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治民
① 中國當代十大書法名家
一、啟功(1912——2005),男、著名書畫家、教育家,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②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懷,淡是自然。這是以涵養、學問和心境為核心,以技法為基礎的最高形式的筆墨呈現。書畫實際就是個人表現,這個個人表現要綜合地分析,不是用墨一潑、大筆一揮的個人表現。字要寫得好,一定是技巧與氣質、風度、學識多方面的結合。一個人有學問,在字裡面就表現學問,一個人老老實實,在字裡面就表現老老實實,這是一個精神狀態的反映。一個人如果喜歡喝酒、性格豪爽,那麼適合畫大寫意,畫工筆不會很好,反之,一個慢性子、脾氣緩的人畫工筆就會很到位。
書法家應該是有學問的人。光練技巧,想著趕緊把字寫好,結果還就是寫不好。書法既不能不講技法,又不能光講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工夫,就會走向歪門邪道。書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虛的話,一天就講完了,但練起來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③ 小古書籍以小楷書法記載(順治年至民國五年)年年月月都有記載…。其
……京(驚蟄) 清(清明) 立(立夏) 芒(芒種)……
看起來就是一本比較簡單的節氣表,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④ 書法家繼民
自己找吧-------山東(120人):
陳忠洲 孫增傑 王吉臣 姜言山 范學剛 薛昭東 譚曉昌 魏泮瑋 石汝祥 丁兆德
許曉斌 李 瑜 張俊慶 張啟勇 曲 偉 田連謨 宋占濤 李延慶 董國越 遲志邦
崔旭球 卞 濤 王美盛 喬德忠 彭作飈 劉慧慧 張榮磊 孫緒山 蔡衛東 畢世明
王開英 朱仕明 程愛忠 陳希龍 張廣才 劉 鐵 李曉光 徐 永 徐建民 高永旺
王 禾 楊守華 孫希民 劉國良 張伯祥 朱茂剛 閆 台 孫啟新 楊 鍵 倪和軍
沈維進 姚 磊 趙遠方 孫光祥 李新君 李曉君 陳祥生 張景新 關 璇 胡振國
宋 剛 馬 偉 張 欣 韓明東 徐華志 李 鈞 霍春曉 李方振 王振剛 馬劍暢
劉從明 李學敏 李令唐 陳文軒 張慶年 陳同龍 陳關瑞 荊得村 魯世傑 李岩選
王錦元 李學山 張繼民 殷 濤 段惠子 李 峰 吳寶華 朱本群 杭士友 梁嗣斌
趙鈞波 崔傳富 張 穎 高 波 徐立成 郭少俐 王安慧 張維柱 張紅霞
李再孝 何賢德 劉振東 劉光亮 錢棟廷 馬斗進 李泓池 王堯忠 張 勇 張光興
靳 永 李宗瑋 蘇曉敏 吳澤浩 楊炳雲 朱樹松 於欽彥 張鐵軍 王奎鑫 潘守宇 潘盛國
⑤ 中國當代十大書法家
一、啟功(1912——2005),男、著名書畫家、教育家,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⑥ 書法的十大好處
書法,歸類於藝術。是作者情緒的宣洩,技巧的彰顯。屬於《個性》——也就是作品可以僅僅在某個小圈子裡的人認識它的精妙。
《書法》,不同於《寫字》。
寫字屬於《共性》的,是為了讓眾多的人都認識的紙媒文件。
——
書法,有十大好處?誰說的?是不是應該有二十大好處呢?
真是閑得無聊!
一,費時。
二,費錢。
三,費力。
四,費地方。
五,費眼。
六,那些不喜歡的人很討厭。
以上已經寫出來了六條啦!
⑦ 寫書法有什麼好處
練習書法的好處
一、能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分析、橫向、縱向、左、鈉、折的形狀特徵、寫作方法、形成效果,來完成每一個字的書寫過程。如果事情繼續這樣下去,作者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都將得到發展。
二、要養成詳細、集中、冷靜、持久的品質。
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的那樣:「把單詞寫的很好,很有規律,很乾凈,很容易辨認。養成這樣的習慣是好的,可以讓人細心,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善於照顧人。而且很容易草草了事,粗枝大葉專制誤事。練習寫作可以逐步緩解這些問題。」
為什麼學書法能使人變得細心,容易專注呢?因為書法是一種很好的活動。如果你想寫的話,必須吸收,寧靜,仔細觀察的字結構,並對大腦,眼睛,手,准確地控制行程順序的優先權。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養成冷靜、冷靜的習慣。一旦學生們開發了一個良好的學習質量,學習和未來的其他課程的開發是非常有用的。
三、可以培養審美情趣。
因為漢字是由線條構成的,具有文本框的審美價值。書法實際上是基於密度的結構、點畫筆的重量。慢表達情感與意境的描述。
在實踐過程中,首先,要以正確的順序寫,注意筆畫呼應的規律,第一個字寫正確,規范,整潔,美觀;然後,通過名字和書法技能學習欣賞,逐漸感受到漢字之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知道什麼是美,如何更美麗;最後,從業人員的感染,會激發對美的追求和渴望。
四、健康人格的發展,勇於創新。
因為藝術的生命在於個性,這一領域一直被接受的各種美麗大方,不會否認愛情和文書的美麗。要學會欣賞和接受別人在美國的同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相互學習,在美國成長你的思想;其次,在這一領域一直在促進創新,追求個性。
一位畫家曾經說過:「要把傳統的最大力量發揮進去,也要最大的勇氣發揮出來!」在玩,是向別人學習,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到時間發揮出來,將是一個新的自我。所有的創新都始於模仿。因此,在研究和繼承中照搬書法就意味著對創新的繼承和借鑒。通過復制,我們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物質在大腦中,為今後的創作做鋪墊。每一個創造都是從數量到質量的飛躍。無論是創意的成功,更多或更少的隱蘊著獨特的風格。因此,從復制到實際上的創作過程也在不知不覺中從模仿到創新。
五、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中,漢字是一種負載信息的書面符號,其實,漢字也是一種文化,因為每一個漢字都是充滿智慧和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精髓,也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精神。
在平時的練習中,探索人物的方法,學習書法大師學習的故事書。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民族文化的熱愛
六、起到養生的作用。
不少醫學家認為,書法與氣功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中國書法也能起到促進身心健康,使人精力充沛,益壽延年的作用。練習書法與氣功的「三調」非常相似:
1)調身——姿勢:寫字要調整好身體的姿勢。中國書法非常重視寫字姿勢,要求兩腳平開與肩寬,松腰寬肩,含胸拔背,兩手自然放平,左手按紙成弧形,右手拿筆,體態要輕松自然,有利於全身肌肉、血管、神經的放鬆,從而促進入靜。
2)調神——入靜:練習書法,因為要聚精會神地讀帖、臨帖,從而調整了精神狀態,使意念集中。
3)調息——調整呼吸:練習書法時,要求呼吸自如、深長而均勻,不要屏氣或有意識抑制呼吸,促進心肺功能的調節。
總之,書法能釋古通今,陶冶情操,好似知識大都市中的一派田園風光,自然、質朴、寧靜,給人無限的美好空間。
編輯於 2019-02-24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⑧ 書法中的民字為什麼帶一點
為什麼書法中的民字多一點,因為古代大多數書法都是當官的,民字多一點表示的含義是:當父母官要親民多一點,近民多一點,為民多想一點。
現在民字多一點通常會出現在什麼地方?
一、在政府部門就可以看到《為民執政》中的民就是多一點,並不是為了書法好看,是有深刻的含義的。
二、在旅遊景點的古代衙門上的牌坊就可以看到,民字是多一點的
⑨ 民字草書怎麼寫
民字的草書寫法如下圖所示:
民組詞有:居民、民樂、人民、農民、民族、市民、貧民、飢民、移民、民諺等。
一、居民 [ jū mín ]
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戰國策·楚策一》:「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居民怨苦兮號穹旻。」
二、人民 [ rén mín ]
百姓;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
《水滸傳》第二回:「府尹把高俅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東京城裡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三、農民 [ nóng mín ]
指務農的人。
《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范寧註:「農民,播殖耕稼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
⑩ 練書法真的可以修身養性嗎
字是「門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
書法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范、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社會,寫得一手漂亮的字,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增強自信心。
學書法能使人變「靜」,
培養人的專心、細心、耐心和毅力等優秀品質,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這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常言道:寧靜致遠,靜能生智。當一個人的心靈處於寧靜狀態時,其思維質量和辦事效率是最高的,考試答題更是思路清晰,汨汨而出;反之則心浮氣躁、思緒混亂或無倫次。現在的獨生子女都冰雪聰明,但普遍心理浮躁、做事馬虎、缺少耐心和毅力等。學書法,是治療此毛病的絕好良葯。
書法可陶冶情操。
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這就要求習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高度的學習熱情,儼然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必須勤奮不息,孜孜不倦;必須加強修養,拓寬意境;必須豐富學識,博古通今,否則必將一事無成。