。這樣不僅能夠發展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同時可以利用這機會鼓勵幼兒與他人接觸、交談,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
2.德育從幼兒園做起
義大利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經說過:"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孩子上學作準備,而是為了孩子將來生活作準備。"3-6歲的幼兒是各種心理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園的教育正是我們為孩子將來生活作準備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關鍵時期。
2.1 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環境是教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是離開家庭後的第一大大環境,幼兒園的教育幼兒終生教育的基礎,良好的環境幼兒健康成長,良好的德育環境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幼兒園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對幼兒實施有效的品德教育。
2.1.1 根據年齡段創設不一樣的環境:幼兒園為幼兒創設
各種德育的環境,讓幼兒產生濃濃的愛祖國、愛家鄉之情。讓幼兒不僅可以認識自己,還可以認識其他的同伴,同時鼓勵幼兒大膽地介紹自己,促進幼兒的自我認識的發展、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2.1.2 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每當星期一的早晨在東肖中心幼兒園可以聽到動聽聲音,看到一處美麗的風景,那是我們老師在組織生氣儀式,那是我們在為文明小衛士頒獎。老師的聲音總是那麼的親切、溫和,小朋友的笑容總是那麼的純真可愛。正是教師那親切、溫和給我們的而孩子創設了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里感受到安全感、感到舒適.
2.1.3 加強教師的綜合素質:幼兒教師是幼兒除了父母外的第一啟蒙老師,也是幼兒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的實施者,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隊幼兒的品德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幼兒園讓幼兒教師經常參與各種有關自身素質的培訓學習,讓我們一線教師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選擇符合幼兒各年齡階段的教材對幼兒實施道德教育。
2.2 在游戲、生活中進德育。《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章:幼兒園教育原則中指出,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遇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結合此原則,在小班教學中把德育滲透於游戲中和各領域教學活動中如:在社會領域中開展《我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愛自己》等各種有關德育的內容,在語言領域中開展兒歌《老師愛媽媽》,藝術領域中開展《我有一個家》等有關道德教育的內容。同時從早上接到幼兒到幼兒離園的一日活動中,引導幼兒文明的游戲、主動與人問好、文明吃飯、文明睡覺等等各項活動中。把德育滲透於一日活動中,滲透於游
D. 什麼是幼兒道德發展的第一個特點
最基本道德感的形成,是幼兒期情緒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道德感是指由自己或別人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准而引起的情緒體驗。兒童期的道德感是兒童在是非觀念的基礎上產生的情感,所以兒童道德感的形成與是非觀念密切相聯的。
E. 簡述小中大班幼兒道德感發展的特點
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動作迅速發展。
二、幼兒對教師有強烈的依戀感情,並嚮往得到教師的贊賞和認可。
三、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
四、行動容易受情緒支配。
五、喜歡模仿,辨別是非的能力差。
六、開始關注同伴,社會性得到初步發展。
七、語言發展快,愛說話。
八、感知覺發展迅速,觀察力有待發展。
中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
二、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
三、強烈的好動活潑。
四、交往能力有所發展,能自動結伴交朋友。
五、游戲能力發展很快,游戲情節豐富。
六、認識能力提高。
七、詞彙增加。
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身體發展迅速,動作協調。
二、語言能力增強。
三、情緒情感的調節能力逐步加強。
四、責任感增強。
五、好學樂問。
六、個性初具雛形。
七、社會性有很大發展。
(5)幼兒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感與倫理感一體相關,道德感由倫理感轉化而來,這種轉化的過渡環節,就是倫理的「實體感」內化為個體的「得道感」。道德的真諦是「得道」「,得道」的內涵是對倫理的實體性的分享及其在個體意志行為中的外化,是個體內在的實體性。
「得道」是由倫理感向道德感轉化的中介。在這里,道德之「道」一方面由倫理之「理」轉化而來,另一方面,它又揚棄了倫理實體抽象的普遍性而獲得個體內在的實在性。
例如對符合道德行為准則的行為,即會產生滿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憤怒、厭惡、羞愧等內心體驗。這類內心體驗就是道德感。
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為:
1、直覺的道德情緒經驗,它是由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
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它是通過人的想像發生作用的一種情感;
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緒體驗,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識到道德要求為中介的情感。
F. 幼兒品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是什麼
一、幼兒品德教育的內容與目標:
(一)萌發幼兒對祖國的愛 對祖國的愛是人類的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珍貴遺產,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動力,從我國的科學家、數學家李四光,華羅庚身上都能看到愛國情思的巨大力 量。 對幼兒來說,培養他們對祖國的愛,要從身邊做起。蘇霍林基要求他的學生,首先要愛媽媽,他說:如果一個孩子連他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自己的媽媽,容易懂,容易做,而且為日後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打下了基礎。」 因此,家長要教育幼兒努力給母親、父親、祖父、祖母帶來歡樂,為他們分擔憂愁和不幸,關心、體貼、照顧大人病痛,有好吃的東西要先讓父母和親人吃。還可通過游覽,參觀,旅行使孩子領受到祖國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麗風光,知道祖國領土的遼闊,物資的豐富,悠久的文化,這些都能對幼兒進行愛的熏陶,萌發他們對 祖國的愛。 我們還可以採用生動活潑,形式的教育活動。如:節日、故事、繪畫、過生日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國兒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靠老一輩革命家,英雄,科 學家奮斗,犧牲而換來的。
(二)使孩子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文明,禮貌的行為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標志。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是從小開始 長期實踐而形成的。 因此,要求幼兒從小不罵人,不講臟話,待人和氣,熱情,有禮貌,別人講話不插話,不打斷別人說話;要尊老愛幼;在別人家做客時,不亂翻東西,吃飯要守規矩 等等。
(三)培養孩子誠實,講真話的好品質 教育孩子不論拾到什麼東西都要交公,不隱瞞自己的過錯,並要勇於改過。要使幼兒切實做到這些,最主要的是家長教育的態度,如果對孩子的過錯一味指責,是很難培養孩子這一品質的。家長發現孩子說謊時,應分析說謊的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如孩子要買彩色筆畫畫,遭到家長拒絕,結果孩子背著家長私拿鄰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怕挨罵挨打而說謊,有的為了滿足其虛榮心而說謊等等。若是家長不分 青紅皂白批評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家長應成為孩子的榜樣。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誠,私拿別人的東西,說謊,是因為受了大人不良行為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惡習,家長 不可掉以輕心,要處處以身作則。
(四)培養幼兒勤勞,儉朴的品質 幼兒勤勞儉朴的品質是通過勞動來培養的,幼兒勞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自我服務的勞動,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玩具等。自我服務勞動能培養幼兒生活的條理性,獨立生活的能力,並為幼 兒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家務勞動能幼兒對家庭的關心,愛護,成年後主動關心別人,與各類人員保持良好關系。同時,通過勞動獲得生活的能力,長大後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滿 和諧和家庭。 通過家務勞動,增強孩子參與意識和勞動觀念。可讓孩子洗碗筷,打掃居室衛 生,撿菜,就近處買小物品等。 通過勞動。可培養幼兒愛惜勞動成果,培養幼兒熱愛勞動和節省,儉朴的好品質。做到不浪費水、電、食品,不與人攀比衣著、玩具,女孩子不化妝,不戴手飾 等。
(五)培養幼兒大方,好客,不自私,能約束自己與人友好相處的品格 目前,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獨居獨食多。培養孩子大方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十分重要,要求他們事事處處不能只顧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並能遵守游戲規則,收拾玩具。通過多種活動讓孩子與其他孩子友好相處。 培養孩子生活的節律性,按時起床,就寢,進餐,學習做游戲。
(六)培養孩子勇敢、堅強、活潑、開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險和困難,有膽量的一種心理品質。這種品質與人的自信心和自覺克服恐懼心理的能力結合在一起的,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要教育孩子敢於在陌生的集體面前說話,表演;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和其他各類游戲活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要求孩子在黑暗處及聽到大聲音或遇到打雷,刮風,下雨的天氣不驚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完成任務,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經常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不要隨便指責,嘲笑,挖苦和恐嚇孩子,以免形成幼兒遇事膽小畏縮的心 理。 為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家長要教給孩子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孩子產生足夠的自信心。孩子的膽怯行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產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識技能基礎上的。例如:幼兒會對雷電、風暴感到恐怖,對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造成的。家長應當給其講解有關知識,教給其一些相應 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懼感就會減輕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難往往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確實能力較弱,天賦較差,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但要盡可能符合孩子的實際水平,還應給孩子以具體指導與幫助。當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後,要立即給予肯定,不管這事多麼 小,多麼微不足道 。 此外,家長還可以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事、故事、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中富有勇 敢精神的形象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幼兒天生愛動,在動中發展動作,發展智力,發展品德個性。但無控制的動,過分的動,會影響他們的組織紀律和注意力的良好發展。故家長在多種活動中應正確誘 導和培養其自控力,使其成為既活潑開朗,又善於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G. 如何進行幼兒道德教育
古往今來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與靈魂。新時期德育應該包含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即學會做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學會勞動,具有動手操作和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適應社會;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意識。幫助學生主動關注自我、關注他人、關注現實社會以及自然、環境和人類未來,從而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有神聖尊嚴、有豐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創造力量的人。而針對天真爛漫的孩子,德育啟蒙不能是枯燥無味的說教,也不能是簡單的走形式,更不能嚴厲的制止孩子不能這樣或不能那樣。那麼如何開展幼兒德育? 一、注重幼兒情感教育。 情感是認知的動力,要使幼兒獲得對人對事的正確認知和態度,必須喚起幼兒積極的情感經驗,根據幼兒生活經驗少,思維具體形象,情緒易受暗示,感情豐富易激動等特點,幼兒德育要特別注重從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故事是幼兒最喜聞樂見的,千萬不要小看講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夠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動幼兒並能讓幼兒受之影響的文學載體。在帶班組織幼兒時,每天我都會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時間,給孩子們講一個童話故事,而每次講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兒分享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受。如給幼兒講《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導幼兒明白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誠實守信;講《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兒了解自己有了快樂,有了好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會從中感到分享的快樂;講《大姑與小姑》的故事,讓幼兒明白,只有勤勞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講《公主與織布女》的故事讓幼兒學習勤儉節約;在國慶節、清明節、還給幼兒講些英雄的故事,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聽故事時,幼兒是全神貫注的,他們深深地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此時也是最易於調動幼兒情感積極性的時候,他們時常會將自己引入童話故事的情節之中,將自己的情感隨著故事的發展而外顯,從而通過故事引發了幼兒潛在的道德共鳴,使他們用心去體會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用心去感悟什麼是正義與勇敢。在每次講完故事後,我都會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講一講,說一說,通過故事情節對幼兒的德育熏陶,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實踐行動,這樣既幫助幼兒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給了他們日常生活中怎樣接人待物、與人相處,也是對幼兒進行了道德啟蒙教育。 (二)利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契機,調動幼兒情緒情感。記得一次,我組織幼兒做戶外採集時,有一個孩子手突然被樹枝劃破,當時我和保育員都沒帶任何醫療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傷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師焦急的神態,突然有一個孩子大聲地說:「老師,我有手絹,用我的手絹給小朋友包傷口。」好多小朋友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絹,情景非常感人,後來那塊為小朋友包傷口的手絹,被我們班譽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細小環節也可以利用起來,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從小事入手,培養幼兒道德情感。如:激發幼兒給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幫助年齡小的夥伴穿衣服,關心植物生長,幫助老師做值日,小朋友生日的時候自己做手工表示祝賀,給老師端水……這些看似瑣碎的事,卻點點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使幼兒深受感染的同時,進行道德啟蒙教育。 二、注重養成教育。 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教師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失時機地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隨機性。因為日常生活對幼兒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響,並且為幼兒提供了行為練習與實踐的機會。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吃飯、入廁、洗手、睡覺、整理日常用品等要佔去一半時間,這是向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機。並且養成教育身教重於言教,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例如,在組織孩子帶班時,我有一個習慣,當孩子為大家做了什麼事情,我會由衷地說一聲「謝謝」。比如,小朋友幫老師擺椅子,我會說一聲「謝謝某某小朋友」小朋友為大家發勺子、發書,我會說一聲「謝謝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著很自然的說「謝謝」,漸漸的我發現小朋友也會說「謝謝」了,哪個孩子尿褲了,我幫他換好衣褲,他會說:「謝謝老師!」給小朋友梳完頭,她會說:「謝謝老師!」給孩子們講完故事,他們會說:「謝謝老師!」就連伙房叔叔給我們班送飯添菜,孩子們也會主動地說:「謝謝叔叔!」幼兒期的孩子喜歡模仿別人,老師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點滴印跡,這些印跡日復一日的積累,就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潛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實施「三位一體」的立體式教育。 對幼兒進行德育,不僅是幼兒園的任務,同時也需要家庭與社會的大力支持、協作。因為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家長的教育素質,道德水平直接制約著幼兒道德發展的水平。幼兒教育的實踐及科學研究證明,家長如果重視孩子的德育,並配合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幼兒的道德發展水平則較高,反之亦然。我們的調查表明,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應該是教師和家長,應有兩者各司其職,共同配合來對幼兒進行德育。 (一)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構建以幼兒園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道德為依託的立體化德育網路。這其中,首先,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德育目標,並讓家長嘗到家園合作的快樂。如:以前帶班時班裡有位孩子「個性」特別強,老愛和別人對著干。家長告訴我他在家裡總是不聽話,特別倔,早晨起來不吃飯,為了喂他吃飯,害得孩子的媽媽每天都顧不上吃早飯。針對這個孩子,我在班上進行了一次「媽媽真辛苦」的談話活動,首先,專門把孩子母親一天的工作概況錄制下來,讓孩子們看,並請每個孩子講一講自己媽媽的每日工作有多麼辛苦。再開展「上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把孩子上幼兒園的情景搬到游戲中,讓她親自體會做母親的辛苦,又與家長聯系好,讓孩子幫媽媽做事情,讓她體會大人的辛勞。幾天下來,孩子真的變了,變的懂事了,能體諒大人尊敬老人,家長顯得特別激動開心。這個孩子的轉變,其實是幼兒園與家庭雙方努力的結果。老師幫助孩子理解家長的苦心,體驗家長的愛意,並引導家長思考自己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家長與老師共同進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啟蒙教育。此外,作為幼兒德育工作者,教師和家長心目中的德育目標應有一致性。而且,目標的實現有其場合、時間的特定性,家長和教師應利用各自的優勢有所側重,以便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側重性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社區資源,對幼兒進行網路道德啟蒙教育。例如,在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後,一次為了增強幼兒的環境意識,勞動意識,我帶著孩子們進行了「我是環保小衛士」的活動,請孩子們自己製作環保圖,引導幼兒將一些廢舊的瓶瓶罐罐消毒處理做成各式各樣的裝飾品布置教室,讓幼兒親自體驗變廢為寶、勤儉節約及體驗勞動的快樂,家長們告訴我:「我的孩子現在一扔東西就要找果皮箱,還時時監督大人呢!家裡喝過的一些奶瓶、空盒子,我們和孩子一起做成手工,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增進了與孩子間的感情,同時還潛在進行了德育教育,真好!」由此可見,幼兒德育工作需要教師與教師協調、溝通,教師與家長協調、溝通。因此,我們要創造一些定期與隨機相結合、交流與研究相結合、書面與口頭相結合、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溝通和協調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兒德育工作整體的、有序的進行。 四、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外因主要通過內因即幼兒的真實感知、領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忽視幼兒地位與作用不僅容易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而且會使德育處於一種被動、消極、片面狀態,從而極大地降低道德教育的效果,對幼兒進行道德啟蒙教育,要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發展需要,塑造和建構幼兒的道德主體。幼兒道德學習是在成人的指導下的自主行為,離開了幼兒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動都難以對幼兒產生有效的影響。例如,為了引導幼兒認識國旗並培養幼兒對祖國和國旗的熱愛,我沒有採取枯燥講述的教育方式,因為那樣一來幼兒無法真正理解,而且也不能調動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是採取了另一種方式,引導孩子親手製作粘貼國旗,在剪剪貼貼中,孩子們始終處於積極興奮、主動探索的狀態,另外還帶著孩子們學習升國旗、學習唱一些國旗的歌……既使孩子們樂在其中,又在玩中進行了愛國啟蒙教育。 總之,幼兒德育,教師要把握好各種教育資源,從情感入手,以幼兒為中心,創設各種德育環境,通過一點一滴的身教言行,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礎上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行德育養成教育,最終使幼兒「文明樂群,健康成長!」
H. 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
論文摘要: 一、完善課程的結構 在這一過程中,重點處理兩個關系 (1)階段與整體的關系 (2)重點與連續的關系 二、幼兒良好品質需要綜合影響 (1)教育內容、方法、手段的綜合影響 (2)幼兒園、家庭、社會的綜合影響 三、要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 四、從品質主要素著手培養的良好品質 (1)從認識著...手 (2)從情感著手 (3)從行動著手 人的品德是在德育影響下形成的,因此,這種教育影響必須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這就需要在一定的課程結構保證下來實施。幼兒園教育是由小、中、大三個年齡段構成的連續性教育這就決定這一教育的特點:系列的、縱向的發展過程,根據這一特點,可將三年的教育分成多個主題的小階段,某一階段按主題提供某些方面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燕尾服,在這一過程中,要重點處理好兩個關系。 1、階段與整體的關系。幼兒品質形成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要把認識轉化為行動,養成行為習慣,需要經過長期的認識積累和實踐積累,對幼兒的教育影響必須有計劃地貫穿在各年齡段中的各個階段,在三年整體目標下,要做到各年齡班每學期有目標,階段有重點,通過階段目標的實施,以保證總目標的實現。 2、重點與連續的關系。幼兒品質形成不象智育那樣,通過各門課程內容的逐年增加和變換來完成,而是多種品質同在一個階段反復進行著,如遵守紀律、懂禮貌、團結合作、自信心、獨立性等品質的培養往往同時反復進行,逐步提高,呈螺旋形上升,但這並不排除各階段的重點,只有做到重點與連續相結合,良好的品質才能形成和鞏固。在我設計的主題中,有的以直接培養道德品質為主,如《我們都是好朋友》、《玩具大家玩》、《學做小客人》等,有的則將品質培養滲透在其他類型的主題之中,如在《小小發明家》、《小問號》、《我們在春天裡》等主題中,培養幼兒克服困難、自信心、意志力、堅持性、合作、助人、分享等品質,各個主題有重點,並正確處理重點與連續的關系,促進了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 二、 幼兒良好品質培養需要綜合影響 品質形成的教育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多種教育因素又廣泛地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這些教育因素又通過各種渠道影響幼兒品質的形成,而綜合教育正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廣泛地、綜合地對幼兒施加影響。 1、教育內容、手段、方法的綜合影響。集中一個階段、圍繞某一方面重點、用各種教育內容、各種教育手段和各種活動形式綜合進行教育,是綜合課程的主要特點。而培養幼兒良好品質,必須自然地滲透在每個主題活動中。例如:小班主題《天冷,我不怕》目的是鍛煉幼兒意志,讓他們克服困難,堅持上幼兒園,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我在常識課中組織觀察和體驗冬天的寒冷,觀察街上的行人怎樣冒著嚴寒堅持上班;語言課中講「冬天也要鍛煉身體」的故事,組織「比比誰最不怕冷」的談話,進行木偶表演「冬天不怕冷」音樂課中唱「科天我們在做什麼歌」,戶外活動推雪人,滾雪球。還玩「掃雪」的游戲,讓幼兒在活動、游戲、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接受教育影響。 2、幼兒園、 家庭、社會的綜合影響。幼兒教育是涉及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系統工程,幼兒是家庭社會中的一員,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受家庭、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各種言行的影響,因此,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與家庭、社會是分不開的,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幼兒園創造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影響,還要充分調動家庭、社會中的積極因素,如建立家長學校、召開家長經驗交流會,組織幼兒活動開放日等等,並定期向家長報告班級工作,共同研討教育問題,並通過家訪,日常交流等加強幼兒園與家庭聯系;此外還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幼兒廣泛接觸社會,提高其道德認識、情感體驗和社會交往能力。如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讓幼兒自己去了解父母、親友的工作單位,參觀周圍環境等。 三、 幼兒良好品質要在活動中培養 影響幼兒品質形成的教育因素只有成為幼兒活動對象時,才能顯示它的意義和作用,幼兒在園參與活動是很多的,有集體教育活動,還有日常生活、游戲等。 這些都是培養幼兒品質的很好契機,如節日中、幼兒不僅要以語言、行動等表達情感,還要自己動手做些小禮物互相贈送,表達情意,交流情感,這在無形中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組織幼兒經常對自己與別人的行為進行評議,能培養幼兒團結、謙虛、合作、自信心、明辨是非以及自我教育的品質。 四、 幼兒良好品質培養的過程是可從品質的要素著手 1、 從認識著手。認識是形成品質的基礎。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性、表面性和片面性,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考慮幼兒的思維與道德觀念的發展水平,提供多方面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事物明辨是非,使他們學會判斷與評價,教師善於根據教育的目標內容重點運用解釋法進行解剖概念、分解因素、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地發展幼兒的概念,例如:要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品質,教師就要通過一系旬的教育和隨機教育,使他們懂得 (1)認識本班的各個小朋友,知道他們的名字和優點。 (2)能和小大朋友輪流玩玩具,共享玩具,合作游戲,共同表演。 (3)能知道他們喜歡的事情,能與他們共享歡樂,同情朋友的困難,並能幫助他人、不幹擾他人。 (4)願意學習小朋友有優良行為,不岐視有缺點和身體有缺陷的小朋友。 (5)正確評價自己在集體中和與小朋友活動中的表現,能正確評價他人的行為。 (6)會正確處理與小朋友發生的沖突與糾紛等等。 2、 從情感出手。幼兒的情感具有易沖動、易轉移和易感染等特點,情感在幼兒的各項活動中的直接或間接中發揮作用,並影響其心理、行為的健康發展。培養幼兒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級情感,保護、鼓勵積極情感,改善消極情感,進而充分發揮情感在幼兒各項活動中的功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是幼兒情感教育的基本內容,圍繞上教育內容,我談以下五項措施: (1)進行恰當的體質鍛煉。情感伴隨幼兒各項活動的始終。體弱多病的幼兒,其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大大低於健康幼兒,所以其情感的發展和釋放比健康幼兒來得緩慢,對其活動常產生消極作用。一般說來,體弱多病的幼兒較易體驗到痛苦、害怕、孤獨、厭煩等消極情感,相應地在活動中就容易表現出害羞、膽小、自私、孤僻和任性等不良行為傾向,這樣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加強幼兒體質鍛煉是對其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2)為幼兒提供溫馨的生活環境。 (3)利用大自然、音樂、美術和文學作品等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由於幼兒極易接受外界的情感信號,所以利用大自然、音樂、美術等培養幼兒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是很重要的。在此,我重點介紹一下文學作品在豐富幼兒情感體驗方面的作用。對識字較少的幼兒來說,我們可以把文學作品讀給他們聽,讓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加強情感體驗,為此,我們可以通過改換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姓名,改變環境布置,以配合作品中場景描述等方式,讓幼兒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充分理解和接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進而達到豐富情感體驗的目的。 (4)在活動中盡可能減少幼兒懷疑、羞辱和內疚的情感體驗,鼓勵其創造性、獨立性的發揮,培養其合作意識。消極情感是幼兒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的嚴重障礙。幼兒在活動中一旦體驗到過度的失敗、羞辱、不受信任、內疚等,教師不要隨便評論、嘲諷或表示不信任。過度保護幼兒情感的創造功能也十分不利。幼兒喜歡的或積極探究的活動,如果僅僅因為臟,有點危險,就遭到成人的禁止甚至呵斥,幼兒就會因此變得畏畏縮縮。對於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獨立精神和創造精神,成人一定要加以保護和鼓勵。此外
I. 簡述影響幼兒道德發展的因素
影響兒童道德發展的五個因素: 心理學家研究兒童道德行為, 發現影響道德行為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五項: 1智力:智力與兒童之道德判斷及道德行為之間的關系甚為密切,兒童心理學家 柯爾柏認為,較為成熟的道德判斷,需要成熟的抽象推理能力作為基礎,抽象的運 思能力是高尚的「泛人類倫理道德」之主要條件。研究發現,十六至十八歲的中國 青年,其道德判斷與認知發展間的關系是55%。另一研究亦顯示,智力較高的兒童, 其道德判斷發展的階段亦較高,而誠實行為與智力間的相關亦在39%左右,均顯示出 密切的相關。 2性別:關於男女在道德發展上有無性別差異的問題,學者們之研究結果頗不一 致,有些外國的研究顯示出男學生之道德判斷較女學生為高。而一些關於中國兒童 的研究,則顯示並無明顯的性別差異存在。 3親子關系:無論道德知識、道德情緒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養,都是從家庭 中開始,父母平時的教誨,獎勵與懲罰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與態度,行為示範等, 對於兒童的抗拒誘惑,罪咎感態度,以及是非善惡的判斷,均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目前我們所了解的是,溫暖的家庭氣氛,和諧的親子關系,關懷與愛護的父母態度, 有助於親子之間的認同傾向,是發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環境。誘導型紀律方式強調說 理,促使兒童了解其本身行為對於自己或他人所產生的影響,有助於自我反省,加 強罪咎感之情緒制裁力量;而權威型的紀律方式,注重硬性規范與強制執行,強調 嚴厲懲罰與威脅,因此兒童因懼怕而服從,而非真正洞察行為之過錯,結果反而削 弱了罪咎感的制裁力量,此外,父母約束方式不一致,則有減弱兒童抗拒誘惑力量 的傾向。 4友伴關系:為了發展道德良知與遵從社會規范,兒童的社會經驗亦甚為重要, 其中尤以友伴關系為甚,它能使兒童體驗到更多的平等互惠之取予關系,在友伴參 與的活動中,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有兩方面對於兒童道德發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是兒童友伴共同制定游戲的規則,這種新的經驗,使兒童了解規則是由人們共同制 定,在特殊的需要與協議下是可以更改的,另一方面由友伴交往之經驗中,使兒童 逐漸了解每個人均有不同的意見,彼此之互相影響,因而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改變, 對規則產生新的認識,並增進了解他人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均為成熟的道德判斷與 行為所必須具備的。此外,與友伴交往兒童亦能逐漸修正其自我中心傾向,發展合 作、容忍、同情、利他、誠實無欺的行為。 5社會文化背景:泛文化研究的結果顯示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在道德判斷 的發展上,均依發展的階段循序漸進,唯發展的速度及道德的內容則受文化的影響 而有所不同,例如與美國兒童比較起來,中國兒童較為相信隱含的正義、懲罰的集 體責任,及因果報應的觀念。道德行為諸如誠實、利他、打抱不平等,更易受環境 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